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经据典出自哪里(引经据典啥意思)

最后更新 :2024.05.07

“引经据典出自哪里”

“引经据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成语,意指在论证或阐述某一观点时,引用古代的经典著作或圣贤的言论作为依据。这个成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对经典的尊重。

那么,“引经据典”这个成语出自哪里呢?

它最早出现在《后汉书·张衡传》中,原句是:“撰《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而著《归田赋》,引经据典,以为讥刺。”这段话描述了张衡在创作《二京赋》时,精心构思,历时十年才完成。而他在《归田赋》中,则运用了经典古籍中的内容,以此作为论据,进行讥讽和批评。

后来,“引经据典”这一成语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成为了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现代社会,无论是在学术研究、文学创作还是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引经据典”的身影。它提醒我们在阐述观点时,要有理有据,尊重历史和文化,以经典为依据,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同时,“引经据典”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通过引用经典,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古代智慧,还可以将这些智慧应用于现代社会,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指导。

总之,“引经据典”这一成语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在现代社会,我们仍然需要“引经据典”,以经典为镜,不断反思和进步。

- EN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