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才子很冷门的七律,神韵天然,尾联却余味无穷

最后更新 :2023.11.19

 

发号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代劳动人民曾贡献了很多创作素材。诗歌是抒发情感的载体,而时代不同,诗歌承载的内涵也各有差异。比如明末清初时,因为战乱刚刚平息,百姓们渴望安居乐业的生活,但是很多文人墨客却经常感怀盛衰,于是便经常即兴赋诗。

清初就有一位诗人,博学多才,一生笔耕不辍,更富于激情。他吊古伤今,感怀人生,常有金石之语。下面介绍清代才子很冷门的七律,神韵天然,尾联却余味无穷。

发号台

晓雨复登燕子矶绝顶

清代:王士祯

岷涛万里望中收,振策危矶最上头。

吴楚青苍分极浦,江山平远入新秋。

永嘉南渡人皆尽,建业西风水自流。

洒泪重悲天堑险,浴凫飞燕满汀洲。

发号台

王士祯是明末清初的诗人,他能诗善文,有《渔洋诗话》传世。他在顺治15年进士及第,两年后诗人到金陵担任江南乡试考试官,夜间船宿燕子矶,诗人举着火把登矶,并题诗留念。

诗的大意是:扶杖登上燕子矶的绝顶,碧波万里,尽收眼底。时值初秋,吴楚大地在青苍之中分出一带江滨,远处的河山一片开阔。东晋时永嘉南渡的旧人,早已灰飞烟灭,唯剩建业西风、江水自流。汀洲前满是野鸭和飞鹭,令人再次悲叹天堑之险。

发号台

燕子矶在南京北郊的观音山上,屹立在长江边,三面悬绝,犹如飞燕。诗人初来乍到,虽然天空飘着小雨,却丝毫不影响他的游兴。首联抒写登高望远的情景,“岷涛万里望中收,振策危矶最上头。” 岷山是岷江、嘉陵江的发源地,所以用岷涛代指长江。作者振策而行,很快就攀登到顶端,顿时感到眼界开阔。

接下来描绘登高所见,“吴楚青苍分极浦,江山平远入新秋。” 这两句神韵天然,吴、楚是春秋时的诸侯国,此处暗指燕子矶历史悠久,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苍茫的天空、远处的水滨,都让诗的意境变得深邃。

发号台

颈联转而引用典故,“永嘉南渡人皆尽,建业西风水自流。” 西晋时曾发生了八王之乱,司马睿在永嘉元年移镇建业,北方士民为躲避战乱,纷纷渡江南下。这里暗指南明福王朝的覆亡,六朝古都也经历了无数人事沧桑,曾经的风流人物都曾如过往云烟,唯有滔滔江水空自奔流。

此情此景,让诗人感慨万端,不由得发出一声浩叹,“洒泪重悲天堑险”。燕子矶纵然地势险要,更有天堑作为守卫的屏障,可惜清军的进攻却如摧枯拉朽,势不可挡,几百年的大明王朝瞬间就轰然倒下。“浴凫飞燕满汀洲”,诗人以景语结束全篇,更耐人寻味。

发号台

王士祯的这首七律极其委婉,全篇含而不吐,颇有言外之意。开篇和结尾都是描写燕子矶的景观,远近结合、虚实相间;中间两联写景抒情,更借助典故抒写心中的愁情,尽显摇曳生姿。

人的一生如此短暂,而在历史的时空交汇处,常会有惊人相似的事件发生。诗人追忆往事,警示后人,要牢记历史,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

而最后两联更是余味无穷,令人深思,永嘉人尽、建业水流,无处不含有亡国之感,却不露痕迹。洒泪重悲、浴凫飞燕,更彰显明代遗民的悲苦。诗人感时伤事、却又不忍直言,只叹息千载秦淮水呜咽!

- EN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