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院,直通人才大道

最后更新 :2023.11.01 02:02

 

发号台

  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赵飞:

  “有的学生就是通过在科技小院发现自己喜欢从事农业生产一线的工作,那么他毕业后就会选择到农业企业就业。”

  天津滨海茶淀葡萄科技园经理刘娜:

  “自从打造了科技小院,科技园的葡萄优果率从80%提升到了95%。”

  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水产养殖科学系教师梁爽:

  “以前学生的论文题目都是我们给想出来的,现在的题目往往来自于在科技小院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7月,骄阳似火,稻田上空,一架无人机来回“扫描”。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赵飞熟练地拨弄着操控杆。看着相机显示屏上无人机传回的光谱数据,他嘱咐身边的天津农学院研究生柏珺焯,回去后和上一次的数据对比分析。

  在水稻种植季,赵飞基本每周都要带学生到田间收集一次数据,通过对比分析,精准计算施肥次数、数量、种类对水稻种植的影响因子。

  “这个项目估计需要五六年才能得出结论,我现在做的是为师弟师妹们打基础。”柏珺焯说虽然毕业时还看不到成果,但是能出份力很开心。

  “这项研究就是得出结论,离发表论文、申请科技成果的要求还是有距离的。”赵飞的话颇令人意外。既然如此,为何还要费心费力来做?

  “这是种植户提出的要求。有一次聊天,他们提出现在施肥量和次数主要还是靠经验,能不能发挥我们的科研能力,精确施肥量,特别是如果每个种植季减少一次施肥,对水稻生长有何影响?”赵飞说,这样的问题在实验室里想不到,只有在生产一线才能提出来。“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是我们这个水稻科技小院的主要任务之一。无论能否发论文、出成果,这个项目都要做。”

  赵飞提到的“科技小院”,是新时代农业科研、科技服务与人才培养有机融合,助推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有效模式。他作为首席专家的天津宝坻区小站稻科技小院,是天津农学院六个科技小院之一。今年4月,该校贝类、对虾、蛋鸡、葡萄、萝卜、小站稻六个科技小院获得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称号。

发号台

鼎正新兴生物技术(天津)有限公司总经理、蛋鸡科技小院指导老师刘鼎阔(右一)在蛋鸡科技小院指导学生实验。

  1

  纸上得来终觉浅

  课题都是实践中问题

  高阿波在蛋鸡科技小院已经干了一年多,他研究的课题是蛋鸡饲养中对有害菌的抑制,这是蛋鸡科技小院依托单位鼎正新兴生物技术(天津)有限公司提出的选题。“结合企业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在蛋鸡饲养中不能使用抗生素,是否能用一种绿色生物制剂达到防病害的作用?研究过程中,我要跟老师学,跟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学,同时还要具备和养殖户打交道的能力。”

  高阿波的研究课题是企业生产实际需要,这是让鼎正新兴生物技术(天津)有限公司总经理、蛋鸡科技小院指导老师刘鼎阔特别羡慕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当年我们做论文的时候先查阅各种文献,看国内外主要研究方向,导师决定选题,我们做论文,与实际生产联系很小,很多时候做出来的论文仅仅是论文。”正因为知晓科研脱离实际的弊端,蛋鸡科技小院的课题,都是经过生产一线调研后确定的。

  “我们在生产中有问题,有的时候需要向高校教师请教,但是他们很忙,不可能随叫随到。研究生在这里帮助解决企业遇到的技术难题,解决不了的,再请教老师。这样提高了工作效率,解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刘鼎阔告诉记者,科技小院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实现了多方共赢。

  高阿波的师妹刘阔指着一间摆放着几百种中药材的实验室兴奋地说:“这就是我的实验室,基本上就是我一个人在用。”她本科学的是药学,研究生专业是畜牧业,现在致力于利用中药材解决蛋鸡饲养中的病害问题。“学校的导师带的学生比较多,在这儿刘老师一个人只带我们4个学生,有问题能够及时请教。而且就我个人而言,这里实验条件更好。”

  在各个科技小院中都有相应的实验设备,能够让学生安心做课题。如果有需要可以回到学校实验室完成实验,科技小院与学校形成了互补。

  “以前学生的论文题目都是我们给想出来的,现在的题目往往来自于在科技小院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水产养殖科学系教师梁爽告诉记者,几个学生的毕业论文都切实解决了贝类科技小院依托单位天津海升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有的正在申请专利。入住贝类科技小院研究生的实践问题解决能力明显提高,以研究生为主发表了数篇SCI、中文核心期刊收录论文及授权专利,学校与企业共同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重大专项等各类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共计8项。

发号台

天津农学院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田淑芬(右一)在葡萄科技小院指导学生如何剪枝。

  2

  绝知此事要躬行

  认识农民 发现自己

  才旺想不到3个多月的毕业实习经历会深刻影响到他人生的选择。他是天津农学院2021届本科毕业生,大学前三年成绩平平,毕业实习选导师,都没敢申请做天津农学院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田淑芬老师的学生。惴惴不安之中,王荣老师接受了他的申请。意外之喜,王老师是田老师团队的成员,因此他获得到田老师为首席专家的葡萄科技小院实习的机会。

  “在这里,田老师、王老师给了我很多帮助。”3个月的实习经历改变了才旺对职业的选择。“本来父母希望我考公务员,但是在这儿干了3个月之后,我对农业科技产生了很大兴趣。正好西藏林芝有一家农业国企在招人,我就去应聘了。把我在科技小院3个多月的实习经历和他们一讲,面试的领导都非常满意。”

  科技小院的实习经历,不但帮才旺找到了理想工作,还赢得了企业负责人的信任──刚工作就获得了管理一座温室葡萄大棚的机会,其他获得类似机会的都是老员工。

  与才旺一样,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硕士生曾禹齐来到科技小院后发现,只知道课堂上的知识远远不够。首先贝类的生产环境不一样,实验室里的贝类生长在模拟海水环境的淡水中,科技小院的贝类生长在真实的海水里;其次动物有自己的生长规律,不会“按部就班”。“做实验需要贝类性腺成熟后三天进行,我按照课本上的步骤找到合格的贝类后,特别高兴,数着日子到第三天准备开始实验。到那一看,池子里都是泡沫──贝类已经产卵了,老师说这样的不能用,只能再等三天。结果三天后,又是一池子泡沫。”曾禹齐说当时都要崩溃了,“可是实验要完成,必须自己想办法。我就用各种方法刺激它们在控制时间内产卵,以便我找到准确的实验时间节点,这些都是书上没教的。”

  刘鼎阔特别羡慕自己的学生:“我当年研究生毕业之后进入企业,经过了两三年的适应期,怎么养鸡、怎么养猪、饲料怎么打捆都是从头学的。如果当年有科技小院,那毕业后就能直接到生产一线成为熟手。”

  田淑芬对学生的要求是,在科技小院能和葡萄“对话”──了解葡萄每一天的生长变化。“过去有的大学生,连配药都不会。我的学生学农就要知农,了解农户不易,更要爱农,通过在科技小院实习认识到农业的价值。”

  贝类科技小院首席专家、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院长郭永军说,自己带的学生刚到科技小院时,差不多就是“小白”,需要请教厂里的工程师和技术骨干。一年多以后离开时,这里的技术人员对学生说“你是我的老师”。

  比起学到的专业知识,更让才旺难忘的是科技小院给了他自信,帮助他成为更好的自己。

  大学前三年的才旺是个内向不自信的学生,老师对他的印象是:“说话都不敢看对方眼睛。”在科技小院干了3个月之后,他见到老师同学主动打招呼,做实验的积极性高了,完成质量也让老师满意。

  “我原本是个挺开朗的孩子,但是上大学后因为知识底子比同学薄弱,成绩一直不算好,在学习生活上越来越不自信,甚至有了混个文凭的想法。在科技小院,田老师、王老师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学习热情高了,做实验的结果老师也很满意,自信心就上来了,我非常感恩在科技小院的经历。”田淑芬的研究生钱邵函通过和种植户打交道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同时因为自己的努力让种植户的收益增加,非常有成就感,更坚定了从事专业的信心。

  “用人单位对我们学生的评价,就是接地气。”郭永军说,“我们的学生有生产一线所需要的科技素养,与人沟通的能力强,用人单位都很喜欢。”

  “现代农业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受教育程度更高、技能更全面的农业人才。现在有很多农业专业的学生就业时放弃了本专业,还有的学生毕业后进入农业生产一线,却发现与自己的想象差异很大,比如有的人到了养鸡场受不了那个味道,就萌生了转行的念头。如果更多的学生能在学习阶段有生产一线的实习经历,就会对农业有更直观全面的认识,并发现自己的价值,会真正爱上农业,成为新农人,发展新型农业。”刘鼎阔说。

  赵飞则认为,通过科技小院的历练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有更清醒的认知,了解自己是否适合进入农业企业工作。“我是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农业企业工作几年,发现还是更愿意从事研究工作,所以又报考了博士研究生,现在成为一名高校教师。有的学生就是通过在科技小院发现自己喜欢从事农业生产一线的工作,那么他毕业后就会选择到农业企业就业。有人则发现自己不适合,可以及时调整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学生在科技小院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老师,也让老师获益。“有些教材出版的时间比较久,与现在的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出入较大。我们会根据学生在科技小院反馈的问题,以及我们在生产一线了解的情况,与时俱进调整授课内容。”梁爽告诉记者。贝类科技小院团队李永仁老师讲授的“贝类增养殖学”课程,就获评首届涉农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名课名师”资助项目。

发号台

贝类科技小院首席专家、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院长郭永军(左一)在贝类科技小院指导学生。

  3

  吹尽狂沙始到金

  看得懂的成果转化

  上个月月初,田淑芬出差回津转天就赶到葡萄科技小院。“任工,长根癌的株在哪儿?”小院依托单位天津滨海茶淀葡萄科技园的技术人员任朝晖头天晚上心急火燎地给田老师打电话,说有多株葡萄出现根癌病害。

  在满是蚊子的大棚里,田老师随任朝晖来到一棵葡萄藤下。仔细观察后,她发现了问题,并详细讲解了处理方法、农药的配比浓度,最后还反复叮嘱:“用刀子刮这些有病害的皮时,下面一定要垫上塑料布,刮完之后把它包起来扔掉,千万不能随意刮到土里,这样会传染给其他葡萄植株。”

  天津滨海茶淀葡萄科技园经理刘娜介绍,自从打造了科技小院,该园的葡萄优果率从80%提升到了95%。

  这正是田淑芬团队在科技小院围绕打造葡萄全产业链进行教学科研,为茶淀葡萄提质增效的成果。

  “现在不是拼产量,而是拼品质,让高品质葡萄为农民增加收益。”田淑芬说现在茶淀葡萄已经在电商平台销售,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运输过程中出现落果,有的买家给出较低评价。“电商怕差评,我们就要解决落果的问题,同时电商讲求标准化,就要解决果实松紧度不一、大小不匀等问题,让种植户的收益有保障。”

  “如果能通过科技小院完成的课题,给蛋鸡养殖户每只鸡每月节约一角钱的防病害成本,对于有几百万只存栏的养殖大户来说,一个月就节省了几十万元的成本。病害减少,产蛋率和蛋的品质都将提高,销售收入更高。算下来,一年增加的收益非常可观。”刘鼎阔告诉记者。

  坚持问题导向,以满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需要为目的,高校的科研项目立项更精准、现实意义更明显。与此同时,科技小院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亦是功不可没。

  “农民是否接受新技术,主要看效果,而且农民的田间管理能不能达到我们的要求很难说。现在我们将科技成果先放到科技小院来,实现转化。有我们的学生在,而且农场的技术工人能够完全按照我们的田间管理要求来做,种植面积也够大,更能体现出成果是否适应真实环境。在这里有了良好的收益,再向周围的农户推广就有说服力了。”赵飞告诉记者。

  “我们要通过葡萄科技小院让科技成果平民化。管理葡萄时要定期体检,用科技理论指导生产实践,充分利用大数据等进行精细化管理。”田淑芬说科技小院就是要服务乡村振兴。

  目前,天津农学院科技小院工作,围绕农业产业解决技术问题22项,示范面积约1750亩,技术辐射面积约42510亩,积极示范推广养殖新品种,带动农户新增经济效益显著。开展线上线下培训会32次,调研次数41次,申请及授权专利7项,发表学术论文35篇。

 产教融合的新模式

  作为科技小院模式实施主体单位,天津农学院在与依托单位协同、聚焦农业关键技术问题,联合开展研究生培养、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了这一模式的优越性。

  “学校结合区域农业产业发展需求,选派合适的专家及其指导的研究生入驻科技小院,来到基层生产一线,结合依托单位需求发现亟须解决的行业技术难题,指导研究生开展相应农业科研,参与科技培训、科普传播,组织技术团队开展技术攻关和科技服务,为科技小院提供人才支撑。”天津农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李留安教授说。

  他告诉记者,科技小院提升了农业专业硕士培养质量。这一模式解决了以往部分学术硕士与专业硕士同质化培养的问题,更加契合专业硕士的培养定位要求,“理论—实践—理论”三段式培养,整个过程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提升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及综合素养。

  “科技小院模式使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学校专家教授结合小院依托单位的产业技术需求,确定科研选题,与依托单位联合申报科研项目、科研平台,聚焦农业科研关键问题联合攻关,研究成果在依托单位及其辐射区域转化推广,在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提升了学校科研实力和水平,增强了学校社会服务能力。科技小院模式是‘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在农业产业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农户培训及科技普及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及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增强了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李留安表示,今后将对标先进示范小院,提升现有小院建设水平。在小院研究生招生数量、研究生培养、培训交流、科研、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推动小院网络体系发展壮大。将结合区域需求积极布局,扩大小院产业覆盖面,力争3年时间小院建设数量达到15个,并引导更多师生扎根小院,提升农业专硕人才培养质量。(来源:天津日报)

发号台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