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元帅故里,缘何让省委书记的心情难以平静

最后更新 :2023.11.19 03:28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郭薇灿 报道

湖南西北边陲,武陵山脉腹地。

桑植县洪家关的清晨,一棵百年皂荚树枝繁叶茂,笔挺长青。

阳光透过树叶间空隙漏下来,在地上铺洒出一片斑驳的光影,像是诉说着这里的壮怀百年。

73岁的红军后代贺学舜又来到树下,用手抚摸着树干,向上眺望着。

“贺龙走的时候,在这棵大树下跟乡亲们说,我回来给你们修大房子,让大家过上好生活。如果他能看见家乡现在的翻天覆地,一定很欣慰!”贺学舜说。

发号台

贺学舜在贺龙故居内。(图片来源:新华社 资料图)

87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六军团在桑植誓师,告别父老乡亲,开始万里长征。桑植,不仅是贺龙元帅故里,也是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策源地和中心地。

百年来,这里的红色故事,于大地和风中传扬;红色基因,于江河血脉中流淌;红色力量,于万千人民心中浸润;饱含红色内涵的桑植民歌,于澧水奔腾往东的水声中传唱至今。

8月5日,在“中国这十年·湖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说:“我曾到贺龙元帅家乡,心里难以平静。”他介绍,贺龙元帅当年两把菜刀闹革命,烈士陵园埋葬着上千人,光姓贺的,就有几百人,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追溯过去,是为了更好地通往未来。红网时刻新闻记者带您探访贺龙元帅故里,深入了解那段惊心动魄的感人历史。

“寸土千滴红军血 一步一尊英雄躯”

距离桑植县城10公里的洪家关,贺龙故居与贺龙纪念馆坐落于此。

发号台

桑植县洪家关,贺龙纪念馆。

两地不远处,有座木桥,人称贺龙桥。这座桥曾一次次被敌人摧毁,又一次次被当地人重建。

1916年,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就是从桥头出发。南昌起义后,贺龙回到家乡桑植,又在桥头成立了工农革命军,发动著名的桑植起义。长征前夕,贺龙又在这桥头,告别家乡父老乡亲,踏上漫漫长征路。

这座历经百年风雨的贺龙桥,是贺龙元帅从事革命活动的历史见证,更是桑植县28个民族团结一心阔步新时代的光辉起点。

如今,一波波的参观者来到这里,在导游介绍下,聆听着当年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

8月的桑植,群山苍翠。贺龙故居屋顶上,苔藓新绿,生机勃勃。

贺学舜老人的家就在贺龙故居的后面。时常,他会去贺龙故居里走一走,看一看。贺学舜是红军贺勋臣的孙子、贺龙元帅的堂侄,“我爷爷跟随贺龙参加革命,一直到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

贺勋臣比贺龙大几岁,贺龙管他叫“幺叔”。

百年前的桑植,并不如今天这般安宁。“耕地少,交通闭塞,生活艰苦。”说起贺龙在家乡招兵的故事,贺学舜很激动,“大家苦日子过怕了,听说跟他去参加革命能吃饱饭,响应的人很多。”

贺学舜记得,爷爷总会提起贺龙跟他说过的一句话:“我们只有跟着共产党干,才能有田种,才能有饭吃!”也就是这一句叮嘱,贺勋臣一辈子跟着共产党干,听党话、跟党走。

贺龙的叮嘱是发自肺腑的,也是他加入党组织后一直坚守的初心。在贺龙的发动下,桑植几万儿女走上革命道路,也使桑植贺家成为为革命做出巨大牺牲的红色家族。

贺学舜说,他住的地方以前叫“贺半街”,意思是说半条街都是姓贺的,“几代人里,从跟随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贺氏家族及其沾亲带故的亲戚们,英勇献身的烈士多达2050人。”

贺士道,贺龙的父亲,1920年在桑植牺牲。贺龙的大姐贺英,二姐贺戊姐,1933年都牺牲在长湾;贺满姑,贺龙的四妹,1928年牺牲在桑植梭场坪。贺文新,贺龙的堂弟,护旗兵班长,1928年为了向贺龙送紧急情报累死途中……

可谓“满门英烈”!

发号台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上,密密麻麻刻满了牺牲红军将士的名字。

从洪家关向东行12公里,抵达刘家坪,开阔的干田坝朱家山上,坐落着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沿石级走到纪念碑前,金色的底座四周,密密麻麻刻满了牺牲红军将士的名字。

革命战争年代,10万多人的桑植,5万多人参加红色政权,2万多人跟随贺龙参加革命,3000多人参加南昌起义,4000多人从桑植踏上漫漫长征路,但最后回到桑植的不到50人。

“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可以说,这块红色的土地倾其所有,尽己所能,为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了力量。

“大路不走走小路 皮靴不穿穿草鞋”

贺龙纪念馆内,陈列着一份珍贵的党员登记表。

填表人贺云卿。云卿,是贺龙的字号。这是总指挥贺龙率领南昌起义军转战大江南北时填写的。

这份登记表上清楚写明了贺龙的入党时间为1927年,介绍人为:周逸群、谭平山。登记表上还有一些动人的细节,如在填写“房屋、现金各多少”时,贺龙写道:什么都没有了。“在工农军政各界有什么社会关系?他们对革命的态度怎样?”贺龙填写道:以前的社会关系,参加革命后都不来往了。

发号台

贺龙填写的《党员登记表》。

南昌起义前,贺龙是国民革命军第20军的军长,可谓位高权重。南京、武汉的两个国民党反动集团都极力拉拢他,可他不仅不为所动,还放弃了本已拥有的荣华富贵,毅然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

“它见证了贺龙‘大路不走走小路,皮靴不穿穿草鞋’的政治理想,承载着一位国民革命军军长抛弃高官厚禄、主动选择并跟定共产党的崇高信仰。”贺龙纪念馆副馆长覃章衡说。

曾经还有这么一段故事。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党中央决定,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贺龙所属野战部队的指挥权交给彭德怀,贺龙负责陕甘宁、晋绥两个边区的后方工作,支援西北解放战争。一个一辈子带兵打仗、驰骋沙场的将领,在战火最炽烈的时候,却“改行”去管后方,许多人觉得不可理解。但贺龙认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切都要听党的,怎样有利于战争就怎样安排。

自从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贺龙便自觉将自己的命运同党和革命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忠诚不渝,不因环境恶劣而退缩,不因斗争失败而气馁,始终坚持对革命对党对人民一贯忠诚的态度。

他说:“一名共产党员,什么都应当是党的,恐怕只有对老婆的爱情才是属于私人的吧;但是当必要时,当党的工作需要调走自己的老婆时,自己还要服从这个调动。”

发号台

桑植县,小小讲解员在给游客讲述红色故事。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传承。

走进桑植县,到处都能感受红色文化和红色基因的存在。这里的老百姓都对长征故事耳熟能详,几乎每个人都能哼上几句与长征有关的山歌。

县城两条主干道分别被命名为“帅乡路”和“长征路”。当地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向后人讲述着革命斗争的峥嵘岁月。

贺龙纪念馆副馆长彭美霞说,当时在革命根据地内,家家户户都以参加红军、帮助红军而自豪。长征前,瑞塔铺镇的铁匠陈才生赶制300副用于防滑的脚码子,为了防止走漏风声,他约上几个同乡,将风箱炉连夜搬到野外,连续三昼夜赶工完成任务,并且分文不取。红军出发长征当天,桑植百姓拿着酒水、干粮或衣服棉被,沿着道路排了近10里路。

红二方面军转移后,国民党反动派立即举起屠刀,桑植县顿时血雨腥风。据史料统计,1935年12月至1936年6月,整个桑植苏区被杀害的干部群众及积极分子,记录上有名有姓的就有300多人。

红色桑植,不仅因为这里诞生了湘鄂西第一个红色政权,更因为这里的革命战士和群众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在感叹今日祖国的强大时,绝不能忘记他们。”彭美霞说。

十步有芳草 芳香今更浓

舒铭是贺龙纪念馆的一名讲解员。今年3月29日,张庆伟一行到贺龙纪念馆参观的时候,她负责场馆内的讲解工作。

发号台

2022年3月29日,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参观贺龙同志纪念馆。(图片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官网)

提起那天,舒铭印象很深。她告诉记者,张庆伟书记全程都听得很认真,不仅对贺龙元帅的生平事迹很了解,并且评价贺龙元帅的一生非常具有传奇色彩,当他得知贺龙元帅的贺氏宗亲为革命牺牲的人数多达2050人时,表情很凝重。

舒铭说,参观过程中,张庆伟书记对宣传贺帅精神、事迹的工作很关心。

参观贺龙同志纪念馆、故居时,张庆伟表示,我们要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把革命精神发扬光大,把革命先辈的家乡建设好、发展好,做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人”。

近年来,桑植县和贺龙纪念馆加大力度宣讲贺龙元帅的故事,通过举办小小志愿者讲红色故事,举办“敬仰——贺龙元帅印迹展”等多种形式,传承和弘扬贺帅精神。

桑植县注重红色资源开发,让红色旅游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目前,桑植境内拥有贺龙故居和纪念馆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和纪念馆以及廖汉生故居等全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并被列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近年桑植县全力打造“讲红色故事、唱桑植民歌、品桑植白茶”特色旅游品牌,2021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682.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3.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5%、103%。

8月17日,湘鄂渝黔4省市、17市州、76县市区就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签署《桑植共识》,今后将共同携手,围绕赓续红色血脉、加强旅游协作、聚力老区振兴,深入开展系列合作,为全国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样板。

青山绿水间,桑植百姓踏步向前,“干”出了稳稳的幸福。

湖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走出了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成就了“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的璀璨荣光,为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发、升华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锻造、延展烙下了鲜明的湖南元素、作出了巨大的湖南贡献。

湖南作为伟大建党精神的“芳草地”,那么,桑植无疑抒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无论过去多少年,我们始终为洒下热血的英雄的桑植人民所感动,始终为这片红色沃土的底色、底蕴而自豪。

今天的桑植,已经从偏远山区发展成为旅游胜地,但深植在桑植人民骨髓中的红色基因依然如故。

贺龙纪念馆前坪矗立着一座雕像,贺龙面带微笑,昂首挺胸,大步向前。当地人为这座雕像取名——“回家”。

发号台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