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万年历通书,通书万年历查询2022

最后更新 :2021.11.14 20:22

正宗万年历通书

阅历几何1

观元解读《老黄历》

正宗万年历通书,通书万年历查询2022

要问1600年以来,有一样东西是每家必备的,那一定还是《老黄历》。作为中国社会特有的历法通书,相传是由轩辕黄帝创制的,故称为“黄历”;后来历朝历代都由皇帝指定朝廷钦天监,专门编定监印向全国发行;民间不得私编私印;故此又被称为“皇历”。这里面不但包括了天文气象、时令季节而且还 了人民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的一些禁忌,流传至今。老黄历的内容丰富而翔实,如黄道、五行、十二神、十二建星值日,宜忌、冲煞、方位、流年、太岁、彭祖百忌,三元九运、玄空九星,二十八宿等等。老黄历在现代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已越来越被民众接受;虽说智能手机上也有不错的电子万年历,但手撕台历版的纯纸质《老黄历》,仍然是大家庭的不二之选。

在港台每年新年来临前最旺销的必定是《通胜老黄历》,但环顾大陆、港澳台和周边和地区,大家往往对着薄薄的、眼花缭乱的不同样的绿纸片发懵,“一页宜忌两眼绿”似懂非懂的一脸茫然相,同日宜忌版本不同还各不同;如何取舍欲罢不能。到底如何看待这些绿绿的、令人晦涩难懂的汉字呢?其实这是中国特有的择日技法,新生一代自然费解也情有可原。从今天开始开设“观元专栏”,为大家解读《老黄历》中的奥秘,解开古老历书中的层层迷纱,为你日常生活增添无限乐趣,并能趋利避害。

今天首先谈谈农历月中的重复日,如一月初一春节、二月初二龙抬头、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九月初九重阳节等等。在疫情风口看中国传统节俗,你会发现古老节日离不开祭祀;祭祀又往往离不开防疫抗疫。中华民族繁衍数千年的历史,也是与疾病抗争的历史。在防治危害尤其严重的传染病方面,我国从古到今积累了许多经验与教训,值得回顾、思考及取鉴。

端午节我们为什么要配香囊?为什么要喝雄黄酒避邪?很多传染病,古人总结不出正确的病因,一概称之为“邪”。因此,配香囊、喝雄黄酒,其实是防疫思想的体现。包括立春时吃五辛盘。很多民俗都形成于实际需要,是上古时期一些躲避瘟疫的手段的总结,最后才演变成为在固定日期行使一些具有仪式感的行为。

那么重阳节的习俗又有什么呢?远足登高、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等等。有诗词为证: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的起源,早在先秦时期,吕氏春秋 季秋纪中,就有九月丰收、祭天、祭祖,以谢天地祖先恩惠活动的记载。而这个风俗的形成,据传说与一个叫桓景的东汉男子密不可分。

相传东汉时期瘟魔肆虐桓景的家乡,草菅人命;为了战胜病魔,桓景历经千难万险,用自己救助乡邻、为民除害的诚意打动了深居东南山的老道仙人,得茱萸和菊花酒等,用以退散瘟魔。并听从道长的建议,于九月初九带领乡亲们登上高地,以躲避瘟魔再度侵袭。最终桓景用道长授予的宝剑和降妖法门,彻底铲除了瘟魔;为家乡居住环境赢得了世代康宁祥和。

自此后人每逢重阳日这一天,就会登高地、插茱萸、饮菊花酒,便有了免灾避祸、祈求平安幸福的节俗祭祀的传统文化产生。

当韩国在2004年将端午节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我国有关部门果断出手,将人类文明的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下集起将配合时令讲解有关24节气和72候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踊跃 。

以上就是与正宗万年历通书相关内容,是关于文化的分享。看完通书万年历查询2022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