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汕尾最美8大古村落,多元文化交汇地海陆丰古韵盎然

最后更新 :2023.10.30 04:29

 

广东,汕尾,海陆丰地区。

这里是潮汕文化、闽南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的交汇地,文化多元而兼容,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这里有很多美丽的古村落,那些陈旧的建筑隐匿在群山之中,立于原野之上,无疑是现代文明中的一方净土,街头巷道、古祠古屋都留下了斑驳的历史影迹。

一起来看看最美的8处古村落。

1 大楼古村

大楼村位于陆丰市西面,距离市区中心10公里,与潭西政府所在地相连,国道324线、深汕高速公路在村后穿过,村庄面南背北,后依法留山,面朝大德岭。大楼村名列“广东省十大最美古村落”,也被评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发号台

历史上称善庆楼,始建于明弘治5年(公元1492年),楼仔村称德馨楼,现已合在一起,有2000多人口,大楼村的建筑风格系独具儒家文化内涵的"五马拖车"造型,子午正线分金,建于明朝万历21年(公元1594年),乃七世祖举人可盛公所建,历九年建成,八世祖进士林呈祥之妻王氏(乃当朝姓王的宰相之女,称"京奶")及其子林长春再于不断完善,距今四百多年。

发号台

大楼村独具儒家文化内涵的“五马拖车”造型引发了很多文人的浓厚兴趣,整座建筑物因很像五匹马在拉动一辆大轿车而得名。村落背有靠山,远依法岫(法留山);前揽沃原,面照大德(大德岭),是一块历来人们赞不绝口的风水宝地。楼房系用溪沙、红坭、糯米、红糖合成夯墙体,且主门上端有消防用的螺旋下水口。整座建筑物如五匹马在拉一大轿车,配上村前的三台旷地和半圆型水池,成圆山圆水方建筑,代表了潮汕古村落的风格,表现出粤东古居文化的特点。

2 墩仔古寨

水唇墩仔寨的围龙屋,它可是广东省最美古村落之一。墩仔寨位于陆河县水唇镇墩塘村,古称吉康都仑岭乡墩仔寨,是中国独特风格的龟型建筑。围笼古寨、石门槛、神泉龙井五奇、石旗杆夹、举人炼武石等历史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

发号台

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一起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五大民居建筑形式。“围龙屋”是客家先民从中原迁至赣闽粤之后为抵御外敌而兴建的一种集实用性、科学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独特建筑,它结构完善、气势恢宏,堪称中华民族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博得各国建筑专家的阵阵喝彩,被誉之为“外星人的建筑”。 陆河县虽说是纯客家县,但它1988年才从原陆丰县析出,“围龙屋”难得一见。据说全县仅此一座。

发号台

墩仔寨“围龙屋”建成于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至今已有260多年历史。它虎踞在一座石山上,总体呈椭圆形,中间高四周低,周围是池塘。村中老人说每逢大雨,水从大屋左右四个泄水孔奔涌而出,站在屋后的高山俯瞰,大屋极似大龟奋力游弋划出滔滔白浪。大屋设东西二门,东门系二层楼飞檐结构,从围墙中突出来;上凿两个极似龟目的炮眼,中置一块石质牌匾、匾文为“川岳钟英”。门楼设置三重大门,可以想见当年此屋是何等牢固,防御功能何等突出!从东门步入,眼前出现一条杂石铺就的主街,青砖灰瓦的厢房错落有致地沿街分布,左穿右插,东廊西室、扑朔迷离。据说,房屋的分布形成龟背纹。如此浩繁建筑,竟不用石灰,不凿一井,让人惊叹。经测,大屋总面积五千多平方米,两门相距八十三米,东门槛比西门槛高一尺半。整座“围龙屋”大小共有二百多间房子,繁盛时曾住过七百多人。

3 石寨古村

发号台

石寨村,位于碣石湾畔的陆丰市大安镇东南部,几百年来没遭受大型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故成为陆丰市内保存较好、规模较大的古村寨。关于石寨名称的由来、石寨为何时何人所建各有不同的说法。一说该寨主要由石料建成,所以称石寨,一说石寨村最先定居者系石姓人家,因而名叫石寨。据了解,石寨村是黄姓集居地,寨墙周长约700米,高10米,基础部分由石板条垒砌,足有3米高,上部分用三合土夯就,墙宽4米,墙体3米以上分内外墙,内外墙之间有2米宽的“马路”。外墙遍设碟口和炮眼。分设东西南北四门,距城门四十米处两旁各设墙头堡。自生自长的平抛(音)诗意盎然地倒悬城墙上,不但让斑驳沧桑的墙体呈现绿色的生机,而且还起了保护的作用,这正是几百年城墙不老的秘诀。西门城墙上方,嵌着一方石匾,上书“石城”的两个漆金大字,系黄氏先祖手迹。

石寨地形奇特,实为罕见:群山环抱,小河蜿蜒,方圆十里之平坦谷地,中间突起一座形如雄狮之小山岗,石寨村落即置小山岗之上。城内民居依山势高低逐级而建,秩序井然。城前有湖波如鉴,湖外小山形如覆釜,肃然列案;周遭峰峦拱护,端正雍容,有如王谢子弟依仪而列;城外树木森森,奇花异草不下几百种;莺啼雀噪,好不热闹。正是鸟语花香,四季宜春,置身石寨村中,如入桃源仙境。

4 新厝林古寨

新厝林古寨又名林厝城,位于赤石圩西侧1公里处。寨呈方形,占地面积为8088平方米,四周用灰沙夯筑很高的寨墙,围成一坚固的寨堡,四角各筑一个角楼(敌楼),东面寨墙中间建置寨门,门顶设岗楼,寨内以寨门为起点,东西向留一道4米宽的通道,两边各筑五座整齐的房屋为民居,古寨的建筑特点恰如一座军事城堡。这是为防止山匪海盗劫抢而建的。该古寨是乾隆年间由林氏三世祖购得此地创建方城,历时十八年建成。相传新居入伙时29人,是晚产一女共30人,锦上添花传为佳话。因全村姓林,又是新屋,故得村名。

发号台

5 千秋塘古寨

发号台
发号台

千秋塘古寨的历史长于新厝林古寨,面积也稍大。它位于赤石镇府西侧二公里处。该寨四周用灰沙夯筑寨墙,圈围成坚固的方形寨堡,四角各筑一个炮楼(敌楼)。在东西寨墙的中间置一寨门,以寨门为标准,东西向留一道中心通巷,对称各建置八座民房,在靠南北两侧寨墙边按东西向各留通道,形成前后左右纵横的巷,四面寨墙及四角炮楼均设置炮口枪眼,整座村寨建置如一座军事城堡。该寨建于明末清初(1628——1636)。李氏由祖籍福建省樟州芒婆坑村迁来建居。因村前挖有一口大鱼塘,请风水先生命名为“千秋塘”,寓永恒之意,村名由此而得。

6 羊坑古寨

发号台
发号台

羊坑古寨呈方形,设南、北二门,四面圈围成坚固的方形寨堡,存四角的边缘各建置一个方形炮楼,对外各留设炮口枪眼,并有小门通往寨内。该古寨以正门(北门)为起点,南北向为中心街道,东西两侧各建整齐对称的十座民房,全部巷道为三直十一横巷,前后左右相通。该寨建于明朝弘治元年(1488)由陆丰林珠陈姓先民迁来建居。因村建于双宫岭下,附近居民视为“羊坑”处故名。双宫岭山峰起伏重叠,岭下山峦沟坑众多,故有“羊坑”之称。

7 新城古寨

发号台

新城古寨位于赤石河上游。寨呈方形,开三门,南门为正门,东、西两侧门,均设内、外两重门,外为方形,内为半圆形。古寨的四角边缘各建置方形炮楼,炮楼均有小门连结寨内。四面墙体均设有炮口和枪眼。该寨城以正门南门为起点,南北向为中心街道,东西两侧各置十座整齐对称的民房,靠东西两侧寨墙各留南北向通道,整座古寨横直有巷、四通八达,是一座坚固的古寨城堡。该寨始建于元初,原名元新寨。清康熙丁卯年(1687年)村民洪晨孚考中翰林,衣锦还乡祭祖,见本村围墙低矮遂捐资升墙三尺,并改元新寨为“升城”。因当地尖米话“尖城”与“新城”音近,故后人误为新城,沿用至今。

8 大塘古村

大塘村始建于明代1371年,总占地面积约11平方公里,现存布局整齐、规模颇大的明清时期闽南古民居群,是粤东地区保存较好的闽南民居建筑群的一个样本。

发号台

大塘村既保留了古老,又焕发着青春,老的很老,新的很新,其夹杂的新旧建筑和文化,令人说不出什么味道。大塘村最为人称道的是,作为一个村庄,居然有街市,两边清一色南洋式骑楼。1924年,侨居马来西亚的卢文仪,汇巨款回乡建骑楼商铺72间,占地百亩,保留至今,成为粤东地区不可多得的一道风景线。这条海陆丰村庄中绝无仅有的“民国街”使到访的游客流连忘返。其建筑之坚固、高雅,墙壁上之雕塑栩栩如生,走廊水泥柱图案历90年而无损,这样的商住骑楼在陆丰乃至粤东乡村实不多见。

古村记独立编辑自网络,欢迎关注古村记头条号

(更多全国县市古村古镇关注微信号,搜微信号:gucunji)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