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世盗名,歪改曲解,堪舆(风水)乱象揭秘 之一

最后更新 :2023.11.01 04:30

 

堪舆家在春秋战国时期,同儒家、道家、法家等驰名,对我国的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作用。 堪舆(俗称风水)原本是人类为谋求舒适居住环境的综合性学问,有一定的科学性。然而,历经数千年沧桑,在滚滚的历史洪流中免不了金子泥沙混杂、精华糟粕共存。风水的研究和应用,曾经几度被打压封杀,封建时代先有“焚书坑儒”,后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加上上个世纪“破四旧立四新”运动,很多堪舆典籍付之一炬,看风水曾经被人们视为违法活动。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认为风水从业者是搞封建迷信活动,骗人钱财。堪舆学术之路一直坎坷不平,几乎都在边缘化、神秘化、巫幻化,难登大雅之堂,风水的是与非、真与假,无从考究。学者、用者听天由命、随波逐流。

发号台

近年,国学文化不断被推高捧热,堪舆学术卷土重来,大行其道。当堪舆行业风生水起之际,滥竽充数的现象相当突出,风水从业者良莠不齐,龙蛇混杂,历来没有权威部门考核验证,也无统一标准规范,只要识读几页书,不识读书的就花钱跟师傅学习一招半式,然后拿着一个罗盘,自吹自擂、自我吹捧,胡乱吹嘘一番,就能做风水师,就能够开班授徒……古代有主家把风水师告到衙门,如今有学员把风水培训师告上法院……纠纷不断,如此种种怪现象都是歪改曲解经文的假学伪学闯的祸。

发号台

过去,乡村风水师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接触堪舆书籍不多。现在,一些高学历的人群加入堪舆产业,这本来是个好事情,但是却用现代商业化模式来经营风水,把堪舆学术商业化、市场化、营销化,急功近利,以赚钱为目的,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择手段,花样百出,学术越假,越吹得其术神乎其神。更有甚者,将魔术、巫法融入风水,极个别者设立风水骗局……被绳之以法,受到法律制裁。

发号台

当把堪舆剥离学术范畴,作为谋生的手段,古代称之“江湖求食”、“谋衣食”,往往加剧风水乱象的发生。这些,都完全违背了堪舆的初衷,不仅加速了风水学术的混乱,而且最终导致风水形象的溃坏。

发号台

堪舆学术是古代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历经一代又一代的经验总结,才有不少堪舆经典著作传世。这些著作对改善我们的人居环境,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古往今来,屡屡被一些沽名钓誉之徒,以及不可告人之目的,有意或无意的歪曲删改、臆想诡解,令到典籍面目全非,致使后人无所适从。更为过分的是:有一些人对堪舆一知半解,为了标新立异、搏出名谋取利益,将自己本来错误的观点和错误的理解,再结合几本风水书进行割头取尾、东拼西凑、胡编乱造地“著书立说”,以内部资料的形式印刷发行,这些书籍混乱当下,荼毒后人,贻害无穷。

发号台

因此,堪舆只能称之为“玄学”,甚至也有人称之为“伪科学”。的确,风水学术从理论到应用的方方面面存在很大争议,历经数千年,依然争论不休。有的曲解经文,有的故弄玄虚,有的哗众取宠……千姿万态,不一而足。

发号台

究竟风水界是怎么歪改曲解堪舆经文的呢?且以厉伯韶的《分金诗》为例,进行说明。

发号台

说起宋朝国师厉伯韶,人们自然想起他流传最广的就是《分金诗》。

“先将子午定山岗,

再把中针来较量;

更加三七与二八,

莫与时师论短长。”

(注:诗中的“再把中针来较量”,也有版本为“次把中针细较量”、“却把中针来较量”,等等)

这首诗应该怎样理解呢?诗的关键词:“子午、中针、三七、二八”。不仅仅一般未接触过堪舆知识的人,被弄得一头雾水、无所适从,而且很多以风水为业的老师傅,同样是一头雾水、无所适从。

1、《分金诗》秘传版秘解

发号台

据坊间传言,某某堂某师深得“秘传真解”手录《厉伯韶秘诗解》:

先将子午定山岗,

休把中针去较量。

更用三七与二八,

分金定穴旺方良。

注解:先把地盘正针(即子午针)去格山格水,中针休要去理会它。“更用三七与二八”,即是来龙、坐向及水口要合河图洛书之三七、二八,合五、合十、合十五之数,是真阴阳交媾,龙合向、向合水之地理真诀,非三合之分金、合人盘二八与天盘分金三七加减之数。古明师传书不传诀,将秘诀隐于心中,代代口授贤明达士,此诗为佐证也。

厉伯韶,杨救贫弟子。另《地理天机会元》载:

先将子午定山岗,

再把中针来较量,

更加三七与二八,

莫与时师话短长。

历来争论最多的是“更加三七与二八”一语,此是地理理气之玄机,后人伪造最多,曾祖与厉师同为杨公弟子,此语非绝学不能破解。

发号台
发号台

按某师对公开版本解释:历来争论最多的是“更加三七与二八”一句,这是地理理气的玄机,后人伪造最多,没有绝学是不能破解的。

再次强调,厉伯韶是杨公的弟子。

发号台

综上所述,秘本有解,公开本无法解释,为什么呢?只有老天知道,也许是祖祖辈辈代代心传口授中,没有讲到吧。

至于反复强调“厉伯韶,杨救贫弟子”,“曾祖与厉师同为杨公弟子”。应该是强调自己学习的堪舆技术知识是嫡传的、真的,不是假的伪学。不知道什么原因,总让人觉得似乎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滋味。

按常理推断:中针是由宋朝赖公创设,厉伯韶诗里提到中针之用,厉公应在赖公之后出生。杨公卒年赖公尚且未出生,更别说更以后的厉公,怎么厉公反而为杨公亲传弟子?岂有此理!

未完待续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