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俞源村是刘伯温设计的太极星象古村十分神奇

最后更新 :2023.11.21 07:13

 

5月下旬的一天,我们“八仙乐游团”在武义县游览了著名的中国传统村落——武义“俞源太极星象村”,感觉这个村庄实在是太神秘了。

俞源村在上世纪80、90年代就已经声名鹊起,因为这个村子充满了神奇的太极星象而闻名。我很久之前就知道这个古村,当时与兰溪的诸葛村几乎齐名。只是我一直没有机会到访这个村庄,亲身体验一下太极星象村的神秘。俞源因为与著名的刘伯温有关联,成为一处旅游的热门地。以致一说起武义,我首先就会想到武义有这么一个神秘的俞源村。俞源古村不是一般的乡村旅游景点,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有着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有着我们普通人所不熟悉的太极星象,充满着传奇与神秘的色彩。我们八仙团中,除了钰林曾到访过俞源,其他人都没有到过这里,所以还是充满着期待。

车子把我们直接带进了俞源村里面,俞源村的确与普通的村庄不一样,充满了太极星象文化的神奇。村口的村标上巨大的阴阳双鱼图像特别醒目,红鱼与蓝鱼交错在一起,平衡着阴阳两极。太极星象看起来有非常大的神力,能佑护村庄的平安,人们安乐生活。

在我看来,俞源村的旅游最大的看点就是太极星象布局与村庄的历史。

俞源太极星象村布局奇异,充满神奇。相传明代国师刘伯温与俞源的俞涞是同学,两人感情很好。俞源是刘伯温回老家处州青田的必经之路。当时,俞源旱涝交替,常发瘟疫,民不聊生。刘伯温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设计并指挥改村口直溪为曲溪,以溪流为阴阳鱼界线设立太极图。经测量太极图直径为320米,面积120亩。同时,设计了村庄建筑的星象,八卦布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令人惊奇的是,从此之后,俞源村旱涝无虞,村泰民富,不仅在明清两代富甲一方,而且还出了尚书、大夫、抚台、知县、进士、举人等260多人,被认为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俞源太极星象村村内名胜古迹众多,现存古建筑1072间,有民居、宗祠、店铺、庙宇、书馆等。古建筑体量大,做工精致,古屋、古桥保存完好,墙上壁画保存完好,木雕、砖雕、石雕精细,巧夺天工,将功能与艺术,实用与美化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并与建筑主体结构完美地融合起来,独具江南风格。

发号台

图为俞源太极星象村

发号台

图为“俞源古绝”牌坊

发号台

图为俞源太极星象村的导览图

发号台

俞源村是中国传统村落

发号台

图为俞源村简介

发号台

图为俞源村村道上的墙绘

发号台

图为俞源古村面貌

发号台

图为俞源古村的河道

发号台

图为俞源古村河道里养着许多锦鲤鱼

欣赏俞源村墙绘,了解刘伯温与俞源村的渊源

发号台

图为俞源村墙绘

发号台

图为两边长达百米的墙绘

发号台

俞源村各个时代的英才

发号台

不解之谜

发号台

巧设奇村

发号台

行第排辈

发号台

举荐俞孙

参观俞源村的核心景点

我们在俞源村请了导游,随着导游的指引,一一参观了俞源村的核心景区。现把我们到过的几个核心景区简单介绍一下。

俞氏宗祠

俞氏宗祠是俞源村最大的一座宗祠,是我们进入俞源村后参观的第一个重要景点。

下面这段文字我是从网上摘来的,我们看了这一段文字对俞氏宗祠的基本情况就十分明了了:

俞氏宗祠建于明代,是俞涞的四个儿子为其所建,原称"孝思庵",后被兵毁,重建后改为宗祠。据说,俞氏家族之所以人才辈出,明清两朝俞源出过尚书、抚台、知县、进士、举人260余人,是因为俞氏宗祠恰好坐落于天枢、天璇、天玑和天权四星所组成的七星"斗魁"之内,而"魁星"又称为文昌星。虽然我对星象之术一窍不通,但对文昌星即文运昌盛之意之说还是略知一二的。"天上星、地上祠、福佑人",地显天象,天、地、人合一,也许这就是俞源之所以能长盛不衰之奥妙所在。俞氏宗祠还有个极富诗意的堂号,曰流水堂,此名为俞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演化而来。

俞氏宗祠,分三进二院,规模隆重,气势宽宏。不管是正厅、中厅或寝堂及两侧的庑厢、廊房均高低有序,错落有致,犹如天成站在湿漉漉的天井里,环视宗祠,厅堂轩敞,廊柱挺拔,屋梁稳重,三雕精美绝伦。虽然由鹅卵石组成的图案,已被岁月的青苔所遮盖,而失去了往日的那份精美和巧夺天工,但饱经沧桑的飞檐、牛腿、门雀及众多由名人名家所题写的匾额,却依然在述说着俞氏家族曾经的辉煌,特别是古戏台对面正厅中央那块由明宰相严讷赠送"壬林堂"大匾,更是把俞氏家族的当年的声望和地位刻画得淋漓尽致。

走进俞氏宗祠,在庭院里有一座雕花戏台十分精美。这座雕花戏台,有“金华八县第一台”美称,古戏台中央的画,讲述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安禄山事件后,杨贵妃自缢,唐玄宗回到长安后,日夜思念杨贵妃,闻铃肠断,见月伤心,对着杨贵妃的雕像痛哭,派方士去海外寻找蓬莱仙师,最终感动了天孙织女,在蓬莱仙师的帮助下,使两人在月宫中最终团圆。

在导游的指引下,我们走进俞氏宗祠最大的一座厅堂,这个厅堂建筑结构独特,其最高的顶梁柱在哪里?我们普通人是看不出来的,都以为最中间的两根是顶梁柱,其实不然。最高的顶梁柱是暗藏的,上面用木头挡住,据说有暗室。抗战时期曾有游击队躲藏在上面的暗格中而躲过了敌军的搜捕。

据介绍,这座厅能防止鸟、蜘蛛、蛀虫等的侵害,那就与宁波著名的报国寺有异曲同工的功能。

发号台

图为俞源宗祠入口

发号台

图为俞源宗祠的说明文字

发号台

图为俞源宗祠大门近景

发号台

俞源宗祠庭院里的戏台俞氏宗祠内雕花戏台,有“金华八县第一台”美称。

发号台

图为俞源宗祠内的“壬林堂”,隆庆六年俞世美进京朝觐,时相严讷为俞氏宗祠题赠“壬林堂”三字。

发号台

俞源宗祠第二进

发号台

展示八卦阴阳

发号台

宗祠里悬挂着很多匾额

发号台

图为俞氏宗祠的庑厢

核心景点——李氏宗祠

在一个俞氏聚居的大村落里,而且是一个著名的太极星象村里,怎么会有一个异性的宗祠?原来李氏在俞源的祖先是一个上门女婿,在民间上门女婿一般是没有地位的,就像小媳妇一样。李氏宗祠是俞氏与李氏联姻的结果,俞氏的某一位先祖没有儿子,俞氏招了李氏的男人上门,俞氏就有了在俞氏村落里有一个“突兀”的李氏祠堂。

据介绍,李氏宗祠始建于明万历元年,乾隆十三年进行重修,830平方米二重一进院子,大堂五开间,左右廊屋四间半,两层。是李氏家族祭祀、活动的重要场所。在抗日战争时期绍兴稽山中学武义分部和浙江省第七中学及金华师范都在此开课讲学之地。

俞源李氏的始迁祖是李彦兴。《俞源李氏重修谱序》说:“国朝洪武间,讳惟齐者登进士第,纠察广明,名誉著于朝野,实彦兴翁之叔父也。彦兴翁读书乐善,仗义丰财,雅爱俞源山水之胜,自城而迁居焉。”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李嵩萃撰的《李氏家乘重修序》说李彦兴迁到俞源后,“同地俞卫一公即以女妻之”。卫一公便是俞涞的长子善卫。参照惟齐和善卫的生卒年,李彦兴迁俞源,当在洪武年间。李氏和俞氏此后互通婚嫁,世代和睦融洽。从这一段文字来看,李氏家族也是很有地位的,能够与俞氏家族通过联姻来增进双方的友情。我们在村里的河道上看到一座石桥是专门为俞李两家族的联系而修建的。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俞源村的李氏宗祠,虽被誉为“处州第一祠堂”,但是上门女婿的地位总归是低一点的,不能与俞氏平起平坐。与俞源村的俞氏祠堂相比,李氏宗祠自然是要普通一些。规模不算大,装饰也没有多精致,况且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柱子墙体有些倾斜,院子里闲花杂草东倒西歪,大部分的房间许久没有人去,似乎裹在灰尘里。

导游在介绍时也强调了一个细节,李氏宗祠的房子采用的梁柱架构的木头都是弯曲的,与俞氏宗祠显然不在一个水平上。

发号台

图为核心景区——李氏宗祠

发号台

图为李氏宗祠的文字说明:李氏宗祠始建于明万历元年,乾隆十三年进行重修,830平方米二重一进院子。

发号台

图为俞源村内的李氏宗祠

发号台

图为李氏宗祠大门

发号台

图为李氏宗祠内景,

发号台

图为李氏宗祠内景

发号台

图为李氏宗祠

发号台

图为李氏宗祠的祭祀台比较简单

发号台

经历了几百年风雨的李氏祠堂

核心景区——六峰堂

六峰堂又称声远堂,前厅建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堂名取其正对六峰山之意,别称“声远堂”,取其屋后六峰书馆,对外书声朗朗传之久远之意。

六峰堂建筑规模宏大,造作精良,用材考究,雕刻精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俞源村古建筑群中的经典建筑之一,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发号台

图为俞源六峰堂

发号台

图为六峰堂的门

发号台

六峰堂的旗杆两根在外面,两根在里面。据说祖孙都是举人或秀才,两根高的是祖父辈,两根低一点的是孙子辈。

发号台

图为六峰堂的文字说明

发号台

图为六峰堂

发号台

六峰堂的门窗雕刻十分精美

发号台

精美的雕刻

发号台

两个院落有连接楼阁

发号台

图为六峰堂外的小巷

伯温草堂

俞源的村民为了纪念刘伯温,凭吊他的历史功绩,在俞源村口茂密的古树林里修建了伯温草堂。伯温草堂始建于明代初期,明末被乱兵焚毁,清代族人集资在原址重建。它由古门楼、古寻柳亭等组成。

伯温对俞源是有重大贡献的,几百年之后,俞源村仍在享受刘伯温留下的遗产红利。这个太极星象村在全国来说是非常稀少的。刘伯温值得人们来纪念他。

发号台

图为伯温草堂的文字说明

发号台

图为伯温草堂的大门

发号台

刘伯温是“妙算神机第一人,奇才国老无双士”。

发号台

伯温草堂中堂

发号台

图为伯温草堂里的“寻柳亭”介绍

发号台

图为伯温草堂的寻柳亭

发号台

图为位于伯温草堂旁边的俞源树林

发号台

在俞源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灌木长成了大树。

发号台

俞源村的参天树林

发号台

导游带我们游俞氏宗祠

发号台

图为我们在俞源村游览

发号台

部分合影

发号台

部分合影

发号台

部分合影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