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古城不语尽沧桑 定阳三冈诉繁华

最后更新 :2023.11.06 06:43

 

2018-08-23 15:36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通讯员 郑月红

数座青山抱古城,几道风雨几时休。一湾江水绕城过,万座白墙青瓦房。有着1800年历史的常山,蕴含着深厚的东方礼序,见证着朝代更迭的风云历程,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繁华与沧桑。

都说,一部常山史,半部在何家。1800年前,东汉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吴国孙权分新安置定阳,常山县治设在今何家乡钱塘村(琚家、金家自然村一带),旧时称为定阳乡三冈。常山历史上几易县治邑址,为何初设何家?何家因何占据如此重要地位?且让我们沿着浩荡的千载文明,揭开尘封的历史,探寻定阳古县邑址二三事。

古航道古商埠定阳三冈码头繁荣寻迹

古有云:“城者,可以自守也。”划一块空地,筑一圈土墙,造几座门楼,便是城的模样。荒野苍凉的岁月,兵荒马乱的年代,一圈高墙卫拱四周,心里便安定了许多。

据《常山县志》和有关资料记载,常山最早建县治即在定阳乡三冈(今何家乡琚家、金 家 一带)。境内首个商埠码头璞石潭设在定阳三冈对面。常山县政协文史委编纂的《常山历史文化读析》 中记载:“定阳县治设置于璞石潭北岸的金家村西(当时叫三冈)。”彼时的常山江,船帆挤挤,商贾云集,货进客来,热闹繁荣。“日看千帆尽,夜观万盛灯。”寥寥数语道尽了璞石潭码头两岸曾经的辉煌。

除了码头江畔经济的繁荣,在如今的钱塘村百姓中,还流传着一个传说。东汉年间,有一名戴姓官员从京城回老家(今开化华埠镇)探亲,船只行至源口(今何家乡境内)码头时,官员问船夫:“到哪了?”船夫答:“在琚家。”官员随即入榻而睡。日晒竿头时,官员再问,船夫再答:“在琚家。”眼看日落黄昏了,官员推开船帘,一看,江面宽阔,两岸重峦叠翠,又见炊烟袅袅,遂问船夫,行至哪了?船夫答:“还在琚家。”戴姓官员回京城后立即向皇帝禀报,谏言在琚家一带设立县治。

关于为何在何家乡琚家一带设立县治,史料记载无从考究,笔者只能从当地老百姓口口相传中获知一二。钱塘村83岁的老人琚寿鹤回忆,祖辈传说:定阳县治古邑址位于今钱塘村琚家自然村偏西南1公里处,当地人称之为“城里园”。琚寿鹤回忆,小时候在“城里园”一带放牛,还见到过些许老旧砖瓦和瓷片。

从当时情况来看,在新安县西域内,“三冈”处在较中心位置,而“定阳”在古代风水学中寓意良好。“三冈”之地,溪流缓慢,水域如湖,且有热闹商埠,分新安置定阳,治在“三冈”之地,应该来说非常符合当时涉县管辖之需。

定县治而百业兴江畔文明孕育“千载古县”

定阳府址设立后,周围便兴建了许多民居。常山县城南面的璞石潭码头成为了定阳县的港口,不少文人墨客、商贾贤流在此驻足停留。

钱塘村党支部书记琚正堂告诉笔者,定阳古城址现仍保留历史地名,如中央路、三江社等,另有古井一口。文管部门曾发现有一块写有“汉唐重封”的巨大匾额,反映了当时县城一派繁华景象。

曾有诗这样描述古县盛景:“日照偏三冈,三冈闹洋洋。河中万盏灯,夜深不能瞑”。“三冈”指的就是定阳乡三冈,常山话“江”即为“冈”。据史料记载:当时定阳府地有内江两条,外江一条,故名三冈(江)。如今的石门佳气、万寿寺、湖澄祖庙等地,充分显示了定阳古县与长风乃至整个县城文明都是一脉相承的,有着共同的精神特质。

8月10日中午,在钱塘村87岁老人琚开富等人的带领下,笔者来到琚家自然村偏西南1公里处。乡间小道杂草丛生,布满荆棘,循着三五排石子铺成的台阶拾级而上,眼前出现了一块平地。周边松树密布,放眼望去是成片竹林,青翠欲滴。

当地百姓说,过去的墙垣早已无迹可寻,但脚下的石阶便是当时县衙前的九步台阶,眼下能看到的仅有两三排了,要等有关文物部门鉴定才能确定。此外,村里保留下的三江社经过多次修缮,已不再是原来的面貌,但仍有许多当地百姓前往祭拜,祈求一年好运。“这样的基石至少有1000多年了。”来到三江社,琚正堂指着社内的石柱说。

定阳设县治三冈,常山江畔的商埠自此变得更加繁华热闹。商贾经县衙对面商埠上岸,走陆路古道,南可通福建,西可到江西,北接安徽徽州,东直通钱塘江甚至出海,常山成为古代茶盐古道的中转之地。

留住古城“老味道”定阳古邑址部分地标将恢复

蓝天如洗,白云悠悠,常山江畔的钱塘村显得格外宁静安详。而千载的历史烽烟,早已难觅踪迹。

常山县政协文史委主任王晓华告诉笔者,从东汉到唐初,定阳县治二度设于定阳三冈,遗憾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定阳旧治只能从史料记载和旧治百姓建房所挖出的瓦片与地基等加以推断,旧治旁的古航道商埠码头遗迹可考证。

湮灭的古城,如何利用历史的符号连接断层的文脉?城垣残留的古城,如何进行修缮复古,焕发昔日荣光?

今年,恰逢常山建县1800年。为使历史文化气息得以保存,重拾尘封记忆,何家乡联系县文广新局等部门,启动定阳县衙、定阳学堂等部分古邑址恢复重建工作。在总体规划中,如何更好地保护好村中遗址、打造历史文化地标,是定阳古邑址重建工作中首先面对的问题。

“要高起点、高标准设计,尽最大可能去还原。”近日,何家乡党委书记樊金国与钱塘村村两委干部一起,来到定阳广场对面的原琚家小学旧址勘查场地。经向县有关部门争取,何家乡将在钱塘村原小学旧址恢复重建定阳县衙、定阳学堂。樊金国介绍,眼下的钱塘村由原琚家、金家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来,村内至今仍保留有定阳青龙、定阳糒、定阳拳等特色文化。下一步,结合部分古邑址恢复工作,钱塘村打算发展文化旅游业,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的目标。

“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实地寻访,都是为当代及后代常山人提供一场文化盛宴,实现以文化人。”樊金国说,历史建筑的恢复重建将以传承文化精髓为出发点,将古城恢复保护的责任意识采用更接地气的方式传递给当下年轻人,实现恢复、保护、传承并举,定阳古邑址恢复重建工作将走向更纵深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向。

以文化人,德莫大也。回望1800年历史,浑厚且深远,翻山越岭重拾记忆,荏苒岁月,带不走点滴。望眼成穿,满目山河皆是景。定阳古城,是历史留给每一名常山人的永久记忆。那么,我们又该给后人留下些什么?这值得每个人深思。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