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症为什么发病 双相情感障碍症发病症状

最后更新 :2024.06.01 20:15

双相情感障碍症的发病原因

双相情感障碍症,也被称为双相障碍或躁郁症,是一种涉及情绪波动极端的精神障碍。它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都可能在其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以下是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症发病原因的详细解释: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被认为是双相情感障碍症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显示,双相情感障碍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度可以高达80%至85%。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家庭中有双相情感障碍症的成员,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病的风险就会比一般人高得多。特别是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的可能性就越大。此外,如果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都是双相情感障碍症患者,他们的子女患此病的风险将显著增加。

生物学因素

生物学因素,尤其是神经递质系统的不平衡,也被认为与双相情感障碍症的发病有关。例如,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等神经递质的功能异常可能会导致情绪波动。研究表明,5-羟色胺功能活动降低与抑郁发作患者的症状密切相关,而5-羟色胺功能增高则与躁狂发作有关。另外,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可能存在异常,比如额叶、基底节、扣带回、杏仁核、海马等与认知和情感调节关系密切的神经环路损害。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生活中的压力、应激事件、天气、季节、经济地位等,都与双相情感障碍症的发病相关。例如,负性生活事件可能会增加双相抑郁发作的风险,而某些类型的负性及正性生活事件,则会增加双相躁狂发作的风险。此外,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生物节律紊乱;药物或物质的滥用,如滥用安眠药等;季节变化,如初冬为抑郁发作,夏季出现躁狂发作,也可能成为发病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在双相情感障碍症的发病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在青少年和年轻人中,由于他们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并对周围的事物也比较敏感,当遇到某些事情后就可能会导致情绪不稳定,从而诱发双相情感障碍症。此外,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如身体虐待、情绪虐待、被忽略、丧亲等,也可能增加未来罹患双相情感障碍症的风险。

免疫功能紊乱

部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的现象。有研究资料证实某些内分泌改变与双相情感障碍有关,主要涉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及下丘脑-垂体生长素轴(HPGH)的改变。

诱发因素

应激事件、睡眠少、经济情况变化、与亲人吵架、季节变化等可能会诱发双相情感障碍症的发作。这些诱发因素可能会暂时打破个体的心理平衡,导致情绪波动和症状的出现。

综上所述,双相情感障碍症的发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这些因素包括遗传倾向、神经递质系统的不平衡、环境压力、心理社会刺激以及潜在的免疫功能紊乱。了解这些发病机制有助于提高公众对双相情感障碍症的认识,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