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双向情感障碍

最后更新 :2024.05.30 10:38

双向情感障碍的成因

双向情感障碍,也被称为躁郁症,是一种精神障碍,患者会经历周期性的躁狂和抑郁发作。这种疾病的成因复杂,涉及到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等多个方面。

遗传因素

遗传倾向和家族聚集性

双向情感障碍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家族聚集性。研究表明,双相情感障碍的遗传度高达80%,血缘关系越近,发病危险性也随之增加。一级亲属(父母或同胞兄弟姐妹)患病率远高于其他亲属,并且有早发遗传现象,即发病年龄逐代提早、疾病严重程度逐代增加。

生物因素

神经递质与内分泌

中枢神经递质系统本身非常复杂,且各神经递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也非常复杂。目前研究认为与双相情感障碍相关的神经递质包括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乙酰胆碱、谷氨酸、γ-氨基丁酸、神经肽。近年来大量研究资料证实某些内分泌改变与双相情感障碍有关,主要涉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及下丘脑-垂体生长素轴(HPGH)的改变。

心理社会因素

童年心理创伤

研究发现,童年经历应激事件造成的心理创伤会增加双相发作的风险。如经历过身体虐待、情绪虐待、被忽略、丧亲等事件的儿童,都可能导致未来罹患双相情感障碍。其中被情绪虐待的儿童,所受的影响最为深重,这种事件不仅会留下心理创伤,更会以负面的情绪处理方式塑造我们的人格。

其他因素

生活压力

竞争压力过大的环境下,人的情绪波动大,内心的不安全感增加,从而容易诱发情绪失调。一些日常生活中较小的负性事件,如某次被冤枉、与恋人闹矛盾、甚至是买东西买贵了等等,即使当下没有对人造成心理创伤,但在没有正确排解的情况下,长期大量的积压的负面情绪会使我们的心理境况变得紧绷、脆弱,失去在应激事件下应有的调控能力,这种紧张也会使心理阈值越来越低,往往能激起反应的事件最后并不大。

结论

双向情感障碍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神经生化、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了解这些成因有助于早期识别和干预,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