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说江苏 | 最常见的鲫鱼,在淮安为何叫“朝鱼”?

最后更新 :2023.11.14 04:49

 

淮安的鲫鱼被当地人称为“朝鱼”,这个名称和明朝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1491年-1521年)有关。此皇帝褒贬不一,因为任用刘瑾为首的宦官和设立“豹房”,被后人多所讥讽。但是,他在登基后,非常重视边疆稳定问题,多次出巡塞外,积极筹划,力求维护北部边地的稳定和发展,还曾亲征并取得了应州大捷。这皇帝是一个既昏庸无道,又英明神武,是个矛盾混合体。

发号台

图源:视觉中国

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江西宁王朱宸濠叛乱。朱厚照决定再次御驾亲征。贪玩任性的正德皇帝一路游山玩水,信马由缰。八月二十六日后,正德皇帝得到消息:南赣巡抚王阳明活捉了反叛的宁王。为了继续外出游玩,正德皇帝隐匿捷报,决定继续南行。十二月一日,才抵达扬州府,正德皇帝在那里足足玩乐了八个月。正德皇帝亲征时,曾自称“武威大将军”,所以在余怀的《板桥杂记》中说到“教坊”时,用“武威”指代武宗:教坊梨园,单传法部,乃武威南巡所遗也。正德皇帝在南巡时,顺便设立了戏剧演出的制度,并流传了下去,客观上促进了南北方戏曲的交流和江南音乐文化的新变化。

王阳明在南京苦苦等了六个月,最后终于醒悟过来,报捷说擒获叛贼的所有功劳全是大将军朱寿先生的,才得到皇帝恩准,皇帝终于前往南京举行接受俘虏的仪式。受俘之后,朱厚照勉强同意北返。回京路上,正德皇帝游览了镇江,登上了金山,从瓜洲渡过长江。八月,正德皇帝来到了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清江浦。

武宗朱厚照视清江浦为江北重镇,早在正德七年在此地设置了工部、户部、吏部、礼部、兵部等分司。1512年御诏工部分司官员,在清江浦建造“奇奇亭”公园。公园内绿柳成行、竹林幽深、风光旖旎。时人有诗赞曰:“百花齐放竹梢清,水次新开奇奇亭。满园亭阁惊午梦,一帘花雾恼晴春”。

南来时曾在清江浦游玩了数月的武宗朱厚照对此地流连忘返,意犹未尽。决定继续逗留游玩、寻欢作乐。正德皇帝身边有个太监叫张阳,是清江浦人,他在清江浦有一处豪华的深宅大院。正德皇帝不住官衙,又一次住进了张阳的豪宅。因为清江浦池塘众多,鱼虾遍地,皇帝每天享用不尽。正德皇帝看到此处风景优美,岸芷汀兰,鱼翔浅底,雅兴大发,决定亲自前往捕鱼。有人说是在今天楚秀园里的跃龙池,也有人说是在清晏园里的荷花池,皇帝在众人簇拥下,撑着小船去撒网捕鱼。每天收获颇丰,皇帝特别开心。捕来的鱼太多,吃不完,皇帝大发慈悲,让手下把这些鱼分给城里的居民。因为是朝廷赏赐的鱼,所以这些鱼被称为“朝鱼”。又因为主要是鲫鱼,所以鲫鱼就被称为“朝鱼”了。

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这一天,正德皇帝又驾船出来撒网捕鱼,到了“积水池”,一网撒下去,收获满满,皇帝大喜,急忙拉网,没想到因为用力过猛,鱼儿过重,小船翻了,皇帝一头栽入水中。武宗朱厚照在北方长大,不通水性,是个旱鸭子,惊慌失措之下,几番扑腾,喝了不少水。身旁的护卫侍从,手忙脚乱地将皇帝救起。护卫亲侍们虽然把他救起,但因为水呛入肺,加之惶恐惊悸,便生病了,并且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了。也可能是受惊之后,加上秋日着凉,引发了肺炎。因为生病,正德皇帝无法也无心继续在淮安游览玩乐,便打道回京了。次年正月,武宗回到北京。三月,驾崩于豹房,时年三十一岁。

《明史》记载:“九月已巳,渔于积水池,救危,遂不预”。为了纪念这位皇帝在淮的这段经历,时人便把这位“真龙天子”落水的地方称之为“跃龙池”,现楚秀园的西大门前,池上之桥称为“跃龙桥”。东大门前的桥,则以明武宗的年号“正德”为桥名。

发号台

据《大明武宗毅皇帝实录》正德十五年九月丙寅:“上至清江浦,复幸太监张阳第。逾三日,上自泛小舟渔于积水池,舟覆溺焉,左右大恐,争入水掖之出,自是遂不豫。”“朝鱼”名称,其来有自:七百年前朱厚照,一头栽到跃龙池。朝鱼名号有缘故,莫道当年正德痴。 刘飞

【24】

【汉语中有52万个词语,我们常用的有一两万,而其中源自江苏的占有相当大比重。从一个一个我们熟悉的词语出发,寻根溯源,可以抵达词语背后的江苏历史,唤醒沉睡已久的文化记忆。扬子晚报联合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在紫牛新闻App“微史记”频道、“方志江苏”微信公众号、扬子晚报上,共同开辟“典说江苏”专栏,深入挖掘那些沉睡的江苏文化,唤醒人们的乡土记忆。】

校对 王菲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