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曾氏的影响及考略

最后更新 :2023.10.31 03:23

 

(一)曾氏为何落户仙阳河

曾氏的始祖叫曾参,也就是曾子,他是孔子的学生,他尊孔传孟,是孔子72贤人之一。他是曾氏排名第68派,洪武年间53派的曾任府,从江西的大栗树迁移到湖南石门的所街添平所。

对曾任府,有两种说法:一说曾任府是解试进士,不愿做官,随大移民时进入湖南到渫水。他是渫阳曾氏的祖先。亦说是汉朝时征蛮,五姓覃、唐、向、曾(任府)、王。覃添顺、曾广均被朝廷封赏,覃添顺被封为武德将军,千户候。而曾广封为百户候,武备将军,由所街迁移到仙阳河流域(三圣、岗市、河口、水田等)。明朝洪武24年封世袭10代。可时间差别比较大,但是对于覃添顺土司对于土司的管理又比较确切一点。家族中,民国谱,同治谱有不同说法。一说曾任府在同治二年组织修谱,由65派曾伦选(伦选公,通派贞伦),组织修建了渫阳曾氏祖祠。对于曾氏68派最有名的一位是曾兴芝(别名曾瑞清,又叫曾雅周),他是三圣一位团总,民国5年(1916年)组织修民国谱。扩建、维修仙阳祠堂,维修支祠堂(向家岗,80年代后叫白鹤岗),维修祖祠。

(二)曾明高挖金子

曾氏家族在仙阳流域安居后,人丁兴旺,布遍整个仙阳流域,落户在向家岗胡嘎廊口岗上沙院子曾明高和伍氏婆婆家里十分贫穷,在岗上搭起几间茅屋,度日艰难。

一次,伍氏婆婆出门扯猪草,在不远处的水井里喝水,突然发现水井里有一个白乌龟昂着头在里面走,婆婆还没有搞明白是怎么回事,瞬间就没有了。婆婆脑子一转,金银是走动的,她马上抽出自己头上的簪子插下去把乌龟定位。回去邀公公曾任府、曾一贵和丈夫曾明高,晚上去挖。他们先把水井的水浇干后,忽然金光四射,模糊了他们的眼睛,一会儿又不射了。他们把井里的矿物挖回去,每天晚上都挖,忙到夜深人静。挖回去后就堆在茅棚里,整个茅棚屋堆满了。他们并不知道是金子,只是觉得这矿物很重。

有一天,伍氏婆婆又去扯猪草,遇到一个挑货郎担人卖东西,要她买东西。婆婆说:“没得钱买”。

货郎担人走了一会后,又转了身,问婆婆:“你家住在哪里?”又说;”我能不能在你家讨口水喝?”婆婆说:“去呀”。

货郎担人一进门就看到了堆一满屋子的金子,便大声说:“你这个婆婆是个大富豪,家里堆这么多宝物,还说没有钱”。婆婆给他端了茶后,婆婆说买点货物,没有钱怎么办呢?货郎担人说:“你家里这么多宝物,我不怕你不给钱”。婆婆说:“既然你说是宝物,那你就随便拿一块抵货物款”。货郎担人高兴坏了,见到金子他选了很大一块搬走了。连货郎担都不要了。后来他走后,做起了大生意,他到处说曾一贵家挖的金子堆了一满屋,发财了。

曾家挖到了金子事,一传十,十传百,远近闻名,县衙都知道曾家挖到了金子。县令并亲自带两匹骡子,几个随从上门,看到真的是金子。县令说:“这些金子我骡子驮三分之二,三分之一留下”。县令又说:“这剩下的就是你们家的,我给你写个条子,任何人不得占有”,县令满意而归。

(三)县令赶走广东人

县令走后,曾一贵把金矿全部换成了银元,开始修建封火垛子屋,大兴土木,离原来的茅棚屋2公里多路选址,选址选在现在白鹤岗。在周围请了很多劳力,那时在他们建房的后面山上有一些广东人讨米在山岭上搭起茅棚居住,整个一条岭都是。曾一贵在修屋是一个广东人不小心被摔死。那些广东人十分团结,他们以打死人为借口,告到县衙,诬告说是曾家是图财害命。

县令得到状纸后,认为曾家挖了那么多金子,我拖了那么多都没有讲什么,这么老实的人家怎么会欺负几个讨米的广东人呢?打死也不相信,于是县令带着随从赶到三圣曾家。了解情况后,原来是广东人欺负人诬告······················曾家,想霸占曾家财产。县令叫曾家组织周边的人,把广东人赶走,以免以后带来很多后患。当地人齐心协力赶走了广东人,把他们搭的茅棚也全部烧掉了。县令为曾家和当地人做了一件大好事,县令走时,曾家又给他送了一盒子金银,县令高兴地走了。

(四)富贵要读书

曾一贵,字名高,康熙二十一年壬戊三月初四子时出生,乾隆十二年丁卯正月亥时殁,葬于胡家湾后山。

曾一贵挖到金子后,找到地理先生到处察看建房子地方,根本没有在原来的地方和挖金子的地方修建。最后在向家岗上确定了建房地址。建起了封火垛子屋,建曾氏祠堂,买田、买地。他有四个儿子,他专门请老师在家教子。

他的大儿子曾闻泓,老派泓科,新派闻泓,后为太学生,九品登士郎(清代正九品文官一般为各县的主簿,类似于现在的县政府办公室的秘书)。

根据曾广爱2012至2013年组织编辑的《曾氏族谱》记载:

他的二儿子曾藩科,新派闻籓,职员从八品迪功郎(明朝沿置为文散,文官正八品,初授)。

三儿子曾新科,新派闻新,乡里年高德重之人。

四儿子曾清科,丰祀生员(凡取得生员资格者,即算有了功名,朝廷即给吗予免除赋税的待遇,见了县官不用下跪,只作揖即可。生员并不是官职,相当于现在的高中生)。四个儿子在曾氏家族中都是佼佼者。

曾一贵有两个女儿均外嫁。

(五)曾一贵接义子

曾一贵从不嫌贫爱富,有一个讨米的叫花子,见他可怜,曾把他收留到家里,帮助他家里做事。念其全无外疑,忠厚老实。一天,曾一贵对说:“你也长大了,你在我家,你已经成了我家一份子,你就接给我,做我的义子,跟我姓,给你田种一石,屋宇牛双,给你婚配”。他听后十分感动,因为自己无依无靠,是个孤儿,能够得到主人的恩惠,他当即同意。曾一贵当即找了中间人,拿起纸笔公正,任何人不得欺占。当即改名叫恩科,字育彩。

在族谱中是这样记载的:康熙四十年辛己四月初二巳时,在年67岁,娶夫人杨氏。恩之为人,忠厚勤劳,一贵念其拳拳无外疑,故于四房分家,日给付约,一纸以田种一石,及屋宇牛双,令其子世守,不得变置,又叮咛四房子孙,日后不得加以轻侮辱其田山。

(六)、曾氏慷慨解囊

北流溪的界山是一边南(临渫水河),一边北。北流溪水在界山有三股水,一个是高洞,一个是低洞,一个是观音洞。水都是向北流,汇集仙阳水向西流。整个北溪流流域有10个村民小组,1700多人口,它灌溉着整个北溪流农田。

曾氏家里富裕后,在北流溪除了修祠堂外,由曾纯清(清朝末年团总)、曾日清领修自藏宝塔,塔高三层,建在北流溪的出口处,专门治北流溪风水。可惜这个塔在文革期间(67年)被炸了,后来北流溪出了几个癫子。

曾家富裕后疏财仗义,县里公益活动积极响应出钱,县里建育英堂,要求各个家族出钱,好多家族都不出钱,而曾家亲自专程送钱,县里专门送了一块匾到祠堂,匾为“好義”,悬挂在祠堂。在同治族谱中是这样记载的:公知疏财仗义,建桥修路,周扶乡邻,捐资成美,寅石邑修建育英堂,县长作引,四乡全募,无人捐助,公即送金百两,乡土正堂,正堂张锡(县长),以匾颜曰:“好義”,特令捕署王谦荣送,甲寅年。

湖南宁乡清末民初时修曾子庙,当时山西修东宗庙,在湖南修南宗庙(长沙八一路清水塘处),专门供祖宗曾子像。民国谱中记载,曾家专门送钱支持修庙敬供祖宗。

(七)曾家人才辈出

现在曾家主要分布在湖北五峰的湾潭镇和五峰镇,鹤峰、石门三圣等各地,仅石门就有9000多人,可谓是人才辈出。大学生出了几百人。三圣乡郝坪(两河口村)的曾杏霆,1930年参加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四军第六军军区任宣传队队长,绥德警备司令部军法处副处长,359旅供给部运输大队党支部书记,绥德地委秘书长,统战部部长。新疆359旅畜牧厅常务副厅长。他的重孙子也是团级干部。曾杏霆1965年在北京逝世,葬于乌鲁木齐。

现在曾氏人丁兴旺,工农兵学商及在县乡镇机关、科局级单位任职不少。现有关资料,可在《曾氏同治二年族谱》10本(存7本)查阅,存于上海图书馆。

文中图片说明:1、曾家老屋场。

2、郝坪三狮捧一象的仙阳河狮子。

3、村民自发修建的两河口到郝坪去的浮桥。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