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姚村的风水墈舆

最后更新 :2023.11.19 01:56

 

古村姚村的风水墈舆

兰溪市兰江街道姚村,距离兰溪市区5公里,地形呈长方形如船状,地势西南略高渐斜向东。自清代以来,村人因经商、行医赚钱以后,回家营建房舍,始成现在古村落。姚村现存建筑大多为清末至民国时期,道路布局,如“井”字形,背靠龙山、前临潆溪,为居家理想之居地,村落现有古建筑围绕前、后塘而建,有宗祠、庙宇、戏台、凉亭、民居、桥梁等60余幢。主要文物古迹有存德堂、如德堂、崇德堂、逸志堂、永庆堂、萃德堂、齐政堂、文三公厅、慎德堂,俗称花厅、雨台、锁潆桥等。姚村古建筑雕刻精细,为兰溪民国时期雕刻精华之所在,1992年12月12日,被兰溪市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目前是中国传统村落、浙江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姚村村庄山环水绕,景色迷人,全村建筑几乎都坐西朝东门向,有迎风朝日兴盛含义,明清古建筑占村庄的45%左右,建筑属徽派建筑,青砖白墙灰瓦马头墙,砖雕木雕花样精致优美。

姚村南宋景炎年间从绍兴西迁居兰溪,是以姚姓村民为主的血缘村落。作为一处传统村落,姚村和兰溪其他古村落一样,有着历史悠久、古建筑存量丰富、序例清晰、类型多样、建筑精美的特点。

姚村位于浙江省兰溪市兰江街道西北丘陵地带,坐西朝东,距市区5公里,是兰溪名副其实的城市厢房。姚村村前潆水长流,村后龙山蜿蜒,兰芝风情线从村前通过,兰溪至厚仁的公路绕村而过,经经衢江大桥到垫塘边经济开发区的公路横贯村后,交通十分便利。

姚村是一个非常注重堪舆的村落,《华中建筑报》有《风水观念影响下的浙江民居传统》一文就引用过当年姚村始祖择地建村的概况“姚氏阳基自柱竿山中,……转坤申土星,命名龙山,脱落五支,杜撰五指,犹如金龙献爪之形,后有黄土山为屏,前有小青山作案,左迥仓山,右抱象山,并耸狮山如华表。天开于北,地闭于南,小溪一带,水纳乙辰,从丁未而出。此龙山之大观也。……

至福三公插藏龟山,得发族之地,于是人丁繁衍,富贵吉昌,才建宗祠以关水口,东佐锁潆庵,西造锁潆桥。今左增文殿,右改武宫,姚氏阳基不且益胜哉。”如今村中保留下五十余幢清代建筑,以月塘水系附近的齐政堂、崇德堂、奉政第和古戏台为中心,依地势呈辐射形分布,整体感较强,所有建筑都饰以粉墙黛瓦,清新秀雅的江南格调。祠堂类多用高大的牌楼式门面,门楣上多书写庄严之辞,如齐政堂的“瑞叶三斯”和崇德堂的“颂叶三斯”,三斯即“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有“落叶归根”之意。民居类多有影壁,大门内墙设金鼓架,天井狭窄,楼屋高大,檐下木雕繁缛。村中错落有致的马头墙是一道美丽的天际线,只可惜几座现代建筑突兀的屋顶打破了原有的和谐。

姚姓村民入居前,姚村叫“夏宅”。姚姓村民定居并快速繁衍后,村名改为“姚村”。姚姓望族建造于明代的祠堂很华丽,上世纪四十年代毁于日寇战火。2006年,移址新建,历时4年告竣,耗资五百余万,更加富丽堂皇。新建姚氏宗祠的资金,由姚宝熙老人带头,村民自发筹集,祠内所用木料,绝大部分为国外进口。2010年4月17日,姚村举行万人祭祖大典,盛况空前。

姚村在唐宋时便已存在,姚氏始迁祖姚烈在南宋端宗景炎(1276-1278)年间自绍兴迁居至此,生息繁衍,逐步壮大,故得名姚村,迄今已有700多年。经过世代的勤劳创业,姚村目前已发展成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人口1400多且文化底蕴深厚的建筑遗产型历史文化名村。村中明、清时期古建筑约1.9万平方米,现存民居58幢(其中明代7幢,清代51幢,明清厅堂建筑8处),规模宏大,群落完整,原貌保存基本完好,2013年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姚村古民居按照宫、商、角、徵、羽的世系自村北而南分布,如今宫、徵、羽早已不存在,商支下分天、地、人三支,占全村90%的空间,角支仅占村南一隅,各支族都有自己的祠厅建筑。民居典型单元一般坐西朝东,建筑相联,户户相通,形成长条型住宅团。其中从如德堂后延伸到村中骑街楼,又从骑街楼向西延伸到上厅基,由骑街楼衔接的两组最大,占到全村面积的约10%。组团之间形成弄堂,弄堂道路用青石板砌筑,弄堂两侧建筑均有马头装饰精美的封火墙。弄堂中还有过街骑楼,将两侧民居建筑相连。村庄道路除沿潆溪两岸的通道外另有二纵一横,一纵是长弄堂,过大石桥经长弄堂到井头面;另一纵是小厅弄堂,自溪边路口过小厅(萃德堂,已废)到上厅基;一横是花厅路,从上基厅过花厅到夏宅道院。道路原铺青石板,惜大部分已被混凝土覆盖。

姚村的中心井头面是姚氏家族最大的公共活动广场。广场北部是雨台,建于清嘉庆年间,清宣统二年(1910)重修,四柱歇山顶建筑,翼角起翘,雕刻精湛,有扩音藻井。每年农历八月,这里常常开台演戏(俗称“八月戏”),历年不辍。

近年来由村民集资按原貌进行了维修。广场南部为姚村富商姚坤鳌的宅院。建筑依山就势,布局严谨,轮廓错落有致,外墙砖雕门楼,装饰精美。二楼开窗面对雨台,富商、女眷坐在家中楼上便可以直接看到宗族的各种仪式,欣赏社戏表演。解放后这里曾是殿山公社的办公场地。广场西侧是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的三间二进齐政堂,青石门面二柱三楼砖雕门楼,雕有双狮抢球和武士雕刻,上方赐有“恩荣”匾一块,门匾“瑞叶三斯”寓意世代子孙像根深的大树一样枝叶繁茂,是姚氏支族婚丧喜事和家庭聚会的场所。广场中心有一元代古井,为姚氏先祖定居姚村后开挖,井水甘美,大旱不竭,保存完好,广场也因此得名。

姚村现存众多连片明清民居建筑群落原貌保存完好,建材纯用砖木,平面布置多为三间二厢一天井。天井可蓄水排水,有可盛水的水缸以防火灾,墙窗高又小,多有前后门,有木老虎防范外盗。天井的牛腿、雀替、额枋上均雕刻各种人物、动植物图案,门窗图案花式繁多、装饰精致。二楼为私秘空间,雕刻装饰较少。

除选址、布局等有一定研究价值外,姚村古民居建筑最大的特点是建筑装饰和雕刻工艺精湛细腻。雕刻类型包括石雕、砖雕、木雕等,尤以木雕为村中传统工艺,至今仍有技艺高超的传人。在建筑的门楼、天花、额枋、梁、牛腿、雀替、门窗、廊楣等部分有以刻纹、浮雕、圆雕、透雕、平雕等手法雕刻的迎宾图、百寿图、天官赐福等各种人物故事,仙鹤、孔雀、鹿、鸳鸯、狮、蝙蝠等各种吉祥动物以及回字形、工字形、倒挂龙、箭羽纹、冰裂纹等图案。装饰木雕的构件选材精良,形象栩栩如生,与建筑浑然一体,显得高贵典雅。

村前自北而南建有六桥。潆溪改道后五桥被改造,唯锁潆桥保存了原貌。该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重修于清光绪年间,青石拱形结构,高出水面4米。桥面长6米,宽2.5米,两边石栏杆高0.6米,镌有“锁潆桥”三个大字。桥北有石阶4级,桥南有石阶八级(即向南、向东各4级)。

“潆水潺潺绕古村,风荷雨露泽儿孙。龙山文脉长相继,淳厚民风万世存。”一位诗人写的《潆溪风荷》,盛赞兰溪市兰江街道姚村村容村貌与村风民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姚村村民齐心协力,为维护好古村落形象,开发新的景观,营造了敬老爱幼、奋发向上的村风民风,开发姚村的旅游业信心十足,热情更高,让姚村成为兰溪市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发号台
发号台
发号台
发号台
发号台
发号台
发号台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