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阴阳历对照表,1928年属什么生肖

最后更新 :2021.11.13 23:14

1928年阴阳历对照表

二四 古城墙下考平舒

平水城村南隔过公路有一条上世纪末新修的田间土路,这条新路与公路相交后,直达村东职业中学前面。它将公路南原有的一段残存古城墙几乎切去一半,说不准什么时候另一半也将被夷为平地。所以,我产生了应该为这段城墙留点记录的想法。

928年阴阳历对照表,1928年属什么生肖"928年阴阳历对照表,1928年属什么生肖"

▲平舒古城墙残迹

2003年4月27日上午,我骑自行车前往这东距县城五公里之遥的古城墙遗迹,出县城时看见公安和卫生人员在朔(州)蔚(县)公路和天(镇)走(马驿)公路交汇处设卡防堵”非典”,大约主要是为进入县城的机动车辆消毒。非典型性肺炎是最新出现的恶性传染病,正在全国许多省市露头,因而,一场没有硝烟的抗击”非典”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紧张地进行着。

这天天气比较好,没有风,但太阳却不很亮,因为天空有点灰蒙蒙的。我之所以选择春天来考察古城墙遗迹,原因是到了夏天庄稼长高了会影响拍照。

我来到残墙旁边,有一根架着光缆的木杆就栽在城墙边上,脚下的地刚浇过不久。十几步外另一堰地有个农民正在起土垫地,从北端用小马车将土拉到南端。这是一种很古老的耕作程序之一,民谚云:”土换土,打石五。”说的就是这种平田整地措施。”农业学大寨”期间,这种农活是冬天最主要的项目。现在农民种自己的责任田,想什么时候干就什么时候干。

既然见到了人,那就顺便采访一下吧。我从泥泞的地里走过去,他起土的地还没有春浇,不然他就不会做这件事了。

我问:”你叫啥名字?”

“朱贵。”他一边往车上装土一边回答我。

“是南堡的吧?”我又问我知道,平水城过去分南堡和北堡两个大队,现在是两个行政村;既然是在村南,那么应该是南堡的耕地。

他点点头说:”是”。

“多大岁数?”

“四十六。”

“你知道为啥叫’平水城’吗?”

“传说是水刮了,这儿破瓦破罐挺多。”

“你知道这圪塄的来历吗?”我想向他了解一些平水城村民对这段古城墙的记忆。

谁知他的回答竟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人们说是’烟墩圪塔’,这儿的地名就叫烟墩圪塔地。”朱贵一直是边往车上装土边简短回答我的问话。

他说的烟墩是烽火台在广灵的俗称。据乾隆本《大同府志》统计,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时,广灵设有塘汛10处,平水城铺是其中一处,有营房10间、官厅2间、牌坊1架、烟墩5座、墩兵1名、望楼1间,另有步兵1名、守兵2名驻守。那时的”铺”既是军事通讯中继 ,也是 驿 ,清代平水城铺是广灵城西之一铺。由于每铺下辖烟墩5座,这儿可能是其之一。尽管朱贵那样说,但我完全可以肯定,他说的是另外的东西,而不是眼前的残墙。当然,他说的烟墩,其位置就在附近,那倒完全可能。

看来我从朱贵的记忆中很难再了解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了,于是回到残墙边,掏出尺子简单测量。结果是:残高3.5米;原残长35米,现存15米,原残宽11米,现存5米。无论从长度上还是宽度上看,与烟墩的特征都不可能相符。

我量过残墙,就低头仔细找寻,看能否发现点什么。我看见它的夯层很清晰,又量了一下,每层约10厘米,夯窝5厘米。夯土中有许多陶片,我捡拾了一些,发现大都是绳纹的,纹样丰富多姿,而且薄厚不一,最厚的达2厘米,最薄的才0.65厘米,还有一片无纹饰的素面陶,像是陶器的腹部。因为缺少断代样本,我无法确知这些陶片的产生时代。广灵地区到底何时开始生产和使用绳纹陶器,我还没有研究过。因为陶片是在残墙的夯土之中,那么它的历史肯定要比这墙早很多年。由此可以得出在没有城墙之前,这里曾是人口密集之地的结论。我决定把这些陶片带一点回去,作为标本。

928年阴阳历对照表,1928年属什么生肖"928年阴阳历对照表,1928年属什么生肖"

▲混在城墙土中的陶片

我想,大概平水城村民都和朱贵一样,除了晓得大水把一座城淹掉冲毁的传说外,对于水毁前的名字都不甚了了。我在千福山明嘉靖年间的碑文中已经见过这儿是叫”平舒村”的记载。

平舒,班固《汉书·地理志》中已有明确记载,是代郡18县之一,并注明:”祁夷水北至桑干入沽,莽曰’平葆’。”这祁夷水就是今天壶流河的古称,王莽新朝时将平舒改称平葆,到东汉时又复称平舒。据说平舒设县之前的先秦时代已有平舒邑,因无史料佐证,究竟是何人食邑,不得而知。但平舒建县在汉初当无问题。康熙本《广灵县志》云:”汉高祖封爱子于代郡,置延陵、平舒二县,隶代郡。”考班固《汉书·高帝纪》:”七年冬……十二月……辛卯,立子如意为代王。”汉高祖七年是公元前200年,十二月辛卯日若换成公元纪年,当在前199年1、2月之间。具体日期的推算很困难,因为陈垣先生编制的《中国历史纪年阴阳历对照表》也只能解决到公元1年,我的历法知识根本不足以解决这个看似不大的课题。我很遗憾的是在2000年前后没有通过媒体将这个很有纪念意义的事情宣传一下,如果当时能搞一个平舒建县两千二百年纪念活动,肯定很有意义。

我现在还没有发现刘邦封子为王与平舒建县相关的更直接史料,因而也无从知晓康熙本县志是如何将两件事 起来的。由于康熙本县志是直接继承了已佚的明万历本县志,而万历本县志之前还有同样已佚的永乐本县志等,说明这条记载可能由来很久了。当然,目前我做一点推测性的解释,还是可能的。

古代封王必有封地,封地的多少取决于受封者与帝王天子的亲疏远近与功劳大小。刘如意系刘邦宠妃之一赵姬所生,从公元前198年又改封刘如意为赵隐王看,赵王的封地又远远超过代王,初次封王时给他的封地增置平舒、延陵两座县邑完全可能。刘邦死后,吕后诛杀其子孙,刘如意未能幸免,也可说明刘如意在刘邦庶子中地位甚高。我只能间接地运用这些已有史料来佐证康熙本县志 平舒建县的记载,虽不充分,但作为推测性解释应该可行。

东汉时,据《后汉书·郡国志》载,平舒为代郡11城(县)之一。西晋时,据《晋书·地理志》载,平舒为代郡4县之一。北魏时,据《魏书·地形志》载,平舒为上谷郡2县之一。上谷郡下注:”天平中置”。平舒下注:”孝昌(525~526)中陷,天平(534~537)中置。””孝昌”是北魏孝明帝年号,”天平”是东魏孝静帝年号。这就是说东魏在天平年间置上谷郡时,将陷废不久的平舒县又予恢复并作为郡治。这时的上谷郡人口仅942户3913人,估计平舒县人口也就一两千人,可能是这一带历史上很萧条的时期。

康熙本《广灵县志》载:”后赵,县废。”光绪本《蔚州志·沿革》 平舒的记载止于晋,新《广灵县志》载:”北齐(550)平舒县废。”前两说的出处我目前尚未发现,第三说主要是原县志办公室主任姜兴才同志研究出来的,因具体资料未矛公开,这里也就无从引证。可以查到的是,公元550年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的开国元年。平舒县在公元六世纪上、中叶反复置废的过程现在还无法搞清楚,推想当时战乱频繁,人烟稀少,建置兴废,很是自然。

从公元前199年到公元550年,平舒县共存置750年。从城墙中出土的陶片推测,原平舒邑址也应该在这里,也就是说平舒县城是在平舒邑的基础上建立的。如果连同平舒邑的历史包括进来,那这儿就成为一处有着千年城市历史的遗迹。因此,我捡到的陶片至少也是先秦时代的产物。我曾经想知道平舒城到底有多大,并就此请教过山西大学历史系李裕民教授。他说在夏天庄稼长起来后,城墙的轮廓可以从高处看到,长在城墙土中的庄稼要矮一些。然而附近却没有这必需的高地来进行观察。要想这么做,只能借助直升飞机,像我这样的平民是无法做到的。当然,考古队也可以用铲探等进行,而这件事却不会成为大同市仅有的一支考古队的当务之急。

平舒城遗址曾受到县人民的重视,二十世纪五十年在这段残城墙的北端立碑警示,立碑的地方现在却有一口机井,盖了一座小井房。按碑上的规定,方圆1公里以内随意破坏。看来几十年前的无论如何也管不了以后事儿。我没有见过这通小碑,朱贵是见过的,是他告诉了我立碑的位置。碑已论落何处已天从知晓,我现在能做到的仅是拍张照片,为残存的古城墙遗迹留个影子,让后人知道。

根据我已了解到的资料看,广灵旧志沿革中 平舒的记载欠准确,康熙本县志的”后赵、县废”是不对的,到前燕时,平舒还存在。不然,清光绪本《山西省通志》怎么会有公元357年匈奴单于贺赖头率部3.5万人投降前燕慕容俊,被封为宁西将军云中郡公驻在平舒呢?这是后赵国灭后6年的事。康熙本旧志述说”(平舒)隋属上谷”,其实应是北魏某时期已属上谷郡,上谷就是今天的宣化。至于平舒辖地变化的扑朔迷离,想要搞清楚,绝非易事,至少短时间内是无法完成的。

我拍完照片,望着匍匐在地的古城墙不由地想到:这儿可是一块宝地呀!数千年来;不知几度沧海桑田,由邑建城,城毁建村,上百代人在这里生生不息。虽已湮没千载有余,但说不定什么时候,这里又会重新出现一座繁荣的小城。

我为平舒古城、平水城村能做的只有这次很不成熟的考察。当我蹬车回到家中时,已经午后,饭都凉了。但我心里却踏实了些,因为平舒城已成为我广灵游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有机会,我会为平舒城遗址再做点有益的事儿。

928年阴阳历对照表,1928年属什么生肖"928年阴阳历对照表,1928年属什么生肖"

▲曹窑村出土的有陶文的陶片

后来我有幸在县文管所见到 平舒的文物照片,据文管所小王介绍,那是出土于曹窑村的一块汉代陶器残片,上面有一圆一方两处戳记。圆形的是”平舒”戳记,竟管那个”舒”字看上去不像规范的篆书”舒”字,但也完全应该按”舒”来读。长方形的两字篆书戳记我无法辨识,请教了好些人依然不得要领。这个方戳直到2022 年8月才经陶艺师周晓晨与有关专业人士共同研究得出是“厚慈”二字的初步结论,之一个字是“厚”字当无疑问,第二个字作“慈”字看,我还多少有点不完全放心。这是 平舒的最早文字实物,我觉得非常非常珍贵,附在文末供大家欣赏。

928年阴阳历对照表,1928年属什么生肖"928年阴阳历对照表,1928年属什么生肖"

▲陶片细部放大

有关平舒的史料记载最早见于《史记·赵世家》:赵孝成王”十九年,赵与燕易土,以龙兑、汾门、临乐与燕。燕以葛、武阳、平舒与赵。”这是平舒 的最明确时间记载,即公元前247年,赵国用汾门,也就是今徐水县地,换得平舒,这是平舒之一次见诸史籍。一般说来,赵襄子灭代以前,平舒地属代国,但燕何时从代国始取得平舒是不知道的,至于平舒建立城邑的具体时间同样无法清楚,没有文字史料,即使通过文物考古也无法精确到年。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情况前面已大体谈过,不再细论。到唐代,李泰主编《括地志》是这样记载平舒的:”故平舒城在蔚州灵丘县北九十三里。”因为平舒县早废,所以这样记载。

此后对平舒的专门记载,要属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比较详尽。顾祖禹是明末清初人,所著《读史方舆纪要》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历史地理专著。其 平舒的记载见于该书灵丘县下:”平舒城,在县(灵丘)北,《史记·赵世家》武灵王十九年,与燕易土,燕以平舒与赵即此。汉置县,属代郡。后汉建武七年封马成为侯,邑平舒。晋亦曰平舒县,仍属代郡。升平初,匈奴单于贺赖头帅其部落降燕慕容雋,处之代郡平舒城是也。后魏天平中置上谷郡,治平舒县,盖侨置郡也,北齐废。《五代志》:汉置代郡治桑干,后汉徙高柳,晋从平舒,即此。魏《土地记》:古代城西九里有平舒城。”这段记载有三处不确,一是”武灵王”应为”孝成王”,孝成王在武灵王之后好些年;二是马成的封邑可能是指原在今天津静海县的东平舒,非代郡平舒;三是代城西”九里”应为”九十里”,大概是敷文阁刻书之误,亦或是当时的资料就是如此。这段记载很重要的提到不仅后魏,也就是东魏曾将上谷郡治设于平舒,而且早在晋代的代郡郡治也曾设在平舒县。

虽然最初的平舒只遗存下一小段微不足道的残墙遗迹,看上去几乎是田野的一个累赘,但它却曾见证过古城的所有辉煌。它曾经拥有过很大的版图,包括现在的广灵全部和浑源、灵丘、阳高、涞源、蔚县的不少地方,还曾几度作为郡治。所以,我希望它不要很快消失,让它永远成为古城看得见的坐标多好?

以上就是与1928年阴阳历对照表相关内容,是关于历史的分享。看完1928年属什么生肖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