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亥年癸亥月丙寅日,癸未日戊午时

最后更新 :2021.11.13 19:37

癸亥年癸亥月丙寅日

李氏血缘始祖的追溯

一世少典、二世黄帝(所谓岐黄之术源于岐伯和黄帝之谈,中医经典托名《黄帝内经》)、三世昌意、四世颛顼、五世大临、六世女修、七世大业、八世女华、九世大费、十世大廉、十一世龙降、十二世仲容、十三世叔达、十四世孟戏、十五世皋陶、十六世英氏、十七世舒蓼、十八世舒鸡、十九世舒鲍、二十世舒庸、廿一世舒龙、廿二世舒袭、廿三世伯益、廿四世徐氏、廿五世郯氏、廿六世莒氏、廿七世终黎、廿八世运奄、廿九世菟裘、三十世将梁、三十一世黄氏、三十二世江氏、三十三世修鱼、三十四世白冥、三十五世蜚廉、三十六世秦氏、三十七世赵氏、三十八世恩成、三十九世理征。

一世祖 李利贞,原名接力,得姓始祖。

其父理征,字德灵封为中吴伯,系皋陶之后。

利贞公生于公元前1070年,辛未年,卒于公元前992年,已丑年,享年78岁。商末其父理征公(字德灵)任商纣王的理官时,因以直言进谏得罪了当时昏庸无道的纣王被赐死。理征公之妻陈国契和氏携其幼子利贞公逃难于伊候之墟(今河南安阳市地处该省北部),饥饿不堪,见一树上结有果实(即李子),便采来吃,母子得以活命。利贞公开始改为的李氏。一感李子活命之恩,二为改姓避难,所以理利贞改姓李利贞,后迁徙定居陇西。

二世祖 李昌祖

原名昌意,又名苞颖,家居苦县幽仁里,任周朝陈大夫。妣陈氏生一子:彤德。

三世祖 李彤德

原名娇,任周朝巡检会尹大夫。妣杨氏生一子:庆。

四世祖 李庆

原名莲,任周朝掌御 史博士郎。妣黄氏,继姬氏生一子:宏隆。

五世祖 李宏隆

原名承,又名瑞金。妣姬氏,继甘氏生一子:硕宗。

六世祖 李硕宗

原名勉之,又名钦莲。周康王时任周大夫,赐采邑一百里于苦县。妣方氏生一子:显。

七世祖 李显

原名和,又名成,袭父职为周大夫,封“狄道侯”兼理朝政。妣王氏生一子:爽。

八世祖 李爽

原名通,字佑,任周朝升拔主薄郎册箱谏。妣方氏、康氏生一子:环鼎。

九世祖 李环鼎

原名重,又名光天,别名环升。妣失考。生一子:爵。

十世祖 李爵

妣失考,生一子:寅龙。

十一世祖 李寅龙

妣氏失考,生一子:熙宏。

十二世祖 李熙宏

又名希弘。妣氏失考,生一子:尧性。

十三世祖 李尧性

字尧。妣氏失考,生二子:辉、煌。

十四世祖 李辉

妣氏失考,生二子:连顺、连利。

十五世祖 李连顺

妣失考,生一子:乾。

十六世祖 李乾

字敬一,号元果,别名其野,任周朝上御大夫。妣益寿氏女婴敷,生一子:耳。

十七世祖 李耳

《史记·老子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历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之史。” 于周平王【前770-前719】时任太史,古之 ,博大精通,孔子曾问礼于他,受益不浅,说我见到老子,“如龙乘云”,即好象见到了乘风云而上天的龙一样。老子的学说,流传于后世,著有《道德经》上下编五千言。道教奉为“元始天尊”。 妣何氏,生六子:宗、室、宋、宝、究、字。

十八世祖 李宗,字尊祖

又名造父,别名顺帧。周敬王封为“保驾大将军”“征东侯”。魏封:“千木大夫”。妣田氏,生四子:注、滋、洗、涤。

战国时晋国人,后至魏,为将军,被封于魏国的城邑段干,以邑为姓,人称干木大夫、段干木。他曾求学于孔子的弟子子夏,隐而不仕。魏文侯赏识其才能,曾登门拜访,欲授予官爵。段干木避而不见,越墙逃走。魏文侯不但不怪罪,反而更敬重他,每乘车路过段干木的家,都要下车,以示尊敬之意。仆人对此十分不解,魏文侯说:“段干木虽住陋巷,其贤德的名声却在千里之外,我怎能不尊敬他呢?”

十九世祖 李滋

宗公次子,字润君,名同,又名启贤,号昔仁。仕赵封为“赵大将军”“扶国元帅”。妣张、继汤氏,生一子:兖。

二十世祖 李兖

字兑,号襄宝。仕赵国“宰相”,封“横阳君”。妣周氏,生一子:跻公。

二十一世祖 李跻

原名珉,又名崇,号章,仕赵封为“阳安君御史”后拜相。妣潘氏生二子:云、恪。

二十二世祖 李恪

又名落,仕赵封“佐相”、仕秦任“太守”。妣石氏生一子:洪。

二十三世祖 李洪

名道洪,号道衡,又名道宏,别名礼元。秦国封为“大子太傅”。妣耳氏,继王氏生一子:兴族。

二十四世祖 李兴族

原名汪,又名:林、玖、珠、栋、育、坤。秦国封为“秦大将军”、“元帅”(立战功常有化名之变)。妣潘氏,继刘氏,生一子:昙。

二十五世祖 李昙

字贵远,又名贤,荣,苏。仕秦封为“御史大夫”,后仕赵封为“柏人侯”。妣窦氏、周氏生四子:崇、辨、昭、矶。

二十六世祖 李崇

字伯佑,仕秦陇西(治甘肃临洮)守,南郑公,为李姓陇西房的始祖,曾求学于孔子的弟子子夏(焦作温县人),隐而不仕。妣许氏,宋氏生二子:平燕、平瑶。其弟李玑,字伯衡,在战国末,拜为秦国太傅,功名显著。为赵郡(今河北赵县)房的始祖。

二十七世祖 李瑶,字尚德,

平璐公(崇公次子),字尚德,名内伯,又名瑶,尧。周靓王时任南部太守,狄道候。妣杨氏生一子:信。

二十八世祖 李信,字有成

平瑶之子,字有成,又名成旦。精通兵法,任秦始皇大将军,带兵出太原攻云中,并攻:韩、魏、

掳代王、 燕王、超王,秦皇封为“征四大将军”,在灭魏时殉职。汉皇追封为“狄道侯”,“陇西公”,诰赠敕朝世头禄。妣石、张氏,生一子:超。

李玑有三子,云、牧、齐。牧为当时赵国国相,被封为武安君,从他开始把家定居在赵郡,为赵郡(今河北赵县)房的始祖。李牧足智多谋,治国有方,又长于用兵,抵匈奴、打东胡,屡有战功,甚得军心。曾率军伐燕,使秦国不敢轻易举兵赵国,后李牧两次击败秦军,秦国惧怕李牧,就收买赵王宠臣郭开诬李牧造反,赵王优柔寡断,听信谗言,终于杀了李牧,李牧一死,秦国大将王翦立刻率军灭了赵国。

二十九世祖 李超,一名伉,字仁高

秦朝大将军,封为“渔阳太守”。妣邱氏,生二子:元旷、仲翔。

三十世祖 李仲翔

超生二子,长曰元旷,侍中;次曰仲翔,名大齐。助刘邦起义,任河东太守,征西将军,讨叛姜时阵亡,葬于陕西狄道东川。妣周氏,生一子:伯考。

三十一世祖 李伯考

原名莲。任陇西、河东二郡太守。妣巫氏、叶氏生二子:尚、向。

三十二世祖 李尚

名贾湘。汉封为“成纪令”。妣郑、邹、杨氏,生三子云、广、刚。尚弟向,西汉时期人,范阳房始祖也。范阳,三国时期魏置的一个郡,治陕西涿县,晋朝时为范阳国,后魏复为郡。至西晋末年,李氏已成为甘陕交界之六郡中的大姓之一,氐人李特家族便是其中一支。

三十三世祖 李广

李尚二子,字廷礼,号诚,为汉朝名将。猿臂善射、力气无双。汉文帝时,擎匈奴有功,封为“散骑将军”。汉武帝时封为“北平太守”、“起骑郎都尉”,历任上都、陕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以善射出名,匈妈畏之,号曰“飞将军”。汉景帝时封为“未映卫尉”,追敌十四万匹马出击还回不满三万匹马。公元前119 年,回朝受审不服气,愤然自杀,葬于陕西秦州(甘肃天水县)。妣郑、刘氏,生三子:当户、椒、敢。

三十四世祖 李敢

因父有功皇上诰封为“幼卿”,任汉朝元持“郎中令”封“关内侯”。妣杨氏,生二子:禹、忠。

三十五世祖 李禹,字子道,

其父敢。字长禹,号子道,任河南太守。妣包氏,生一子:承。

其弟忠,顿丘房始祖也,顿丘,汉代所置的一个县,到晋朝,它成为顿丘郡治,隋朝复为顿丘县,故城在今河北 清丰县西南25里。

当户子李陵,广孙,《汉书·李广传》称之:“善骑射,爱人,谦让下士,武帝以为有广之风。”仕为骑都尉。前99年,李陵奉命率五千步兵出居延千余里击匈奴,单于以 三万多骑兵进攻,李陵陷于重围但仍奋力拼杀,日杀敌数千。正当单于准备撤军之时,汉朝降将侯管敢向单于透漏了李陵军无后援的消息,于是,单于再次猛攻,李陵终因矢尽,被迫投降。武帝闻讯大怒,时太史令司马迁认为李陵孤军作战,军无后援,兵败投降,不全是陵的过错。武帝愈怒,下令逮司马迁,处腐刑。后武帝杀了陵的母亲、妻子、儿女,陵在匈奴生活20多年后病死。其后裔孙归魏,因魏帝接见于邴殿,而赐姓邴。

三十六世祖 李承

承公(禹公之子),号修文,讳丞。袭父职任河南太守,妣何、刘氏,生一子:先。

三十七世祖 李先,字敬宗

丞子,号武。任蜀郡北平太守。妣邓、杨,续袁,生一子:长宗。

三十八世祖 李长宗

先子,字伯礼号英山。任北平太守,渔阳丞相,妣钟、孙氏,生一子:君况。

三十九世祖 李君况

长宗子,字叔千,又名子期,别名高。任汉朝“博士议郎中大夫妣。妣薛、严氏,生一子:本。

四十世祖 李本,字上明

君况子,原名政本,号上明。官拜郎中侍御史大夫。妣宋、崔氏,生二子:次,恬。恬公承“渤海”房始祖。

四十一世祖 李次,字仲居,

字仲君,号子贤,又名忠。任汉“巴郡太守”,“西陵校尉”。妣曾、许氏生二子:轨、潜。(潜承申公房始祖)。

四十二世祖 李轨。

次公长子),字文逸。仕魏封为“临淮太守”,司农卿,后封“巴郡太守”。妣窦氏、魏氏,生一子:龙。

四十三世祖 李龙,另说隆,字彦绪

轨子,官拜“长安令,积弩将军”卒葬蜀中龙安城东中心山。妣冯、宋氏,生一子:艾。

四十四世祖 李艾

龙子,字世绩,号明。任晋绕骑将军,西安魏郡太守。妣匡、简氏,生一子:雍。

癸亥年癸亥月丙寅日,癸未日戊午时

四十五世祖 李雍

艾子,字隽熙。官拜:济北、东莞二郡太守。妣匡、陈

氏,生二子:伦、柔(伦公为丹阳房始祖)。

四十六世祖 李柔,字德远

号子坚。官拜“北地太守”,妣刘氏,生一子弇。(音一衍)。雍生二子,长曰伦,丹阳房始祖也,其五世孙李文度,为西凉安定 太守,他后来归后魏,并徙家于河南京兆山北,于是,形成丹阳一大房系。

四十七世祖 李弇,字季子

柔子,前凉张骏、天水太守、武卫将军、安西亭侯。

四十八世祖 李昶,字仲坚

字季子,号养训。官拜“西凉太守”张骏天水“武卫将军”,“安西亭侯”。妣周、邹氏,生一子:昶。

四十九世祖 李皓

字符盛,另说玄盛,名馗,号克嘉。汉将军李广之十六世孙,公身高丈二,腰四围,豹头虎眼,每日食粮一斗,肉二肘,酒量如沧海,力能拔山,英雄盖世,戏锁二百斤如举一羽,招兵屯于梁山,敌国闯者寒心。自称凉州牧,敦煌太守。东晋时称凉钺公,建立西凉武昭王政权,称帝,迁都酒泉,改元建初,准备推翻北凉而病逝。妣亢、黄、卢氏,生十子:谭、让、翻、歆、恂、豫、宏、眺、亮。(眺为镇远将军)。

五十世祖 李歆,字士业

西凉后主,皓公四子,字土业,又名钦。公为西凉后主,继父王皇位。因建宫室和用用刑过严,民心大失。与北凉战斗中,战死在蓼泉,酒泉随之失守。妣邹、包、叶氏,生八子:助、绍、重耳、宏文、崇明、崇眼、崇庸、崇佑。

五十一世祖 李重耳,字景顺

字景顺,号虔和,别名柏舟。公亡奔宋,官任“汝南太守”。“宏农太守”。妣刘、辛氏,生二子:献、熙。

五十二世祖 李熙

字熙明,号孟良,又名仪。任后魏“金门镇”,大唐追封为“献祖裕皇帝”,葬于建初陵。妣周、龙、刘、杨、猎氏,生一子:天赐。

五十三世祖 李天赐,字德真

李熙子,又名懿。任拮阳枢密使,唐代追封为“懿祖光皇帝”。妣郑、陈、张皇后,生三子:起显、起摩、起虎。

五十四世祖 李虎,太祖景皇帝

字起虎,又名文彬,号克权。北魏孝武帝元修。任左卜射,因仕魏有功封为“陇西公”,以后魏分裂,西魏开国,公握有兵权,封为“往国大将军”,后封“太尉”。李家声誉,“德高望重”。仕北周定开国功臣,唐迫封为“太祖景帝皇帝”。妣欧阳、赵,生八子:延阳、真、冈、漳、绘、韦、亮、昺。

五十五世祖 李昺,代祖元皇帝

又名光华,溢唐公曰仁。袭父爵:为“唐国公”任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唐追封为“世祖元皇帝”。妣独孤氏、周、陈、杨氏,生六子:渊、源、波、涛、海、浪。

五十六世祖 李渊、唐高祖

生于公元566年丙戌岁出生在甘肃省成纪(今天水县)仕隋封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历任岐州刺史,荣阳、楼烦二郡太守,卫尉少卿、殿内少监。由文臣转为武职,封为“大丞相”,隋大业十四年五月,隋恭帝禅位,建立唐朝高祖神尧皇帝,以土德王建都长安,改元武德元年,在位九年,让位次子世民。皇后窦氏生四子建成、世民、元吉、元霸,二女:适柴绍公主,适殷花公主。继妣张、尹、杨及妾生十九子:元景、元昌、元亨、元芳、元懿、元礼、元嘉、元则、元轨、元凤、元庆、元裕、元明、元晓、元祥、元婴、元夔、皎民、知灵。

五十七世祖 李世民、唐太宗

生于公元599年己未岁,做皇帝后,常以亡隋为戒,对内采取团结和缓和的政策;对敌坚决抗击,制定先扫除西北,进兵关东,分收江南战略计划。统一全国后,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宽绞刑五十条,改为加役流徒三千里,所以社会治安相对隐定。被封建史家,称为“贞观之治”,在位二十三年而崩。皇后长孙氏,生十四子:1悯王承乾,2 楚王宽,3 汉王恪,4 濮五秦,5 齐王佑,6 蜀王愔,7 蒋王恽,8 越王贞,9 高宗治,10纪王侯,11江王嚣,12代王筒,13赵王福,14曹王明(李元族上祖)。

五十八世祖 李治,唐高宗

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贞观五年(631)封晋王,十七年立为太子,二十三年即位。高宗即位,贬房遗爱(房玄龄子)为房州刺史。永徽四年(653),房遗爱、荆王李元景及吴王李恪等谋反。事发,房遗爱被杀,李元景、李恪及高阳公主(太宗之女,房遗爱之妻)等均赐死,高宗帝位由此得到巩固。朝鲜半岛高句丽和百济攻新罗,应新罗之请,高宗曾先后派兵出击高句丽和百济。并派兵大败援助百济的倭国军,破百济。高宗即位不久,西突厥阿史那贺鲁自号沙钵罗可汗。永徽六年,唐西击沙钵罗可汗,从此连年用兵西域。显庆二年(657),唐大将苏定方等大破西突厥,西突厥亡。次年,徙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今新疆库车)。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更大。高宗即位后纳武则天入宫为昭仪,不久欲废王皇后,改立武氏为后。对此,长孙无忌及褚遂良等元老重臣表示反对。高宗在李义府等人的支持下,终于在永徽六年立武氏为皇后。长孙无忌及褚遂良等均遭贬斥。显庆末年,高宗患风眩头重,目不能视,难于操持政务,皇后武则天得以逐渐掌握朝政。从此武则天成为掌握实权的统治者,高宗处于大权旁落的地位。高宗去世后,葬于乾陵。

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本名武媚娘,即位后改名武曌,取意“日月当空”(有另一种写法,瞾,取其“双目当空”之意)。并州文水人(今山西文水)她的国号为周,不是唐。她是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后入感业寺出家为尼姑。但宫中权斗使她成了唐高宗李治的昭仪,655年立为皇后。号“天后”,参与朝政,时与高宗并称“二圣”。她是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的母亲。高宗死后,她把持朝政。 690年,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洛阳为神都,国号为周,史称南周或武周。她开创了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武氏晚年希望儿子李显改武姓可以继位,但李显的软弱使她放心不下。直到后期武氏病重,朝臣推举李显继位,并复辟唐朝,武周亡。 705年去世时发遗诏: “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与高宗合葬乾陵。

五十九世祖 李旦,唐睿宗

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其父为唐高宗李治,母为武则天,唐中宗是其兄长。 684年,武则天废中宗帝位,立其为帝,改元文明。不过由于是武则天操纵朝政,睿宗毫无实权。690年,武则天自己登皇帝位,于是废除睿宗。705年,武则天去世,唐中宗复位,710年,中宗被毒杀。于是睿宗再次即位。与其子李隆基(后任皇帝唐玄宗)一起铲除了杀害唐中宗的势力。712年,让位于唐玄宗,自称太上皇,716年病逝,享年55岁。其并无特别的治国才能,晚年也受其子李隆基的左右。

六十世祖 李隆基,唐玄宗

李隆基为睿宗李旦第三儿子,庙号「玄宗」,得名「唐玄宗」,又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後封元圣文神武皇帝。玄宗在位年间,是唐代由盛变衰的关键时期。即位前李隆基曾与太平公主合谋发动宫廷政变,杀韦后拥其父睿宗即位,被立为太子。开元之治。延和元年(712年),受禅即位,改元为「开元」;开元初年,励精图治,任用姚崇、宋璟等为相,革除弊害,鼓励生产,经济发展,史称「开元之治」。杨贵妃与安史之乱。晚期因骄奢淫逸,终日只顾与杨贵妃玩乐。杨贵妃原为他的儿子寿王的妃子,但玄宗竟不顾礼教,把她纳为自己的妃子。他又倚信奸宦如李林甫、高力士和安禄山,任由他们把持朝政,引发「安史之乱」後出逃,从此唐朝由鼎盛时期转入衰弱时期。文学作品上的李隆基是感情很专一的皇帝,他和杨贵妃的故事,透过《长恨歌》和《长恨歌传》在中喻户晓。

六十一世祖 李亨,唐肃宗

唐玄宗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757年——762年在位),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镇守潼关之大将哥舒瀚受杨国忠逼迫出兵讨叛,结果大败,潼关陷落,长安震动,玄宗携太子、宠妃仓皇逃往成都,行经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县西),军士哗变杀杨国忠,并逼迫玄宗缢死杨贵妃。马嵬民众拦阻玄宗请留,玄宗不从。太子李亨留下,随即前往朔方节度使所在地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同年七月,李亨即位于灵武,尊玄宗为太上皇,改元至德,庙号肃宗,在位6年,死于762年,时年52岁,死后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六十二世祖 李豫,唐代宗

(726年-779年),唐肃宗长子。初名俶,封广平王,唐朝第八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763年—779年在位),在位17年,享年54岁。天宝十五年(756年),安禄山叛军攻占潼关,玄宗逃至马嵬驿,当地民众揽留肃宗,于是护送肃宗北上灵武即帝位。安史之乱中,以兵马元帅名义收复洛阳、长安两京。乾元元年(758年),被立为皇太子。宝应元年(762年),宦官李辅国杀张皇后,肃宗受惊吓而死。代宗即位。次年,安史之乱平定,唐朝开始转为衰落。当时,东有诸多藩镇割据,北方又有不断勒索,西面有吐蕃侵扰,甚至在广德元年(763年)占领首都长安十一日。代宗又迷信佛教,寺院多占有田地,政治经济进一步恶化。779年驾崩,传位于唐德宗李适,死后谥号睿文孝武皇帝。

六十三世祖 李适(此处适念阔),唐德宗

(742年-805年)(适发音为 Kuò),

唐代宗长子,唐朝第九位皇帝,在 位26年,享年64岁。广德二年(764年)被立为皇太子,大历十四年(779年)即位。次年,为了改善财政,听从杨炎的建议,废除庸调制,颁布“两税法”。另外,也试图削弱藩镇割据实力,加强集权,但由于措施失当,反而引起节度使的反抗。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仓皇出逃到奉天(今陕西乾县),朱泚称帝,后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叛变,再逃到汉中。于是发布了《罪己诏》,声明不再约束节度使,对其姑息迁就。从此,唐朝的权力进一步削弱。其在位期间,时局稍为稳定,但任用宦官为统帅,并且勒索地方官进奉物资,在长安施行宫市,征收间架、茶叶等杂税,民生更加困苦。虽有人称之为“中兴之治”,但并没有特别显著的成就。唐德宗于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死,死后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

六十四世祖 李诵,唐顺宗

(761年-806年),唐德宗长子,唐朝第十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805年在位)。大历十四年(779年)立为皇太子。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即位,改元永贞。任用王伾、王叔文为翰林学士,在韩泰、韩晔、柳宗元、刘禹锡、陈谏、凌准、程异、韦执宜等人支持下,从事改革德宗以来的弊政,贬斥贪官,废除宫市,停止盐铁进钱和地方进奉,并试图收回宦官兵权,史称“永贞革新”。不久患中风。同年八月,宦官俱文珍等勾结部分官僚和藩镇,逼其退位,传位于太子李纯,贬王伾等人,史称“永贞内禅”。又贬斥韩泰等八人,史称“八司马事件”。次年病死,一说被宦官杀害。死后谥号为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

六十五世祖 李纯,唐宪宗

癸亥年癸亥月丙寅日,癸未日戊午时

(出生于778年,逝世于820年),唐朝第11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他的统治时期是从805年到他逝世。唐宪宗是唐顺宗长子,先被封为广平郡王,805年初顺宗即位后,李纯被立为太子,顺宗试图进行改革,威胁了宦官的利益,被俱文珍逼迫退位给宪宗,同年八月,宪宗继位,顺宗被尊为太上皇。宪宗继位后,开始对割据的藩镇开展了一系列战争,他继位次年就开始对西川节度副使刘朋开战获胜,同年杨惠琳不肯交出他的兵权,宪宗也对他作战,杨惠琳战败被杀。807年讨伐镇海节度使李锜,813年魏博节度使田兴规伏唐朝,813年他开始对抗拒唐朝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作战,但没有能够获胜,从815年到817年他平定了淮西吴元济的叛乱。这些成果被称为“元和中兴”。吴元济被平定后,全国所有的藩镇至少名义上全部规伏唐朝。但同时宪宗的皇位是由宦官逼迫获得的,因此他信用宦官,他的军队中有许多将军是宦官,而且有些拥有很高的军权。820年他自己被宦官陈弘正杀害,享年43岁,在位15年,死后谥号为昭 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六十六世祖 李忱,唐宣宗

唐宪宗李纯十三子,唐穆宗李恒的弟弟,唐武宗李炎的叔叔。(810年 -859年),唐朝第十六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除去武则天以外),初名怡,前身是光王,在位13年。李忱登基之前,为了逃避唐武宗的迫害,传说他当过和尚,曾作过《瀑布联句》一诗。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被道士上供的长寿丹毒死。李忱被迎回长安登基做皇帝,是为唐宣宗,改元大中。唐宣宗登基后,唐朝国势已很不景气,藩镇割据,牛李党争,农民起义,朝败,官吏贪污,宦官专权,四夷不朝。唐宣宗致力于改变这种状况,他先贬谪李德裕,结束牛李党争。宣宗勤俭治国,体贴百姓,减少赋税,注重人才选拔,唐朝国势有所起色,阶级矛盾有所缓和,百姓日渐富裕,使十分腐败的唐朝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宣宗是唐朝历代皇帝中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因此被后人称之为“小太宗” 。另外,唐宣宗还趁吐蕃、回纥衰微,派兵收复了河湟之地,平定了吐蕃。由于宣宗曾当过和尚,所以对佛教极力推崇,据说曾在大中七年(853年)大拜释迦牟尼的舍利。大中十三年(859年),唐宣宗去世,享年50岁。谥号圣武献文孝皇帝。

六十七世祖 李璀,唐懿宗

(833年11月14日~873年),唐朝第十七位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860年——873年在位),在位14年,终年41岁。李漼初名温,是唐宣宗的长子。宣宗病死后,被宦官迎立为帝,是为唐懿宗,改元“咸通”。死后葬于简陵,谥号昭圣恭惠孝皇帝。

唐懿宗是一个昏庸无能、奢侈无度的君主。他即位后,不思朝政,沉湎于酒色之中,政治十分腐败,藩镇割据重新兴起。他将唐宣宗中兴的果实损耗殆尽。此时唐朝已无可救药,病入膏肓,大动乱正在酝酿之中。当时赋税刻薄,百姓无法过日子,于是出现人吃人的惨剧,百姓被逼得无路可走,只好起义。859年,袭甫在浙东领导起义;868年,庞勋领导徐泗地区的戍兵在桂林起义。唐懿宗派遣王式、康承训等残酷镇压了这两次农民运动,但是对人民的剥夺并没有停止。此人乃唐朝间接之亡国之君也。

六十八世祖 李晔,唐昭宗

(867年-904年),原名杰,又名敏,是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889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岁。他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弟。葬于和陵,死后谥号为圣穆景文孝皇帝。

唐昭宗即位后,藩镇趁着平定农民起义的机会逐

渐扩大,唐已经名存实亡,唐昭宗根本没有实权。后来,唐昭宗被当时更大的藩镇朱温控制着。朱温为了灭亡唐朝,自己做皇帝,先杀掉宫里所有宦官,再不顾大臣反对迁都洛阳,接着镇压各地藩镇,最后又于天佑元年(904年)杀害了唐昭宗。唐昭宗在他即皇帝位以来16年间,一直是藩镇手中的傀儡。

六十九世祖 李柷,唐哀宗。

(892年-908年),原名祚。唐昭宗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第二十代,去武则天以外,904年—907年在位),在位3年,被废。次年死,享年17岁,葬于温陵。

唐哀帝即位时,不过是藩镇手中的一个傀儡皇帝。唐天佑四年(907年),朱温见废帝灭唐时机已到,便先将唐朝朝臣全部杀光,接著又废哀帝为济阴王,自己做皇帝,建国号「大梁」,史称「後梁」,改元「开平」至此,立国290年、传20帝的唐王朝灭亡,中国进入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又一次大分裂时期–五代十国。

唐哀帝也在被废后次年,即开平二年(908年),被朱温毒死。何太后(唐昭宗皇后)也被杀。

唐哀帝死後谥号为昭宣光烈哀孝皇帝。公元90年被朱全忠杀害,葬于温陵。

七十世祖 李熙照,妣丁氏

公元908年,哀帝幼子熙照才岁余。当时朱全忠对唐朝后裔斩草除根,把昭宗的八个儿子全都杀光了,熙照也危在旦夕,他的堂叔李开来把他救了出来。唐室遭难时,开来任浙东尉,已77岁,他带着熙照从河南洛阳弯山绕道,日隐夜行,沿途躲避搜查,终于逃回开来原籍福建邵武,开来子熙临未成人即亡,便以熙照为嗣。生子:韬云。

七十一世祖 李韬云,又名韬,妣林氏蒲娘

熙照公之子,俗世处士,隐居农村。生子:英亮。

七十二世祖 李英亮公,名亮,妣吴氏

俗世处士于农村,生子:新成。

七十三世祖 李新成,名海,妣甘氏

幼年勤读孔孟之书,明天理,正人心,人皆敬仰。生二子:干(训教)、珠(训迪)。

七十四世祖 李训教,原名干,妣朱、钟氏

宋官拜纯田郎中致仕,封赠紫金光禄大夫。生子:熏。

七十五世祖 李泰青,原名熏,又名幼玑,妣胡、温、王氏

仕宋任朝散大夫,后赠中奉大夫。生二子:宽(泳定)、惠(昌定)。

七十六世祖 李泳定,原名宽,号藏用、讳焕,别号五知先

生;妣饶氏, 继妣朱氏锦娘。

任宋云南府尹,解职归居邵武,俱以子贵,赠吏部尚书。妣饶氏,生二子:仁、壬,继妣朱氏锦娘,诰赠夫人,生二子:纲、维。

七十七世祖 李纲,原名侗,字伯纪,号梁溪居士,谥忠定,妣张、何、余氏。

泳定公三子。公是以修政事,抗夷狄,安天下之危,忠实金石的良将。妣张、何、余氏,生八子:仪之(侥)、宗之(偶)、集之(贵)、润之、望之、茂之、秀之、申之。公逝世于福建苍山,享年58岁,葬于怀安县桐口。福州西湖建立纲公祠。诗曰:平生更爱李忠定,宋室兴衰此一人;报国未舒千古恨,英雄回首独伤神。清民族英雄林则徐在祠内题联:进退一身关社稷,英灵千古镇湖山。

李纲(1083-1140),字伯纪,邵武军(今福建邵武市)人,出生于秀州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县)。李纲“自幼有大志”,入京师太学深造,政和二年(1112)“上舍及第”,授镇江教授,累仕国子正、监察御史、太常少卿、起居郎兼国史编修官,由于与权宦斗争,屡有浮沉。宣和七年(1125)徽宗接受李纲谏议,禅位与钦宗,李纲升任兵部侍郎,力主抗金。靖康元年(1126)任亲征行营参谋官,指挥军民开展汴京(今开封市)保卫战,由于权奸构陷,李纲遭贬谪出京,金军大举进攻,北宋遂亡。南宋建炎元年(1127),高宗任命李纲为尚书仆射兼中书侍郎,至拜为相,加封开国公。李纲权力加强战备和改革政治,起用宗泽、张所等杰出人材。李纲的行为引起朝奸们的不满,高宗为其所敝,贬谪李纲,遂避居邵武、福州。后又几经浮沉,终不满朝廷腐败无为,回福州安养,绍兴十年逝世于楞岩精舍,高宗行赠少师,葬于福州怀安,(今闽侯县)桐口乡大家山。淳熙十六年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忠定。李纲生平有多部著作,计有:《易传内编》十卷、《外编》十二卷,《论语详说》十卷,又有《靖康传信录》、《建炎时政记》等 、诗歌及奏议百余卷,后来皆收《梁溪全集》中。

七十八世祖 李仪之,妣饶氏

纲公长子,宋宣抚使之职。生四子:贵、贯、宝、赏。

七十九世祖 李贵,字复,又名信甫,别号显燔

仪之公长子,任左修职郎,建阳县主薄,山东令尹,河南归德州令尹,迁居河南归德州。妣邹、官氏,生三子:奎、泗、清。

八十世祖 李奎,名文宿,又名燔,别名杰,号兴隆,又名五星,妣甘、许、姜、吕氏。

贵公长子,官拜宋枢密副使,袭职御史大夫。被奸臣陷害,从河南归德州,迁居江西赣州石城渡开基。生九子:益丰、益昂、泰、裕、奇、梅、教、政、芳。

八十一世祖 李奇,原名孟,又名孟佑

奎公五子。因宋元兵乱携珍、珠二子再迁福建宁化石壁村开基。妣甘氏,生四子:珍、珠、珂、球。

八十二世祖 李珠,原名德,号宝珠,又名大郎(),妣潘氏。

奇公次子,官任宋副榜,县令尹等。生五子,以德排辈、五行为名: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立子:田德。生女:云姑七娘。因石壁村人多地少,加上元兵之乱,公动员金、木、水、火四德外迁。并写十六字作以后子孙的 ,即:“继先续后,根枝一处,绵延世泽,举祖流芳”。木德火德迁上杭县胜运里丰朗村;金德迁长汀;水德和潘祖妣迁广东蕉岭(原镇平)县,以后其裔孙再迁山东。

珠公不愿放弃石壁村45年开创的基业,携土、田 两德仍居石壁村。公76岁时由木、火两公接来上杭丰朗村居住。卒后葬于丰郎榕树坝,庚山甲向。后由广东梅县松口三二郎公裔孙贤德公把珠公的金骸迁葬于松口倒车佛子高,乾山兼戌,五乾五戌,喝形“手捧金钟”。公元1985年由香港珠公裔孙捐资,松口李辉胜等主持重修。潘妣葬于蕉岭县兴福乡浒竹村暂围社,喝形为“游鱼上水”。公元1970年被挖毁。

以上从利贞公立姓至珠公共八十二世为李姓受姓后世系。火德公在上杭县稔田丰朗村开基,为入闽开基始祖。

八十三世祖 李火德,字炳凤,号闽海,妣伍氏、陈氏。

火德公,宋开禧二年丙寅岁(公元1206年)十一月八日子时生于福建宁化县石壁村。系陇西李氏二十七世裔孙。火德公十九岁任宁化县儒学教喻,二十一岁

时宋元兵乱,与兄木德从石壁村迁至上杭县胜运里(即今福建省上杭县稔田镇丰郎村)。

火德公原配伍氏,年六十而无嗣。六十三岁时由伍氏亲自聘媒,隆重纳娶侧室陈氏(即丰郎村陈梅山的十九岁女儿)。婚后六年生得三子二女。长乾培、坤培、垣培;二女桂英、淑英。

八十四世祖 李坤培,又名朝美、三三郎,妣邓氏

火德公次子。生五子:长仁、次义、三礼、四智、五信。另房:乾培公又名朝宗、三二郎,妣邹氏,生四子:长利生、妣邹氏;次连生、妣郑氏,三建生、妣杨氏,四易生,妣周氏。

八十五世祖 李义,妣吴氏、蔡氏。

坤培公二子。于开宁七年移居清流四堡上塞居住。生三子:长萼藩、妣许氏;次萼华,三萼英。

八十六世祖 李萼藩,妣许氏。

义公长子。生二子:长春华;次朝华。

八十七世祖 李春华,妣王氏

萼藩公长子。生三子:长敏;次捷;三梃。

八十八世祖 敏公,字必捷号达光,即八百郎,妣周氏。

春华公长子。南宋金兵作乱,敏公辞官移居思德,于建炎二年戊申岁八月初六迁于广东长乐县紫金山下居住,其后立县邑迁于玉茶寨圣思封镇,葬龙潭黄塘角。敏公生二子:长上达,次上通。

八十九世祖 李上达,字克明,号廷用,即念三十六郎,妣窦氏、黄氏、林氏。

敏公长子。生四子:长藩,次华,三翱,四翔。

九十世祖 李翱,妣刘氏、杨氏

上达公三子。上达生四子:秀实、秀兴(受兴)、秀林(友梅)、秀昌(子青),明洪武二十四年兄弟分家各立其事。秀林之子满妹仔将本县衙役打死,于洪武二十八年充惠州府卫军籍,兄弟各改其名

,秀兴改名受兴、秀林改名友梅、秀昌改名子青,秀实居长乐未曾改名。

九十一世 李秀兴(后改名受兴),刘氏、黎氏

翱公次子。生六子:子荣、子华、子富、子贵、子宾、子盛。

九十二世祖 李子华,妣林氏、钟氏

秀兴公次子。生二子:文信、文礼。

九十三世祖 李文信,妣余氏

子华公长子。生五子:琼、璘、 宁、

九十四世祖 李璘,妣周氏

文信公次子。生:法常、法政、法珠

九十五世祖 李法常,妣徐氏

麟公长子。法常公生四子:法玉、法金、法宝、万四郎

九十六世祖 李法玉,妣徐氏

法常公长子。公生独子法生。

九十七世祖 李法生,妣黎氏

法玉公独子。公生三子:法先、法显、法清。(法先公后裔居广东兴宁;法显公妣张氏,生子应杰)

九十八世祖 李法清,妣唐氏

法清公生于广东惠州府龙川县七约大水牛栏头(据考证:龙川县七约即现龙川县贝岭镇),享年五十八寿。祖妣生一子:应龙。

九十九世祖 李应龙,妣郑氏

应龙公金骸由其子孙背负入川,葬璧山县狮子场东大山上马肚槽阳墟堡(现璧山县青杠街道办事处上羊村)。祖妣生一子:魁星,妣赖氏。

以上从利贞公得姓至应龙公共九十九世世系传承。康熙四十九年魁星公携六子入川落业于重庆璧山县福里一甲增家桥砍上李家坝开基,为入川开基始祖。

一百世祖 李魁星,妣赖氏(入川开基始祖)

魁星公携六子于康熙十三年甲寅岁(1675年)迁至江西南安府上犹县营前(其间居住三十六年),于康熙四十九年迁至西蜀重庆府璧山县县城居住,辛卯年居于重庆府璧山县福里一甲增家桥砍上李家坝(现璧山璧城街道办事处虎峰村一社),魁星公葬璧山县狮子场东大山上马肚槽阳墟堡(现璧山县青杠街道办事处上羊村);赖氏妣殁后葬增家桥对面关门丘(当地又称关木丘)大百坟(现璧城街道办事处泥河村。据当地人讲,解放初“土改”时曾挖出黑漆寿枋,后覆土盖之)。祖妣生六子:长春生,妣黄氏、周氏;次桂生,妣罗氏、张氏;三雯生,妣邹氏;四昌生,妣殷氏;五梅生,妣萧氏;六秀生,妣谢氏。

一百零一世祖 李雯生,妣邹氏

雯生公葬璧山县璧城街道办事处华龙村石桥沟水库与陈家高房子之间李家老坟(土地菩萨右边约20米处)。邹氏妣葬铜梁县西泉附近的大山上。祖妣生五子:长文通妣邱氏、次文郎(字作栋,乾隆四十七年拔贡)妣林氏、邓氏、三文芳妣朱氏、四文炳妣刘氏、五文耀妣张氏。

一百零二世祖 李文炳,妣刘氏

文炳公生于乾隆癸亥年癸亥月癸亥日癸亥时。葬璧山县璧城街道办事处华龙村石桥沟水库前面,以雯生公坐山为靠,其碑额刻有双龙戏珠,至今名讳花纹等清晰可辨;刘氏妣葬地不可考。祖妣生四子,永殡、永晗、永覃等。

一百零三世祖 李永殡,妣黄氏、李氏

永殡生殁葬处失考。生子世德。

一百零四世祖 李世德,妣吴氏、刘氏、袁氏。

世德公及吴氏刘氏袁氏祖妣生殁葬处失考。生四子:钟和、钟万、钟林、钟桂。

一百零五世祖 李钟和,妣朱氏、封氏

钟和公兄弟四人均葬璧山县璧城街道办事处虎峰村一社增家桥砍上李家坝老屋基后竹林。祖妣生子智元。

一百零六世祖 李智元,妣冷氏

智元生于清道光二十八年冬月,殁于民国十七年七月十七日(1928年)。葬璧山县璧城街道办事处虎峰村一社增家桥砍上李家坝老屋基左侧斑竹林。祖妣生二子:长祥发妣赵氏、次祥玉妣朱氏。

一百零七世祖 李祥玉 妣朱氏

祥玉公殁于1930年,葬璧山县璧城街道办事处华龙村石桥沟水库前面,以雯生公坐山为靠,挨文炳公墓。朱氏妣殁于1940年,葬璧山县璧城街道办事处泥河村李家坡。祖妣生三子三女。长李达光字锡成,妣孙氏、张氏;次李明显字达芳,妣孙明辉;三李清明妣彭光玉。长女适石仓屋基刘家,次女适城南吴家,三女适大鹏石门张家。

一百零八世祖 李达光字锡成 妣孙氏、张氏

锡成公于解放迁往贵州省黔西县谷里镇中街,妣孙氏早逝、妣张氏生三子一女,长子李荣玖,次子李荣初,三子李荣梦.

一百零八世祖 李明显字达芳 妣孙明辉

达芳公生于一九一七年丁巳岁九月二十一日,殁于一九七六年丙辰岁八月初二,葬璧城街道办事处虎峰村一社李家新房子左侧黄家坡,辰山戌向。祖妣生六子二女:长李荣福、妻颜可文;次李荣林、妻曾永清;三李荣彬、妻张居琴;四李荣传、妻马祖容;五李荣平、妻吴守容;六李荣良、妻黄茂群。长女李荣秀三岁病逝;次女李荣素适璧城街道牛角湾戴清泉。

一百零八世 李明贵字清明 妣彭光玉

清明公生于一九三零年五月二十七日,彭氏妣殁于一九九五年八月二十九,葬璧城街道办事处虎峰村一社李家坝老屋右侧。祖妣生三子三女,长子李荣文、妻徐安平,次子李荣坤早逝,三子李荣孝、妻朱堂芬;长女李荣容适青杠街道办事处莲花村巫祖银;次女李荣惠适璧城街道办事处观音村吴光健;三女李荣群适璧城街道办事处观音村吴康禄。

以上就是与癸亥年癸亥月丙寅日相关内容,是关于宦官专权的分享。看完癸未日戊午时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