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寅怎么读音是什么,庚寅岁次是什么意思

最后更新 :2021.11.14 20:00

庚寅怎么读音是什么

对于中国上古文明(古中 明)的起源,史学界历来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一种就是通行的本土起源说。再一种就是中国上古文明西来说。 本土起源说,这里不多论述。

中国上古文明西来说,有关专家提出了很多论据,其主要论据为:青铜器和辐式车轮马车的使用是文明的重要标志(当然还有文字,这里姑且不论),但青铜器和辐式车轮马车的演变均经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从青铜器来看,世界上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6000年前的苏美尔文明,是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在此之前,青铜器的发展经历了先使用自然铜,再到冶炼红铜,然后逐步发展到冶炼砷铜,最后才掌握成熟的青铜器(锡青铜)冶炼技术,即遵循“自然铜——红铜—砷铜—锡青铜”的次序。

从辐式车轮马车来看,世界上最早拥有辐条的双轮战车出现于4000多年前的安德罗诺沃文化(中亚草原)。在此之前,辐式车轮马车经历了从四轮到双轮、从实心车轮(没有辐条仅为一圆形木木板为车轮)到辐式车轮、从用牛(或驴)拉车到用马拉车的发展过程。

但上古中原(商和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和辐式车轮马均比西亚、中亚文明要迟一千多年,而且从发掘出的商代青铜器、有辐双轮车的实物来看,技术十分成熟,没有经历从低级到高级的技术演变阶段(即没有经历红铜器物和实心车轮阶段),很可能是从外来文明手中学习到的(当然这也只是一种猜测)。

现在更大的问题是,由于先秦时期(特别是西周以前)文献资料缺乏(甲骨文的解读至今仍在进行之中),无法找到上古中原向外来文明学习青铜器和双轮车技术的记载。一般而言,两个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不仅会留下外来人种实物(比如,除青铜器和马车,商朝墓地中还发现大批白种人遗骸,这些人 何方,谁也说不清),而且会在语言词汇上留下印记,也就是在本族语言中留下外来发音的词汇(比如受汉文化影响,越南语和朝鲜语中存在大量的汉语借词)。那么古代中原汉语中,有没有外来发音的借词呢?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古代岁星纪年中的一大批令人莫名其妙的多音节词汇。

庚寅怎么读音是什么,庚寅岁次是什么意思庚寅怎么读音是什么,庚寅岁次是什么意思

让我们先读一下屈原的《离骚》,中间有这么一句:“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什么意思,读不懂吧,这是屈原在用上古的一种纪年方式讲述自己的生日: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其中的“摄提”是“摄提格”的简写,指“寅”年,“寅”年大家还能够理解,那为什么把“寅”年称为“摄提格”,这就要提到上古的岁星纪年了。

所谓岁星纪年就是以“岁”来表示年,采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搭配,六十年一循环(即干支纪年法)。十天干就是: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地支就是:困顿、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汉语更大的特点是发音简省,以单音节为主,而且一字一音,一字一意,在古汉语中尤为明显。但“阏逢、旃蒙、柔兆、强圉”以及“摄提格、赤奋若”等一批多音节词,出现在岁星纪年之中,明显违背了汉语的造词规律。这只能说明一点,这些多音节词是古汉语对外来词汇的直接引用(也许,天干地支本身就是 外来文化,六十年一循环的岁星纪年、干支纪年与两河文明的六十进制何其相似)。

正是由于这些多音节的外来词汇不符合古代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到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用汉语单音节字对其进行了简化,并逐步淘汰了这些多音节词。简化后的十天干分别为:“甲(阏逢)、乙(旃蒙)、丙(柔兆)、丁(强圉)、戊(著雍)、己(屠维)、庚(上章)、辛(重光)、壬(玄黓)、癸(昭阳)”。

庚寅怎么读音是什么,庚寅岁次是什么意思

简化后的十二地支分别为:“子(困敦 )、丑(赤奋若 )、寅(摄提格 )、卯(单阏 )、辰(执徐 )、巳(大荒落 )、午(敦牂 )、未(协洽 )、申(涒滩 )、酉(作噩 )、戌(阉茂 )、亥(大渊献 )”。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简化为汉语词汇后,上古中原向外来文明学习的借词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只能在朗读先秦诗歌中那些绕舌难懂的多音节词汇时,才会偶然产生一点莫明其妙的感觉。

以上内容摘编于相关资料,不代表 观点

以上就是与庚寅怎么读音是什么相关内容,是关于考古的分享。看完庚寅岁次是什么意思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