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宝地?云南一块玉米地长出40多窝鸡枞菌,究竟是什么原因?

最后更新 :2023.11.20 05:15

 

“红伞伞,白杆杆,吃了一起睡板板,睡板板躺棺棺......”

这应该是云南最魔性的儿歌了,如果你仔细体会,那么一定会一阵凉意袭来,这就是告诫大家不要乱吃野山菌最接地气的宣传,不过有一种菌是可以放心吃的,而且识别度很高,几乎人人都认识的鸡枞菌。

发号台

不认识的野山菌千万别乱吃

鸡枞菌个头瘦长,顶部灰色偏黑,有个椭尖顶,一旦发现就是一大片,无论是炖汤还是煎炒都非常美味,有的朋友还将鸡枞菌做成鸡枞油,汤料或者面条几乎是百搭,可以吃很久。

发号台

一块玉米地长处40窝鸡枞的风水宝地

云南玉溪市易门县农民段斌家的一块玉米地里,每年都会长很多鸡枞菌,这块位于林中边缘的玉米地,去年收获了60多窝鸡枞菌,今年到现在已经收了40多窝,按现在雨水的趋势,超过去年是非常有可能的。

发号台

段斌介绍,这块地的玉米几乎就成了额外的收入,而鸡枞菌才是这块地的主要收入,因为每年都会长出大片鸡枞菌,自家又吃不完,所以就会拿到市场上销售,和那些花花绿绿的野山菌不一样,鸡枞菌那种淡灰黑色的气质,一看就没有毒。

发号台

当然大家可不是拍脑袋的行为,因为鸡枞菌识别度极高,云南的男女老少对野山菌识别水平非常好,尽管也会看走眼一些有毒的野山菌,但对于鸡枞菌这种美味,那是绝对不会看错的,当然种花家也是认识鸡枞菌的,毕竟当年在老家也采过不少窝鸡枞。

发号台

因此在野山菌中毒高发的云南,对于无毒且美味的鸡枞菌,那是绝对不愁销路,而段斌看着满地的鸡枞菌也是眉开眼笑,挑快成熟的采摘,到市场上刚刚好全部张开,要不然那个漂亮的伞盖容易碎,卖相就不好了。

发号台

而那些刚露头的鸡枞则还需要点时间,段斌扒拉了一些落在地上的干松针给菌子盖上,呵护的姿态表露无遗。段斌称他家还有一块700多亩的山林,干巴菌、白葱、红葱、青头菌、奶浆菌、鸡油菌等,每年都采摘不少,今年在这块700多亩的山林中围了一块200多亩的林地,干巴菌收了60多公斤,鸡枞菌已经收了200多公斤。

发号台

鸡枞菌为何会偏爱这块风水宝地?

鸡枞菌菌肉厚肥硕,质细丝白,味道鲜甜香脆,营养非常丰富。鸡枞菌子实体中等至大型,伞盖伸展,菌盖表面光滑,顶部显著凸起呈斗笠形,灰褐色或褐色、浅土黄色、灰白色至奶油色,初期伞盖完整,成熟候会裂开。

发号台

有经验的朋友一定知道,鸡枞菌要么没有,找到就是一大片,而且在鸡枞菌附近的一定会有一窝白蚁,因为鸡枞菌是一种和白蚁共生的菌类,黔西南总共有7种白蚁与鸡枞菌共生,这里雨水充沛,自然生态条件优越,鸡枞菌质量极佳。

发号台

野山菌生长条件中,鸡枞的条件应该是最苛刻的,它和白蚁共生,白蚁在建巢以及采食过程中为鸡枞菌传播菌种,鸡枞菌的小白球也供白蚁获取各种营养,当雨季来临时,雨水深入白蚁窝周围,有利于鸡枞菌菌丝生长,一直到鸡枞长出地面,形成鸡枞窝。

发号台

鸡枞菌美味无比,但要享用却不容易,整个云南的鸡枞产量不过就2000吨,而且运输难度很大,因为鸡枞菌伞盖比较薄,成熟后裂开很容碎,长途运输后品相极差,所以很难销售到外地。

发号台

另一个则是鸡枞菌人工培植比较困难,这个白蚁共生就让人头大,为了培育鸡枞菌,还得养一窝白蚁?从理论上来看似乎不难,但实际操作难度就比较搞了,模拟白蚁共生的环境成本也很高。

发号台

中新网在2012年就有报道过昆明一个人工鸡枞培育基地成功实现了人工培育,但整个实验经历了5年,并且还会集了各路专家合作完成的。

发号台

资料显示,这是一种名为“黑皮鸡枞”的鸡枞菌,而且能产量化生产,据云南大学付子艳、李荣春的《鸡枞菌属与华鸡枞属分类研究现状》中的世界鸡枞菌检索索表可知,黑皮鸡枞菌学名烟灰鸡枞菌,确实是属鸡枞菌属的。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