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姜氏为何在大唐五世显赫?运气只是表象,姜氏治家有三大法宝

最后更新 :2023.11.16 06:07

 

大唐大历二年(767年),唐代宗接到一个令他震惊的消息:施工队不小心,将“建陵”的山冈挖垮了!

发号台

建陵是唐代宗的父亲唐肃宗的陵寝,其山势连绵形同卧龙,是绝佳的风水宝地。如今却被挖断了龙脊,这不就相当于断了大唐的龙脉吗?

唐代宗的愤怒可想而知,他立刻下旨将项目的总负责人太常卿姜庆初处死:

“会脩植建陵,诏(姜庆初)为之使,误毁连冈,代宗怒,下吏论不恭,赐死。”

这么大的事故,有人人头落地并不意外,意外的是皇帝居然会拿姜庆初开刀,因为他是唐玄宗的女儿新平公主的驸马爷、唐代宗的姑父。

发号台

姜庆初之死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它也意味着显赫了五世的“天水姜氏”从此走向没落。

唐朝是一个豪门政治的时代,要论门第,天水姜氏与“五姓七望”根本不具有可比性,但他们“单兵作战”的能力却无人能及,姜家连续五代人都是皇帝的心腹宠臣,这个记录有唐一代没有第二例。

我们先从姜庆初的高祖姜谟谈起。

姜谟的先祖在北朝累世高官,但已经呈现衰弱的趋势,他本人凭借荫功入仕,在隋朝混了个七品芝麻官——晋阳县令。

看到“晋阳”两个字,您是否想起点什么?对了,唐高祖李渊,此时李渊正是晋阳宫监、太原留守,姜谟的顶头上司。

发号台

姜谟长了一双慧眼,他认定李渊绝非池中之物,断言:“隋政乱将亡,必有圣人受之。唐公负王霸资度,其必拨乱得天下。”

于是他暗中结交李渊,成了李渊太原起兵的功臣之一。

李渊登基后,姜谟长期在陇右地区作战,先后参加过讨伐薛仁杲、李轨的战争,因功受封长道县公、陇州刺史。

比较遗憾的是,那时候姜谟年近七旬,老了,没能建立更多的战功,并于贞观元年就病逝了。

姜谟与李渊的私交,为姜氏家族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其子姜确(字行本)因此搭便车结交上了李世民。

发号台

姜确此人有两大特点,一是心灵手巧,擅长手工制作,他设计的宫殿模型、攻战器械构思精巧,美轮美奂;二是工作勤勉,做起事来废寝忘食。

因为特长,他被李世民任命为将作少匠,九成宫、洛阳宫等一系列的宫苑全都出自他的手笔。

当年侯君集能以碾压式的优势灭了高昌国,其背后的隐形功臣就是姜确。

史书记载,姜确在高昌城外砍光了一整座山的木材,制作了大量的攻城武器。唐军凭借这些器械,登上高大的楼车将城内看得清清楚楚,火炮、投石机如雨点般精准打击。用眼下一句时髦的话讲,在姜确的加持下,唐军实现了“降维打击”。

发号台

李世民对姜确非常宠幸,任命他为宣威将军,组建飞骑,拜左屯卫将军,成了不离左右的近臣。

对此魏征等人非常不满,他们把姜确划归为靠“奇技淫巧”而发达的佞臣,一再要求李世民贬黜他。

向来从善如流的李世民却让魏征失望了,姜确终其一生都龙宠不衰。后来,李世民又将女儿襄城公主嫁给了姜确的儿子姜简。

后来姜确跟随李世民征伐高句丽,牺牲在了战场上,被李世民追封为左卫大将军、郕国公。

姜确有两个儿子,长子姜简承袭“郕国公”,但他的作为却远不如弟弟姜遐(字柔远)。

发号台

姜遐的特点也很鲜明:美男子、好口才、多才艺。

唐代的很多史料都不遗余力地夸赞姜遐“美姿容”,并且因此得到了武则天的赏识,官至通事舍人、内供奉,通俗讲就是皇帝的贴身秘书、侍从。

我总觉得史书有所暗示,但却从来没有将他与薛怀义之流划归一类。脑补一下,是不是跟他的年龄有关呢?唐高宗去世时,姜遐50岁了,遗憾啊。

其实姜遐不全是靠脸吃饭,他年轻时曾在弘文馆任学士,后来任职鸿胪寺,长期从事外交工作,可见他的学术水平很高,还懂外语。

作为皇帝的秘书,姜遐“善于敷奏”的特长也非常重要,能够在皇帝与外朝之间起到极佳的桥梁作用。

发号台

另外,姜遐还擅长书画、抚琴,艺术细胞很发达。

有这么一位相貌、才艺、学术、沟通能力俱佳的秘书,你说哪位领导不喜欢?事实上,唐高宗在世时就非常喜欢姜遐,曾经任命他为左鹰扬卫将军,负责皇城的警卫工作。

有“天皇”和“天后”的双重照应,姜遐把姜氏家族的影响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其家族开始与豪族们大面积通婚。

比如他的夫人窦氏,就是李世民的外孙女;他的女儿嫁给了宗室子弟李思诲,并生了儿子叫李林甫。

姜遐的儿子中们最出名的是姜皎,即姜庆初的父亲。

发号台

据民间史料记载,姜皎与唐玄宗是“布衣之交”。那时候唐玄宗还是个藩王,两人在一次打猎中偶然相识,姜皎认定此人气度不凡,于是他尽其所有,倾心交结。

唐中宗在位时,姜皎玩了一把心跳,他宣称:“有谶语表明,相王李旦将要当皇帝,临淄王李隆基要当太子。”

这事被人汇报给了唐中宗,于是姜皎被捕入狱,遭到严刑拷打。

谶语这东西就是高压线,只要姜皎一松口,李旦、李隆基父子必然跟着遭殃。但姜皎挺住了,打死也不承认,保护了李旦父子。

后来,姜皎又冒着生命危险,参与了唐玄宗策划的“先天政变”,并因功受封为楚国公、任殿中监。

发号台

由于种种原因,唐玄宗的那些旧邸功臣们大多结局不好,只有姜皎和王毛仲长期得宠。

姜皎是唯一一位可以直接进入唐玄宗卧室,与后妃连榻而坐,宴饮如家人礼的外臣。平日里,唐玄宗昵称姜皎为“姜七”,而不是直呼其名。

有一次姜皎陪唐玄宗游园,看见一棵珍贵的树木,随口夸了几句。等晚上回家,他惊讶地发现,这棵树已经移栽到他的家里来了。

至于唐玄宗赏赐给姜皎的宫女、珍宝,不计其数。

然而,伴君如伴虎,姜皎最终还是因为一言不慎丢了性命。

那时候唐玄宗宠幸武惠妃,想以“皇后无子”为名废黜王皇后,又担心大臣们反对,于是他私下找姜皎商量。

发号台

姜皎与王皇后的妹夫李峤是好友,于是他偷摸把这个消息透露给了李峤。没想到李峤是个愣头青,直接找唐玄宗掰扯去了。

唐玄宗勃然大怒,下令将姜皎杖责一百,发配广西。结果挨了杖刑的姜皎,才走到汝州就死了。

姜庆初受父亲牵连,被流放了二十余年才回到长安。

某一天,唐玄宗与李林甫闲聊谈到了他的舅舅姜皎,李林甫趁机提醒唐玄宗:当初我表弟姜庆初周岁的时候,您曾经答应将来让他娶公主为妻。

唐玄宗这才想起确实有这么回事,正好赶上新平公主刚刚守寡,于是下旨让新平公主改嫁姜庆初。

发号台

姜家断绝的恩宠再次被续上,姜庆初得到了老泰山格外的恩宠。他与新平公主的儿子出生才三天,唐玄宗高兴地说:“也没什么好东西能配得上我的外孙了,授他一个六品衔吧。”

一般情况下,唐朝的驸马都不能领实职,而且不能挂正职,比如,他们通常会被授予卫尉少卿、太常少卿,即卫尉府、太常寺的副职,白拿工资不许插手政务。

唐玄宗却为姜庆初破了例,直接任命他为太常卿,领实职。

新平公主知书达礼,性情贤淑,在皇室子弟中的口碑非常好,姜庆初得益于她的地位,在唐玄宗、唐肃宗和唐代宗三朝一直很得宠。

然而,就是这个“太常卿”实职害了姜庆初,建陵的营建工作,太常寺是主管单位、第一责任人,出了这么严重的事故,一把手罪无可赦。

发号台

处死了姜庆初,唐代宗依然余怒未消,他竟然将新平公主软禁于宫中,并将公主与前夫的儿子裴仿也罢了官。而这位裴仿,他其实是唐代宗的女儿永清公主的驸马。

咱也搞不清楚,唐代宗的火气怎么就发到姑姑兼亲家母头上来了。

故事讲完了,是不是觉得姜家几代人其实也没有太突出的治国才能?那么他们凭什么能在豪门林立的大唐帝国五世恩宠不衰呢?

我个人认为,姜家人有三大传世法宝。

第一, 慧眼识才

发号台

有人说,姜家人运气好,总能跟对领导,比如姜确,他成功地避开了李建成,姜遐没有选择李承乾,姜皎没有跟唐中宗一脉瞎混。

如果偶然抓住某个机会可以归结为运气,但是几代人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就不是运气了,而是眼光。

比如姜谟,作为隋朝官员,却能一眼看出李渊是替代大隋的真龙。再比如,李隆基那时候离皇位十万八千里,除非脑子进水才会认为他能当皇帝,可姜皎就这么认定了。

你不得不承认,姜家人在识人方面真的超乎常人。

第二, 忠心不二

发号台

但凡皇帝的近臣,很难逃脱派系斗争,人生曲线无非是起起落落,今天大富大贵,明天家破人亡,而姜家却一直很稳定。即便姜皎和姜庆初的结局,也不是因为权力斗争所致。

其实姜家五代人都是有能力搞个小山头的,但我们看不到他们与大臣们私相交往的记录,几乎把自己活成了皇帝的影子。

这种人虽然不受外朝势力的待见,但绝对会得到皇帝的信任。

第三, 自知之明

姜氏五代人最高的实职也就是个副部级,其实以他们与皇帝的关系,想谋个更高的职位应该不成问题,他们为何不这么做呢?

发号台

我觉得他们看清了一个现实:天水姜氏的门第跟“五姓七望”差得太远,在那个环境下甘居人下才是长久之道。

唐朝是个豪门政治的时代,门第伐阅决定了一个人的高度,像天水姜氏这种二三流的“伪豪门”,偶尔爬上高位是有可能的,但高度与危险系数是成正比的,退而求其次,不求“高度”求“长度”不好吗?

所以,我们看姜家五代人,似乎缺少一种热血喷张的气势,显得过于“阴柔”,但这种“居下”难道不是一种智慧吗?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