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了北上广的摩天大楼方位,我发现了水口和水口塔的秘密

最后更新 :2023.11.10 03:40

 

引子 大河向东流,流出一群摩天楼

话题先从我国日新月异崛起的摩天大楼群说起。它跟今天的文章有几毛钱关系呢?

让我们先看一张摩天大楼分布地图。

发号台
发号台

▲中国200米+摩天大楼数量最多的城市分布图

发号台

▲中国200米+摩天大楼数量最多的城市柱状图比较

中国目前摩天大楼数量最多的城市前六名是:上海、深圳、广州、重庆、天津、南京。摩天大楼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宏观上说:位于拥有大江大河穿过的城市,如珠江入海口的香港、深圳、广州,长江沿岸重庆、南京、上海,海河沿岸的天津。

从微观上说:摩天大楼位于这些城市的CBD(中央商务区),甚至可以说,摩天大楼是CBD的重要标志。而各大城市的CBD,是各地最高天际线的缔造者。

在遥感地图上,我们还能轻易发现:这些庞然大物所在的CBD,似乎都在因水而生,要么紧贴水畔,要么在附近俯瞰着本地最重要的水系。若从上下游角度看,它们都在老城以下、河流的下游,紧邻两河相会之处。

发号台

▲成都CBD及摩天建筑位置

发号台

▲上海CBD及摩天建筑位置

发号台

▲重庆CBD及摩天建筑位置

发号台

▲南京CBD及摩天建筑位置

发号台

▲广州CBD及摩天建筑位置

发号台

▲广州:天河CBD及新中轴线上的小蛮腰等“高塔”

发号台

▲重庆:解放碑CBD、江北嘴CBD、弹子石CBD,都在两江交汇处屹立

高楼多的城市▶有大江大河;城市高楼区▶河流下游区域。

这一信息。在告诉我们什么?

家家地盘上有个门户,它叫“水口”

CBD与摩天大楼是当代城市文明的产物,但孕育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它们,在分布上却与传统聚落的规划思想有高度的契合。

古典时代的中国,每一个聚落:村、镇、城、都,无论大小,都要有一个有水流经的门户,在风水上称为“水口”。我们今天的高塔、高楼、CBD,几乎都位于一个城市的门户,也就是城市的水口附近。

如何简单粗暴地理解这个叫“水口”的区域呢?

我们的先祖定居选址,都要画一个圈,这个圈最好是个半封闭的盆地,而且要有进出的水流,水进入和流出这个圈子的口,就叫水口。这两种水口,下游的出口往往比较重要。

发号台

绘图 @ 付大伟▲古代聚落盆地及水口位置图

水口来自风水。

对于风水本身内涵褒贬,我们不做争论。作为一种影响了中国人至少两千年的学说,有人称它“中国古代地理”,有人视其“封建迷信”——不管哪种结论,其实是取舍或目的不同,造成的评判。抛去那些所谓争议,风水的选址、规划、设计理念,都跟今天的山水城市营造有着天然的契合。

这“水口”,到底意味着什么呢?让我们从摩天大厦的霓虹世界,穿越到山环水抱的古典中国。

“入山寻水口,登局定名堂。”唐代风水师卜应天在《雪心赋》中留下的名言。需要说明的是:像晋代郭璞、唐代卜应天、明代刘伯温,这些风水师都是有节操的高士,而不是今天那些神神道道、故弄玄虚的“风水先生”——作为一种学问,风水本身从没有正邪之分,它之所以与迷信、骗子挂钩,是心术不正之人所为。

定居的华夏文明,诞生在盆地中。

山西的汾河盆地、陕西的关中盆地、河南的河洛盆地,是三个代表。背靠大山、两侧屏障、水从上到下,从盆地先进后出——这样的环境有山做屏,有水滋养,是文明孕育的摇篮。

发号台

▲风水龙脉与聚落分形图资料来源:杨柳《风水思想与古代山水城市营建研究》绘图 @ 朱胜昔

中国大地上,“大盆地套小盆地”的地形格局,是形成风水分形理论的基础。所谓分形,就是部分与整体存在着相似的图形。分水的层级关系,与分形理论惊人吻合。风水师认为,中国龙脉祖庭为昆仑山,由此向大陆发出南、北、中三大干龙,又分出支脉,一个个聚落就像结在树枝上的果实。风水格局中的龙脉,从大干、中干到小干,再从大支、中支到小支,不断细分。国都、府城、县城、乡镇、村落,级别从大到小,聚落空间不断递减,但数量不断增多。

风水宝地,是中国人追求的高标准宜居环境,它的最高标准是苛刻的。简单概括是:枕山、环水、面屏,最好山是三面、水要环绕进出。再扩展就是:背靠主山最好有长长的龙脉,祖山、少祖山,要主次分明、起伏绵延,要包围住一片平坦的肥沃平原,入水口要敞开,出水口要收敛,水流要不急不缓,要弯曲不要直冲——至于方向呢,最好是坐北朝南。这样的宝地,在现实中恐怕难以找到标准样板。

山势:坐北朝南、三面环绕最佳,护山、案朝、水口砂越全越好 水势:流速不急不缓、水量不大不小最好 水形:聚落前弯弓环抱、水口处曲折最好

弯曲环绕、不急不缓的水,被古人叫做“有情水”,情指的就是“形态多姿”;而直来直去的急流或缺水的逆流,则被视为“无情水”

北京的枕山条件极佳,托出了一个“港湾”般的开阔明堂,可惜对于一个大都城而言,水系流量偏少,没有大河,水口附近朝山、案山也难以寻觅。

广州的枕山仅次北京,但珠江水流又大又直,也没能形成完美的“环抱”,而是直来直去。西安、南京也背山靠水,但朝向完全颠覆理想,竟然是“坐南朝北”。

天津水流不错,却没有天然靠山,最后只得在水口及四周开挖湖水,以水代山。重庆左右护山与水口砂堪称完美,但明堂之上没有平地,尽是起伏丘陵,让它最终变成了立体山城。上海黄浦江水流曲折,形状极佳,入长江口又有沙洲缓冲,它的缺陷跟天津类似——水好,山差。

综合来看,成都几乎是最完美的:西北枕山,两道水流(要归功于都江堰工程,这两道水府河、南河,以及汇入的南河,其实都是半人工、半自然的河流)西北流向东南,把成都环抱其中,水口处曲折有情(弯曲不急的水叫“有情水”;支流急速的水叫“无情水”)。稍微缺憾的是,左右护山略弱。

三千年天府之国,长盛不衰,跟其极佳的水口设计息息相关。

重要的事情再次强调:我们的分析,并不理会特意使用“看风水”那套说辞,那样的故弄玄虚只能让我们原理水口美学;我们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做图,完全是为了讲述聚落环境与水口之美、妙、趣。

发号台

▲广州城地形与水口格局形势

福州城是“三山两塔一条江”的空间格局,古人以“一条碧水练铺地,万叠好山屏天”描述它的形胜。福州闽江与广州珠江口地形极其相似 ,不同的是:福州城 水口砂更胜一筹;广州城的坐北朝南的方向更优。

闽中古城福州的布局组织和谐、结构特色显著,历来为世人所推崇。它以自然环境优势为依托,在修筑坚固城池与争取优美景观兼顾的前提下,最终形成了“右旗左鼓、三狮制五虎、三山两塔一条江”的空间格局。经历岁月沧桑之后,福州古城的水口格局,基本没有改变。

发号台
发号台

▲福州城地形与水口格局形势图

重庆山水的格局是“片叶浮沉巴子国,两江襟带浮屠关。重庆古城由于受到大江、大山的限制,其风水格局没有完全遵循正常的南北走向,而是明显采用了风水以朝迎为主的原则,将城市主轴直对长江南岸山形最为秀美的真武山,清代道光年间编撰的《重庆府志》称:“真武山为郡城第一屏障。”而马鞍山、涂山,分别为重庆古城的案山、朝山。

发号台

▲重庆城地形与水口格局形势图

发号台

▲摄影 @ 王正坤

横跨长江和嘉陵江上的红色斜拉桥,形成了襟带两江的水口桥,而下游还坐落着一座水口桥,峡口镇两侧山头为“狮山、象山”—— 从两江交汇处到峡口镇,这一线景观,事实上构成了当代重庆市的水口。

发号台

▲重庆渝中半岛及两江汇流处遥感图

跟那些大都市相比,山东省会济南的风水环境只能说中等,但也有其绝妙之处,泰山从南向北游动,形成该城的“来龙”。该城面对的黄河,并不是一条温顺的河,所以在城北就开始铺展开水口——大明湖是水口湖,以温柔如镜的水,来平衡黄河的大水。

发号台

▲济南城地形与水口格局形势图

济南城水口最绝妙的是水口处,黄河两岸的鹊山、华山,形成了水口砂的大门——而且从形状上,一个锐利、一个平缓,一阴一阳,黄河又在这里拐了个弯,先后绕过鹊山、华不注山,画面犹如太极图一,这种格局,跟开头提到的俞源村异曲同工,只不过城市水口的区域更加开阔而已。

发号台

这个画面几乎就是赵孟頫大师所绘《鹊华秋色图》的蓝本。《鹊华秋色图》是赵孟頫于1295年回到故乡浙江时为周密所画,画中平川洲渚,红树芦荻,渔舟出没,房舍隐现,绿荫丛中,两山突起,遥遥相对。河水沼泽地上,极目远处,地平线上矗立著两座山,恰似水口砂的“守门”,尖峭的是“华不注山”,左方圆平顶的是“鹊山”。黄河容易泛滥成灾,两山远远相望,并不贴近河岸,且弯曲环绕,符合“最佳水口”的要求。

这是我们发现的秘密——《鹊华秋色图》,原来是一张水口图。

发号台

▲济南古城鸟瞰与水口两山的位置示意图

北京城所在的平原,被美国地质学家人称为“北京湾”,美妙的平原上,棋盘状的大城平躺,海河支流永定河及潮白河,以及城内人工水系最终营造了大北京的水口,在萧太后河与北运河交界处,从空中看,好似一个巨大的鸟头——古人应该意识到这一情形,所以让这只水鸟再次把守水口用以,“镇水”。

鸟头部,有一个刻意而为的人工环湖,恰似水鸟的眼睛——我称之为鹰眼,鹰作为猛禽,在古代有克蛇等水兽之说。

发号台

▲北京城地形与水口格局形势图

我们把图片放大,来欣赏下这个神奇的“鹰眼水口”:

发号台
发号台

▲大北京的水口——鹰眼放大后,是个“环形湖”,绝妙至极

发号台

▲从南向北俯瞰天津城水口:天津城缺少山体庇护,采取了四面布局湖水的方式,以水环城。华北比南方缺水,人工水系营造尤为重要。天津塔所在地也是个水口池。

发号台

▲从北向南俯瞰天津城水口

北京:山好,水偏弱。

广州:山好,水太冲。

上海、天津:水好,山差。

西安、南京:山水不错,朝向逆反。

重庆:山水都佳,明堂太差。

福州、济南:水口好,其他中等。

成都:山、水、明堂结合好,综合最佳。

美学意义上的风水,其魅力在于:它在完美标准的指导下,在不完美的现实中,创造了各种意想不到的作品——它在骨子里是尊重并顺应自然的,但又在人力范围内完成了对原有蓝图的实践。水口之美,正是如此。

宝塔镇河妖!有CBD的地方就有它

我们梳理并欣赏中国古人创造的水口作品——通过水口理论与现实对照,尤其将古人的水口图与现实区域对照,你会发现,当代设计的水口缺少了一样东西。

到底是什么呢?

塔,堪称古代的摩天大楼。它在水口之中,扮演者终极大BOSS的角色。

这种源于佛教的建筑,到了宋明时期,更多的用于风水,所谓“宝塔镇河妖”是也。实际上,塔是很多水口必不可少的元素,前面很多地方无法见到,不是设计师的疏漏,而是多数被毁。塔要么居于水口山中,要么屹立在水畔——它们是水口建筑中的终极法宝。

当然,在水运发达的岁月里。除了“镇水”,它也为水中的航船提供导航。毕竟,在周边地区,高耸的塔尖,是最明显的地标就像今天的小蛮腰一样。

发号台

▲古村落中的“水口塔”

浙江庆元是中国廊桥最密集的县份,廊桥最密集的村庄则是该县的月山村。这个地方的水口,以溪水为主线,廊桥为节点,堪称绝妙。月山村发祥于宋代,鼎盛于明清。明末清初,重新规划后的月山村十分讲究风水布局:民居在东,寓意人的前途如旭日东升;寺庙在西,因为佛神在西方;那座高耸的荐元塔,是水口塔,也是文昌塔,矗立在南偏东方位,因为居于高处,因雷击被毁,如今残余半座。

发号台

▲祁门县奇岭村水口塔

在古徽州的西递村,曾经有经典的水口景观,如今已经破坏殆尽。《西递明经胡氏壬派宗谱》中留下了一张完整的清代水口图。今人,依据此图重建起了西递水口,可以让后人重温如诗如画般的田园意境。

我们可以看到“所有水口元素中,水口塔最为高耸壮观。

发号台

在更宏观的小比例尺地图上,林木、祠堂、桥梁、楼阁等将被一一隐去,千姿百态的水口景色变成微缩的一个节点,古代地图的绘画师,留下了河流、山头等地貌环境元素,建筑呢?留下一尊宝塔,作为水口的象征。

塔,才是水口最重要的点睛之笔。

发号台

▲明代嘉兴府城水系图中的水口塔 |绘图 @ 刘震宇

发号台

绘图 @ 刘震宇

▲明处州府城与周边九县地形水系图,城外水口处,其他建筑一一隐去,唯独留下了高耸的“水口塔”

有水的地方,尤其是大城的水口,必有风。

明代以来,水口塔的营建,形成了风潮。起镇压作用的同时,有的还恰巧出现在主文运的方位,名字有文昌塔、文峰塔、文兴塔等等(特殊情况下水口塔可能兼职当一回文峰塔,但不是所有都是如此,大部分文峰塔不在水口 )。

大城市之中,最著名的水口塔,当属杭州六和塔——它的出现,就是为了“镇”涛涛钱塘江潮。广州城水口附近山上,有开门见山的镇水建筑——镇海楼,但珠江水势实在太大,不得不请出更牛的大神——塔,古人觉得一座不够,就干脆建了三座。这就是同时出现在广州“水口”中的“珠江三塔”。

发号台

水利技术不足的时代,河流让人又爱又恨,爱的是:可以通航灌溉;恨的是:喜怒无常,泛滥成灾。佛教传来的高大的建筑物——塔,从气势和高度上,让人推举为镇邪压水之物。宝塔的建设当然有一定科学性:需要严格根据地形确定位置,样式尺寸更是要考虑地质条件与力学原理。同时,就是要在水口附近,履行它的“镇压”功能。

发号台

▲古典时代广州珠江的“水口三塔”

明末清初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说:“形家者以为中原气力至岭南而薄,岭南地最卑下……其东水口空虚,灵气不属,法宜、以人力补之。补之莫如塔,于是以赤岗为巽方(东南)而塔其上。觚(姑)棱峻起,凡九级,特立江下,以为人文之英锷。”这里说的是“三塔”之一的赤岗塔。意思是说:龙脉之气一路从祖脉到中原,进入珠三角地区,气势殆尽,在水口水口建塔,一可以积聚气脉;二可以镇压急流。

因运河而兴的通州,有一座燃灯宝塔,尽管它有浓浓的佛教色彩,但是随着儒道释三教合一完成,这座塔早已从单纯的佛教功能变成了具有传教、护航、镇水功能的水口塔。它与临清舍利塔、扬州文峰塔、杭州六和塔并称运河四塔。

发号台

▲北京城与通州燃灯宝塔位置关系

发号台

▲通州老城与燃灯宝塔、运河枢纽关系图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全国北上广三极之一、华南区域中心的广州,早已不是古典时代的古城,其城市面积早已突破城墙,扩大了何止十倍!

新的广州城,到了20世纪80年代,更是在原有格局基础上,设计了“新中轴线”,它跟广州城原有的两条中轴线——古代中轴线、近现代中轴线平行,但跨度更大、气势更恢弘。

用了三十多年时间,这个设计终于完工,它从城北部瘦狗岭脚下,一直延伸到珠江边,并跨越江心洲。中轴线与江面交汇的地方,也正是新广州城的水口区域。这个中轴线两侧,就是天河CBD。

发号台

▲作为老三塔之一的海珠区赤岗塔,静静地伫立在公园一角,与相距几百米远的小蛮腰广州塔深情相望。

从赤岗塔到广州塔步行只需十多分钟时间。

“白云越秀翠城邑,三塔三关锁珠江”,这首关于广州的诗,提到的“三塔”便是广州古三塔。今天,古老的三塔,无法延伸到CBD中轴线——于是,一个叫广州塔、被昵称为“小蛮腰”的现代化高塔,出现了!它当然不是纯粹的电视塔,单纯的发射塔,无须建造建筑高450米、总高600米的高度。

显然,它也有“镇水锁江”祈愿的神圣坐标。

发号台

▲广州新老中轴线位置对比及水口区域图

发号台

▲广州新中轴线、CBD、小蛮腰鸟瞰图

发号台

▲广州新中轴线小蛮腰与东、西二塔

形成三足鼎立周边林立的高楼则是高GDP的缔造者

发号台

▲夜景中的广州“新三塔”:东塔高530米、西塔高441米,小蛮腰600米(加天线)

发号台

▲广州天河CBD核心地带

2016年,这个CBD的产值达到了2700亿,在全国CBD创造GDP比拼中,比第二位的北京CBD多了近千亿元。

无论古代还是今天,水口地带都是一个区域的GDP和经济中心。喜欢研究风水的人,往往将此描述得天花乱坠神乎其神,甚至称:小蛮腰的锁水,带来了此CBD的繁荣。

其实,水口区域出CBD,本就是情理之中的常识:水口位置随城市壮大扩展而移动,城市不断伸向下游江口和海洋,水口也随之而动——但不管何时,它总是一地对外交流的窗口、前沿、枢纽、桥头堡、集散地。

敬畏、维护水口是中国人一贯的传统——无论出于通航与水利的实用角度,还是为了地标与信仰的精神目的,古代的积淀一直深刻影响了今天。

以广州为例,无论是古代的镇海楼与三塔镇水,还是今天的“十桥锁江”与小蛮腰的崛起——实用功能的作用,是科学常识;信仰镇水的说法,是心理寄托。

但,若将此忽悠成神话甚至能与科学相通,那恰恰彻底不尊重风水本身。有人偏要将风水与科学比较一番,甚至要用科学解释风水,注定是牵强附会,南辕北辙。

发号台

▲黄浦江水口与陆家嘴CBD鸟瞰图

从古代的古塔,到现在的小蛮腰,作为水口景观的水口塔,并没有消失。除了广州小蛮腰,我们还能想到:上海东方明珠塔,以及宝塔状的上海金茂大厦,也镇守在水口附近。他们附近守护的是另一个财神——陆家嘴CBD。

发号台

▲上海摩天建筑最集中的区域——陆家嘴CBD,此地正是上海水口区域

再看其他城市,我们终于回到了开头的话题:

北京的摩天大楼聚居地在东二环和东三环之间的国贸CBD,这里恰恰也是北京老城出水口所在地。天津的天塔与高大建筑也是在下水口附近,不过天津因为缺山,所以水口布置比较曲折,这些“高塔”也分居不同的水域。

发号台
发号台

▲北京国贸“高塔”群与北京老城关系,过去内城护城河水系从长安街流出,众多高楼聚集之地,北京GDP的最牛区域,这正是帝都的“水口”所在。

西南四川盆地双子星——重庆与成都,摩天大厦与高塔也在城市的水口区域。

发号台

▲渝中半岛CBD与重庆水口形势图

发号台

▲成都水口景观带与CBD位置关系

“源宜朝抱有情,不宜直射关闭,去口宜关闭紧密,最怕直去无收。”

这是水口营造的理想要求,成都下游水口水流曲折,人工营造的府河、南河,最终汇流为府南河,汇合之处有“合江亭”;成都没有较好的水口山,所以这曲流一路上都要有建筑来保驾护航,水口桥——安顺廊桥“寓意平安”、水口亭——合江亭寓意“平和”、望江楼则负责“镇水”,接下来是分水沙洲、水口湖,最终汇入更大的水流出城。

当然,现在的水口区域,已经是繁华的城区了。这些景观构成了成都的水口景观长廊,这让我们想起了古徽州地区的那些古典园林式的水口景观带。

成都,一些新元素注入了这条长廊:高高的电视塔、双子塔,从更大高度增强对水口的“保护”。水口附近上游区域,则是成都市乃至四川省的经济中心——CBD区域。那成群的建筑像钢筋水泥森林,犹如古代的“水口林”;那高高的电视塔,则像古代的“水口塔”。

由此,我们明白了高楼大厦与水口之间的相伴相生关系。水口在哪里,CBD就在哪里;水口在哪里,财富就在哪里。水口聚财之说,竟然活生生地发生在今天。

发号台

▲新时代的新水口——广州水口

高楼犹如水口林、小蛮腰犹如水口塔

气势虽然恢弘,总觉少了些传统的美学

【END】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