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的这些塔您都见过吗?

最后更新 :2023.11.26 05:29

 

塔,源于古印度佛塔, 古塔的基本构造一般由地宫、基座、塔身、塔刹四部分组成,外表造型和结构形式上主要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阁式塔、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式塔等类型, 按功能主要分为佛塔和风水塔两种。佛塔主要发挥着纪念佛祖佛事、镇妖祛邪、祭祀祈祷、纪念等作用,风水塔则寄托着补缺障空、禳压水害,满足人们期望文运昌盛、科宦发达的美好愿景。赣南的古塔数量众多,小编收集了赣州的古今佛塔、风水塔,如有遗漏,欢迎留言,以便补充。

【章贡】

1. 慈云寺塔:又名舍利塔,位于赣州市区厚德路厚德小学内,建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的佛塔,是古代慈云寺的附属建筑。该塔原高42米,现高49.9米,是典型宋代高层楼阁式九层六角砖塔。清光绪二十三年,廊檐木板在一场大火中被烧毁,留下孤塔一座。2004年进行了维修复原。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发号台

2. 玉虹塔:又名白塔,位于章贡区水西塔下村,为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赣州都御使谢杰所建,是一座典型的风水景观塔,因塔下旧有玉虹桥而得名,又因塔身粉有白灰,故俗称白塔。玉虹塔砖壁木楼,壁内折上登塔,六角九层楼阁式塔,高42米,基座为红条石砌成的须弥座,叠涩出檐,底层三向辟门,有倚柱、额枋等仿木构件。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5月,在玉虹塔的地宫中,出土了一只重达76.5公斤的特大铁元宝,铁元宝是玉虹塔的镇塔之宝,上面铭铸有“双流砥柱”四个大字,现已由赣州市博物馆收藏,为国家一级文物。

发号台

3. 龙凤塔:位于章贡区沙河镇贡江大桥南端东侧,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风水塔,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塔高22米,六面七层,砖砌塔身,壁内折上式,因早年遭受雷击塔顶不存,1998年进行维修,重筑塔顶,再现历史风貌。

发号台

4. 普同塔:位于章贡区水西镇通天岩景区内,距翠微岩300左右,建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塔高4.5米,中空,三重檐四角攒尖顶,设弥座,全部用本地常见的红石构件组成,是为僧人坐化升天而建的墓塔。

发号台

5. 天宝塔:原名翠浪塔,位于赣州市区章江西岸杨梅渡公园山顶上。建成于2012年。该塔为仿宋塔建筑风格,塔体八面九层,基座高3.2米,塔身高69.69米,总高度为72.89米。塔身主体为钢混结构,外观为仿宋砖木结构,塔梯采用“壁内折上式”,外观色彩以红、青两种色调为主。2011年5月20日改名为天宝塔。

发号台

6. 和谐钟塔:位于章贡区水东镇赣州大桥东端南侧和谐公园内,于2012年建成。外观九层,塔高113米,立面采用现代欧式风格,内设陈列区、展览区、时间长廊、观光平台、旋转餐厅等,钟楼安装了从英国购买的四块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机械塔钟,表盘直径12.8米,超过英国大本钟。

发号台

7. 振兴塔:位于章贡区沙河镇杨仙岭人文公园内,建于2015年,八角九层,塔高66米。

发号台

【赣县】

8. 大宝光塔:俗称玉石塔,位于赣县区田村镇宝华寺内,建于唐咸通五年(864年),北宋年间(1078-1085)曾经重建。为亭阁式墓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塔平面正方形,高4.5米,青石雕成,塔基由三层须弥座组成,各层上下枋,均用层层方角皮条线叠出,底层壶门内浮雕各具形态的狮子,每面四个,二层浮雕麒麟、风凰及卷云纹;三层浮雕盘膝趺坐的菩萨,每面五个,塔身坐在一仰覆莲座上,中辟塔室,正面开一眼光门,门两侧各浮雕一尊全身甲胄、手执宝剑的护佛金刚,金刚之上浮雕人首鸟身飞天。塔身四角用八角倚柱,柱下用铺地莲瓣纹柱础。塔顶由四坡屋顶和塔刹组成。屋面平缓、四角稍有起翘,四脊头有脊兽。塔刹由方座、束腰、八角形伞盖、宝珠等十一层组成。

发号台

【南康】

9. 文峰塔:位于南康区东山公园内,建于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清康熙二十四年倒塌,于2000年6月重建落成。此塔按宋代楼阁式古塔设计,六角九级,总高66.66米。

发号台

10. 鲤山塔:位于南康区旭山公园内,建于明代天启年间,当时称之鲤山水口塔,1968年塔毁,2006年重建,更名鲤山塔。塔高69.6米,八面九层十八级,分明层和暗层,底部设地宫,六层设人宫,塔顶暗层设天宫,立面造型设计为楼阁式塔。

发号台

【上犹】

11. 登龙塔:俗称白塔、东山塔,位于上犹县城东山镇仙人湖畔。为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南安府同知卢洪夏但倡建,后来为缅怀卢洪夏,又称为“卢公塔”,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塔身用青石砖彻成,棱角六面七层,楼阁式塔,塔高26米,底层外边长2.2米,清光绪丁酉年(1897年)重修,后塔身坍塌,于2002年重建。

发号台

12. 文兴塔:又名黑塔、南山塔,位于上犹县城东南二公里上犹江西岸南山顶,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5年)知县吴谦为兴文风、障水口,令乡绅胡于谦募捐建造,为六角七层楼阁式砖塔,塔高26米,底层辟一门,余层大多为盲窗,顶层及底层塔门残破,与登龙塔夹上犹江对峙。

发号台

13. 文峰塔:又名龙公塔,营前八景之一。位于上犹县营前镇蛛岭村龙下自然村山顶上。明天启四年(1624)本里陈蔡两姓“为培文明而障水口”,在上犹县令龙文光倡议下共建,故后名龙公塔。1983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塔身青砖砌成,外面白色,塔高25米,边长3.8米,六角七级楼阁式。底层辟门,内设沿墙而上的石砖阶梯一百级,每层三面设窗,砖叠涩出檐,有倚柱、额枋等仿木构件。

发号台

【兴国】

14. 朱华塔:又名横石塔,位于县城南约3公里的埠头乡程水村横石山岗上。因塔建于县城西南,而“西南为朱,近太华之居方于”,故得名为朱华。又因塔所在的山岗名横石,故又名横石塔。塔有北南两门,北门的匾额为“横石宝塔”,南门匾额是“朱华宝塔”。朱华塔始建于唐大顺年间,风水祖师杨救贫的首位弟子曾文辿倡建。元毁,明代嘉靖29年重建,清嘉庆8年修葺。1959年省政府公布该塔为赣南3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4年至1990年,对塔进行全面维修,复原了栏杆、飞檐、塔刹和副阶等。维修过程中,在塔内部发现各朝代的铜钱,年号包括开元、太平、淳化、咸平、景德、天禧、元丰等,又于第七层北面假壶门左侧发现一铭文砖。

发号台

15. 文溪塔:位于兴国县高兴镇文溪村南山上,距县城约二公里,是兴国县城北郊一处标志性古建筑。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由文溪村的妙明寺倡建,六角五层楼阁式塔,砖结构。通心式,高约20米,底层不设门,二层始各面设券门,塔顶有红石碑。

发号台

【瑞金】

16. 龙珠塔:俗称白塔,位于瑞金市区西南方向约3000米之绵江河畔,塔高34米,始建于明代万历壬寅年(1662年),清代道光18年西关杨氏捐资重修,1934年再次维修,并以塔为中心辟建犁庭公园,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处因塔建寺,因寺而设地名,“塔下寺”这一历史地名一直沿用至今。龙珠塔及与之毗邻的瑞金市烈士纪念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纪念馆、百县林融为一体。

发号台

17. 龙峰塔:又名巽峰塔、文兴塔,位于瑞金市象湖镇南岗村东南约二点五公里之山峰上,与鹏图塔、凤鸣塔三峰相视而立,为笔架凌霄三塔之一。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始建, 1990年进行修缮。七级六面实心塔,一色双料青砖砌就。1983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塔高约二十米,底层面宽三点七五米,占地面积约十四平方米。塔的西面一、二级间嵌一青石塔碑,其上阳刻“龙峰塔”三个楷书大字,右上角阳刻建筑时间。碑长约一点八米,宽约七十厘米。塔的各级各面有象征性长方尖顶门洞或佛龛。

发号台

18. 鹏图塔:位于瑞金市象湖镇溪背村南方向2500米之竹园岽山顶,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塔高24米,九级六面、空心、三合土筑成,正向(西北面)首级嵌有青石塔碑,上面阳刻楷体“鹏图塔”三字,2007年进行过维修。

发号台

19. 凤鸣塔:位于瑞金市泽覃乡光辉村东南1500米之山顶,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塔高20米,七级六面、空心,三合土砌就,正面首级辟一拱门,第二级嵌塔碑,其字迹已难辩,其他各面各级开1至2个窗洞,2007年进行过维修。

发号台

20. 密溪风水塔:坐落在离瑞金市区43公里的九堡镇密溪古村凤凰山下。曾有四座古风水塔依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建在远处山顶上,犹如四道屏障,紧护着密溪村。现仅存两座:“凝秀峰”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文明峰”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

发号台

21. 武阳风水塔:位于瑞金市武阳镇绵江河的东西两岸,建于清代初期。“风雨亭塔”位于绵江东岸的石阔村下山坝,因塔下曾有一座风雨亭面命名。该塔高11米,六面五级,空心,三合土砌成,底层正东开一拱门。“狮子寨塔”位于绵江西岸的安富村杨梅岗,因座落于名叫狮子寨的山头上而命名。该塔在民国初年遭雷电袭击只留下半截。

【于都】

22. 重光宝塔:位于于都县城小西门外贡水河右岸(今长征大桥北端西侧),始建于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邑人曾绍、陈可暹发起,塔址为塔身七层,并含有一石刻,乃陈可暹记其造塔之由。因塔傍于唐所建之慧明禅院,故取名慧明院塔。曾在宋、元、明、清几度修复,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再次修复后方改名为重光塔。原重光宝塔呈六角形,塔身用火砖砌成,中间空,七级楼阁式,塔高47米。宝塔于1971年被拆毁,2003年重建,并因势扩展为宝塔公园。新塔址择于贡江镇永红村狮子岭,新塔高55.26米,塔型八面朔风,塔身七级重檐,塔基5.32米,塔腹设旋梯升级,每级设游廊护栏;塔单层设子、午、卯、酉四大正门,双层设乾、坤,艮、巽四大隅门;塔刹四级铸铁,塔基呈八角形,直径12米,塔体框架砖混结构,外砌青砖,着色调和,仿宋风格,古红衬灰,临江而立,蔚为壮观。

发号台

23. 水阁口塔:又名“文峰塔”,位于于都县禾丰镇麻园村西南脱背山上, 建于乾隆二年(1737年)。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塔高27米,七级六面,土木结构。塔内为空筒式,设木楼梯通塔顶,宝葫芦顶,塔身由三合土夯筑而成,砖叠涩出檐,在塔第二层东南面嵌有一块红麻石额匾,楷书阴刻“文峦耸秀”四个大字。塔底边长4.5米,厚2米,塔刹残缺。

24. 中埠塔:又名廻澜塔,位于都县罗坳镇中埠村南边的山顶上。邑贡生吴标捐款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塔高36米,六角七级楼阁式,塔身由三合土夯筑而成,塔层收分明显,每层交接处用叠涩和菱角牙子装饰出檐,塔刹亦用叠涩收宝葫芦顶。塔心室为单壁空筒式,塔底层西北面开一小门,其他各层均开有窗户,但仅二层有两个是真窗。现梁架已朽,塔身有裂痕。廻澜塔又名贞女塔,传为一贪色富翁许诺儿媳要求而建。

25. 水头塔:位于于都县靖石乡任头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塔高19米,六边七层楼阁式,塔体为三合土版筑而成,砖叠涩出檐,塔顶各角均用红麻石装饰起翅,塔底层辟一小门,内为中空筒式。

26. 下马塔:位于于都仙下乡石坑子村,又名奎毫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六边五层楼阁式,塔体为三合土版筑而成,砖叠涩出檐,窟窿顶,刹为宝葫芦状,高20米,底边长3.5米,厚1.28米,底层开一拱顶小门,塔心为中空筒式,每层有木梁架,大部分已朽落。

发号台

27. 康石岩普同塔:俗名花桥塔,位于于都县罗江乡小满村西部的康石岩。建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塔为三级六面楼阁式墓塔,高2.56米,花轿顶。塔身用多种规格不同的红麻石块卯榫连成。底层近似须弥座式样。六角起翘,正面有一浮雕佛像,上层正面竖刻“康石岩普同塔”六字,横额“快乐天空”四字,两边刻有“真心游佛园”、“觉爽赴龙华”对联一幅,落款“康熙叁拾伍年丙子冬”。

28. 六秀塔:位于于都县银坑天华山峰顶,为钟贤可堂捐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后重建。塔高约8米,三级,平面呈圆形,用不规则石块混以三合土垒砌而成,呈圆柱体型同,每层交接处以长方形石块装饰出檐,塔心为直井式圆形,缺塔刹。

发号台

29. 青云峰塔:位于于都县,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重建于2014年。塔高25米,六角七级,外径8米,内径3.9米,孔筒砖混结构。

发号台

【宁都】

30. 水口塔:又称文风塔,位于宁都县城南郊梅江河边。建于明代万历二十年(1592),因建于河水拐湾处水口边,故名。该塔砖木混合。双向壁内折上登塔,有刹柱至四层。八角七层楼阁式塔,高48.8米(清代原高三十九米),底围长34.56米,双层砖叠涩出檐,有平座及简单的砖制斗拱、柱额等仿木构件,底层按东西南北各辟一门,塔内铸有真武大帝神像。清乾隆二十六年飓风折顶,乾隆四十三年修整,1996年重修,1959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发号台

31. 步青塔:位于宁都县赖村镇东南二公里小河拐湾处石山上莲子村东南河畔,清澈河水从塔西面流过,四周奇岩异石,景色奇特,青秀瑰丽,故名步青塔。塔六角九级砖木结构,高约34.5米,内空直径2.5米,周长18米,占地面积19平方米。据《雩邑赖溪宋氏三修族谱·步青塔记》载:石塔址广数丈,有奇层累而上者凡九级,高十余丈是也。启工于清雍正丁未年十一月(1727年),落成于已酉春(1729年)。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发号台

32. 湖心塔:又称文峰塔,位于宁都县田埠乡东北十一公里处,座落在东龙村西山上。由东龙李氏外甥、明都察院副都御使陈勉捐资修建,建于明嘉靖年间。原位于水口外侧的一小山上。因位于形似小湖洼地之中的山岗上,故又名湖心塔。清雍正五年重建,并将塔址移到了今天的位置。现塔为砖木筒式结构,外呈六棱形,高七层22米,底层周长17.2米。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发号台

33. 社溪塔:位于宁都县安福乡社溪村东南山上。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五层六角式砖塔,顶部已被毁坏,现塔高12.5米。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发号台

【石城】

34. 宝福院塔:位于石城县城东南的宝福院后,紧邻琴江河,塔影江心是古代琴江八景之一。始建于宋徵宗崇宁元年(1102年),落成于大观四年。是一座楼阁式佛塔,塔身七级六面,竹节钢鞭形;塔高59.48米。每级有六扇门,三开三闭。檐角悬挂铜铃,风吹铃动,声播江城。塔墙北较直而南较斜,重心自然向北移成15度夹角,结构严谨,技艺精巧,虽经多年风雨雷震,仍挺立江边。宝塔在历史上曾遭三次兵燹,进行过两次维修。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发号台

【会昌】

35. 龙光塔:位于会昌县城西南文武坝镇塔丰村贡水西岸,建于明朝天启四年(1624年),知县梁弘建倡建,仅建两层而止。至清朝康熙元年(1662)再建两层。康熙二十年(1681),乡绅沈茂赓、李召升、沈茂升和诸生赖之捷等倡建,敛资购砖七十余万块,募夫八千余工,竹木数千根,灰数千万,生铁数千斤,经一年半左右,至康熙二十一年(1682)冬塔景大功告成,共费白银一千四百余万斤。该塔为阁楼式砖石塔,塔高51.188米,八面九层、白灰覆面,底层对外角宽12.7米,对面宽11.25米,墙体厚3.85米,阶梯宽0.7米,塔基占地面积116平方米。塔顶呈葫芦形,由特制铁锅装盖三层封顶。塔南面第二层嵌着红石碑,阴刻"龙光宝塔"四字。塔内部为双向壁内折上式结构,每层辟门,倚柱、额仿等仿木构件及楼板,设计颇具匠心。该塔是赣南现存明清古塔体量最大的一座,是贡江源第一塔。于1983年4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发号台

【安远】

36. 无为塔:位于安远县城西门外原大兴寺后。唐长庆四年建无为寺,明改大兴寺。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建无为塔,计六面九级,塔内设有明暗层共计17层,步阶梯穿楼可登至塔楼顶层。塔高61.3米,其中塔刹高6.5米。塔用长方形、三角形、菱形、正方形四种青色火砖,用黄泥拌谷糠将火砖交错砌成塔壁。每层用杉木做楼梁和瓦梁,用杉板做楼板,以琉璃瓦盖檐面和顶。原寺早废,塔仍完好。1982年至1984年曾对古塔进行过全面维修。1957年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发号台

37. 吉祥塔:位于安远县浮槎乡长河村西北面门董岽,始建于南宋(1277年),的泥塑塔,八角七层,高18米,后溃烂倒塌,于1985年重建,八角七层,高12米。长河村南面石排嶂还有一座古塔,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05),六角九层,高约30米,现仅剩七层砖壁。

发号台

38. 水叫坑塔:又名莹光塔,位于安远县重石乡黄坑村水叫坑山顶,建于明代洪武十七年(1384年),六面五级,塔高15米,底层直径9米,厚1.68米,内空对径1.4米,用青砖砌成,底层和第四、五层设对称明门,第二、三层设暗门,各层斗拱承托,建菱形牙子迭砌出檐。

39. 水口塔:位于安远县岽坑山背柯村南山上。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六角五层楼阁式砖构,高13米;砖叠涩出檐,底层设假门,门额上有红石匾,上刻“撷秀”二字,边有纪年小款,塔体表粉白灰,宝葫芦顶。

40. 塘墩塔:位于安远县大岗头旱塘,建于清代,砖石结构。

【寻乌】

41. 培风塔:位于寻乌县长宁镇石圳村后山顶,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五月,知县朱腾蛟倡议创建此塔,为砖石木材结构,双层出檐,形呈八角,高九层,塔高22米。嘉庆三年因遭雷击重修成七层,高度降为18.8米。底层八面无门,第二层开四门,其中三道为假门,二至六层每层两门对开,最后一层塔顶,无门。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发号台

42. 文笔塔:寻乌县南桥镇车头村石门山顶,清康熙年间车头村赵氏民众募建,风水塔,高14.7米,塔底周长13.72米,七层。

发号台

43. 日新塔:位于寻乌县南桥镇车头村东北面滴水岩顶,建于清代康熙五年(1666),由车头村邝氏民众集资建造,为风水塔,由花岗岩条石砌成六角七层全实心塔;高14.1米,底径3.3米,底座周长13.69米,厚1.5米,内无门窗。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发号台

44. 东山塔:位于寻乌县丹溪乡茅坪圩东北面山顶,建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条石砌成,八角七层,空心,有石梯直上顶楼,各层有小石塔窗,塔底周长15米,塔高16米,墙厚约1.7米。民国二十年前后因遭雷击,群众自发捐款维修,改为6层,降为14米。

发号台

【信丰】

45. 大圣寺塔:位于信丰县城内,建于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塔高66.45米,为楼阁式古塔,因塔上有铭文“大圣寺”而得名。该塔为江西乃至江南地区现存最高北宋古塔。大圣寺塔为平面六角形九级楼阁式砖塔,塔身6面9层,每层平座形成十八级,三面有真门,其余三面为假门。1957年被列为第一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发号台

46. 上乐塔:位于信丰县油山镇上乐村塔下村右侧约100米处的小山上,距县城约52华里。明代万历年间建造。系六面五层砖塔,塔高29米,底围长9.88米,对角距3.16米,每层有一真门,其余五面隐出假门。塔内有螺旋形上升阶梯,可登塔顶,塔顶封盖。塔身每层有两座小神龛置放木雕菩萨,塔身略向东头倾斜。上乐塔于1979年进行全面维修,恢复了原貌,现坚固完好,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项英、陈毅领导游击队分为三个大队,一队在信丰,一队在北山,一队在三南。项英、陈毅坐镇油山,并以油山为中心建立秘密交通站,上乐塔则为交通站接头处。

发号台

47. 土庄塔:位于信丰县小河镇土庄村,建于清代,六面五层,青砖塔,高13.8米,底层直径2.30米,每层有一真门,其余五面为假门,砖叠涩出檐,壁内折上,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发号台

【崇义】

48. 文昌塔:位于崇义县横水镇上营村的大龙山南端台地,是县城东南方的“巽”位,2012年10月动工兴建。文昌塔仿明代式样,九层八面,八角攒尖顶楼阁式宝塔,塔通高69.8米。宝塔一层设有地宫,六层设有人宫,九层设有天宫,分别放置有吉祥物品。一层为麒麟送宝,二层为八仙八宝,九层为龙凤呈祥图案。一层至九层塔膛内壁皆设有神龛供奉各路文曲星。崇义县建县于1517年,是王阳明以“崇尚礼义”之意取其名。为使山城财源茂盛,人文昌盛,明万历三十六年,时任知县杨帮直募建文峰塔。文峰夕照为旧时崇义县城八景之一。旧文峰塔毁于1960年。2012年10月21日文昌塔正式动工兴建,2015年底正式建成对外开放。

发号台

49. 落湖塔:又名老虎塔,位于崇义县城东侧落湖山顶,建于清光绪年间,1947年塔顶坍塌,剩余五层,高约12米。

发号台

【大余】

50. 嘉祐寺塔:位于大余县城东狮岭山南安板鸭厂旁,建于北宋嘉祐年间或唐末(1056年)。嘉祐寺塔为楼阁式砖塔,平面呈六角,共五级,内部空筒式,高19米,先后于1958年、1981年、1996年、2020年进行过四次维修。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发号台

51. 魁星塔:旧名奎星阁,位于大余县县城东山岭巅。始建于北宋,清乾隆七年(1742年),时由南安知府游绍安和大庾知县余光璧主持在东山重修古塔,改名魁星塔。咸丰元年(1851)知府汪报润重建,同治三年(1864)又遭兵毁,同治六年(1867)知府黄鸣珂重建。新中国成立后尚存,“文革”期间被毁,仅存塔基。在2009年重建。

发号台

52. 金星塔:又名旗山塔,位于大余县梅关镇。建于明代隆庆年间,塔身为纯实心砖塔。2012年重建。

发号台

53. 峰山水口塔:位于大余县赤石乡巷口村的赤石山上,面临章江,距江约500米。始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为七层六边形楼阁式青砖结构,高24米,塔基有四层用红色砂岩石条铺砌,偏东南有用红砂岩石砌成的拱门,门上有门额,塔中空,底壁厚1.53米,内径2.4米。塔内每层顶部有3根叠木,六面皆有三层砖砌齿纹及壁门—个,塔顶有五层齿纹,成圆锥形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发号台

54. 灵岩寺舍利塔:位于赣州市大余县黄龙镇丫山景区,座落在灵岩寺左前方300米处。作为灵岩寺附属文物,已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发号台

【全南】

55. 田在塔:俗称水口塔,位于全南县中寨乡罗坊村与田在村交界的小山包上。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塔式为六角七层六梭形,青砖砌筑,壁内折,攒尖顶。高13.9米,底径五米,每层各边开具一小窗,塔的四周有护墙,占地面积16.17平方米。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56. 百盛塔:位于全南县城梅子山中心南面,于2001年11月正式动工新建 ,2003年11月全面竣工,是为纪念全南建县100周年而建。该塔主体共7层,框架结构,塔身高56米。总建筑面积2170平方米,塔周有3000平方米绿地环绕。该塔采用仿古建筑标准装饰,七层八面,层层重檐翘背,并有阳台回廊和预制仿木斗拱,底层回廊宽阔。

发号台

【龙南】

57. 龙头塔:又称龙迳塔,位于龙南县与全南县龙下乡叶坑村交界处的龙头山峰顶,传说为现龙南镇龙州村黄姓人牵头于清朝末年所建的一座风水塔,建塔的目的一说是为镇邪辟妖,保佑过往船只的安全。一说是为闭锁水口,能锁住当地的人才及财富不外流,弥补“江水东流”的风水缺陷。龙头塔高约25米左右,为正六角形七层砖石结构,层高从底层3.8米依次往上递减,底层外墙每边长为2.9米,内空边长为1.1米,塔基墙厚1.6米,底层开有拱门一座,座北朝南,可容一人进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发号台

58. 关西塔:位于龙南县城东北面距县城约二十公里的关西镇。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是一座六角形、外砖内木结构的风水塔,通体为红褐色,塔高五层,逐层缩小,塔高10.5米,塔顶装有铁制避雷器,成“Ф”形,层与层之间有交错飘出约20公分的双层平卧斜檐角砖。从第二层开始每面都有拱形门,其中有一扇为通透拱门。塔中原来架空有梯,可攀登至高层,今已损毁。因为地陷等原因,整座塔向东北方向倾斜了约15公分,与意大利的比萨塔有异曲同工之妙,成为龙南的一大景观。1992年列为龙南县文物保护单位。

发号台

59. 罗坝塔:位于距龙南县城25公里的汶龙镇罗坝村境内罗坝岽顶,故名,是由汶龙镇罗坝村蔡氏家族集资建造的风水塔。建于清雍正六年(1729年),为六面七级砖石结构,通体用石灰漆刷,呈灰白色。每级一层,每层有一拱形门,塔高21米。乾隆十三年(1767年)罗坝蔡氏嗣孙对蔡氏宗祠重新修葺,于祠堂中厅左壁嵌入士倌敬撰的《罗溪卫祠塔记》碑刻,祠堂中厅右壁嵌入《蔡氏家训》碑刻。以此,勉励警策后人传承蔡氏家族爱国友善、仁义孝忠、耕读立家、坚忍不拔、奋进不息的宗风族德,建设和谐幸福的家园。

发号台

60. 文塔:曾名雁塔,位于离龙南县城二公里的龙南镇金钩村与渡江乡马头岭交界的五公山顶上,传说雁塔废后,即于五公山顶“雁塔”的基础上建“文塔”镇五鬼。建于光绪二年之后。为三层六面,一、二层成六角形,第三层成圆锥形,整座塔高7.5米,塔尖宛如饱含墨汁的笔毫,故称“文塔”,塔砖上阴刻“文塔”两字,重建文塔一为寄祈当地文风鼎盛,二为镇邪辟妖。

【定南】

61. 巽塔:俗称矮塔,位于赣州市定南县老城朝山上。建于明代崇祯十年(1637),系八角七层楼阁式塔,用花崗岩砌筑,高15米,底层西北向辟门,门上石刻横书“青云峰”三字,叠涩出檐。知县钏大成、教谕方立倡建。是贛南惟一明代石塔。先前石塔七层被雷击掉上面二层,剩五层,现塔已维修复。2005年被列入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发号台

62. 文昌阁:位于赣州市定南县莲塘古城(老城镇)外,座落在定南县西南部,距县城十公里处。此阁为塔式建筑,建于清乾隆年间(1780年)。自1569年在老城建定南县以来,文风不炽,少出文人雅士,知县决定择一风水之地,建文昌阁,于是,在黄砂口村兴建此阁。此塔阁系青砖建筑,方形五层,第一层为楼阁,上为四层密檐,刹为宝葫芦及文笔尖。

发号台

63. 布衣塔:位于定南县龙神湖畔南山公园山峰上,2010年9月25日奠基,2012年底竣工。全国唯一一座以风水师称号命名的风水塔。赖布衣名文俊,字太素,号布衣,宋代赣南定南县凤岗村人,系曾文辿嫡传弟子,相传曾在建阳为官,因好相地之术,弃职浪游,自号“布衣子”,故后世称曰赖布衣。布衣塔八角七层。

发号台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