焦姓取名大全免费(焦姓好听的名字)

最后更新 :2022.07.11 18:46

郑州北郊惠济区有不少村庄来历不凡,村里有不少惊奇之事。

老鸦陈

郑州北郊一些村庄的来历和村事

老鸦陈村名的来历很有趣,他是以鸟命名的村庄,有1800年历史,该村紧依贾鲁河。此河古时称汴河、浪荡渠、通济渠,曾是南粮北运的重要通道。据说,东汉末年,张角,张良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黄巾军在此建仓储存粮草,黄巾屯被曹操击破后,又成为三国名相曹操建仓储存粮草的地方,当时取名为黄巾宝屯后,逐渐形成村庄,该村曾有黄姓居住,居住上世纪60年代,在村南寨东岗上层,有人取土挖出砖拱石墓。据说是黄守备墓。明初,洪武年间,姓陈的一族从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在村中栽了许多树木,招了许多乌鸦,陈姓又是望族。村名,渐渐演变,黄巾宝屯变为老鸦陈。民国时期,老鸦陈曾改名叫“乐群乡”,新中国成立后,特殊运动期时又改名“新兴村”,但都没叫起来,仍以老鸦陈相称,沿用至今。

清末郑州农民起义重要领导人张大鳖是老鸦陈人,官军在老鸦陈大肆屠杀,张大鳖被钉死在郑州北城墙上,老鸦陈曾是解放郑州战役外围战的主战场,国民党军弃城逃跑。总指挥部就是设在老鸦陈。我解放军突入老鸦陈捣毁敌指挥部,国民党军在这一带被全歼。解放后,1960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携彭真,刘澜涛等中央领导视察过老鸦陈村。

南阳寨

郑州北郊一些村庄的来历和村事

约500年以前,这里一片荒芜,杂草丛生,没有人烟,明代后期,这里的土地归老鸦陈东边兴国寺的一个大地主占有,派杨姓、曹姓焦姓三户帮工携眷到这里建房,看场地,开荒种地,繁衍生息,明代有孟姓人家,从大孟寨迁来落户。清朝年间,先后又有杜姓、陈姓迁来,人口增多,形成村庄,当时杨家人多,来的也早,就叫杨庄。道光年间又有王姓迁入。咸丰年间,杨庄出了一位武举人杨奉三,他是宋朝名将杨继业,之后是杨庄名声大震。杨庄北边有个用泥土烧瓦盆而得名字盆杨,人们叫北杨庄。杨庄因位于南边被叫做南杨庄,沿袭下来。

太平天国运动地方不宁,河南农村形成打寨风,南杨庄也打起寨墙,寨成正八角形,每边45丈,顶宽五尺,可以行马车,高八尺,上加女墙,一丈有余,设东西两门寨,墙四周是寨河。荒乱时两门有人把守。南杨庄形成南阳寨,当时,全村有300余人。1905年,平汉铁路经京广路黄河大桥建成通车,村东北处建一火车站,以村命名,叫南阳寨(与“杨”携音)车站,从此,杨字把“杨”和“阳”混为一谈,村寨名称也演变成了现在的南阳寨。

大庙村

郑州北郊一些村庄的来历和村事

过黄河公路大桥南行路东第一个大村是花园口镇大庙村。该村因古时村西有一大庙宇而得名,大庙村传说叫皇甫庄,唐初大将尉迟敬德在此驻军。见此风景秀美,人杰地灵,风水宝地,就在皇甫庄村西建一庙院,占地500余面,名“中岳庙”。庙中供奉玉皇大帝。大门东西两侧是钟楼、鼓楼,钟楼内大铁钟高2米,直径1米余,钟声周边5里可闻。前行是大殿,后是戏楼,两侧是厢房,东西各十间。再后是玉皇阁,底层十几根大红柱子,两边是东西陪阁。院内树林茂盛,郁郁葱葱。庙宇规模大,建筑雄伟,香火旺盛,当时郑州城北黄河南岸首屈一指。咸丰年间,当地名人、绅士聚会,提议把皇甫庄更名为大庙村原名,沿用至今。

抗日战争时,1941年国民党军在大庙阻击从京水向西逃窜的侵华日军,展开激战,把玉皇阁上层炸掉。盘踞在大庙内的日军少将指挥官鲤登逃窜途中被伏兵阻击,身负重伤,逃至新乡一命鸣呼。

李拐

郑州北郊一些村庄的来历和村事

李拐村是大庙行政村一个自然村,村名由来从清朝大将李达说起。据传李达出生甘肃,自幼好学上进,求取功名,后步入仕途在朝为官,被封为镇殿大将军。有一年李达奉旨巡视河南郑县皇甫庄。一天早晨出村休闲散步,见村北一条小河清澈见底逶迤东流,两岸芦苇丛生,林木茂盛,野花遍地,蜂飞蝶舞,风景如画。南边皇甫庄的中岳庙香火鼎盛,人流如梭,李达感觉如人仙境,心中萌生日后在此隐居念头。回朝后李达时常思念此地,到了晚年便辞官带妻子家小到此定居,形成村落。李达召集村民商议,把这个座落于河道拐弯处的村子定名为“李拐村”。2003年,修107国道辅道,挖掘出李达的墓碑。李达后人把此碑址移到李拐村东头李家庙内,同年方圆李氏家族两干余人来此家庙祭奠李氏家祖李达。

单东、单西

郑州北郊一些村庄的来历和村事

郑州北郊紧靠黄河大堤有两个自然村单东、单西。据传村名与隋末农民起义军大将单雄信有关。隋末汤帝荒淫无道,全国各地奋起讨伐,河南瓦岗军是一支强大的起义队伍。后来瓦岗军内部分裂,欲投唐高祖李渊。在一次战斗中,李渊杀了瓦岗军大将单雄信的哥哥单雄忠。单雄信宁死不愿降,决意解甲归农,携妻儿老小迁居到邙山余脉、风景秀丽的黄河岸边。单雄信为了纪念祖先和兄长,建了一座单氏家庙,后人称单家庙。天长日久,形成村落,取名单庙村。清末民国初,黄河在此决堤,单庙村塌入洪水中。后来村民又重新建了两个小村子,东边的村叫单东,西边的村叫单西,沿传至今。

马村

郑州北郊一些村庄的来历和村事

一般以姓氏命名的村庄,是因村中有这个姓,或这个姓家族大,人口多。但古荥镇的马村,却没有一家姓马,这是为什么?

据传,现在马村所在的位置,在汉代是古荥阳城外-一块平地。当时楚汉相争,刘邦、项羽两军对垒,鸿沟为界。双方将领需到城中议事、谈判,双方商定不得骑马进城,都要把坐骑拴到城外的这块平地上,每天都需有人处理马匹的吃喝拉撒。天长日久,人口聚集,形成村落。后来,人们称其为马村。又传马村附近曾建过驿站。刘邦建立汉朝,为加强各地之间联系,保障公文,信件和军事情报迅速传递,修筑许多官道,官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建一个驿站,有专人管理,饲养着邮驿的马匹。住来传递文书、信件的信使,每到一个驿站换下跑累的马匹,再往下一站,紧急文件要以一天几百里的速度传递。有“一驿过过一驿,驿骑如星流”的古诗句。因驿站饲养马匹较多,而得名“马村”。

样云寺

郑州北郊一些村庄的来历和村事

祥云寺是个由寺而形成的村落。据传,唐朝路尉迟敬德率部路经黄河南岸一地,天空突然飘来一朵云,放射出万道霞光、经久不散,把整个天空都映红了,瑰丽无比。谋士献策:“样云普照必有神仙庇护,这里乃是人杰的祥瑞之地,应该建寺使祥瑞保佑一方百姓。”于是尉迟敬德采纳谋士意见在祥云的下面建起一座寺院,取名“祥云寺”。寺庙建成,这朵云彩直扑寺中,就此消失。明朝末年,王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形成村落,祥云寺村由此得名。寺院位于村西,占地两千余亩,气势恢宏,正院建一大殿,柱子4个人都合抱不住,比今少林寺还要雄伟壮观。东西偏殿与大殿紧紧相邻。寺中原有铁塔一座,今只剩塔墩。据说当时寺中和尚达200多人。祥云寺与海棠寺、洪福寺三位一体,互有来往,有较大影响。更值得提的是寺中名医,悬壶济世,有颇大的药房,来此就医的人络绎不绝。

1938年花园口决口,祥云寺村及祥云寺被肆虐的洪水冲击,荡然无存。水灾过后,人们返回故里,重建家园,祥云寺村得到重生。

郑州北郊一些村庄的来历和村事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