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行业有不同的道德规范!一起了解掌握财政大权的会计职业道德

最后更新 :2023.11.02 07:22

 

发号台

第五章 会计职业道德

第一节 会计职业道德概述

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的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是通过确立一定的善恶标准和行为准则,来约束人们的相互关系和个人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并与法一起对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起保障作用。职业道德是职业活动对职业行为的道德要求,体现一定职业特征和行业特点,针对不同职业,对职业行为提出不同要求,形成不同的职业道德规范。

在中国哲学史上,“道德”指“道”与“德”的关系。孔子主张:“志于道,据于德”(《论语·述而》)。这里的“道”指理想的人格或社会图景,“德”指立身根据和行为准则。因儒家以仁义为道德的重要内容,故也以仁义道德并称。《老子》中的“道”指事物运动变化所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或万物的本体。“德”和“得”意义相近,指具体事物从“道”所得的特殊规律或特殊性质;对于“道”的认识修养有得于己,亦称为“德”。《老子·五十一章》有:“道生之,德蓄之……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认为“道”和“德”虽尊贵,却不是什么主宰(“命”),而是一切任其自然的。韩非认为:“德者,道之功”,把“德”释为道的功用。北宋张载提出:“德,其体;道,其用,一于气而已”(《正蒙·神化》),认为“德”是气之体,“道”是气之用。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与本质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守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它是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活动、处理会计关系时所形成的职业规律、职业观念和职业原则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规范的对象,既有单位的会计人员,也有注册会计师,两者都是以会计信息为载体从事工作,都是会计人员的一部分。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内涵,是通过会计职业道德的本质与特征来进一步说明的。

会计职业道德的本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阶级性

会计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一样,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是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因而带有一定的阶级性。

(二)实践性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为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服务的。它全面深入地扎根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与社会经济的实践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其职业活动的特点之一是更直接与钱物打交道,并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经济领域,具有明显的实践性。

(三)广泛的社会性

会计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职业,有很多的职业技术规范。但它同时也是一个社会性很强的职业,它服务的对象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受托责任观出发,会计目标决定了会计所承担的社会责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会计从业人员不仅要为政府机关、企业管理层、金融机构等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而且要为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服务。这是现代会计活动赋予会计从业人员的更高使命,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是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而质量的保证又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必须遵守会计执业行为的基本准则。会计职业道德的优劣将影响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由此可见,会计所服务的这些对象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功能

会计职业道德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指导功能

指导功能即指导会计人员行为的功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作为一种指引或劝诫,表达了社会对会计人员行为的期望和要求,如要求会计人员客观公正、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廉洁自律等。动机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动机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会计行为是由内心信念来支配的,信念的善与恶将导致行为的是与非。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的行为动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引导、规劝、约束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遵循职业道德要求,从而实现会计行为的规范。

(二)评价功能

评价功能即对会计人员的行为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进行评价。它通过褒奖功能和谴责功能来实现。前者通过激发人们的自豪感和光荣感,起到鼓舞和激励作用;后者通过引起人们的羞耻感和内疚感,对人们的动机和行为起到抑制和纠错的作用。从会计职业关系角度讲,会计目标就是为会计职业关系中的各个服务对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能否为这些服务对象及时提供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取决于会计执业者是否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因此,从会计职业道德的角度来规范约束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评价会计的优劣,是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功能。

(三)教化功能

教化功能即引导人的行为的功能。它的特点是,劝善戒恶,并辅之以社会舆论的赞扬和谴责,进而作用于人的道德良心和道德情感。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会计执业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会计职业道德的高低是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体现。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当做到爱岗敬业、坚持准则、提高专业胜任能力,遵循会计职业道德,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并结合会计职业活动,教导会计执业者进一步加强自我修养,提高专业胜任能力,这有利于会计执业者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一种良性调整会计职业关系和改造会计人员品质的方式,调整面宽、作用面广,这是行政命令和会计法律法规所不及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会计职业道德比会计法律制度更加重要,会计人员只有达到了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才能自觉遵纪守法。

三、会计法律制度与会计职业道德

(一)会计法律制度

我国会计法律制度的层次和内容表明,会计法律涵盖了整个会计领域,是制定会计领域其他法规、制度的依据和准绳,会计法规是会计法律的重要补充和某些指导原则的具体化,会计部门规章是会计法律的具体实施规则,它们共同构成了会计人员执业所必须遵循的会计法规体系,其主要任务是制定会计法律实践的具体规则。

在市场经济中,社会的生产、流通、分配与消费是靠市场主体间的契约联结在一起的。为了保证这些契约的公正与得到遵守,就需要完备的法律制度,从这个意义上,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另外,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使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失范现象较为严重,导致人们对道德的认识模糊,导致道德缺失,这些现象和模糊认识同样反映在会计职业领域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法律制度的加强并不意味着会计职业道德作用的削弱,二者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二)会计法律制度与会计职业道德的联系

会计法律制度与会计职业道德有着密切的联系。会计法律制度是用来规范整个会计领域的专门法规。会计法律制度是国家意志在会计领域中的法律表现,它是根据国家的利益和需要来调整、处理会计工作与其他各方面关系的特殊行为规范。遵守会计法律制度是对所有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会计法律制度与会计职业道德之间有着共同的目标、相同的调整对象和同样的职责,两者联系密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在内容上相互渗透、相互重叠。会计法律制度中包含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同时,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也包含会计法律制度的某些条款。

2.在作用上相互补充。在规范会计行为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完全依赖会计法律制度的强制功能而排斥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化功能,会计行为不可能都由会计法律制度进行规范,不需要或不宜由会计法律制度进行规范的行为,可通过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来实现。同样,那些基本的会计行为必须运用会计法律制度强制遵守。

3.在地位上相互转化、相互吸收。最初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就是对会计职业行为约定俗成的基本要求,后来制定的会计法规制度补充了这些基本要求,便形成了会计法律制度。可以说,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两者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作用,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法律制度正常运行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会计法律制度是促进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形成和遵守的重要保障。

4.实施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法律制度正常运转的社会和思想基础,会计法律制度是促进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形成和遵守的重要保障。

(三)会计法律制度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区别

1.性质上的不同。会计法律制度是国家会计政策法律化的表现形式,它体现了国家统治阶级在会计活动中的愿望和意志,具有普遍的法律效力,是约束和调整会计从业人员的最基本的要求,具有很强的他律性。而会计职业道德并不都是国家统治阶级的愿望与意志,很多来自职业习惯和约定俗成。在一个阶级社会里,会计职业道德不是唯一的。会计职业道德依靠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觉性,自愿地执行,并依靠社会舆论和人格力量来实现,基本上是非强制执行的,体现了很强的自律性。

2.作用范围上的不同。会计法律制度侧重于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和结果的合法性,不能离开行为过问动机,具有较强的客观性。会计职业道德不仅要求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还要调整会计人员的内在精神世界,要求人们动机的高尚和纯洁,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会计法律制度的各种规定是会计职业关系得以维系的最基本条件,遵守会计法律,是对会计从业人员行为的最低限度的要求,会计人员在行为上最起码必须符合法律的规范。但是,会计职业道德则是对会计人员行为最高标准的行为规范,是最高层次的要求。在会计职业活动的实践中,违反会计法规的行为必定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而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不一定违反会计法规。例如,某些会计人员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对待本职工作仅满足于现状,业务上不求进取,工作上应付了事,尽管我们不能说这种现象违反了会计法规制度,但它违背了爱岗敬业、提高技能、奉献社会等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3.表现方法上的区别。会计法律制度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和行政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制定颁布的,其表现方法是用具体、正式的文字明确规定的法令、条例,带有明显的强制性,一般表现为禁止性规范和命令性规范,对违反会计法律制度的行为视情节轻重实施经济制裁、行政制裁直到追究刑事责任。而会计职业道德出自会计人员的职业生活和职业实践,日积月累,约定俗成,其表现方法既有明确的成文规定,也有不成文的规范,尤其是那些较高层次的会计职业道德,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信念之中,并无具体的表现形式,它依靠社会舆论和道德教育以及传统习俗和道德评价来实现。

4.实施保障机制不同。会计法律制度不仅仅是一种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为了达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目的,还需要一套实施保障机制。这种保障机制体现在法律规范的内容中明确规定了制裁和审判机关。当人们对会计职业道德上的权利与义务发生争议时,人们常说的“道德审判”往往没有权威机构对其中的是非曲直明确作出裁定,即使有裁定也是舆论监督性质的,往往因缺乏权威机构保障而使对裁定的执行流于形式。

(四)会计法律制度与会计职业道德的相互作用

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法律具有覆盖全社会的主导作用,但绝不能忽视道德的力量,要注重德治在维系社会政治、经济秩序中的重要作用。“守法为德”成为现代道德的最基本的价值规定,表明了当代社会以德治国的基本定位。

1.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法律制度的坚实基础。由于会计法规反映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最基本要求,是对会计人员提出的最低的行为标准,因此法律体现的义务需要道德义务作为基础。只有这样,会计法规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会计法规的威严才能得到保障。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人们的政治信念和道德理想的状况与是否守法或犯罪有密切关系。如果会计人员具有会计职业道德理想,就不会违反会计法规。一位能够恪守最高要求的道德的会计人员,自然能够遵守最低要求的法律规范,当然不会违反会计法规。所以,会计职业道德可以大大提高会计法律制度的作用和威力,成为会计法律制度的坚实基础。

2.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有力保证。会计行为的规范化不仅要以会计法律、法规作保证,还要依赖会计人员的道德信念、道德品质来实现。在现阶段,由于各种原因,各种思想观念同时存在,影响、冲击着人们的思想,会计职业道德不可能成为每个会计人员都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因此,一方面,会计职业道德中的基本行为规范需要会计法律规范予以保障。这就要求把会计职业道德中最起码的要求用会计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使之成为强制性的、普遍的行为规范。另一方面,会计法规与其他法律一起严肃有力地打击经济犯罪活动,显示法律的威力,同时有助于对广大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会计职业道德舆论的开展和效果的提高。会计人员在履行会计法律义务卓有成效时,可受到不同形式的奖励;在没有履行会计法律义务时,会受到不同形式的处罚,这对培养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促使会计人员自觉形成和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习惯都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节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对会计职业行为及职业活动的系统要求或明确规定,是职业道德在会计职业行为和会计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客观上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使其成为广大会计人员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自律标准。为此,根据我国目前会计工作、会计人员的实际情况,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国际上会计职业道德的一般要求,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

一、爱岗敬业

(一)爱岗敬业的含义

爱岗敬业就是要求会计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安心本职岗位,并为做好本职工作锲而不舍、尽职尽责。这里所说的“岗”,是指会计工作岗位。会计工作可划分为若干具体的岗位,如总会计师、会计主管、出纳、财产物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报告的编制、稽核、档案管理等。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用恭敬严肃的态度认真对待自己的职业,将身心与职业工作融为一体,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就是爱岗敬业。爱岗和敬业,互为前提,相互支持,相辅相成。爱岗是敬业的基石,敬业是爱岗的升华。

会计人员对所从事的会计工作没有热情,不热爱,就难以做到吃苦耐劳,兢兢业业;就不会主动想到去刻苦钻研业务,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技能;就不会珍惜会计这份工作,努力维护会计职业的声誉和形象,自觉地做到忠于职守;就无法具备与其职务相适应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更谈不上坚持准则、客观公正、文明服务,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利益。会计人员虽有热爱会计职业的一腔热情,没有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忠于职守的实际行动,敬业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二)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

1.热爱会计工作,敬重会计职业。要热爱会计工作,正确认识会计职业,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只有正确地认识会计本质、明确会计在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树立职业荣誉感,才有可能去爱岗敬业。我国各行各业的无数职业道德标兵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对自己的工作是否热爱,对自己的岗位是否敬重,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会计人员只要树立了“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就会发现会计职业中的乐趣;只有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才会刻苦钻研会计业务技能,努力学习会计业务知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了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就会激发出一种敬业精神,自觉自愿地执行职业道德的各种规范,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

2.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会计工作是一项严肃细致的工作,没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就可能出偏差;要将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职业作风贯穿会计工作的始终。对一些损失浪费、违法乱纪的行为和一切不合法、不合理的业务开支,要严肃认真地对待,起到把关守口的作用。比如凭证、账簿的填制、登记和报表编制都必须认真仔细,字迹清楚,内容完整;绝不允许原始凭证不审核就做账,白条也入账;绝不允许填制凭证只有制单人而无复核人,或制单人只签姓而不签名;绝不允许会计档案乱堆乱放等行为的发生。要树立科学严谨、对工作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绝不能有“都是熟人不会错”的麻痹思想和马马虎虎的工作作风。

3.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不仅要求会计人员认真地执行岗位规范,而且要求会计人员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能够抵制各种诱惑,忠实地履行岗位职责。尽职尽责具体表现为会计人员对自己应承担责任和义务所表现出的一种责任感和义务感,这种责任感和义务感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或他人对会计人员规定的责任;二是会计人员对社会或他人所负的道义责任。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会计职业因其所处的环境具有其特殊性,不同的岗位要求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尽相同。单位会计人员不仅要客观真实地记录反映服务主体的经济活动状况,负责其资金的有效运作,积极参与经营和决策,而且应抵制不正当的开支,防止有人侵占单位资产,保护财产安全完整。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委托者进行审计、鉴证或咨询,要维护委托人的权益,保守商业秘密,依法出具审计报告。在对单位(或雇主)的忠诚与国家及社会公众利益发生冲突时,会计人员应该忠实于国家、忠实于社会公众,承担起维护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的责任。注册会计师不仅要对委托人负责,更应对广大的信息使用者负责,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出客观、公允的审计报告。

二、诚实守信

(一)诚实守信的含义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公民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诚实,是指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守信,就是遵守自己所作出的承诺,讲信用,重信用,信守诺言,保守秘密。我国著名会计学家潘序伦先生认为,“诚信”是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他终身倡导:“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并将其作为立信会计学校的校训。诚实守信要求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讲求信用,保守秘密,对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真实、完整的会计核算。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诚信”尤为重要。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契约经济”,更是“信用经济”,注重的就是“诚实守信”。可以说,信用是维护市场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的前提和基础,是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朱镕基同志在2001年视察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时,为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题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作假账。”可见,做人要讲诚信,社会需要“诚信”,会计职业更要讲“诚信”,诚实守信是会计职业活动和职业道德的精髓。

(二)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1.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搞虚假。做老实人,要求会计人员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光明正大。说老实话,要求会计人员说话诚实,是一说一,是二说二,不夸大,不缩小,不隐瞒,不歪曲,如实反映和披露单位经济业务事项。办老实事,要求会计人员工作踏踏实实,不欺上瞒下,不弄虚作假。总之,会计人员应言行一致,实事求是,正确核算,尽量减少和避免各种失误;不得为了个人和小集团利益,伪造账目,弄虚作假,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

2.实事求是,如实反映。《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告。会计人员只有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真实正确地记录,如实反映单位经济业务活动情况,才能实现会计核算、监督的真正内涵。在处理会计业务时,从原始资料的取得、凭证的整理、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到经济活动的分析,都要做到实事求是,严格按照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进行记账、算账、报账,并做到手续完备、账目清楚、数字准确。不为他人所左右,也不因个人好恶而取舍,更不能为谋取个人或小集团私利而弄虚作假,编造假账。会计人员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如何,将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保守秘密,不为利益所诱惑。秘密主要有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三类,秘密一旦泄露就会对国家、单位或个人造成损失。保守秘密是会计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市场经济中,秘密可以带来经济利益,而会计人员因职业特点经常会接触到单位和客户的一些秘密。因而,会计人员应依法保守单位秘密,这也是诚实守信的具体体现。泄密,不仅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是会计职业的大忌。我国有关法律对会计人员保守秘密作了相关的规定。如《注册会计师法》第十九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对执行业务中知悉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财政部印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二十三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保守秘密,要求会计人员在主观上树立保密观念,在客观上采取保密措施,保障商业秘密和国家秘密不被他人所获悉。会计人员不仅要做到不在工作岗位以外的场所谈论、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数据,而且要抵制住各种各样的诱惑,除法律规定或经单位规定程序批准外,不得以任何借口和形式向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单位内部的会计数据和相关资料。

4.执业谨慎,信誉至上。诚实守信,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始终保持应有的谨慎态度,对客户和社会公众尽职尽责,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以维护职业信誉。第一,注册会计师在选择客户时应谨慎,不要一味地追求营业收入,迎合客户不正当要求,接受违背职业道德的附加条件。第二,注意评估自身的业务能力,正确判断自身的知识、经验和专业能力能否胜任所承担的委托业务。第三,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和执业规范、程序实施审计,对审计中发现的违反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及国家相关法律制度的经济业务事项,应当按照规定在审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反映。第四,在接受委托业务后,应积极完成所委托的业务,认真履行合同,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不得擅自终止合同、解除委托,不得超出委托人委托范围从事活动,以免当事人的利益受到损害。

三、廉洁自律

(一)廉洁自律的含义

廉洁,是指不收受贿赂、不贪污钱财,保持清白。自律,是指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觉地抵制自己的不良欲望。廉洁是自律的基础,自律是廉洁的保证。会计活动直接涉及和影响国家、单位、投资者、债权人等各方的经济利益。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做到清正廉洁,客观公正,其职业活动必然会损害或影响第三者的利益;如果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不能严格自律、自我约束、抵制不正当的思想和行为,就难以做到客观公正、清正廉洁。廉洁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前提,它既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也是会计职业声誉的“试金石”。

会计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廉洁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是会计人员的行为准则。会计人员整天与钱物打交道,没有“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的道德品质和髙尚情操是不行的。会计人员和会计组织只有首先做到自身廉洁,严格约束自己,才能要求别人廉洁,才能理直气壮地阻止或防止别人侵占集体利益,正确行使反映和监督的会计职责,保证各项经济活动正常进行。“打铁需要自身硬”,如果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自律意志薄弱,很容易成为金钱的奴隶,走向犯罪的深渊。

(二)廉洁自律的基本要求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廉洁自律,首先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这是奠定廉洁自律的基础。人生观是指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总的看法和观点,其核心是人生价值问题。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于价值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对价值的本质、功能、创造、认识、实现等有关价值的一系列问题的基本观点和看法。会计人员应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自觉抵制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这是在会计工作中做到廉洁自律的思想基础。

2.公私分明,不贪不占。公私分明,是指严格划分公私界限,公是公,私是私。不贪不占,是指会计人员不贪、不占、不收礼、不同流合污。廉洁自律的天敌就是“贪欲”。会计人员因其职业特点最易犯的就是“贪欲”。一些会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贪图金钱和物质上的享受,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职业特权行“贪”。有的被动受贿,有的主动索贿、贪污、挪用,有的监守自盗,有的集体贪污,还有的以权谋私。犯“贪欲”的根本原因是会计人员忽视了世界观的自我改造,放松了道德的自我修养,弱化了职业道德的自律。

四、客观公正

(一)客观公正的含义

客观是指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反映,不掺杂个人的主观意愿,也不为他人意见所左右,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对于会计职业和会计工作而言,客观主要包括以下两层含义:一是真实性,即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真实地记录和反映实际经济业务事项;二是可靠性,即会计核算要准确,记录要可靠,凭证要合法。公正就是公平正直,没有偏失,但不是中庸。对于会计职业和会计工作而言,公正主要包括以下三层含义:一是国家的会计准则、制度要公正。会计准则、制度不是为某一特定的主体而制定的,而是为众多主体和社会公众所制定的,它不应偏袒任何一个特定的主体,任何一个主体都能平等地运用会计准则、制度,而不会因某一特定主体的运用较其他主体的运用获得更大的优势。二是执行会计准则、制度的人,即公司、企业单位管理层和会计人员不仅应当具备诚实的品质,而且应公正地开展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工作,即在履行会计职能时,摒弃单位、个人私利,公平公正,不偏不倚地对待相关利益各方。三是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鉴证时应以超然独立的姿态,进行公平公正的判断和评价,出具客观、适当的审计意见。

客观公正是会计工作的根本,也是维护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维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客观是公正的基础,公正是客观的反映。要达到公正,仅仅做到客观是不够的。公正不仅仅是指诚实、真实、可靠,还包括在真实、可靠中做出公正选择。这种选择尽管是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在主观上做出公平合理的选择。是否公平、合理,既取决于客观的选择标准,也取决于选择者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态度。

(二)客观公正的基本要求

1.依法办事。依法办事,认真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会计工作保证客观公正的前提。当会计人员有了端正的态度和知识技能基础之后,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准则和制度,依照法律规定进行核算,并做出客观的会计职业判断。会计人员记账、算账、报账和进行财产清査,需要熟悉并依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和制度进行业务处理;注册会计师开展独立审计时,应依据《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审计活动。总之,只有熟练掌握并严格遵守会计法律法规,才能客观公正地处理会计业务。

2.实事求是,不偏不倚。客观公正贯穿会计活动的整个过程:一是会计核算过程的客观公正,即会计人员在具体进行业务处理时,或需要进行职业判断时,应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实事求是、不偏不倚。如会计人员在办理有关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业务时,应依法纳税,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为前提而少缴税款。二是最终结果公正,即会计人员对经济业务的处理结果是公正的。例如,某人因公出差丢失了报销用的车票,业务处理时,不能因为无报销凭证就不报销,也不能随意报销,而是要求出差人员办理各种合法合理的证明手续后,才能报销,即最终结果是客观公正地进行会计处理。不报销或随意报销,都不是客观公正的。总之,会计核算过程的客观公正和最终结果的客观公正都是十分重要的,没有客观公正的会计核算过程作为保证,结果的客观公正就难以保证;没有客观公正的结果,业务操作过程的客观公正就没有意义。客观公正,是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追求的目标。会计职业特征是维护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会计人员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与国家和社会公众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做到客观公正,会计信息就有可能失真,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将受到损害。注册会计师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审计是一种社会监督,其职业特征也是维护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注册会计师应始终站在第三者的独立立场上,不偏不倚地对待有关利益各方,不以牺牲一方利益为条件而使另一方受益,超然独立地对企业遵守会计准则、制度的具体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作出恰当的审计意见。

3.保持独立性。会计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基础,这就要求会计核算要客观公正。会计人员是会计准则、制度的执行者,会计人员应以会计准则、制度为准绳,对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核算。真实客观是会计信息的本质要求。失去真实、客观的会计信息,必将导致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失误,动摇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信心,直接危及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引起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者的一种工作态度,它要求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的处理,对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择,以及对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披露和评价必须独立进行职业判断,做到客观、公正、理智、诚实。

保持独立性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尤为重要。独立是客观、公正的基础,也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注册会计师保持其独立性应当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注册会计师应当回避可能影响独立性的审计事项,实现形式上的独立。形式上的独立,是指他人对独立性的理解和看法,具体是指注册会计师必须与被审计企业或个人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关系,如不得拥有被审计企业股权或担任髙级职务,不能是企业的主要贷款人、资产受托人或与管理当局有亲属关系,等等。注册会计师在履行其职责时,保持独立性固然十分重要,但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对这种独立性的信任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实质上是独立的,但报表使用者认为他们是客户的辩护人,则审计职业的大部分价值将随之丧失。二是注册会计师应当恪守职业道德,保持实质上的独立。形式上独立是实质上独立的必要条件,形式上不独立,就不能保证实质上独立,而形式上独立也不一定能够保持实质上独立。注册会计师更重要的是保持实质上的独立。实质上独立就是要求注册会计师能在审计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偏不倚的态度。注册会计师应遵循职业道德,既要避免由于形式上的不独立而引起的实质上的不独立,也要避免因为职业道德的丧失而引起独立性实质上的丧失。

五、坚持准则

(一)坚持准则的含义

坚持准则,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业务过程中,严格按照会计法律制度办事,不为主观或他人意志左右。这里所说的“准则”,不仅指会计准则,而且包括会计法律、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与会计工作相关的法律制度。会计法律是指《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指由国务院授权财政部制定发布或财政部发布的关于会计核算标准、会计基础工作以及会计人员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度和办法,如《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等。与会计工作相关的法律制度是指金融、证券、税收等法律制度,如《票据法》、《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支付结算办法》、《个人所得税法》、《增值税暂行条例》、《企业所得税法》等。会计人员应当熟悉和掌握准则的具体内容,并在会计核算中认真执行,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全过程应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为国家、企业、债权人、投资人和其他相关当事人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

会计人员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过程中,只有坚持准则,才能以准则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发生道德冲突时,应坚持准则,以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和正常的经济秩序。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业务时,应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有关要求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

(二)坚持准则的基本要求

1.熟悉准则。熟悉准则是指会计人员应了解和掌握《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及与会计相关的法律制度,这是遵循准则、坚持准则的前提。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企业、单位是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进行经济活动的。会计工作不单纯是进行记账、算账和报账,在记账、算账和报账过程中会时时、事事、处处涉及政策界限、利益关系的处理,需要遵守准则、执行准则、坚持准则。只有熟悉准则,才能按准则办事,才能遵纪守法,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会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正确领会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而且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了解和熟悉与会计法律相关的经济法律制度,如税收、金融、证劵、票据、合同等法律制度。此外,还要熟悉本部门、本单位内部制定的管理制度,如内部控制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只有熟悉准则,才有可能提高会计人员的守法能力,这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前提。

2.遵循准则。遵循准则即执行准则。准则是会计人员开展会计工作的外在标准和参照物。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和监督时要自觉地严格遵守各项准则、自律在先,同时也要求他人遵守准则,将单位具体的经济业务事项和经济行为与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相对照,先做出是否合法合规的判断,对不合法的经济业务不予受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经济业务也在发展变化,会计业务日趋复杂,因而准则规范的内容也会不断变化和完善。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经常学习、掌握准则的最新变化,了解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准确地理解和执行准则,还要在面对实际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准则未涉及的经济业务或事项时,通过运用所掌握的会计专业理论和技能,作出客观的职业判断,予以妥善的处理。

3.坚持准则。市场经济是利益经济。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单位、部门以及个人利益时常发生冲突。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明确单位会计责任主体,《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也就是说单位的会计责任主体是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坚持准则,不仅是对法律负责,对国家、社会公众负责,也是对单位负责人负责。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负责人为了本单位、小集团或个人的私利,指使会计人员账外设账,私设小金库,有的为了体现单位“政绩”,指使会计人员通过伪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等,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此外,会计人员作为社会成员的一分子,有领导、同事、朋友、亲眷,也有七情六欲,在会计工作中也会时常受各种因素的干扰,发生道德上的冲突。如果会计人员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放弃原则,做“老好人”,对单位领导公款消费、私分财物,甚至直接授意伪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违规违纪行为,不提醒、不抵制,领导怎么说就怎么做,唯领导意图是命;对关系好的朋友放弃会计监督职责,凭证审核不严,开支标准尺度放宽,能马虎就马虎,能视而不见就视而不见,甚至主动参与串通作弊,就会使会计工作严重偏离准则,作为会计人员,也应当承担相应责任。因此,要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会计人员必须坚持准则。

六、提高技能

(一)提高技能的含义

提高技能,是指会计人员通过学习、培训和实践等途径,持续提高会计职业技能,以达到和维持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的活动。会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会计工作。“道”之不存,“德”将焉附。会计之道,就是会计的职业技能和技术,没有娴熟的会计之道,会计之德也就失去了依托。有了高超的职业技能,更要“德”来滋润。没有良好的德行滋润,技能越高,其破坏力越大,最终将会毁掉会计职业。因此,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客观上需要不断提高会计职业技能。

作为一名会计工作者必须不断地提高其业务技能,这既是会计人员的义务,也是做好会计工作的需要。提高技能,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职业技能和专业胜任能力,以适应工作需要。职业技能,也可称为职业能力,是人们进行职业活动,承担职业责任的能力和手段。就会计职业而言,它包括会计理论水平、会计实务能力、职业判断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职业经验等。不同岗位、不同级次的会计人员有不同的技能要求,一般会计人员注重于实务操作能力,对会计主管、会计部门负责人等中级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会计理论水平、会计实务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等;高级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综合分析能力,还要具备组织协调能力、执业经验和参与管理能力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高级会计人员还应当具备现代金融、内部控制和信息化等知识。

(二)提高技能的基本要求

1.要有不断提高会计专业技能的意识和愿望。马克思曾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会计人员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就要有危机感、紧迫感,要有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的愿望和要求。只有具备不断提高会计专业技能的意识和愿望,才能不断进取,才会主动地求职、求学,勤学苦练,精益求精。会计人员要具备高超的职业技能,掌握过硬的本领,就必须谦虚好学,刻苦钻研,熟悉法规。在实际工作中,我国广大会计人员能够刻苦学习,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业务技能。但有些会计人员在思想上不思进取,工作上应付,学习上满足于现状,缺乏与时俱进的意识和提高专业技能的愿望;也有一些会计人员认为这些年来,政策、制度变化快,学那么多知识没什么用,过两年又过时了,还不如工作上需要什么就学什么,能够应付日常工作就行,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提高技能的意识,对一些准则、法律法规知识,用时才“临时抱佛脚”,找书本、査资料;还有一些会计人员学习劲头不足,提高自身素质的欲望不强烈。这些都是不可取的。要提高专业技能,必须不断加强学习。

2.要有勤学苦练的精神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专业技能的提高和学习不是一劳永逸之事,必须不断地学习、研究、充实和提髙,“活到老学到老”,用科学的会计理论、高超的会计操作技术武装自己,以适应会计发展的需要。要做一名业务精、技术硬的会计人员,需要付出终身的努力。只有向书本学、向社会学、向实际工作学,并且具有锲而不舍的“勤学”精神,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理论水平、操作技能和职业判断能力,才能推动会计工作和会计职业的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情况的需要。只有在学中思,在思中学,不断学习、思考,才能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水平。如何将学到的专业技术理论转化为技能技巧,关键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同时,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必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锤炼提高职业技能。“曲不离口,拳不离手”,熟能生巧。通过实践,反复操练,勤学苦练,不仅可以了解新情况,增加新知识,而且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谦虚好学、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是练就高超的专业技术和过硬本领的唯一途径,也是衡量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志之一。

七、参与管理

(一)参与管理的含义

参与管理,简单地讲就是间接参加管理活动,为管理者当参谋,为企业管理活动服务。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会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会计在企业管理活动中,更多的是从事间接管理活动。参与管理就是要求会计人员积极主动地向单位领导反映本单位的财务、经营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积极地参与市场调研和预测,参与决策方案的制定和选择,参与决策的执行、检査和监督,为领导者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活动,当好助手和参谋。如果没有会计人员的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就会出现问题,决策就可能出现失误。会计人员特别是会计部门的负责人,必须强化自己参与管理、当好参谋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

会计人员应当摒弃会计工作无非是记记账、算算账,公司生产经营决策是领导的事,与会计人员无关,所以没有必要参与,也没有必要过问的消极思想,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钻研相关业务,全面熟悉本单位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领导决策。

(二)参与管理的基本要求

1.努力钻研业务,熟悉财经法规和相关制度,提高业务技能,为参与管理打下基础。娴熟的业务,精湛的技能,是会计人员参与管理的前提。会计人员只有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业务技能,深刻领会财经法规和相关制度,才能有效地参与管理;会计人员只有业务娴熟,并具有精湛的技能,才能更好地参与管理,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钻研业务、提高技能,首先,要求会计人员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做好会计核算的各项基础性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其次,要求会计人员充分利用掌握的大量会计信息,运用各种管理分析方法,对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分析、预测,找出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把管理结合在日常工作之中,从而使会计的事后反映变为事前的预测和事中的控制,真正起到当家理财的作用,成为决策层的参谋助手。

2.熟悉服务对象的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使参与管理的决策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业务流程和管理情况,掌握单位的生产经营能力、技术设备条件、产品市场及资源状况等情况,结合财会工作的综合信息优势,积极参与预测。根据预测情况,运用专门的财务会计方法,从生产、销售、成本、利润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拟订可行性方案,参与优化决策。对计划、预算的执行,要充分利用会计工作的优势,积极协助,参与监控,为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八、强化服务

(一)强化服务的含义

强化服务是要求会计人员具有文明的服务态度、强烈的服务意识和优良的服务质量。会计工作需要与各方面打交道,会计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仅表现出其道德素质的高低,而且直接反映了会计人员的社会形象。我国广大会计人员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加班加点、任劳任怨、扎实工作、无私奉献,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树立了较强的服务意识,在经济建设中作出积极贡献,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使会计成为受社会尊重的一种职业。

强化服务的关键是提高服务质量。单位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的服务内容各有侧重,其服务效果的表现也不同。单位会计人员服务的内容是客观、真实地记录、反映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为管理者提供真实正确的经济信息,当好参谋;为股东真实地记录财产的变动状况,确保股东资产完整与增值,当好股东的管家。因此,强化单位会计人员的服务就是真实客观地记账、算账和报账,积极主动地向上级领导反映经营活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领导决策,参与经营管理活动。注册会计师是以“独立、客观、公正”的身份接受委托人的委托,提供会计鉴证等服务。因此,注册会计师(或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发生的经济交往关系就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注册会计师不仅要与委托人打交道,还要与在实际工作中接受服务的单位和人员打交道,因而其强化服务的内容就是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正确评价委托单位的经济财务状况,为社会公众及信息使用者服好务。

(二)强化服务的基本要求

1.强化服务意识。会计人员要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不论是为经济主体服务,还是为社会公众服务,都要摆正自己的工作位置。不要认为自己管钱管账,就高人一等;不要认为会计职业在社会上吃香,就不敬业、马马虎虎;不要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可以参与管理决策,就自命不凡。要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管钱管账是自己的工作职责,参与管理是自己的义务,会计职业受社会尊重是因为会计职业在社会上的信誉高、服务质量好。会计人员要在内心深处树立服务意识,为管理者服务,为所有者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为人民服务。服务是自己的职责,是自己的义务。只有树立了强烈的服务意识,才能做好会计工作,履行会计职能,为单位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2.提高服务质量。质量上乘,并非无原则地满足服务主体的需要,而是在坚持原则、坚持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尽量满足用户或服务主体的需要。服务不仅要文明,还要讲质量,更要不断创新,利用会计数据、会计信息,满足不同对象的需要。不同的会计岗位,掌握的会计信息不同,服务的对象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广大会计人员充分运用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会计数据,为单位决策层、政府部门、投资人、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提供真实、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积极主动地当好领导的财经参谋,提供优质科学的经营决策方案。

第三节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修养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要靠自我修养和督促教育相结合而生成。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一种教育性道德影响活动,它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把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灌输到会计人员的头脑中,逐渐培养其职业道德情感,体现出道德作用的他律性。会计职业道德修养,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提高的活动,从而将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逐步转化为会计人员的内在品质,将职业实践中对职业道德的意识情感和信念上升为职业道德习惯,使其贯穿于职业活动的始终。会计职业道德的他律灌输,是职业道德形成的不可逾越的首要阶段。从他律走向自律,从“不敢为、不能为”到“不愿为、不屑为”,方为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形成,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社会道德行为失当的现象在各职业领域时有发生,在会计职业领域中有一部分人在这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各种弄虚作假、损公肥私、敷衍塞责以及不择手段地追求金钱等不道德现象,使整个行业的道德风尚受到严重的干扰和侵害。要抑制和转变不良风气,就需要加强外在的职业道德教育,使会计人员通晓本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并将其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逐渐形成职业责任心和荣誉感。正确使用自己的职业权力,忠实履行自己的职业义务,这样就能为促进社会的安定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而且,通过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让会计人员明确职业道德标准,并根据会计职业道德的标准对他们进行督促、评价,谴责各种违背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促使整个会计行业道德水平大大提高,使目前会计职业生活中那些消极现象逐步减少直至最终消除,这也是提高社会主义道德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2.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道德水平。道德教育的过程,是人们的道德品质形成和完善的过程。通过会计职业道德知识的教育,使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知识从无到有,从有到全。掌握了会计职业道德的知识,会计人员就能够分清正确与错误的道德观念。有了正确的认识、理论做指导,会计人员就能够自觉履行会计职业道德的义务。会计人员有了本职业道德的是与非、善与恶的概念,就能够不负众望,忠于职守,自觉履行自己应尽的道德义务和社会责任。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会遇到困难,如个人利益的取舍、自我欲望的高低、个人情绪的好坏、社会环境的制约、习惯势力的阻挠、舆论导向的干涉,甚至亲朋好友的埋怨等,当这些主观或客观方面的困难统统摆在会计人员面前时,他们会运用自身坚强的道德信念和意志,经受住来自各方面的考验,能够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开拓前进,勇往直前。只有通过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人员才能不断提高道德水平、道德觉悟,在本职岗位上忠于职守,无私奉献。

3.有利于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我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领域里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不仅触动了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对职业道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有许多涉及会计职业道德的新问题需要解决。为了切实保障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会计行业改革顺利进行,就必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去清除旧的道德影响,维护社会主义会计行为的信誉。因而,加强社会主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国的会计行业人数之多、分布之广、影响之大众所周知,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如何,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理顺,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人们要把握住方向,靠的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目前,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领域中犯错误以致犯罪的,除了客观上管理制度有漏洞外,大多数是主观上法制观念淡薄,缺乏会计职业道德的理性思考,以及缺乏坚强的会计职业道德意志所致。在体制转轨这一时期,各种关系尚未理顺,更需要广大会计人员以事业为重,以国家的利益为重,发扬敬业精神,当好企业和人民的管家。

改革越深入发展,职业道德教育就越要抓紧。在会计人员中认真、普遍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广大会计人员自觉进行职业道德修养,对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更好地完成会计人员工作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有利于培养会计道德情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一种教育性道德影响活动,它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把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灌输到会计人员的头脑中,逐渐培养其职业道德情感。会计职业道德情感的培养包括对会计职业的荣誉感、责任感的培养等。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岗敬业”即是会计职业情感的核心内容。会计人员对所从事的会计工作如果没有热情,不敬业,不热爱,见异思迁,就不会珍惜会计工作,维护会计职业的声誉,也难以做到刻苦钻研业务、忠于职守,主动更新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技能。因此,应通过教育手段,运用会计行业涌现出的先进模范人物的典型案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增强会计人员的荣誉感、责任感。

5.有利于树立会计职业道德信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需要有公正、公平的竞争原则,也需要人们发扬奉献社会、顾全大局、互相尊重、诚实守信的精神,这些都需要有高尚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来维系,而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信念的形成离不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在会计领域,因对物质利益的追逐,致使一些部门、单位或个人账外设账、隐瞒收入、偷漏税款、损公肥私、贪污受贿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针对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必须通过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会计职业情感,树立会计职业道德信念,引导会计人员加强自我修养,将法制的外在约束和道德的内在约束结合起来,共筑法律和道德的防线。

(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含义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指为了促使会计人员正确履行会计职能,而对其施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道德教育活动。它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把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灌输到会计人员的头脑中,逐渐培养其职业道德情感。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只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才能使会计人员树立诚信观念,从心理上对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有正确的认识;只有从总体上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会计信息才有可能真实可靠。

(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和引导会计人员培养会计职业道德情感,树立会计职业道德信念,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使会计人员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必须提倡的,什么是坚决反对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道德观念教育。普及会计职业道德基础知识,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也是重要的一环。要广泛宣传会计职业道德基本常识,使广大会计人员懂得什么是会计职业道德,它对社会经济秩序、会计信息质量有何重要影响;懂得一旦违反会计职业道德,除了受到良心和道义上的谴责外,还会受到行业惩戒和惩罚。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结合起来,采取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介普及会计职业道德知识,形成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光荣、不遵守职业道德可耻的社会氛围。

2.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是指对会计人员开展以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为内容的教育。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等。这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应贯穿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始终。

3.职业道德警示教育。职业道德警示教育是指通过开展对违法会计行为典型案例的讨论,给会计人员以启发和警示。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一些违法会计行为的典型案例和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典型案例,开展广泛深入的讨论,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提高会计人员辨别是非的能力。

(四)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途径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紧紧抓住影响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培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坚持不懈地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目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途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岗前职业道德教育。岗前职业道德教育是指对将要从事会计职业的人进行的道德教育,包括会计专业学历教育及获取会计从业资格中的职业道德教育。教育的侧重点应放在职业观念、职业情感及职业规范等方面。

(1)会计学历教育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即对大中专院校会计专业的在校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高等院校是培养会计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对潜在会计人员进行系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高等院校应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不仅传授会计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同时也应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学习和了解会计职业道德理论、规范,培养他们的会计情感和会计道德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2)获取会计从业资格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即对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员进入会计职业前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在目前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不强、法制观念薄弱的情况下,有必要借助外部行政、法律的力量,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培训。根据现行会计人员管理制度规定,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会计从业人员岗前教育的一项必学内容,使会计人员不仅熟悉而且逐渐认知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指引和约束自身的行为。

2.岗位职业道德继续教育。岗位职业道德继续教育是对已进入会计职业的会计人员进行的继续教育。《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2006年财政部印发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规定了有关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任务、内容、方式、时间、组织管理和实施要求等。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也印发了《中国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制度》。这些规定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创造了条件。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贯穿整个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始终。就现阶段而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目标是适应新的市场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在不断更新、补充、拓展会计人员业务能力的同时,使其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不断提高。通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持续不断地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灌输,帮助会计人员正确把握会计职业将遇到的道德冲突的各种情形及其解决途径,增强广大会计人员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自觉性。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通过会计诚信教育与继续教育的结合,引导会计人员不断培养职业情感,让会计诚信成为会计人员的自觉行动。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针对性。相对学历教育而言,继续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也就是说,继续教育的目的完全是按照现实需要和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和水平的要求确定的。继续教育的目的不是进行漫无边际的知识存储,而是根据专业或本职岗位的需要,使受教育者带着问题来学习,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所学的新知识、掌握的新技能以及通过学习提高的能力,运用到会计执业和财务管理中去。

(2)适应性。继续教育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竞争的实际需要发展的,不管从哪个角度出发,继续教育都要在提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之后,与实际工作相联系,这样才能学用一致、学有所成。一是要从人力资源开发的整体工作出发,把人才培养、人才评价、人才使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形成育人、选人、用人一体化的机制。二是继续教育的目标必须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发挥最大效益。三是要坚持普及与重点相结合,选准继续教育重点对象,根据人才队伍建设安排培训工作,对中青年业务骨干和带头人,更要加强培养。四是继续教育的内容要紧密联系实际工作需要,并兼顾长远发展。五是继续教育的形式不能只局限于办培训班,而是要根据学习内容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包括有组织、有计划的自学方式,真正做到激发广大会计人员的学习热情。

(3)灵活性。由于培训对象的专业知识、道德水平、工作职务以及生活经历、年龄结构不同,决定了继续教育在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形式等方面,必须因人、因事、因地而异,具有很强的灵活性。继续教育完全摆脱了传统的基础教育和其他类型的学历教育中那种“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层次、不同学历的不同要求,在培训类型上,有适应性学习、针对性学习、深入性学习、扩展性学习和系统性学习等多种形式;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培训内容;在培训组织上,可采取培训班、研讨班、进修、自学等多渠道培训形式;在培训方法上,采用讲授、讨论、研讨、撰写论文、远程教学、参加考试等;在时间安排上,根据需要可长可短,可采取脱产、半脱产或业余函授等;在师资选聘上,根据需要聘请专家、教授,可一事一聘,保持师资队伍动态结构的最佳状态;在教材选择上,根据需要自编或选用现成的课本、论文或采用声像、磁带、实例、实物等。这种灵活性不但提高了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同时也缓解了会计人员的工学矛盾,保证了继续教育的实效性。

3.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贯穿整个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始终。就现阶段而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目标是适应新的市场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在不断更新、补充、拓展会计人员业务能力的同时,使其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形势教育。这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形势教育,让会计人员了解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发展形势,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握会计工作和理论发展趋势;引导会计人员正确认识会计职业,深刻领会会计工作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立志改革,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教育的重点是要贯彻“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和“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全面、系统地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培训,提高广大会计人员的政治水平和思想道德意识。

(2)品德教育。这是最基础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必要补充。品德教育主要包括会计职业信念教育、会计职业义务教育、会计职业荣誉教育、会计职业尊严教育和会计职业节操教育。目的是培养会计人员热爱祖国、爱岗敬业、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良好品德。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增强会计人员对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深厚感情,增强职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大力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教育的重点是引导会计人员自觉地应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指导和约束自身的行为,提高职业道德自律能力,最终形成良好、稳定的道德品行。

(3)法制教育。我国所有的会计规范都是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制定、颁布和执行的。也就是说,会计人员是在会计法律法规的指导和约束下从事会计工作的,他们从事会计工作不仅承担法律责任,同样也享有法定权利。会计人员仅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是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称职的会计工作者的,还必须要熟悉并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会计法律法规政策,学会运用法律的手段处理会计事务。

二、会计职业道德修养

(一)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

会计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人们依照职业道德原则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锻炼、自我提高的活动。会计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最终是在会计人员自我修养中得到升华。自我修养是会计职业道德的职能和社会作用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环节。无论是职业道德规范,还是职业道德教育,都表现为客观的、外在的、强制性的道德要求。它以职业义务为核心,表现为一定的应该负担的职业道德责任,并往往以政府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性监管和社会舆论监督作为后盾,体现出道德作用的他律性。这种他律教育灌输,是职业道德形成的不可逾越的首要阶段。它使从业人员将这种职业规则看作外在的、不受内心支配的东西,而被动地去遵守、服从。在职业道德建设初期,这种遵守和服从是必要的,也有其合理性,因而应用也最为普遍。但教育他律并不必然使这种外在要求转化为从业人员的内在要求,也难以让人们自觉地产生符合道德要求的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感,它应该向以职业良心为特征的自律型职业道德发展。职业良心是对职业责任的自觉意识,是认识和情感、意志和信念的统一,它不仅会使从业人员表现出强烈的道德责任感,而且能够使其依据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自觉地选择和决定其行为,成为从业人员发自内心的巨大精神动力,在从业人员的行为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实施这种转换的途径,就是开展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会计职业道德修养要求会计人员学习职业道德的知识,培养自己的职业情感,在履行义务时,克服困难,磨炼职业道德意志,树立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在于把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逐步转化为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从而将职业实践中对职业道德的意识情感和信念上升为职业道德习惯,使其贯穿职业活动的始终。这种职业道德习惯是一个人职业道德高度自觉性的表现,是职业道德教育所达到的最高成就,此时,会计人员对职业道德规范的遵守,已成为自己的职业本能。

(二)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环节

根据会计人员的特点,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环节,具体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行为等方面的修养。这四个环节相互联系,不可或缺,形成一个完整的修养过程。

1.形成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认知。任何一种正当的社会职业,都有其存在的社会价值和道德价值。提高对所从事职业的社会道德价值的认知,是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前提。任何一个从业人员,如果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社会道德价值缺乏正确的认知,就不可能真正热爱自己的职业,更谈不上忠于职守,提高技能,通过本职工作为人们服务。

会计职业道德认知,主要是指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它包含两个方面:第一,对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概念的掌握;第二,对会计职业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并不是哪个人随心所欲想出来的,它是在会计职业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探索而提炼和概括出来的,是会计职业生活的一种客观要求。要全面提高会计职业道德的认知,就必须学习有关的职业道德知识,正确理解和掌握会计职业道德规范、道德理想和道德品质的基本内容,在懂得为什么要那样去做、怎样才能做好的基础上,提高自己选择行为和识别善恶的能力,增强履行职责和道德义务的自觉性。会计人员提高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知,是进行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起点。没有一定的会计职业道德认知,就不可能形成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和习惯,会计职业道德修养也就无法自觉地进行下去。

2.培养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情感。会计职业道德情感是指会计人员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在处理职业活动中的各种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职业道德情感是人的一种高级情感,是伴随着人们的职业道德认识的提高而产生和发展的,对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我们平时所说的职业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幸福感等,都是职业道德情感。缺乏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感,就不可能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品质。

会计职业道德情感的培养,主要取决于会计人员对本职工作热爱的程度。会计人员只有把个人从事的职业和整个社会经济建设事业联系起来,才会看到会计这一职业的重要性和社会价值,从而感到会计职业的光荣,认识到会计是一个美好的职业,树立起热爱会计、献身会计的崇高理想。

3.树立坚定的会计职业道德信念。道德信念是指个人认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在人的意识中根深蒂固的道德观点和道德规范。它使个人对某种道德义务的正确性真诚信服并怀有强烈的责任感,从而有意识地表现为某种道德行为。由于道德信念往往以动机的形式使人的道德行为表现出坚定性和一贯性,成为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它是职业道德修养的核心内容。

会计职业道德信念是指会计人员对会计职业的道德义务具有的强烈责任感和对会计职业的理想目标的坚定信仰。会计职业道德信念的树立,离不开会计人员在职业实践中深刻的道德认知、炽热的道德情感,这是形成会计职业道德信念的基础和保障。会计人员一旦确立起坚定的会计职业道德信念,必然会对自己的职业充满感情,十分热爱;必然会自觉地按照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忠实地履行自己的义务,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维护财经纪律,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4.养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行为。在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会计职业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信念的修养都属于道德意识修养的范围。会计职业道德的修养不仅包括道德意识方面的修养,也包括道德行为方面的修养。在道德修养中,要重视道德行为的培养。

会计职业道德行为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调节下所采取的行为,当这些行为反复持久、习以为常以后,就会形成职业习惯。职业习惯是一种不需要任何监督的自觉行为,这种自觉行为并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要通过职业道德修养才能养成。因此,会计人员在职业道德修养中,要特别注意培养自己的良好职业习惯。

(三)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道德修养的具体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根据职业道德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的要求,以及优秀人物成长的经验,进行会计职业道德修养,应综合运用以下几种具体方法:

1.不断地进行“内省”。会计工作是一项细致、复杂、涉及面广,经常与钱、财、物打交道的工作,因此,在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上,尤其应提倡“内省”。“内省”是我国历史上所倡导的道德修养方法,我们今天仍然可以借鉴。所谓“内省”,就是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有不对的地方。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就是“内省”的修养法则。通俗地讲,“内省”就是内心的自我审判、自我批评。会计人员在处理每一笔业务时,对是否符合国家政策,是否有利于生产经营,是否勤俭节约,是否真实、准确等,都需要进行自我反省。这样,日积月累,优点得到发扬,缺点逐步克服,才会养成细致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习惯,同时,也会不断增强职业责任感。

2.要提倡“慎独”精神。“慎独”既是道德修养的传统方法,又是一种很高的道德境界。它是检验会计人员道德水平高低的试金石。会计人员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当领导管理不严时,当财务制度本身有漏洞时,有各种弄虚作假甚至贪污作弊的机会,这时一些意志薄弱者就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因此,“慎独”对会计工作者尤其重要。“慎独”的前提是坚定的职业信念和职业良心,它是道德内在约束力作用的结果,突出地体现了道德的自律作用。会计职业道德修养讲“慎独”,就是要求每个会计人员严格要求自己,在履行职责时,自律谨慎,不管财务制度本身是否有漏洞,也不管有人没人,领导管理严不严,都应按照职业道德要求去办,会计人员尤其应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要努力达到“慎独”的境界。事实上,在我国会计人员的庞大队伍中,蕴藏着许许多多优秀的先进人物和动人事迹,已经做到了“慎独”。当然也确实有一些会计人员,利用工作之便,弄虚作假,追求私利,甚至监守自盗,尽管这是极少数,但却从反面说明了“慎独”对于会计人员的重要性。

3.虚心向先进人物学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良好的榜样,高尚的行为,能给人以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把虚心向先进会计工作者学习作为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因为会计职业道德在先进会计工作者身上得到了较为完善的体现。他们具有强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特别是对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陶冶优良的职业道德品质,具有“熔炉”般的巨大作用。因此,在会计职业道德修养中,要努力向会计职业道德高尚、思想端正、业务精通的先进楷模学习,使自己学有目标、赶有方向、比有尺度,从而树立起新时期会计工作者的形象。向先进人物学习,首先,要熟悉了解他们的动人事迹和美好形象,从感情上受到感染,引起共鸣,激发学习的决心和力量;其次,要以他们的言行为镜子,对照自己找差距,激励自己向更高的思想境界攀登;最后,要把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落实到自己的具体行动中。

第四节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职业道德决定了会计职能作用的发挥和会计工作质量,因此,必须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途径,应当实行修养与外部督促相结合,宣传教育与检査惩戒相结合,行业自律与舆论监督、政府监督相结合,以德规范会计职业与依法监管会计职业相结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抓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组织和领导,并切实贯彻和实施。各级财政部门、会计职业团体、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秩序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组织与实施的制度和机制,齐抓共管,保证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各项任务和要求落到实处。

一、财政部门的组织推动

(一)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会计职业道德宣传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列入财政部门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各级财政部门应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和紧迫性,把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作为新时期会计管理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负起组织和推动本地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责任,常抓不懈,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开展各阶段的工作。要充分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加大宣传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如举办会计职业道德演讲、论坛、竞赛、有奖征文等活动,积极发挥思想文化阵地在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牢牢把握正确的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营造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管理相结合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制度,是指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被单位聘用从事会计工作时,应由本人或本人所在单位提出申请,按照会计从业资格管理部门规定的时间到会计从业资格管理部门进行注册登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二十四条规定:“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和各单位应当定期检查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并作为会计人员晋升、晋级、聘任专业职务、表彰奖励的重要考核依据。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的,由所在单位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由会计证发证机关吊销其会计证。”因此,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制度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有利于强化对会计人员行为的约束,强制引导会计人员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如果会计人员不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不按照要求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不遵守财经法规,情节严重的,还将由财政部门依法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样就会使会计人员像重视自己的从业资格一样重视自身的职业道德操守,自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近年来,财政部门对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档案实行电子计算机管理,为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将会计人员执行会计法规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情况,以及受到的奖惩情况等,输入电子档案,形成会计人员的诚信档案,不仅作为财政部门监管会计人员的依据,也可以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公众开放,从而督促、约束、激励会计人员严格自律,认真执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三)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评、聘用相结合

我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分为初级资格(包括会计员、助理会计师)、中级资格(会计师)和高级资格(高级会计师)三个级别。初级资格、中级资格通过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根据财政部等联合印发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及其实施办法规定,报考初级资格、中级资格的会计人员,应“坚持原则,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管理机构在组织报名时,应对参加报名的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情况进行检查。对有不遵循会计职业道德记录的,应取消其报名资格。目前,高级会计师资格采取考试和评审相结合的方式,会计职业道德不仅是考试的重要内容,也是评审标准的一个重要内容。高级会计师评审委员会在对申报人的会计职业道德进行考核时,可以采取量化评分的方式,即对申报人的职业道德进行打分,使之与其专业学识、工作成绩等的得分一样作为其评审得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可以规定一些关于职业道德规范的否决条款。比如,申报人曾因违法行为而受过刑事处罚;因在财务、会计、审计、企业管理或其他经济管理工作中犯有严重错误而受过党纪、政纪处分,如果申报人存在这些情形,则不能参加高级会计师资格的评审。各单位在聘用会计人员时,除考察其专业胜任能力外,更应将遵守职业道德情况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将会计职业道德奖惩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评、聘联系起来,必将使广大会计人员像重视自己的专业技术职称一样重视自己的职业道德形象,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会计法执法检查相结合

财政部门作为《会计法》的执法主体,可以依法对社会各单位执行会计法律制度情况及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检查。通过检查,一方面督促各单位严格执行会计法律法规,另一方面也是对各单位会计人员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情况的检验。对于检查中发现的违反《会计法》的行为,会计人员不仅要承担《会计法》规定的法律责任,受到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同时还必须接受相应的道德制裁,可以采取在会计行业范围内通报批评、指令其参加一定学时的继续教育课程、暂停从业资格、在行业内部的公开刊物上予以曝光等。法律惩罚和道德惩戒两者是并行不悖、不可替代的,应同时并举。

(五)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会计人员表彰奖励制度相结合

《会计法》规定:“对认真执行本法,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给予精神的或者物质的奖励。”因此,对于那些自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优秀会计人员,应当给予精神的或者物质的奖励。对于符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予以奖赏、表彰,可以使受奖者感到对遵守道德规范的回报和社会的肯定,从而促使其强化道德行为。同时又可以使受奖者周围的人得到鞭策和鼓励,使他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形成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我国会计人员表彰制度早在1963年就已制度化,目前会计人员表彰主要包括会计人员荣誉证书制度和先进会计工作者评选表彰制度等。1963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会计人员职权试行条例》,确立了会计人员奖惩制度。1988年6月,财政部印发《颁发会计人员荣誉证书试行规定》,为在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军队、社会团体、县以上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以及中外合资、合作和外资经营企业从事财务会计工作满30年的会计人员颁发《会计人员荣誉证书》。这一措施有利于稳定会计队伍,调动并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为了鼓励会计人员热爱和做好本职工作,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荣誉感,表彰他们献身会计事业,为社会主义建设所做的贡献,财政部先后于1990年、1995年、2005年、2008年组织了全国先进财会工作集体(1990年和1995年组织了两次)和先进会计工作者表彰活动,共评选出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995名。对先进集体授予“全国先进财会工作集体”荣誉称号,颁发奖牌;对先进个人授予“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荣誉称号,颁发奖章和证书。从我国会计人员表彰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看,始终突出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弘扬。可以说,受到表彰的会计人员都有很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表彰是社会各界对他们的职业道德风尚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通过表彰奖励充分调动了广大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开拓创新精神,树立了可学、可信的楷模,推动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活动。

二、会计职业组织的行业自律

会计职业组织起着联系会员与政府的桥梁作用,应充分发挥中国会计学会、注册会计师协会等会计职业组织的作用,改革和完善会计职业组织自律机制,有效发挥自律机制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目前,我国通过会计行业组织强化自律管理和行业惩戒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中国会计学会制定了《中国会计学会个人会员分级管理办法(试行)》,加强对会员的服务和管理,包括对会员学术规范、职业操守的管理和培训,不断提升中国会计学会会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作为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组织,为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作出了积极努力,先后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以及《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行业诚信建设实施纲要》等,并研究建立调查委员会、技术鉴定委员会、惩戒委员会等行业自律性决策组织。由于我国会计职业组织建立比较晚,自律性监管还比较薄弱,因此,应进一步加强会计行业组织对职业道德规范的实施与惩戒。

三、社会各界齐抓共管

单位负责人要切实抓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表现好与差,其所在单位是最直接的受益者或受害者。《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因此,单位负责人必须重视和加强本单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在任用会计人员时,应当查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职业记录和诚信档案,选择业务素质高、职业道德好、无不良记录的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开展对会计人员的道德和纪律教育,并加强检查,督促会计人员诚实守信,坚持原则;在制度建设上,要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完善内部约束机制,有效防范舞弊和经营风险。同时,单位负责人要做遵纪守法的表率,支持会计人员依法开展工作。

各有关部门和机构要重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要根据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结合本系统、本行业(单位)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职业道德规范,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抓好督促落实。

各新闻媒体要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良好会计职业道德风尚的树立,离不开社会舆论的支持和监督。要以新闻媒体为阵地,广泛开展会计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使社会各界了解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促进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风尚深入人心。要在全社会会计人员中倡导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职业道德意识,引导会计人员加强职业修养。通过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正反典型的宣传,弘扬正气,遏制舞弊,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环境和氛围。

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实施

会计职业道德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新世纪、新阶段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体,其职业道德水准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国家、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的利益,进而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所以,会计职业道德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采取有效措施,构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实施机制,引导和规范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共同遵循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已经成为当前一项紧迫任务。

(一)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支持和保障体系,推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实施

1.将会计职业道德核心内容法制化。《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从而确定了会计职业道德的法律地位和原则要求。此外,还应该把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如诚实守信,吸收到会计法律制度中,使会计职业道德具备会计法律制度的属性,通过会计法律制度规范让违法者承担法律责任,同时也制裁了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2.建立和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及他律机制。从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市场化程度越高,客观上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发育程度的要求也就越高。通过构建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单位会计工作信用档案制度和全国会计人员从业情况计算机网络系统,并实现地区之间信息互联互通,将会计人员流动、晋升、晋级、聘任专业技术职务、表彰奖励以及对违法违纪处罚、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信息在网络和新闻媒体上予以公布,使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得到褒奖,有不良行为的会计人员付出代价,名誉扫地,从而引导和规范会计从业行为。

3.建立和完善会计职业道德奖惩机制。道德问题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现象,它渗透到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各个方面。我们可以从理论上对道德的特点及其相对性加以概括,但却无法从其中抽取单一的与其他因素不相关的道德事件或道德活动。奖惩机制包括奖励、褒扬和惩处、贬抑两个方面,是抑恶扬善的杠杆,它涵盖法律、行政、经济、道德上的奖惩,是一种将一些社会资源,如荣誉、资格、晋升、金钱等给予或剥夺的方式,主要作用在于对人的行为加以控制和驱使。《会计法》规定:“对认真执行本法,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给予精神的或者物质的奖励。”

4.建立会计职业道德监督机制。以法管财监督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人员监督经济业务经办人;二是社会监督会计人员。它们由两个不同的主体构成:(1)会计监督。会计监督是会计人员的执法行为。它主要是会计通过审查、报账、记账、核算、分析等会计程序,对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经济业务,依照国家的财经政策和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进行正确的核算和真实的反映。会计人员必须认真、客观、公正地处理每一笔经济业务,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每一件财务事项。(2)社会监督。一是由财政、税务、审计、监察等部门对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经常进行检查、督促。二是由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对会计行为进行查验、评估。通过监督,既可以提高会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又可以帮助会计人员正确理解和执行国家财经制度。三是发动单位职工和其他社会成员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监督。这样监督面宽、透明度大,可以增强会计监督工作的力度。

为此,企业应高度重视加强财务内部的制约机制建设,在具体工作中做到:

(1)严把选人关。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关键取决于财务人员的素质。因此,要高度重视财务人员的选拔聘任。在选人用人上,一是要求业务精湛,如财务人员必须是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经面试合格后方可录取再试用6个月,试用期满后认为确实具有实际工作能力时,才转为正式录用。二是要政治合格,思想过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做人修养;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三是在上岗前必须进行岗前强化培训,学习厂规厂纪,形成爱厂如家的理念;培训结束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交叉换岗。主要是为培养全能岗位财务人员,同时,更好地通过岗位轮换交接发现问题,以起到监督制约作用。对现有在岗一般财务人员实行两年一轮岗;对财务负责人实行三年一轮岗。

(3)设立内部稽查岗位。在财务内部设置内部稽查岗位负责对财务业务处理、资金收付的事后监督检查。

(4)岗位设置体现互相制约职能。对与资金收支业务相关的岗位与责任人实行独立分设,各司其职;资金收支业务两分开,并实行多人复式办理,杜绝或减少差错。

(5)随机抽查。财务负责人随机组织人员对有关岗位进行业务抽查;特别是对办理资金收支业务的岗位,对结存资金实地清盘,杜绝挪用公款与防止贪污行为发生。

5.建立和完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指对会计人员和潜在会计人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道德教育活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潜在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即对大中专院校的会计专业的在校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二是岗前职业道德教育,即对进入会计职业前会计人员进行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三是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即对已进入会计职业、注册会计师职业的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进行的继续教育,包括会计人员自我教育和修养。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一种方式和主要途径。会计人员作为特殊从业人员,既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也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会计法》规定:“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在目前我国存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专业胜任能力较低、法制观念不强现象的情况下,有必要借助外部力量,如行政措施,借以推动和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培训,使会计人员不仅认知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而且逐步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转化成自身的思想观念,并指引和约束自身的行为,提高职业道德自律能力,形成良好、稳定的道德品质。

(二)建立会计行业自律与惩戒机制

会计职业组织起着联系会员与政府的桥梁作用,并对其会员进行自律性监管。在经济生活中,经常发生没有违反法律制度,但却违反了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虽然不承担法律上的责任,但应当受到职业道德上的惩戒。在会计职业组织比较健全的情况下,应由职业团体通过自律性监管,对发现的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进行相应的惩戒,如可以根据情节轻重采取通报批评、参加继续教育直至取消会员资格等惩戒措施。

在会计职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由会计职业组织负责制定、颁布《会计职业道德守则》,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督导和检查的做法值得借鉴。建立和完善会计行业自律性惩戒机制,需要在会计职业组织中设立职业道德委员会和仲裁委员会,配备一定的专职人员,同时聘请兼职专家,专司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解释、修订、实施和仲裁之职。

(三)推动企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和奖惩机制

目前,我国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不讲会计职业道德,违法犯罪的案件屡见报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企事业单位没有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奖惩机制。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体,其职业道德水准和敬业精神直接影响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和奖惩机制不仅是单位经济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会计人员行为和道德观念的重要因素。

《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为了促进各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建设,财政部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又陆续发布了若干个《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此外,企事业单位还应建立单位奖惩机制,对爱岗敬业、积极参与单位经营管理、锐意改革、坚持准则的会计人员进行奖励,并作为晋升、晋级、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使会计人员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四)构建财政部门推动,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监督机制

会计职业道德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会计法》规定,财政部门管理全国会计工作。《注册会计师法》规定,财政部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协会进行监督指导。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形成和维系,会计从业环境的净化,同样也离不开社会舆论的监督。强化社会舆论监督,有利于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银广夏等会计系列造假案的曝光,新闻媒体的追踪报道功不可没。此外,宣传、教育、文化部门,工会、妇联组织,以及社会各界应当积极参与,各尽其责,相互配合,把道德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制定规划,完善措施,扎实推进,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外在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会计人员内在的职业道德品质,使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坚持准则,自觉地履行应尽的职业义务,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可见,会计职业道德监督机制的建立非常重要。财政部门应当认识到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和紧迫性,把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作为新时期会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开展各阶段工作。

第五节 会计职业道德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1 会计法律制度与会计职业道德的相互作用

(一)案例综述

某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原董事长、法人代表李某因涉嫌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被司法机关依法予以追诉。此前,该公司其他涉嫌犯罪的相关责任人已分别被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该公司巨额亏空及造假事件2000年10月经新华社披露后,中国证监会立即组织力量展开调查。经中国证监会查明,该公司上市前采取虚提返利、少计费用、费用跨期入账等手段,虚增利润1908万元,并据此制作了虚假上市申报材料;上市后采取虚提返利、费用挂账、无依据冲减成本及费用、费用跨期入账等手段,累计虚增利润14390万元。另外,还存在股本金不实、上市报告书重大遗漏、年报信息披露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等问题。该公司的行为已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之规定,涉嫌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李某作为公司的董事长、法人代表负有直接责任,应当依法予以追诉。

中国证监会还发现原某会计师事务所签字注册会计师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为该公司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2001年9月27日,中国证监会根据有关证券法规对该公司及有关中介机构违反证券法规的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对涉嫌犯罪的主要责任人员,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当地公安局于2001年9月对该公司涉嫌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立案侦查,查明:1997年底,该公司各分公司把1997年的报表报到集团公司财务处,财务处主任都某把公司1997年报表显示严重亏损的情况报告给董事长李某。李某当面指示都某必须完成1997年董事会下达的指标,为1998年公司配股做好准备,报表退回去重新做。为此,李某还专门召集分公司会议,会上李某要求各分公司必须完成1997年董事会下达的利润指标,呆账不能显示出来,预提返利全部入账,并要公司财务处主任都某督办。会后都某按照李某的指示,让财务处会计周某把1997年的报表退回家电分公司,家电分公司主管会计按照财务处的要求让家电各部再做虚假报表,与董事会下达的指标一致,同时向家电公司的财务经理杨某汇报。杨某认为这样下去公司会亏空更大,就会同副经理给董事会写了一个报告,交给了总经理卢某,卢某于1998年2月初同都某一起到深圳去向董事长李某汇报。李某不听汇报,指示公司财务报表必须与董事会下达的利润指标一致。按照董事长李某的要求,家电公司重新做报表,造成某公司财会报告虚假。现已查实,该公司家电分公司1997年年底第一次上报的财务报表中显示当年亏损15429.9万元,重新制作的财务报表显示盈利9369万元。某会计师事务所签字注册会计师对上述不实视而不见,为该公司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该公司依据重新制作的财务报表向社会公开披露。

(二)分析与提示

会计行为的规范化不仅要以会计法律、法规作保证,还要依赖会计人员的道德信念、道德品质来实现。在现阶段,由于各种原因,各种思想观念同时存在,影响、冲击着人们的思想,会计职业道德不可能成为每个会计人员都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因此,一方面,会计职业道德中的基本行为规范需要会计法律规范予以保障。这就要求把会计职业道德中最起码的要求用会计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使之成为强制性的、普遍的行为规范。另一方面,会计法规与其他法律一起严肃有力地打击经济犯罪活动,显示法律的威力,同时有助于对广大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会计职业道德舆论的开展和效果的提高。会计人员在履行会计法律义务卓有成效时,可受到不同形式的奖励;在没有履行会计法律义务时,会受到不同形式的处罚,这对培养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促使会计人员自觉形成和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习惯都具有重要作用。该案例中的某股份有限公司事件是一起严重违反法律、道德的会计处理事件,该公司虚报盈利,骗取在股市的配股权,使广大股民蒙受重大损失。该公司的会计人员违反依法理财的职业道德,屈从权势的压力,做了假账,提供给社会虚假的财务信息,最后害人害己,血的教训值得广大会计工作者深思。

案例2 诚实守信是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一)案例综述

2003年11月,某公司因产品销售不畅,新产品研发受阻。公司财会部预测公司本年度将发生800万元亏损。刚刚上任的公司总经理责成总会计师王某千方百计实现当年盈利目标,并说:“实在不行,可以对会计报表做一些会计技术处理。”总会计师很清楚公司本年度亏损已成定局,要落实总经理的盈利目标,只能在财务会计报告上做手脚。总会计师感到左右为难:如果不按总经理的意见去办,自己以后在公司不好待下去;如果照总经理意见办,对自己也有风险。为此,总会计师思想负担很重,不知如何是好。

要求:根据《会计法》和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分析总会计师王某应如何处理,并简要说明理由。

(二)分析与提示

总会计师王某应当拒绝总经理的要求。因为总经理的要求不仅违反了《会计法》第四条“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第五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也违背了会计职业道德中的会计人员应当诚实守信、客观公正、遵守准则的要求。

案例3 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更高目标

(一)案例综述

王某是山东省某投资公司的一名会计,其丈夫是一家国有企业的技术工人,他们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王某一家像城市中的许多人一样,过着平淡而充实的生活。当汽车、洋房成为都市人追逐的时尚的时候,王某对此没有太多的选择。安平乐道,平安是福,在简单而又枯燥的生活中她有着自己的追求——梦想自己的孩子也像有钱人的孩子一样上名校、考大学、出国留洋。在一次同学聚会时,王某看到自己的同学发财的发财、升官的升官,想想自己学习不比他们差,水平不比他们低,结果工作单位平平,要地位没地位,要钱财没钱财,心里很不平衡。闲谈中听到同学李小虎“炒股”发了大财,一年赚了100多万元,心里羡慕极了,也想炒点股票试一试,可是资金哪里来呢?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出谋划策。其中有个同学说:“王某,你真是一个死心眼,你不是管着单位的钱吗?先拿来用一用,等赚了钱再还回去不就行了,这有什么难的,公款炒股,公款私存,不是很正常的吗?”听了同学的话,王某动摇了。第二天就挪用50万元资金投进了股市。贪婪一旦战胜理智,就如同洪水猛兽一般,一发而不可收。到事情败露前的5年间,王某利用提取现金不记账等手段累计挪用资金249.7万元,非法获利87.6万元。

(二)分析与提示

一失足成千古恨。这位已为人母的王某,今后将有6年时间在铁窗中度过。漫长的牢狱生活分明在告诫人们:会计人员应该自尊、自爱,自觉遵守国家的财经法规,廉洁自律,切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案例4 保持会计人员从业的独立性

(一)案例综述

2000年11月,中国证监会对麦科特利润虚假问题立案调查发现,麦科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师通过伪造进口设备融资租赁合同,虚构固定资产9074万港元;采用伪造材料和产品的购销合同、虚开进出口发票、伪造海关印章等手段,虚构收入30118万港元,虚构成本20798万港元,虚构利润9320万港元。在麦科特造假案中,深圳华鹏会计师事务所为其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对其进行同步审计和资产评估,编造有关合同、协议、法律文件和政府批文,并倒签日期,欺骗有关部门,骗取股票发行资格,导致所内4人被刑事拘留,2人取保候审,此案还另外涉及资产评估师、麦科特公司员工等共24人。其总会计师练国富等人均被司法检察机关逮捕归案。

(二)分析与提示

在这一案件中,麦科特会计师及对其进行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均严重违背了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操守,公然造假以欺骗投资者,给广大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可见,在会计从业中坚持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原则非常重要。

案例5 坚持准则,提高会计人员依法理财的能力

(一)案例综述

某公司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2002年12月,公司总经理针对公司效益下滑、面临亏损的情况,电话请示正在外地出差的董事长。董事长指示把财务会计报告做得漂亮一些,总经理把这项工作交给公司总会计师,要求按董事长意见办。总会计师按公司领导意图,对当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进行了技术处理,虚拟了若干笔无交易的销售收入,从而使公司报表由亏变盈。经诚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对外报出。2003年4月,在《会计法》执行情况检查中,当地财政部门发现该公司存在重大会计作假行为,依据《会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拟对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总会计师等相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并分别下达了行政处罚告知书。公司相关人员接到行政处罚告知书后,均要求举行听证会。在听证会上,有关当事人作了如下陈述:

公司董事长称:“我前一段时间出差在外,对公司情况不太了解,虽然在财务会计报告上签名并盖章,但只是履行会计手续,我不能负任何责任。具体情况可由公司总经理予以说明。”

公司总经理称:“我是搞技术出身的,主要抓公司的生产经营,对会计我是门外汉,我虽在财务会计报告上签名并盖章,那也只是履行程序而已。以前也是这样做的,我不应承担责任。有关财务会计报告情况应由公司总会计师解释。”

公司总会计师称:“公司对外报出的财务会计报告是经过诚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它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诚信会计师事务所应对本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承担由此带来的一切责任。”

(二)分析与提示

此案中,总会计师面对董事长等人的授意,并没有坚持准则,而是听从安排,从事会计造假,事后推卸责任。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及总会计师都应为编造假账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案例6 企业发展需要强化服务

(一)案例综述

秦池酒厂是山东省临朐县生产“秦池”牌白酒的企业。1990年3月注册成立,当时秦池酒厂的全部家当也不过是几间低矮的平房、一地的大瓦缸、500多名职工,全年的销售额不足2000万元。可在1995年11月,秦池酒厂赴京参加“标王”竞标,以6666万元的价格取得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标王”后,秦池一夜成名,身价倍增,一个多月就签订了4亿元的销售合同,头两个月实现销售收入2.18亿元,实现利税6800万元,相当于秦池建厂以来前5年的总和。人还是那群人,厂还是那个厂,秦池本身的素质并没有得到很快的提升,但是,通过魔力般的广告效应,成为同行业的佼佼者,令人羡慕不已。1996年11月8日,早已名满天下的秦池酒厂又来到了梅地亚,中央电视台的1997年度“标王大会”准时召开。在中央电视台广告中心负责人热情洋溢的发言后,竞标开始了:广东爱多VCD一口气喊出了8200万元,超出上一年秦池1000多万元,显出势在必得的霸气。随后,江苏的春兰报出了1.6888亿元,全场顿时欢呼雷动。然而,仅仅几分钟,广东乐百氏以1.9978亿元一冲而出。全场震惊了,都认为今年标王非广东莫属了。可是,接下来姗姗来迟的山东好汉们却让所有的人大跌眼镜——从极度的兴奋转入极大的愕然,名不见经传的山东金贵酒厂一声喊出了2.0099亿元的天价,山东齐民思酒厂则开出了2.1999999999亿元的“天王级”的报价。这时,终于轮到秦池了。当主持人喊道“秦池酒,投标金额为3.212118亿元”时,全场愕然了,沸腾了。记者们都搞不清秦池缘何报出如此高的投标。秦池报出的3.2亿元相当于1996年全年利润的6.4倍,比竞标的第二位整整高出1亿元。按1996年秦池对外通报的数据,当年实现销售收入9.8亿元,利税2.2亿元,增长5~6倍。1997年初的一则关于“秦池白酒是用川酒勾兑”的系列新闻报道,把秦池推进了无法自辩的泥潭,到1998年6月25日,新华社报道:“秦池目前生产、经营陷入困境,今年亏损已成定局……”2000年7月,据《法制日报》报道,一家金属酒瓶帽的供应商指控秦池酒厂拖欠300万元货款,地区中级法院判决秦池败诉,并裁定拍卖“秦池”注册商标。

(二)分析与提示

强化服务是要求会计人员具有文明的服务态度、强烈的服务意识和优良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是服务者的行为表现,要求礼貌服务,以礼待人。社会中的各行各业的就业者都处于服务他人和接受他人服务的地位。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人们承担对他人的责任和义务的同时,也接受着他人的服务。因此,文明服务是现代经济社会对劳动者所从事职业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它表现为人们在参与对外交往工作和组织内部协调运作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融洽程度和与之相对应的工作态度。本案中秦池的落败,说明企业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广告,而需要优秀的服务质量、品牌形象和过硬的产品质量。

案例7 提倡慎独精神

(一)案例综述

关某是一名北京市公交车售票员。199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中国建设银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行某业务科科长甫某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机关财务处副处长颜某。关某看到了甫某和颜某职务上的便利以及对自己的有利之处,于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关某送给颜某一台影碟机、一块价值1.8万元的瑞士帝陀牌手表和1000美元。颜某利用自己身兼会计及出纳、财务处公章管理松懈、账户常年不审计的便利条件,从1995年3月至1998年4月先后8次挪用公路基本建设专项资金5180万元,供关某投资项目和个人使用。

那么,为什么关某能将几千万元的巨款顺利地放进自己的腰包呢?只有颜某一人似乎力量还不够大。据《检察日报》报道,关某能顺利将几千万元的巨款放进自己的腰包,甫某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正是他把身上只有1000元“家底”的关某请到新疆发展“事业”。甫某还多次填制假银行进账单,让颜某把单位财务账上出现的“窟窿”补平,甫某得到的回报是吃喝玩乐,还有价值9000多元的手机和传呼机。经审查,自治区某机关财务处原处长董某没有建立内部监督、检查、稽核制度,年底也不对财务账目进行清查,致使许多账目丢失未被发现。同时值得一提的是,董某与关某关系密切,有时竟置工作规章于不顾,人情当道,为颜某和关某合谋挪用公款提供了方便。就这样,关某在颜某和甫某的“关照”之下,变成了腰缠千万的富翁。案发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机关财务处原副处长兼会计、出纳颜某潜逃国外。捕获后被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挪用公款罪和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法院同时还以挪用公款罪和受贿罪判处甫某无期徒刑;以挪用公款罪和行贿罪判处关某无期徒刑;以玩忽职守罪判处董某有期徒刑4年。

(二)分析与提示

本案中颜某身为会计和出纳,竟然违背法律和工作规章的要求,利用自身工作职务的便利,挪用公款以回报受贿所得。这既是法律所不允许的,同时也违背了一个会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是职业道德素质低下的表现。如果颜某能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和集体荣誉感,可能他就不会干出以后那种违背法律和道德的事情,也就不会落得如此的境地。

案例8 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修养与评价

(一)案例综述

某冶炼锑品化工厂因涉嫌重大偷税问题被所在县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至此,对该重大偷税案的查处工作取得了首场胜利。该冶炼锑品化工厂成立于1996年,先后投入资金230多万元,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于1999年9月宣告破产。经营期间,该厂的几个股东利欲熏心,铤而走险,置国家税法于不顾,干起了偷税的勾当。国税部门早就怀疑其有偷税嫌疑,但一直苦于没有充分的证据。2002年6月底,国税局接到群众举报,称该企业有重大偷税行为。接到举报后,该县国税局立即派员对此展开明察暗访。在掌握了该企业设有内(即真账)、外(即假账)两套账的情况及“内部账”存放的确切地点后,该案稽查人员发动政策攻势,责令其会计将“内部账”交出。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该厂竟是一个靠隐瞒销售收入发家的“偷税专业户”。经初步查实,该厂在1996-1999年期间,为应付税务、银行等部门的检查,逃避责任,设置了“外部账”,将小部分收入通过“外部账”反映出来,掩人耳目,而实际上则在暗地实施见不得人的偷税行为。它将大部分收入通过“内部账”反映,其资料仅由几个股东掌握。在此期间,该厂共实现销售收入493万元,为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在账面上仅体现销售收入187万元,共隐瞒销售收入306万元,偷逃增值税税款52.02万元,偷税数额为应纳税额的65.83%。此外,该厂连账面上体现的应交税金都未缴足。经核实,该企业经营期间共计应向国税机关缴税27万元,但仅向税务机关缴税12.6万元就草草了事,欠税达14.4万元之多,主管税务机关多次催缴未果。该企业的偷、欠税行为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此次检查中,该企业共计应补税67万余元,滞纳金达150万元。鉴于此案涉税金额较大,偷税比例巨大,已触犯刑律,依照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十条中“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除由税务机关追缴其偷税款外,依照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的补充规定第一条的规定处罚”的规定,县国税局依法将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二)分析与提示

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境界和水平具有层次性,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随着会计人员自我职业道德修养的不断加深和加强,职业道德境界和水平才能从“自私自利”发展到“公私兼顾”,进而“先公后私”,并最终达到“大公无私”的最高境界。

案例9 会计人员应当廉洁自律

(一)案例综述

安徽人王某,23岁,大学专科毕业后分配到某市一国债服务部,担任柜台出纳兼任金库保管员。1999年5月11日,王某偷偷从金库中取出1997年国库券30万元,4个月后,王某见无人知晓,胆子开始大了起来,又取出50万元,通过证券公司融资回购方法,拆借人民币89.91万元,用来炒股,没想到赔了钱。王某在无力返还单位债券的情况下,索性于1999年12月14日和15日,将金库里剩余的14.03万元国库券和股市上所有的73.7万元人民币全部取出后潜逃,用化名在该市一处民房租住隐匿。至此,王某共贪污1997年国库券94.03万元,折合人民币118.51万元。案发后,当地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王某迫于各种压力,于2000年1月8日投案自首,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

(二)分析与提示

(1)这说明该会计人员在学校缺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没有丝毫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内心深处没有构筑道德的防线,或者说道德防线十分脆弱,不堪一击。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分析,该会计人员违背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等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此外,此案也说明了建立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2)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有利于培养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情感;有利于树立会计职业道德信念。

(3)要进行三个层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一是对潜在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二是对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员进行岗前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三是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案例10 构建各部门齐抓共管的监督机制

(一)案例综述

某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某基金委”)财务局经费管理处会计卞某在1999年8月至2002年12月间,利用担任某基金委综合计划局财务处出纳、财务局经费管理处会计的职务便利,在负责办理向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的院校、科研单位拨款的工作中,多次将部分因故退回款以重新拨出为名,分别采取伪造银行进账单、信汇凭证、电汇凭证在单位平账的手段,将公款共计人民币1262.37万元侵吞。2002年3月至2003年1月间,卞某利用担任某基金委财务局经费管理处会计的职务便利,多次采取伪造银行对账单、进账单,编造支票配售记录的手段,先后8次将公款共计人民币19993.3万元挪出,转入北京汇人建筑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及其女友柴某家人开办的公司账内,用于上述两家公司的营利活动。为此,卞某收取汇人公司支付的利息款人民币8万元。1995年8月,卞某伙同当时担任某基金委综合计划局财务处会计的吴某(捕前系某基金委财务局经费管理处副处长),利用二人任某基金委综合计划局财务处会计的职务便利,私自将公款人民币1000万元存入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并以委托贷款方式借给广州保税区某公司进行营利活动。为此,卞某、吴某收取广州某公司支付的利息人民币294.5万元,其中吴某分得赃款人民币1万元。1998年4月间,广州某公司将该款返还某基金委。案发后吴某将1万元退还。吴某于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在担任某基金委财务局经费管理处副处长,负责各类基金项目经费的拨款工作期间,因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卞某将某基金委资金人民币1262.37万元贪污、将人民币19993.3万元挪用,造成国家基金委256万元人民币的重大经济损失。2003年2月,某基金委财务局经费管理处一名出纳经核对银行对账单与单位的计算机财务账,出现2000余万元差额,发现2003年1月7日一笔用支票转出的2090万元账目有疑问,经核对该支票已由卞某登记为作废支票,出纳要求卞某出示作废支票,卞某无法出示,当晚出纳将此情况向单位领导作了汇报。第二天,检察机关接到某基金委举报后,将卞某抓获。2003年4月,吴某主动找到单位领导谈话,并交代了与卞某共同将人民币1000万元公款存入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并获取200余万元利息的事实。

案发后,卞某贪污、挪用的公款绝大部分已经被追回。其中,卞某贪污的1262.37万元公款中已追回赃款人民币999.43万元,尚有人民币262.94万元不能追回;卞某挪用的19993.3万元公款中,案发前已归还11693.6万元,案发后又追缴赃款、赃物共计价值人民币8139.7万元,尚有160万元未归还。卞某非法所得290余万元未追缴。2004年11月,贪污挪用公款2亿多元的被告人卞某被判处死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被告人吴某同时被法院以挪用公款罪、玩忽职守罪判处有期徒刑8年。

(二)分析与提示

会计职业道德监督机制的建立非常重要。财政部门应当认识到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和紧迫性,把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作为新时期会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开展各阶段的工作。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 )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A.会计职业活动

B.会计职业规范

C.会计职业教育

D.会计职业修养

2.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对象,既有单位会计人员,也有( )。

A.单位负责人

B.注册会计师

C.注册税务师

D.总经济师

3.会计职业道德的评价功能是指对会计人员的行为,根据一定的( )进行评价。

A.道德情感

B.道德规范

C.道德标准

D.道德意识

4.会计法律制度侧重于调整会计人员的( )和结果的合法性。

A.外在行为

B.内在行为

C.外在动机

D.内在动机

5.敬业是爱岗的升华,爱岗是敬业的( )。

A.保证

B.根本

C.基石

D.准绳

6.诚实守信是做人的( )。

A.基本原则

B.基本规范

C.基本要求

D.基本准则

7.廉洁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 )。

A.基本要求

B.基本形式

C.普遍要求

D.内在要求

8.注册会计师存在的基础是( )。

A.自信

B.廉洁

C.自尊

D.独立

9.强化服务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之一,其关键在于( )。

A.服务态度

B.服务质量

C.服务意识

D.文明服务

10.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在于把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 )。

A.职业道德品质

B.职业道德意识

C.职业道德行为

D.职业道德情感

11.提高会计人员道德修养的基础是( )。

A.教育

B.素质

C.实践

D.环境

12.会计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最终是在会计人员( )中得到升华。

A.自我改造

B.自我教育

C.自我提高

D.自我修养

13.“慎独”是检验会计人员道德水平的( )。

A.风向标

B.试金石

C.温度计

D.警世钟

14.岗前职业道德教育包括会计学历教育和( )中的职业道德教育。

A.会计从业资格

B.警示教育

C.远程教学

D.职业教育

15.( )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主管部门。

A.财政部门

B.所在单位

C.上级单位

D.教育部门

16.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表现好与差,( )是最直接的受益者或受害者。

A.国家

B.所在单位

C.上级单位

D.社会

17.会计职业道德决定了( )的发挥和会计工作的质量。

A.会计职能作用

B.会计职业行为

C.会计职业规范

D.会计职业意识

18.取得高级会计师资格实行( )的方式。

A.考试通过

B.评荐结合

C.考评结合

D.上级任命

19.目前会计人员表彰主要包括会计人员( )和先进会计工作者评选表彰制度。

A.荣誉证书制度

B.奖惩制度

C.单位推荐制度

D.表彰公示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

1.道德可分为( )。

A.社会公德

B.家庭美德

C.职业道德

D.公共道德

2.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的基本功能包括( )。

A.指导功能

B.规范功能

C.评价功能

D.教化功能

3.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两者在内容上表现为( )。

A.相互渗透

B.相互转化

C.相互重叠

D.相互吸收

4.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主要区别为( )。

A.性质不同

B.作用范围不同

C.表现形式不同

D.实施保障机制不同

5.爱岗敬业就要忠于职守,忠于职守的内涵体现在( )。

A.忠实于国家

B.忠实于单位负责人

C.忠实于社会公众

D.忠实于所服务的单位

6.客观公正的基本要求包括( )。

A.依法办事

B.实事求是

C.保持独立性

D.不偏不倚

7.强化服务的基本要求主要表现在( )。

A.强化服务意识

B.端正服务态度

C.提高服务质量

D.完善服务内容

8.注册会计师保持独立性的含义包括( )。

A.实质上的独立

B.独立自主设立会计账簿

C.形式上的独立

D.独立自主审查会计凭证

9.“坚持准则”中的“准则”包括( )。

A.会计法律

B.会计准则

C.会计制度

D.会计法规

10.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环节主要表现在( )。

A.正确的职业道德认知

B.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

C.高尚的会计道德情感

D.坚定的会计职业道德信念

11.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职业道德的( )。

A.观念教育

B.警示教育

C.继续教育

D.规范教育

12.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途径主要包括( )。

A.学历教育

B.岗前职业道德教育

C.岗位职业道德教育

D.技能教育

13.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主要是( )。

A.“内省”

B.“慎独”

C.学习先进

D.养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行为和习惯

14.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主要通过( )来落实。

A.财政部门的组织推动

B.会计职业组织的行业自律

C.社会各界齐抓共管

D.会计法执法检查

15.目前我国的会计职业组织主要包括( )。

A.会计学会

B.注册会计师协会

C.财政部门

D.民政部门

16.下列( )情形的会计人员,不能参加高级会计师评审。

A.受过刑事处罚

B.在经济管理中受过党纪处分

C.在经济管理中受过政纪处分

D.经常迟到早退

17.财政部门组织推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主要体现在( )。

A.开展宣传教育

B.结合从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管理

C.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聘结合

D.与会计法执法检查相结合

18.会计职业道德宣传教育主要包括的形式有( )。

A.演讲

B.论坛

C.竞赛

D.表彰

三、判断题

1.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刚性规范,具有强制力。( )

2.职业道德是职业活动对职业行为的道德要求。( )

3.道德对会计人员的动机和行为的教化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

4.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一种调整会计职业关系和改造会计人员品质的方式,作用面广。( )

5.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职业的内在要求。( )

6.爱岗和敬业,互为前提,相互支持,相辅相成。( )

7.法院审理案件时,要求某公司提供相关财务资料,但是某公司财务处长以保守秘密为由拒绝提供。该处长的做法符合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 )

8.公正主要包括真实性和可靠性两层含义。( )

9.注册会计师李某兼任某公司的董事,因此不得负责该公司的审计。这是会计人员实质上的独立的要求。( )

10.会计人员是企业的内部职工,会计人员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会计人员应该按照单位领导人的意见记账算账。( )

11.人的道德观念不是先天存在的,只能靠教育培养提高。( )

12.从自律走向他律,方为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 )

13.职业习惯是对职业责任的自觉意识,是认识和情感、意志和信念的统一。( )

14.慎独是会计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也是会计道德修养中一种更高的境界。( )

15.在道德教育中个人只要领会教育的精神实质就够了,不需要个人的主观努力。( )

16.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广大会计人员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是每个单位、每个部门的责任。( )

17.为鼓励会计人员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应严格考核奖惩,无论奖惩均应有书面记载。( )

18.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和奖惩机制不仅是单位经济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会计人员行为和道德观念的重要因素。( )

19.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应当实行自我修养和内部督促相结合。( )

20.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单纯而主要的工程,必须靠各级各部门抓紧抓好。( )

四、综合练习题

黄林是国有企业的财务科长、会计师,不仅自己业务能力强,而且经常组织全科的同志学习会计业务,对别人的提问也是耐心回答。小刘刚从事会计工作不久,每次碰到不懂的业务问题都喜欢问黄林科长,他总是耐心回答,直到小刘明白为止。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好科长,上个月却被莫名其妙地调到仓库当保管员去了。小刘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黄科长因坚持分摊当月的银行贷款利息,不听领导的“招呼”才被调走的,听到此,小刘义愤填膺,立即向财政部门举报了此事。财政会计管理部门在收到举报后,立即进行了调查,并会同该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对该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谴责和警告,同时责令恢复黄林的职务,并对黄林进行了通报表扬。不久黄林同志就回到了财务科长的工作岗位。

针对上述情况,请回答以下问题:

(1)黄林科长经常组织全科同志学习会计知识、有问必答的精神,最能表现出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 )。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提高技能

D.廉洁自律

(2)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真实性,是每个会计人员的基本职责,黄林科长“不做假账”的行为,体现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的( )。

A.客观公正

B.坚持准则

C.诚实守信

D.强化服务

(3)黄林同志最终回到了财务科长的岗位,体现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 )方面。

A.财政部门的组织推动

B.行业自律

C.社会各界齐抓共管

D.单位负责人知错能改

(4)对于小刘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刘有权直接向主管会计工作的财政部门举报

B.小刘只能向本单位领导反映情况

C.小刘只能向主管部门举报

D.小刘刚从事会计工作,什么都不应该说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