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人,要懂一些“风水”

最后更新 :2023.11.21 04:45

 

一提起“风水”二字,很多人会将其与“封建迷信”划等号。其实,“风水”是我国古人在进行空间营造上面的主要建造观和方法论之集成,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考察、认知和有效利用。如“天人合一”的观念,将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起来,借助自然、便利生产、有益健康,这种理念在当今也是值得传承和光大的。其后期发展有异化、玄化的成分,这是饱为诟病的,我们要进行科学扬弃。

中国古代空间管理的两大流派

如何营造空间?按照什么理念、规则和方法?在古代中国,人们往往按照风水理论进行具体操作,其主要分为“形势派”和“理气派”,从不同角度体现着古人对空间管理的探索。

根据《周礼》的记载,围绕建筑选址营造活动,大略有两类事务,一是“地官司徒”辖属官员职掌,“夏官司马”也有所兼及,主要是考察自然地理诸条件,包括可利用的土地、水源及物产,甚至环境容量等,对其进行评价,从而作出选址规划,其中涉及“土会之法”、“土宜之法”、“土圭之法”、“土化之法”、“土均之法”、“任土之法”及“形体之法”等。另一系统则是“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祗之礼”的“春官宗伯”辖官负责,主要以占星、卜筮、占栻等抉择城市、宫宅、陵墓、宗庙等建筑方位吉凶及姓造时辰。(史箴:《风水典故考略》,载《风水理论研究》,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这两类有不同侧重的建筑营造事务传承于后世,逐渐形成了中国风水的两大主要流派。

形势说主要是根据客观的地理环境,注重从空间形象上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注重形峦,因“形”选择,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寻找“来龙去脉”(龙脉),注重对方位、地形、地势、地表、土壤、地气、植物等的观察与分析,选择山川秀美、钟林毓秀之处,作为建筑的基地。形势宗的代表人物是江西人杨筠松,因而也称“江西派”,其主要流派有三个,分别是峦头派、形象派和形法派。

理气说注重在时间序列上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主要依据《周易》中的奥义原理,以五行、八卦、河图、洛书、星宿、神煞、纳音、奇门、六壬为理论支持,以“八卦、十二支、天星、五行”为四纲,注重内在气法气运,衍生出很多小门派,比较知名的有“玄空”派、“八宅”派、“三合”派。相对于形势派而言,理气派更具玄学特征,有不少迷信成分,当然也有一些朴素的辩证思维方法。

限于古代生产力水平,古人在建筑营造的时候往往要依靠自然条件。“风水”就是依托自然环境为基础一种建筑格局,唯有这个先决条件是上等的,人们才能够依托一定的理论进行建筑的规划、布局和营造。如果选址之处是个普通之地,或者明显不适合人居的,如古人常说的“不毛之地”或者发生过大事故大灾害的区域,就无法进行人居建筑的营造。

形势说和理气说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空间管理“风水”文化的主流,它们同宗同源有很多融汇贯通之处。在空间管理的实践操作中,古代的人们都会结合实际综合运用这些理论精华,营造最佳的建筑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同时给建筑物的使用者以最佳的心理期待。从“风水”两大流派的笃行者来看,形势说历代更多的是鸿学大儒为主,现在国内的研究者也是以高等院校建筑类学者教授、规划设计大家为主;理气说的践行者则更多的是以“风水师”的身份出现,也帮助开发商规划楼盘,但更多的是帮业主“看风水”,“化煞”,增强“财运、官运、考运、福气”等,在民间有一定的市场。

中国古代空间管理中的风水要素

家,是人们心中的温暖归宿,古往今来皆是如此。在古代的建筑选址、营造过程中,“风水”理论指导着人们构建一个合适的、优质的、祥和的“吉宅”。这过程中,要对建筑的坐落方位、自然环境、土壤水源、空气阳光等进行基本的勘察和综合的判定,然后才进行具体的建筑营造,以期得天地之灵气、助人群生气旺气,达到天人合一的澄明之境。

“风水”形势宗的形法流派,其基本的“寻龙、察砂、观水、点穴、取向”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充满了操作性和境遇性的实践特征。总体上看,每一个形法的操作环节都是与具体的地形地势相挂钩。

比如对水的观察,远闻气味、近尝味道,察看颜色、水量大小、水的流向等,并根据植物生长情况判断水质,使用风水罗盘判断是否有地下暗河等,由此决定是否适合人居和农耕生产。这五个环节中,如果其他环节是上等,但是“观水”环节出了问题,感到不理想,也只能放弃择址。因为在古代的科学技术条件下,治理一地的水质是相当不容易的,古代治水名人如大禹、孙叔敖、西门豹、李冰父子、郭守敬、范仲淹等一直受到人们的崇敬。

现在不少地方,由于地表水的缺乏或受污染而使用地下深层的水,矿物质含量过高,导致居民出现一些骨质、脏器等方面的疾病。常见的含氟量较高的地下水,居民饮用之后牙齿容易发黄、结斑,也容易造成脏器的结石或其他疾病。在古代风水营造的“尝水”法中,此类水味道较重,有咸味,感觉到“涩”“硬”;此外,古代的风水师也不会建议选择水味偏酸、苦的地方营造建筑,因为这也不利于人的生活用水和牲畜饮水、农业灌溉。只有那些尝起来“有点甜”的,才是上好的水质。

水是来源于地下的,“风水”中讲“气(炁)界水则止,遇风则散”。唯有符合饮用生产要求的水,才是符合“风水”要求的水。否则,从表征意义上看,一些地方的水形、水声可能符合“风水”理论的需要,但是从实践过程来仔细甄别却是不符合的,如果连人畜饮水的安全和健康都无法保证,怎么可以称得上是“好风水”呢?

所谓山清水秀,体现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动态的自然美,而非浓妆艳抹的表征美。青山绿水,好的生态才能养人,人健康、长寿才能有生产发展、事业兴旺,这就是“金山银山”。

土壤也是形势宗非常关注的风水特质。如果土壤不利于耕种,或者土质疏松容易发生泥石流等危险不利建筑房屋,或者“风水罗盘”感应到此地磁场较强容易影响到人自身的磁场,古代的风水师一般也不会选择这样的地方。

清代高见南著《相宅经纂》里提到“量土相气法”:“于基址中掘地,周围阔一尺二寸,深亦如之,后将原图筛细,复还原坑内,以平满为度,不可按实。过一夜,次早起看,若气旺,则土拱起;气衰,则凹而凶”(杨柳:《风水思想与古代山水城市营建研究》,重庆大学,博士论文;2005)。还有“称土法”:“入土实一斗,称之,六七斤为凶,八九斤吉,十斤以上大吉。”这其实是根据土壤的构成、密度、压力等而确定该地是否适合建设房屋。相土的这种操作方法在古代十分流行,体现了对建筑拟选土地特质的分析研究,是一种严谨的操作手段,对保障人们的生活、生产都有建设性的意义。

再如取向。由于我国处于北半球,决定了风水实践在建筑的取向上要选择“坐北朝南”,门窗以开南侧为宜,让阳光能充分照耀进来,温暖湿润的空气也可以自南向北流通进来。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以东南风为主,冬季以西北风为多,所以,坐南朝北的建设布局就能将这个与地理特征充分地利用起来,居住者在夏季可以享受凉风习习,冬季避开寒风呼啸。笔者曾看到一所国内的中学,由于设计单位是澳大利亚的一个事务所,其设计师没有亲自踏勘现场,而用南半球的建筑设计理念设计了校舍,导致所有教室的窗都是朝北的,朝南的只有少量的通风窗。学生们在里面学习,冬天不敢开窗,夏天没窗可开,后来予以了整改。这也是地域差别导致的建筑布局理念的不同。所以应该结合一城一地的具体情况开展实操研究,营造最佳的人居环境。

“形势派风水”的形法之术,是经验、方法与具体地形地质及人文社会因素在风水实践中相耦合的结果。“形法术”主要应用于对地形的勘察判定,根据风水客体的外形和特质,经过风水工具如罗盘的检测,和其他有关风水实践的操作,来综合判断一地的风水优劣。这种方法相对感性直观,便于操作,但是前期的寻找很花费时间和精力。“形法术”,作为一种我国古人长期在寻找理想居住环境的经验积累之上产生的知识,具有实践的生成性和操作的与境性。而“四灵首”布局则体现了中华文化在风水实践中的特色意境,使得“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在风水地形上形成围抱和合之势,也在精神空间、文化层面给了人们一种吉祥美好的内生力量。

古代风水文化与现代空间转化

“风水”文化为什么会在几千年来在中华大地上绵绵不绝?人们为什么会按照“风水”理论去建造、改造房子呢?这里面有一个空间转化的问题,即建造的物理空间和人们的心理空间是存在相互作用的。也就是说,一个好的建筑空间,会给人们的心理空间带来正向效应;反之亦然。这也是我们在建筑领域、物业行业等兴起“空间改造”、“空间优化”等活动的原因。

建筑的物理空间,即建筑的总体方位及构成的物理要素总和。我们以大学宿舍为例。很多大学生都面临着宿舍朝向的问题——朝南还是朝北。住在朝南朝北有什么区别呢?住在朝北宿舍的同学,尤其是冬天的时候,感到比朝南的宿舍“冷”,晒被子也不方便。这里面就体现了人类或者动物都对太阳光有一个基本需求,如果长期不见阳光,生活不便,心理上也会有“寒冷”的“阴影”。人们在建造房子或者选购房子的时候,基本的起居室、常用的客厅等,都对采光有基本的要求,希望采光好一些。所以,在住宅销售上,楼层高、采光好的房屋价格也卖得高一点。

在采光好的寝室里,同学们可以获得来自太阳的温暖、光明,可以在阳台晒太阳、谈学问、喝咖啡,经太阳晒过的被褥、衣物也可以较好地杀菌,并且有一股“阳光的味道”。光线充足的房间,白天开灯也可以少一些,同学们的电费也能有一定节约。总之,以笔者在高校后勤工作多年的体会来看,同学们对朝南房间的选择更加热衷一些。一些学校或者院系、后勤部门为了兼顾“两边”的学生,会采取定期(一般是一学年)将南北宿舍对调的做法,以示公平。但是,无论怎么样,总有一些同学在一些时间里感到不开心。虽说这是建筑规划上的事情,决策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师考虑过那么多吗?所以,很多高校新校区建设,引进富有高校后勤管理经验的咨询机构,就能有效规避一些规划上的问题。

还有厕所。现在很多新建的大学生宿舍,往往带着盥洗室,卫生间、浴室也在寝室里面了。同学们的生活的确方便了,但是这带来了新的卫生问题!不知道是由于集体生活中大家的卫生责任感差一些,还是同学们缺乏搞卫生的工具、药剂、方法等,室内的厕所普遍搞不干净。每次检查寝室,都会被厕所恶心的味道熏出来,尤其是部分男生宿舍。毕业生离校的时候,寝室内的厕所是保洁人员最头痛打扫之处,厚厚的大小便垢已经“废”了马桶、便池。而住在宿舍的大学生,就读的几年里,不仅为厕所的异味所苦,其中飘飞的细菌则会直接给他们的健康带来隐患或伤害。

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往往给人以安全、卫生、健康、温馨的感受,保障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安全,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和谐,提升了人们对环境的获得感,从而激发了人们干事创业的热情。

在这里,笔者不得不指出的是,很多项目中物业管理使用的办公、值班、休息用房的环境比较差。有些是在地下车库里,常年见不到阳光,空气流通不好,温度不适宜,手机信号不好,甚至空调也无法安装。在这样的环境中办公,物业服务人员的健康和心情必然受到影响,当然谈不上是宜居宜业的“好风水”。

但是,用房条件有限,甲方、业主单位可能也给不了其他的房屋。那就要对物业管理用房进行空间改造优化,使之更加贴近“人物和谐”,推动“环境友好型”物业管理办公场所建设:

物理空间的改造

要对办公、值班和员工休息的基本条件进行改造,比如在办公室光照的照度(勒克斯)合适度方面进行优化。办公室挑高较高的,可以为员工配置护眼台灯,既节约了办公室整体能耗,又同时给予员工以温馨关怀;处于地下办公空间的,要特别注意对室内空气和温湿度的控制,要添置空气净化器并对室内空气进行实时监测,加强对温湿度的控制,使之适合物业管理员工的身心需求;物业管理用房整体的色彩,如果是在缺乏阳光的地下空间,应该采用暖色调或者淡彩色调,灯光也选取暖色的,以给予员工良好的环境关怀。办公区、会议区、会客区、休息区、卫生区都应有不同的区分并配置有关设施,特别是卫生区域,要注重通风、消毒和空气净化。

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受到物理空间的限制,物业公司要鼓励员工“管理前移”,花一定的时间在现场管理、巡视检查等方面,呼吸新鲜空气、接受阳光照耀,避免长时间在地下室工作。

物业管理用房物理空间的改造从直观的硬件上进行了优化,确保了物业服务人员的基本物质需求,“螺蛳壳里做道场”,让大家“既来之则安之”,能安心在这样的办公场所里工作,毕竟公司花了很大的力气,做了最大的优化。但是,很多单位在这个方面是缺乏足够投入的。

人文空间的营造

物理空间改造之后,或者无法对物理空间进行较大优化的,物业服务企业可以在物业管理用房人文空间的营造上下工夫。比如布置企业文化墙,把企业理念、荣誉证照、项目员工的生活照、团建照等上墙;为休息区添置冰箱、微波炉、咖啡机等设备,并为员工无偿提供咖啡、点心等;增设员工学习角,放置企业必读书和员工阅读量较大的书籍(项目间可以定期流动),增加文化氛围;可以购置若干绿植,形成生机勃勃的感觉,吸收甲醛、产生氧气。但由于地下空间缺乏光照,绿植需定期拿到地面上接受一定时长的光照。此外可以添置一个玻璃鱼缸,养几条鱼,增加物业管理用房灵动的生命元素,使之动静相宜。不过,办公室一般不适合饲养有较大动静和异味的宠物,所以养鱼是比较适合的,鱼缸还能发挥“加湿器”的作用。

当然,最大的人文关怀还是来自于公司和领导对员工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关心,举办一些员工团建活动如生日会、读书会、音乐会等往往可以提升团队凝聚力、向心力和获得感,大家可以看淡一些物质上的空间因素,重视“人和”的力量,克服“地利”上的不足。

心理空间的善造

物业管理用房空间的方位、光照、空气、温度、色彩及设施、布置等,都会影响员工和客户的心情。而照顾员工和顾客的心理感受,往往是最难但却必须要探索的。心理空间的善造,要体现“善巧方便”的原则,人心巧契于天心,达到趋利避害、心情舒畅的目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工作顺利”、“事业有成”,因而在物业空间的营造和管理上,从企业伦理关系上下工夫,构建一种健康、和谐、向上的工作心理空间,包括:

尊重的空间——领导和员工、员工和员工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照顾隐私,保持社交安全距离。比如,员工可以不让领导或其他同事看到自己的朋友圈,而领导和同事不能据此认定员工对企业不忠诚、对领导不坦诚之类,这是他们的自由和权利,应予尊重。

关爱的空间——同事之间要相互关爱,而非“内卷”到底。企业的党群组织要发挥作用,积极营造内部关爱空间,让员工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工作和生活,团结友爱,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特别是对弱势群体如困难家庭员工的照顾、对生病、孕乳期员工的关照等。

宽容的空间——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公司要允许员工一定时间、范围和次数的失误,比如对处于实习期、试用期的员工或者在进行管理、服务创新实验的员工。何为仁?孔子曰:忠恕二字。你想让部下忠,那么你就要恕,做管理要有爱啊!

鼓励的空间——要鼓励年轻人成长,为他们的业务技能、职业资格、综合素养的提升创造条件、描绘图景,比如指定导师、成立青年QC小组、推荐外出培训等;也要积极为年轻人的成长创造岗位,鼓励他们到基层、一线接受锻炼,在风雨中成长。

物理空间、人文空间和心理空间的重新整合和相互转换,可以打造出一种动态的“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的场景。世上本无“福地”,一切美好空间的营造都需要人们积极的运作,识天时、明地利、求人和,将自然界、社会上的美好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打通融合,这就是我国古代建筑空间管理中“风水”文化的现代意义吧。

作者系苏州市东吴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会员

原载于《现代物业》下旬刊2021年6期/总第531期,本文原标题《“风水”文化对现代空间管理的启示》

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让我们一起传播正能量。如果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点赞、收藏、转发,也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欢迎关注:叶歪究。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