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火是什么意思啊

最后更新 :2022.07.10 16:52

飽漢不知餓漢飢(饱汉不知饿汉饥)

,◆比喻處境好的不能理解處境差的。語本《晏子春秋?諫上二十》:“[晏子]曰:‘[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飢,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清][黃彭年]《家書》:“明知不可充飢,仍復時時畫餅,旁觀者諒必譏笑,所謂飽漢不知餓漢飢也。”參閱[孫錦標]《通俗常言疏證?飲食》。

大餓

,◆严重的饥饿。指闹饥荒。○南朝齐陆杲《系观世音应验记·释开达》:“時羌中大餓,皆捕生口食之。”

擔饑忍餓

,◆承受和忍耐饥饿。○《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此等人家兒女……若又遇着个兇惡繼母,豈不是苦上加苦,口中喫的,定然有一頓没一頓,擔饑忍餓。”

東方朔餓

,◆同“東方飢”。○清陈维崧《沁园春·为高汝敬尊公季远题像并赠汝敬》词:“北郭騷貧,東方朔餓,一片空庭扁豆花。”■参见“東方米”。

凍餓(冻饿)

,◆受凍挨餓。○《孟子?梁惠王上》:“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史記?貨殖列傳》:“[江][淮]以南,無凍餓之人,亦無千金之家。”○[晉][葛洪]《抱樸子?安貧》:“今先生入無儋石之儲,出無束脩之調,徒含章如龍鳳,被文如虎豹,吐之如波濤,陳之如錦繡,而凍餓於環堵,何計疏之可弔!”[清][管同]《與某君書》:“今之奔走干謁,營情貨財者輒曰:‘吾不好利,如凍餓何!’”[管樺]《<小英雄雨來>的命運》:“在那寒風呼嘯大雪飛揚的臘月天,常常有因為凍餓而死在村頭上的行路人。”

餓病(饿病)

,◆因飢餓而衰病。○《詩?大雅?雲漢》“[周]餘黎民,靡有孑遺”[漢][鄭玄]箋:“[周]之眾民多有死亡者矣,今其餘無有孑遺者,言又餓病也。”

餓答(饿答)

,◆飢餓貌。○《金瓶梅詞話》第七二回:“想着一來時,餓答的個臉,黃皮寡瘦的,乞乞縮縮那個腔兒。吃了這二年飽飯就生事兒。”

餓飯(饿饭)

,◆挨餓;沒飯吃。○[毛澤東]《必須學會做經濟工作》:“由於展開了生產運動,現在我們不但不餓飯,而且軍民兩方面都吃得很好。”○[劉白羽]《一個溫暖的雪夜》:“我考慮過,炎熱、嚴寒、風吹、雨淋、露營、餓飯,還有蚊蟲、跳蚤。”

餓夫(饿夫)

,◆挨餓的人。○[漢][揚雄]《法言?淵騫》:“無[仲尼],則西山之餓夫與東國之絀臣惡乎聞?”[李軌]注:“餓夫,[夷][齊];絀臣,[柳下惠]也。”○[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記文》:“簠簋牲幣,廟以王禮,食其死不食其生,師其言不師其道。○[孔子]之言滿天下,[孔子]之道未嘗行。得其言者為富貴,得其道者為餓夫。”○[清][劉大櫆]《贈大夫閔府君墓志銘》:“值歲饑,出囷倉以食閭左之餓夫。”

餓鬼(饿鬼)

,◆1.佛教語。六道之一。佛經謂人生前做了壞事,死後要墮入餓鬼道,常受饑渴之苦。○《大乘義章八?六道義四門分別?釋名》:“言餓鬼者,如雜心釋,以從他求,故名餓鬼。”○《敦煌變文集?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唯有[目連]阿孃為餓鬼。”○[清][龔自珍]《法性即佛性論》:“自佛知見,乃至地獄知見,皆遍一切處;汝開餓鬼知見,鬼法界遍一切處。”◆2.詆稱口饞或餓極的人。○[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六:“刑都比門,人肉餛飩;工屯虞水,生身餓鬼。”○[清][李鑒堂]《俗語考原》:“《法華經》云:‘受地獄畜生之苦也。’俗詆人之急於食者曰餓鬼。”○[魯迅]《書信集?致山本初枝》:“餓鬼收到的水果糖,早已吃光,盒子裝進別的食品,也吃光了。”

餓漢(饿汉)

,◆飢餓的人。○[孫錦標]《通俗常言疏證?飲食》:“《通俗編》:‘[元]人《凍蘇秦》、《玉壺春》等曲,俱有“坐兒不覺立兒飢”。’按,[元]人《百花亭》劇,亦有此語,今人襲其詞曰:飽漢不知餓漢飢。”

餓虎撲食(饿虎扑食)

,◆形容動作迅速而猛烈。○《紅樓夢》第十二回:“那人剛到面前,便如餓虎撲食、貓兒捕鼠一般,抱住叫道:‘親嫂子,等死我了!’”○《十月》1981年第3期:“那年,[金花]打羊草,順手捋了兩把棒葉子,不巧叫[趙社會]看見了,大吼一聲,餓虎撲食追下來。”○《西游记》第八八回:“雙手使降妖杖,丢一個‘丹鳳朝陽’,‘餓虎撲食’,緊迎慢攩,即轉忙攛。”

餓虎吞羊(饿虎吞羊)

,◆形容迅猛貪婪。○《清平山堂話本?五戒禪師私紅蓮記》:“一個初侵女色,由如餓虎吞羊。”

餓火(饿火)

,◆指餓得難受的感覺。○[王汶石]《土屋裏的生活》:“[羅超]先說他不想吃飯,可是究竟敵不過肚子裏的餓火,終於跟[江波]去了。”

餓饉(饿馑)

,◆餓死於道路。○《文選?班彪<王命論>》:“夫餓饉流隸,饑寒道路,思有短褐之襲,擔石之畜。”○[李善]注:“饉或為殣。○[荀悅]曰:‘道瘞謂之殣也。’”

餓狼(饿狼)

,◆1.飢餓的狼。○《商君書?畫策》:“民之見戰也,如餓狼之見肉,則民用矣。”◆2.比喻貪婪凶殘的人。○[唐][陳子昂]《漢州雒縣令張君吏人頌德碑》:“迨殘猛聿至,蟊賊內訌,始於碩鼠之侵,終屠餓狼之喙,杼軸既盡,郛邑殆空,悲夫!”

餓老鴟(饿老鸱)

,◆馬具名。○[元]本[高明]《琵琶記?新進士宴杏園》:“抽轡盡是麻繩,鞭子無非荊杖,餓老鴟全然拉塔,雁翅板片片雕零。”◆补义条目■老鹰。○元刘庭信《寨儿令·戒嫖荡》曲:“屎虼蜋推車,餓老鴟拿蛇,甚的是羊背皮馬腰截。”

餓理(饿理)

,◆即餓紋。○[宋][唐庚]《張求》詩:“雞肋乃安拳,未省怕嗔毆。坐此益寒酸,餓理將入口。”參見“餓紋”。

餓隸(饿隶)

,◆飢餓之徒。○《漢書?敘傳下》:“[信]([韓信])惟餓隸,[布]([英布])實黥徒。”○《晉書?王羲之傳》:“[獻之]雖有父風,殊非新巧。觀其字勢疏瘦,如隆冬之枯樹;覽其筆蹤拘束,若嚴家之餓隸。”

餓殺(饿杀)

,◆1.飢餓而死。○《後漢書?袁紹傳》:“[袁紹]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股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續資治通鑒?宋真宗咸平五年》:“又[莫州]奏餓殺一十六口,[滄州]奏全家餓死一十七口。”◆2.餓極。○[柯岩]《奇异的書簡?東方的明珠》:“念書吧,囡囡,念書吧!這繡針不是人拿的,肚皮要餓殺的!”

餓死漂渚(饿死漂渚)

,◆指[漢][韓信]未得志時忍飢挨餓事。○[韓信]為布衣時曾“釣於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數十日”。後投[劉邦],拜大將。助[劉邦]滅[項羽]後,封[楚王]。後為[呂后]所殺,夷三族。事見《史記?淮陰侯列傳》。後用以為典。○[張恭]《雌雉啼》詩:“吁嗟乎,鐘室一聲雌雉啼,功臣骨肉成醢醯,反不如當年餓死漂渚側,又何須勳名赫燿封[三齊]!”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宋][明]理學家反對婦女改嫁的封建說教。謂貧困餓死是小事,再嫁而失去節操才是大事。語出《二程遺書》卷二二下:“又問:‘或有孤孀貧窮無託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後世怕寒餓死,故有是說。然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清][方苞]《<岩鎮曹氏女婦貞烈傳>序》:“其論娶失節之婦也,以為己亦失節,而‘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之言,則村農市兒皆耳熟焉。”

餓文(饿文)

,◆見“餓紋”。

餓紋(饿纹)

,◆亦作“餓文”。◆人口角延伸到嘴裡的皺紋。迷信的人認為有此紋者必餓死。○[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三摺:“哎,可道哩餓紋在口角頭,食神在天涯外。”○《初刻拍案驚奇》卷十:“那人是個窮儒,我看他滿臉餓文,一世也不能彀發跡。”

餓顯(饿显)

,◆因餓死而揚名。引申為隱居不仕,過貧困生活,而名揚於世。語本《論語?季氏》:“[伯夷]、[叔齊]餓於[首陽]之下,民到於今稱之。”○[漢][揚雄]《法言?淵騫》:“或問:‘[柳下惠]非隱者與?’曰:‘君子謂之不恭。古者高餓顯,下祿隱。’”[宋][王安石]《送郊社朱兄徐郎東歸》詩:“宦遊雖晚何妨久,餓顯從來不必高。”

餓鄉(饿乡)

,◆1.缺乏食物的貧困去處。○[清][管同]《餓鄉記》:“餓鄉,天下之窮處也,其去[中國]不知幾何里。”○[瞿秋白]《餓鄉紀程》緒言:“紅艷艷光明鮮麗的所在--是你們罰瘋子住的地方,這就當然是冰天雪窖飢寒交迫的去處(卻還不十分酷虐),我且叫他‘餓鄉’。”◆2.飢火中燒的境地。○[清][藍鼎元]《餓鄉記》:“醉鄉睡鄉之境,稍進焉則有餓鄉,[王][蘇]二子之所未曾遊也。”

餓眼(饿眼)

,◆指貪色的目光。○[清][李漁]《蜃中樓?雙訂》:“餓眼甫親眉黛色,饞喉更嚥口脂香。”

乏餓(乏饿)

,◆窮乏饑餓。○[漢][王充]《論衡?恢國》:“轉穀振贍,民不乏餓。”

槁餓(槁饿)

,◆謂窮困饑餓。○[鄭觀應]《盛世危言?鐵路》:“彼此相較,貧富相形,而欲邊境之民盡甘槁餓而不為敵人用也,其可得哉?”[景耀月]《讀史感言》詩:“槁餓直至今,遑云千載後。”

寒餓(寒饿)

,◆寒冷饑餓。○[唐][李公佐]《廬江馮媼傳》:“又久困寒餓,得美食甘寢,不復言。”○[宋][蘇軾]《病中大雪數日未嘗起觀虢令張薦以詩相屬戲用其韻答之》:“詩人例窮蹇,秀句出寒餓。”○《宋史?卓行傳?巢谷》:“我[涇原]武夫,死非所惜。顧妻子不免寒餓,橐中有銀數百兩,非君莫可使遺之者。”

飢餓線(饥饿线)

,◆指飢餓的境地。○[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三編第一章第一節:“個體農民在經濟上是沒有保障的,他們受着封建國家‘什一之稅’和無償徭役的剝削……再加上其他各種賦斂,生老病死,經常掙扎在飢餓線上。”○[曹禺]《日出》第三幕:“這一條胡同螞蟻窩似地住滿了所謂‘人類的渣滓’,她們都在飢餓線上奮鬥着。”

飢餓(

饥饿

,◆1.肚子很空,想吃東西。○《管子?重令》:“菽粟不足,末生不禁,民必有飢餓之色。”○《漢書?高帝紀》:“民以飢餓自賣為人奴婢者,皆免為庶人。”○《古今小說?陳希夷四辭朝命》:“若沒有這蟄法,睡夢中腹中飢餓,腸鳴起來,也要醒了。”○[秦牧]《長河浪花集?中國紅場的旗幟》:“年年鬧荒,逃荒的農民像一支飢餓洪流似的,時常穿州過省地跑動着。”◆2.指歉收。飢,通“饑”。○[漢][荀悅]《漢紀?文帝紀上》:“生之有時而用之無度,物力必匱。且歲有飢餓,天之常行。”

饑餓(饑餓)

,◆1.肚子很空,想吃東西。饑,通“飢”。○《東觀漢記?鄧禹傳》:“軍士饑餓,皆食棗菜。”○[宋][曾鞏]《敘盜》:“有饑餓之迫,無樂生之情。”◆2.指饑餓的人。○《呂氏春秋?長攻》:“義兵不攻服,仁者食饑餓。”

儉餓(俭饿)

,◆貧困饑餓。○《北史?祖珽傳》:“我以其儉餓,故收養之。”

匱餓(匮饿)

,◆缺糧饑餓。○《孔子家語?致思》:“以暴雨將至,恐有水災,故與民修溝洫以備之,而民多匱餓者,是以簞食壺漿而與之。”

貧餓(贫饿)

,◆1.貧窮而饑餓。○《韓非子?外儲說右下》:“府庫空虛於上,百姓貧餓於下,然而姦吏富矣。”○[唐][張讀]《宣室志》卷六:“自是[季貞]不食酒肉,衣短粗衣,行乞[陳]、[蔡]、[汝]、[鄭]間,緡帛隨以修佛像,施貧餓者。”○[明][焦竑]《玉堂叢語?恬適》:“其所獲賜,餘則歲分十之三四,以頒諸流離貧餓者。”◆2.指貧窮而饑餓的人。○[南朝][梁][慧皎]《高僧傳?亡身?釋法進》:“[進]屢從求乞,以賑貧餓,國蓄稍竭,[進]不復求。”

寢餓(寝饿)

,◆謂越來越餓,餓極。寢,通“寖”。○《韓非子?外儲說左下》:“[晉文公]出亡,[箕鄭]挈壺餐而從,迷而失道,與公相失,飢而道泣,寢餓而不敢食。”

窮餓(穷饿)

,◆窮困饑餓。亦指窮困饑餓之人。○《後漢書?趙典傳》:“遭歲大饑,散家糧以賑窮餓,所活萬餘人。”○[唐][韓愈]《合江亭》詩:“中丞黜凶邪,天子閔窮餓。”○[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窮餓無聊,追購又急。”○[康有為]《大同書》甲部緒言:“或寡婦思夫之夜哭,或孤子窮餓之長啼。”

窮酸餓醋(穷酸饿醋)

,◆1.貧寒而迂腐。○[元][王實甫]《破窯記》第一摺:“你看!兀那兩箇穿的錦繡衣服,不強如那等窮酸餓醋的人也。”○[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一摺:“他道俺秀才每窮酸餓醋,幾時能勾發跡!”◆2.指貧寒迂腐的讀書人。○[元][白樸]《墻頭馬上》第二摺:“你看上這窮酸餓醋甚麼好?”○《水滸傳》第三三回:“近日除將這個窮酸餓醋來做個正知寨,這廝又是文官,又沒本事。”○[元][柯丹丘]《荊釵記?合巹》:“莫學自己,嫁了這個窮酸餓醋。”

窮言餓語

,◆说贫道穷的话。○元王实甫《破窑记》第一折:“這廝又來了,走將來絮絮聒聒的,我不聽他這窮言餓語。”

忍飢受餓

,◆见“忍饑受餓”。

忍饑挨餓

,◆见“忍饑受餓”。

忍饑受餓

,◆亦作“忍飢受餓”、“忍饑挨餓”。忍受着饥饿。形容生活极其困苦。○元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做娘的忍饑受餓,爲子的富貴榮昌,可憐見看看至死,可來報答你這養育親娘。”○《水浒传》第六六回:“你又露出雪也似白面來,亦不像忍飢受餓的人,這般模樣,必然决撒。”○朱自清《论吃饭》:“他们惯于忍饥挨饿,几千年来都如此。除非到了最后关头,他们是不会行动的。”○李健吾《李广田〈画廊集〉序》:“广田亡命西南,颠沛流离,忍饥挨饿,不矜不伐,挺立于众人之中,出污泥而不染,浩然正气,每每见于文字。”

西山餓夫(西山饿夫)

,◆《史記?伯夷列傳》:“[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遂餓死於[首陽山]。”後因以“西山餓夫”為[伯夷]、[叔齊]的代稱。○[漢][揚雄]《法言?淵騫》:“無[仲尼],則[西山]餓夫與東國之絀臣惡乎聞。”○《梁書?劉顯傳》:“友人[劉之遴]啟皇太子曰:‘[之遴]嘗聞,[夷]、[叔]、[柳惠],不逢[仲尼]一言,則[西山]餓夫、東國黜士,名豈施於後世。’”[明][陶宗儀]《輟耕錄?發宋陵寢》:“當時舉天下無非之者,而[西山]餓夫獨非之。”亦省稱“西山夫”。○[宋][蘇軾]《故周茂叔先生濂溪》詩:“先生本全德,廉退乃一隅。因拋[彭澤]米,偶似[西山]夫。”

凶餓(凶饿)

,◆災荒饑餓。○《墨子?七患》:“故《夏書》曰‘[禹]七年水’,《殷書》曰‘[湯]五年旱’,此其離凶餓甚矣。”

嚴家餓隸(严家饿隶)

,◆形容拘謹的書法風格。語出《晉書?王羲之傳論》:“[獻之]雖有父風,殊非新巧。觀其字勢,疏瘦如隆冬之枯樹;覽其筆蹤,拘束若嚴家之餓隸。”○[清][姚鼐]《論書絕句》:“薑芽斂處成何狀,正得嚴家餓隸倫。”

隱餓(隐饿)

,◆謂隱居不仕而挨餓。○[漢][王充]《論衡?非韓》:“[武王]不誅[伯夷],[周]民不皆隱餓。”

坐餓關(坐饿关)

,◆宗教修持方式之一。謂靜坐不語,少食或斷食一段時間,以凈化身心。○[明][姚福]《青溪暇筆》:“近日一蕃僧自西域來,貌若四十餘,通中國語,自言六十歲矣。不御飲食,日啗棗果數枚而已。所坐一龕,僅容其身。如欲入定,則命人鎖其龕門,加紙密糊封之,或經月餘,謦欬之聲亦絕,人以為化去,潛聽之,但聞掐念珠歷歷,[濟川][楊景方]嘗館於其家,有叩其術者,則勸人少思、少睡、少食耳。一切布施皆不受,曰吾無用也。”○[清][翟灝]《通俗編?釋道》:“釋典雖有入定之說,而不必封鎖於龕中也。今惟坐餓關者有似此僧所為,疑此風即從此僧而起。”

- EN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