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江南”大建安

最后更新 :2023.11.05 03:28

 

在山西省忻州地区五台县西南边陲有一个村,叫大建安村,是建安乡政府所在地。大建安村南靠山,北临沱水,简子山雄居于左,紫金山巍峙于右。建安乡东与神西乡相邻,西穿大关隘(虎狼关)与河边镇(原属五台现属定襄)接壤,南有忻阜高速公路,北与东冶、槐荫隔河相望。环山面水、山水相依,是通往五台的南大门。这里山清水秀、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素有“五台江南”之称。

发号台

相传,曾经这里一片汪洋,大禹治水后,草木丛生,荒芜繁杂,至今文山顶上残留着拴船的石环。虽不足为证,但亦说明远古时代这里已有人类活动的迹象。又据考古发现,在大建安村东北石井、村南老围后发现新石器时代遗迹,这充分说明了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栖息居住。据《五台县志》记载,五台县自西汉置县以来,东冶、槐荫、建安一带已经发展成为大村落了,但是,因这里地处中原边陲,是汉民族聚居的边缘地带,人口相对稀少,再加上元末明初连年战事,伤亡惨重,因而至明朝洪武初年,全县才共有住户1892户,人口15325人。

发号台

建安,因唐初建有大建安寺(后称大寺、福田寺)而得名。分为大建安村、东、西建安村。在顺治年间,大建安村曾改名曰保安村:当时正直明末清初,反清复明之事屡有发生,并有土匪横行,到处抢劫。徐氏九世徐鸿鸣(字凤台)平素为人仗义,挥金如土,好结交朋友。当时宣府总兵李延寿奉命征讨义军,并檄派徐鸿鸣为南路总兵,共讨义军。徐鸿鸣集结大建安村众井然布防,坚守村坊,保卫家园。其它村庄都被攻破而唯独大建安村不破,保得一方平安,遂改名保安村(详见徐鸿鸣传)。直至雍正二年方又改回原名(大建安村)。

发号台

明清两代,县下设都,都下设甲,甲下领村,村中分户。据旧志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五台县始设都纲目,实行都甲制。五台划分为城、城北、城南、天池、泉岩、善文、大安、河宾、柏兰、大贤、天南、福胜、福宁、天北共十五都。建安属大安都。到清顺治十年(1645年),五台由十五都并为九都,即在城(城关附近)、河池(河边、瑶池一带)、善泉(善文、泉岩一带)、安军(建安、东冶一带)、柏兰(陈家庄一带)、南天(大贤一带)、矢宁(豆村一带)、三奇(杂都一带)等。建安属安军部。以后又并安军、柏兰为安军兰都,建安属安军兰都。都下设甲,1-5甲皆属建安。这种都甲制,一直至辛亥革命前,清同治年间村长徐元万。

发号台

1919年,阎锡山在山西省整理村范,为强化统治,五台划分为六个区:台城、耿镇、窑头、东冶、豆村、台怀。建安属四区东冶。历任村长:徐一经、徐尚珍、徐士深、徐卯成、徐仁治、徐祥虎、徐大士、徐五寿。1938年--1943年,建安村长是徐补在、薄金山保。1944年经上级党委批准,区委书记王治国具体指导,在大建安村小戏台对面神棚召开群众大会,进行了民主选举,范银喜当选村长,徐发福、刘贵和为副村长。当时党委书记赵作政,从此,村政权第一次掌握在人民的手中。1946年7月,五台全县解放,村政权成为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历任村长:徐先福、徐尚虎、徐降元,后徐尚虎直到全国解放。建国初到1958年历任村长:薄大熬、徐来治、徐吉堂、薄大熬、宋生和。在1958年秋,全国实行人民公社化。大建安村归属东冶人民公社建安管理区,下设五个中心队,十五个作业组。直到1961年8月,全县划分为三十个公社,建安地区成立建安人民公社,大建安村为建安生产大队,下设十五个生产队,直到1984年。历任大队长:宋生和、范顽生、薄成林、徐存英、张秀楼、徐富生、徐林虎、张秀楼、徐变川、郝铁生。1984年秋,根据中央政社分开的精神,县七界人大常委会22次会议通过,决定全县建立6镇24乡,建安设乡人民政府,下设村民委员会,建安村属建安乡政府领导。历任主任(村长):郝铁生、范顽生、徐存良、梁俊如。

发号台

此时的建安乡有沿河九村、凤栖岩十村之说,包括:大建安、东建安、西建安、潭上、瑶池、张家庄、檀村、南湾、甲子湾、阎家垴、凤栖岩、北涧、老虎岔、桃坪、大梁、木瓜咀、大林岗、小林岗、阳坡凹,东山共二十村,后来东山村取消建制,剩余共十九村。

据传凤栖岩为古代凤凰栖息过的地方,曾有风水先生说过,此地会出皇后,以后果然应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