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郴州传统村落忠良村保护与建设研究

最后更新 :2023.11.19 02:07

 

摘要:传统风水格局、湘南民居古建筑、生态海绵水循环体系、优美的自然风景是忠良村李氏祖先遗留的宝贵遗产。但随着城镇化进程冲击,村落无序建设发展对传统格局破坏严重。这种传统村落与新农村建设的矛盾在中国各地比比皆是。为解决该问题,通过分析忠良村地域文化特色,因地制宜,保护传统文化与建设美丽乡村并举,利用“一轴二线三片”规划手法协调传统村落与现代民居空间关系,保护传统、合理建设开发,留住乡愁的同时又注入新时代气息。最后,列明了一些从忠良村保护与建设的过程中体会建议,希望对其它传统村落保护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字:湖南郴州;忠良村;传统村落;规划

Study on the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Zhongliang Village in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of Chenzhou, Hunan Province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Feng Shui pattern, the ancient buildings in Xiangnan, the ecological sponge water circulation system, and the beautiful natural scenery are the precious legacy left by the Li ancestors of Zhongliang Village. However, with the impact o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 disorderly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village has seriously damaged the traditional pattern.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is traditional village and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s everywhere in China.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by analyzing the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Zhongliang Village, adapting to local conditions, protecting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beautiful ruralconstruction, the “one axis, two lines and three pieces” planning method is used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modern residential houses, and to protect traditional and r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While retaining the homesickness, it also injects a new era. Finally, four suggestions are drawn from the study of the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Zhongliang Village, and it is hop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other traditional villages.

Keywords: Chenzhou, Hunan; Zhongliang Village; traditional village; planning

1 前言

2019年6月6日国家住建部等部门发布了《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共2666个村落列入名单,其中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广发镇忠良村是笔者家乡。忠良村原名西头李家,开基于宋代,建村已逾八百多年,位居嘉禾县之北,陶山之南,东与西溪村田陌相连,西与瑞溪,青山交界。总面积3.6平方公里,耕地95.34公顷。以传统风水理论相地立基,风水龙脉起源于南岭山脉猫儿山,大小溪环绕,村落引沟开圳,挖塘蓄水。现存150余套民国清朝年间古建筑,其中保存完好的约30套,属于典型湘南建筑风格。本文以分析忠良村特色,结合村落现状,根据保护传统文化、建设美丽新农村的思想,提出保护规划建议。

发号台

忠良村鸟瞰图

2 古村特色分析

2.1忠良古村落风水格局

村落作为古时农耕生产与人类栖息的场所,对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依赖强烈。风水应运而生,根据村民需要对村基的选择、住宅的朝向及格局提供理论指导。原古村建筑全村坐北朝南,以家庙为中心,以家庙、官厅、三门闾为中轴线,长房、上房、下房民宅依序落建,以石板路为纽带,群塘为池。背枕后龙山,蜿蜒而来,右踞白虎山,是天然的屏障。北部以丘陵山地为主,其余三面良田环抱。整体地势北高南低,便于村落排水。南面朝向为西溪村连绵起伏的小丘陵,起着挡风、遮挡视线的作用。大小溪双水绕村而流,似金带环绕,其中大溪是主要水脉,流水入口(水口)位于与瑞溪村交界地势较高处,流水居高而下,水面宽阔。两条水系从东南方向流出,即“巽位”吉方,以石桥锁住(现石桥已被拆除),传统风水学称之为“天门开,地户闭”,忠良古村整体风水选址格局符合传统风水学的阳基理想模式:“枕山,环水、面屏” [1],为藏风纳气的理想环境,体现了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格局。

发号台

忠良村风水格局

3 忠良村特点

3.1 保存较为完好的清朝民国时期建筑(主要为古村门楼三门闾,祠堂官厅,民宅等)

三门闾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面宽9.8米,进深7.5米,占地面积73.5平方米,封火墙前坡两叠后坡三叠,翘角飞檐,歇山顶,小青瓦,穿斗式梁架结构,由八根圆木柱支撑,设一中门及两侧门。门楼上方横梁镂雕双龙戏珠,两角刻花卉、云纹等图案,中门门楣上挂一匾,上刻“天恩浩荡”,再上方又挂一匾,行楷刻“世家第”三字,黑底鎏金[2]

发号台

三门闾

官厅是忠良村公祠,建筑面积1165平方米,是嘉禾县内最大的祠堂[2],是忠良村家庙所在地。源于承接宋代钦封村组太彦公之高祖用南公並御赐“银青光禄大夫”金匾之所,历来为村中拜祖家庙、族务中枢、外交门面、私塾场所、戏乐舞台、婚丧礼堂、宴会堂所。家庙奠基于南宋,官厅始建于明朝,扩建与清道光戊申年(1848年),咸丰四年甲寅(1854年)遭匪纵火,村人三年后(1857年)重建。祠堂坐北朝南,前后四进,由戏台、天井、厢房、下厅、上厅、神堂等组成。各空间通过天井与圆拱门连接。戏台砖木结构,上下厅为十余根合抱大柱支撑的穿斗式梁架结构,其余厢房、神堂硬山搁檩建筑结构。官厅青砖红木、屋檐飞翘,传统文化浓厚。

发号台

官厅

民宅各家族以堂屋(四合、六合、八合)为中枢,组成组团,互相呼应,具有典型的湘南民居特点,砖木结构,一至二层,高翘角硬山封火墙,青砖灰瓦,抬梁式木构架,檩条橼皮布小青瓦。首层地面为砖墁地,或为三合土,二层楼面为松木地面。推开大门便是天井、走廊、神堂,两侧是卧室和仓库,二楼多为仓库。部分富宅为三进三开间,第一进为门屋,第二进是厅堂,第三进或后进为私室或闺房,是妇女或眷属的活动空间,一般人不得随意进入。内部空间分隔大都为木板壁、木屏门、木隔扇,部分民宅单体雕梁画柱,刻檐飘脊,细节精美,木雕、石雕丰富多彩,山水、人物、花鸟栩栩如生,折射出忠良古村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艺术价值极高。

发号台

古宅石刻字

发号台

古宅石雕

3.2一套完整的朴素而蕴含海绵城市理念的生态水循环体系

古风水地师认为:“人身之血以气而行,山水之气以水而运”[3],水是关系到气的一大要素。故忠良村立基时,引沟开圳、挖塘蓄水、引水筑坝、藏风纳气,全村因水而“活”,这种风水处理手法其实海绵城市理念不谋而合。

根据2014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以及仇保兴发表的《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对“海绵城市”的概念的定义: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4]。可以惊奇发现,忠良古村的水循环体系就是一套完整的朴素的蕴含海绵城市理念的真实写照。

3.2.1水系蓄水补水的作用

古巷石板路旁沿民宅设沟渠,收集屋檐雨水与生活污水,古村落南边地势较低处挖大小池塘,沟渠依地势将村落雨污水汇集于鱼塘蓄水(传统风水学认为水即财富以鱼塘聚之)。干旱时通过农田沟渠将鱼塘蓄存的雨水“释放”浇灌庄稼。大溪、小溪按地势分级设堤坝拦水,曲折的溪流于凹凸回环处形成一个个像深潭的蓄水地方(传统风水藏风纳气)。大小溪通过沟渠与稻田相连,雨量大、涨洪水时堤坝排水疏导水患,少雨干旱时堤坝截水灌溉庄稼。这种“弹性”体系有效的减少村落居住区积水与农业生产区域干旱、洪涝灾害的情况发生。

3.2.2水系净化水质的作用

小溪上游建水渠引活水入池塘,各池塘彼此相连,活水避免池塘水质变差,给水生动植物(鱼类、海藻、苔藓等)、污泥微生物一个良好的生活繁殖环境。这些水生动植物、污泥微生物(现代活性污泥法处理水质主要以污泥微生物处理为主)以生活残渣为食物,自我繁殖生长的同时净化水质,该过程为污水第一次净化。池塘、小溪由沟渠引水灌溉庄稼,农田污泥中微生物、农作物再二次净化生活污水,最后净化后的雨污水汇集于大小溪流入邻村。

发号台

水系净化示意图

3.3自然风景资源

民国九年族谱载入忠良村八景,分别为平桥睡像、云端现榜、云熏对弈、马桥捉月、株潭垂钓、文塘观鱼、水帘寄迹、灵岩普荫。其中云端现板是白虎山的一处悬崖绝壁,高悬百多米,古木参天,白云飘逸,有如天上垂下一块白榜,绝壁前方,有一小山,形如美女梳妆。水帘寄迹,指陶岭山涧纵横,每逢暴雨,山洪直流,有如万马奔腾,一遇悬崖,飞流直泻,一跃百丈悬岩之下,有一洞,飞珠四溅,光亮夺目,声如雷鸣,这一悬瀑飞练之奇观就有了“水帘寄迹”的美称。马桥捉月指白虎山下大溪南段石桥下有大石,如马伸颈饮水,傍晚时刻,河床月光倒影,故有马桥捉月的说法。这几处尤其有特点,是一笔优秀的自然风景资源[5]。

4 古村保护规划

近些年因村落发展及村民不断无序拆建,古村传统建筑、格局破坏严重。为保护古村落原始风貌和响应国家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要求,忠良古村发展建设的基本方针定为“保留古村风貌,继承传统文化;改善村落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具体保护规划方法以“一轴、二线、三片”六字简洁概括。

4.1一轴

一轴是指官厅、三门闾、风水鱼塘轴线。一轴是忠良古村落的标志,属于核心保护规划区。建议中轴线周边100-200m范围内划定保护红线,作为核心保护规划区。主要建设项目有:

4.1.1轴线建筑原有风貌恢复修缮

三门闾两侧民宅有偿收归集体,按原有风貌恢复修缮。三门闾前空坪用当地开采石板铺平,风水塘四周用古条石护砌围栏。

4.1.2核心保护区民宅的恢复保护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建议对高度严重超高、喧宾夺主的建筑物,协调户主采取补偿方式降低楼层。对已建外立面色调、样式差别较大民宅建议对观赏面进行改造。

4.1.3核心保护区

核心保护区在其周边采用当地开采石板建设古巷道,与现代民居分离。核心保护区是忠良古村的传统文化沉淀的体现,也是国家级传统古村的标志,应维持保护好传统风貌。

发号台

4.2二线

二线分别指道路交通线与水系线。二线区域定义为重点保护规划区。

4.2.1交通线

交通线含古巷、新建道路与保留古巷围合的民宅等。

古巷狭窄幽深,不能车行,生活诸多不便,造成古村空心化严重,建议以官厅为中心周边各取三到四条古巷保留,古巷围合的区域(不含核心区)为忠良古村民宅改造试验区,也叫“过渡区”,是新建房屋区域与核心保护区的缓冲地带。再以过渡区边缘红线为界修建一条双向车行道,绕村形成环线,解决村中心交通问题。

打通环线,适当划分建设用地,解决现有村落建设用地紧张,村民遍地杂乱建房的局面。村委可委托相关建筑专业人士进行村落建设用地规划和新建民居建筑图纸设计,以统一有序建设。

随村道车流量日益增大,建议将西溪村相连的村落支线改造为双向两车道,形成另一条出村道路,构成交通外环线,并适当拓宽村落主干道与建设公用停车场,以解决节假日交通拥堵问题。

发号台

石板古巷

4.2.2水系线

水系线含沟渠、池塘、农田、大小溪等水循环系统。

原古村水系是一个朴素的蕴含海绵理念的生态系统,但由于沟渠年久未清理,鱼塘掩埋,新建房屋无序建设、未留沟渠甚至堵塞沟渠,大小溪改直等,导致原水系的蓄水补水、净化功能损失严重。

发号台

4.3三片

三片分别指村落公共建筑设施及绿化、基本农田、丘陵山地。这三片定义为保护生态、建设美丽乡村的发展区域。

4.3.1村落公共建筑设施及绿化

小学空地较多,绿化杂乱,硬化面积过大。建议适当绿化配置,修建学生操场,配套体育设施,新建图书馆或图书室,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

古村的街巷和建筑空间一般尺度较小,不适宜栽树,更不宜做成林荫道。目前古村内绿化基本为宅间绿化,多以泡桐等速生树种为主,和古村落风貌不尽协调。建议日后绿化考虑古朴苍劲的树木,并注意树木的配置。

发号台

忠良小学

4.3.2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原农田村民以烤烟、种植水稻为主,种田的年轻村民日益减少,大部分农田肥力缺失、荒芜严重。因农田土地面积已经确权,建议村委出面,找有实力的投资人整合土地成片开发,按土地确权面积分收益,避免农田荒废。

4.3.3丘陵山地保护规划

首先绝对禁止胡乱开采山石等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其次,要严格控制村民利用山地无序建房的问题。建议村委组织村民利用荒芜山地种植经济林作物,通过提高村落森林覆盖率,既能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同时又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再次在开发过程中充分利用原忠良八景,通过恢复植被覆盖、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达到深化景观内涵、打造旅游资源的目的。

发号台

三片规划

5 传统村落保护与建设建议

随着新世纪城镇化进程加剧,各地传统村落旧格局、旧建筑等与新农村建设的矛盾在日益加深。在忠良村规划保护的研究中得出以下四条建议,希望对其它传统村落保护建设提供一点借鉴。

5.1村落保护和建设要因地制宜[6]

现国内很多村落保护建设照搬城市规划的内容方法,缺乏对村落特有的地域特点、民俗文化、村民实际需要的认识,实际上是对传统村落的一种破坏。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与民俗文化的载体,其特有的风水格局观念、古建风格朝向等均是古人观察和改造自然的结果,体现一种基地、房屋与天候、地域环境协调的理念。这与美丽乡村、生态建设宗旨一样,均为亲近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共呼吸“天人合一”思想,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和使命。村落保护和建设要在尊重传统、认识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划建设。

5.2村落保护与建设要注意结合传统风俗文化

村落祠堂、门楼、古民宅、农田、山水等是村民的栖息地,世代劳作,村民产生了很多特有的民俗、节庆、辈分、族谱等特色文化,村落保护需要结合非物质文化保护[7],这些就是村落的“灵魂”,也是我们要留住的“根”。

发号台

三联井

5.3村落保护和建设需要全村民认同和参与[8]

国内很多传统村落开发的做法是将村民迁移开发,劳民伤财。参考日本古川町的村落改造,当地居民全员参与、同心协力,对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加以保护,用几代人的时间创造出闻名于世的理想生活环境。因此村落保护和建设不仅是一个修缮古建筑、增设配套设施、传承传统文化、记住乡愁的过程,更是一个在村落中全民参与、大家齐心协力营造美好家园、增强创造经济财富和提升家乡知名度的过程。

5.4村落保护和建设要注意解决传统村落与新农村建设的矛盾

传统村落一般存在大量危房陋室、基础设施匮乏、空心化严重。建议核心区在保护修缮的基础上,设“过渡区”改造试验,进行基础设施与旧建筑改造。旧建筑改造尽量在保留原有建筑结构与风格前提下,改造内部生活设施、完善各基础设施。保护区与新农村建设区通过对过渡区衔接分隔,避免相互产生影响。

6 结论与讨论

忠良村保护规划通过分析古村落建设分布格局、传统建筑、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的特点;在规划中通过规划先行、改善基础设施的方法,发展村民对村落的主体参与及保护意识;在保留古村落特色、守护传统文化的同时,建设美丽新农村、延续古村落的活力,同时为古村落的开发、保护指明方向。同时希望能给其它传统村落的保护建设提供参考示范作用。

发号台

石狮

参考文献:

[1]何晓昕.风水探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66-68

[2]何翔凤.《忠良古村》[J].嘉禾文脉印记:32

[3]阴阳二宅全书[M].锦章图书局, 1912-1948

[4]车生泉,谢长坤,陈丹.海绵城市理论与技术发展沿革及构建途径[J].Sponge City, 2015(06).

[5]住建部等.建村[2014]61号.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S].2014

[6]刘沛林.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制度的建立[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1): 80-87,158.

[7]胡彬彬,李向军,王晓波.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调查报告(2017)[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19-22

[8]王景慧,阮仪三,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131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