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古村呈坎

最后更新 :2023.10.30 04:04

 

发号台

位于黄山、屯溪、歙县中间位置的古村落呈坎,是一幅水墨画就的乡村,享有中国风水第一村的美誉!素有进得去而出不来之传说,似乎给这古村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越发撩拨人向往去探个究竟。

依山傍河的呈坎,坐西朝东,四面山峦叠翠,中间是两平方公里左右的盆地,山形交错,水色清纯,有:“枕山、环水、面屏”的古代风水理论,整个村落阴阳统体,天人合一。两条水圳引领众川河水,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街连巷,顺挽着多条溪流汇聚而入,仿若“九龙戏珠”奔腾环绕水流潺潺,气派典雅,具有排水、泄洪、灌溉等功能。古人当初建村时的水系,至今仍然发挥着作用,给这里的村民耕种、生活带来便利。形成了二圳三街九十九巷,仿佛在《三国演义》里所描述的迷魂阵战术,让人由入口进去顿感晕头转向,宛如行走在迷宫一样。自古以来呈坎就是一个进的去就出不来的神秘、神圣、神奇、灵秀之地。有民间俗语诠释,走进呈坎:“十有八九迷路,留在呈坎就富”之说。宋代理学家朱熹曾赞誉呈坎:“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

从高处俯视纵览古村,整个呈坎形似一幅天然八卦图,神似太极图中阴阳鱼的黑、白分界线,是人间罕见的风水宝地。当地还有这样的民间传说:八卦“阴阳鱼”始终是相互合抱,追逐嬉戏永不分离,而且“阴阳鱼”的眼睛能看见一个人的前世今生,给人一种神秘和神圣之感。正因为这样,呈坎才是一个天然外八卦和人文内八卦巧妙而完美相结合在一起、始终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的神秘古村落,这是徽州乃至中国古村落建筑史上的千古奇观。

为此,古村罗氏的先人看中了这里的风水:藏风聚气,纳四水于村中,聚水聚财,调阴阳于自然,按着这天然的八卦风水理论布局建村,开凿河道,垒筑堤坝,安居乐业。

走近呈坎古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片不大不小的清湖,湖面上碧波涟漪,水光潋滟,细微的秋风拂过,湖塘泛起鱼鳞状的细细波纹。阳光暖照在荷塘上,那满湖的莲荷此时尽管没有了往日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姿色,但那不似张扬的骨感,错落有致潇洒怡情,仿佛绘画大家有意的泼墨,显得抽象而浪漫。让人丝毫觉察不出那种“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霜风秋雨、滴滴敲打的凄凉。残荷别样的深蕴,不由地让人遐思缕缕,甚感生命孕育的奇妙!十几只大白鹅在湖水里嬉戏追逐,穿梭在满池的残荷枯茎之中,似乎深念着荷花曾经的风华。湖中心那座单孔青石拱桥,秀雅精致,古韵幽幽。远看粉墙黛瓦、近闻鸡鸣狗吠、炊烟袅袅落日余晖……几笔粗粗的线条,勾勒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水墨乡野图,有,人在画中游的飘然,恍若来到了陶渊明笔下的清幽静谧之地——桃花源,令人陶醉!

呈坎古村落长街和众川河平行,延展呈南北走向,贯穿全村,是古村落里主要交通要道;那一条条短巷与长街垂直,呈东西走向,宽约一米,又称一人巷。这二圳三街九十九巷里的横街横巷,自然穿插在长街之间,把古村切割成一个个大小不等的消防分区,以防火患。村内大大小小十字路口不胜枚举,并建有很多更楼,但由于文革期间遭到破坏,这些更楼大多已经消失,目前只幸存下三座,成为徽州地区不可多得的靓丽风景!所有大街小巷都有花岗石铺筑,两侧古民居鳞次栉比,纵横交错,排列有序。清一色白墙黛瓦,飞檐翘角,高低错落,黑白相间,显得淡雅清秀。长街短巷犬牙交错宛如迷宫。由于选址审慎,布局合理,再加上古人精心设计和施工,古村与自然环境相统一,尽显以山为本,以水为魂的山水田园特色,自然景观清雅秀美,令人叹为观止!

对于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一般一个地方能有一处就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可在一个面积不大只有二千七百人的小村呈坎,却有着两个“国宝”——罗东舒祠和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群,还有二十二处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这些国宝,在全国并不多见,为此呈坎让世界所震撼!难怪国画大师刘海粟先生十次上黄山,把呈坎作为首选,挥笔写下了“登黄山,不可不去呈坎”的感叹!

封建社会的政治动荡,战乱频繁,致使人们民不聊生。可呈坎交通闭塞,自古以来极少受到战争的劫难,徽州商人作为徽商中的一支劲旅,他们纷纷走出大山,走南闯北,在辛劳的生意场上打拼。当完成一定的资本积累后,看中了交通闭塞的家乡呈坎,认为这里才是一块安身立命、繁衍生息的世外桃源。于是他们带着丰厚的财富,又回到大山里来,用赚来的血汗钱,在家乡建起一幢幢豪华民居,以致光宗耀祖。这也是古民居得以幸存和保留的重要原因所在。

徜徉在这宛如迷宫的长街小巷内,不觉陷入了沉思,想象着这错综复杂的条条巷陌的形成原因,经打听才知,由于居住在这古村落中基本上都是同一祖先繁衍的后代,然而在各家各户建房时,却往往以邻为壑,不肯与别人合用外墙,于是房屋之间便形成了一条条长长窄窄的小巷,它们相互勾连,形成迷宫式的巷陌交错。远远看去天空形似一根长长的线条,高亢幽深绝妙,美丽至极!由于街巷纵横,布局奇特,来这里观光游览的旅客常常会晕头转向不辨东西,走至岔道口就犯糊涂。我漫步街头,小巷内苔苍径古,仅容一人,抬头观天,只见一线天。听说每当春雨绵绵之时,雨巷听风别有一番韵味,堪称一景!

忽然一条小巷的中段,绿树掩映之中一座古民宅显现在眼前。信步走至这高墙大门楼前,抬眼一看门罩上那精美的砖雕“燕翼堂”三字,赫然映入眼帘。大门静默地虚掩着,有“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的意思,让人猜测民居内定有参禅打坐的高人。好奇心促使我轻轻地推开门探望,室内的两位老人笑容可掬彬彬有礼,连忙招呼我们进屋。

原来这是一座明代建造的民居,两进三间三层楼房,进门是一大厅,大厅的前边有一天井小院。天井的设置,是徽州地区古民居中一大特色。一幢完整的房屋,在其顶上空出一片,露出蓝天白云。究其原因,原来那些经商发财的商户,唯肯财富外露,建起了高大幽深的封闭墙体,以防盗防窃。然而这些高大幽深封闭的墙体在带来安全的同时,也带来了通风、采光、心理压抑等诸多矛盾,于是,古代建筑工匠们便冥思苦想设计了在这高墙之内,开一天井,作为采光、通风的换气口。而风水先生们将天井称之为“可见天日”。试想,那些终年生活在这高墙之内的人,如若没有这一天井,岂不是就如同生活在牢笼一般?当初那些有经济实力建造如此精美宅居的人们,他们大多是经商成功的商人,而经商之人,又以积聚财富为本,心里总怕财源外流,而造就了天井,使老天降下雨露,这就是财气,落到房顶上后,就不至于流到别人的地上,而是四面八方汇集于天井,然后顺着水檐流入屋内的下水道,这就称作“肥水不外流”。但古时候徽州人对天井不这样说,而是有个非常别致的名字叫“四水归堂”。

位于厅堂两边是卧室,卧室朝着厅堂开有花窗,卧室的门扇上面是精美的木雕镂空图案,中间雕刻有戏文、人物,下部是花鸟鱼虫。那精湛细腻的雕刻艺术,使得画面栩栩如生充满生趣,形制古朴。然而不幸的是,在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中,这些雕在门罩上的人物一律被称为帝王将相、牛鬼蛇神的化身,统统视作狗头被砸烂,倒是那些花鸟鱼虫免遭劫难得以保留。我们看到的这花窗以及卧室门扇上的人物图案,大多都是有身没头的“残疾人”。

仰望着这座高墙深院,虽然斑驳陈旧,墙上的白粉经过长期的风吹雨淋,已经斑斑点点日渐脱落,从而出现一种冷暖相交的多重色调,失去了白色的明朗清晰,但它却凝聚着浓厚的历史深蕴,饱经沧桑感,从这厚重的沧桑里仍然透出昔日建筑的精致和考究,体现出古建筑工匠们精湛的建造技艺。她们犹如一位迟暮的老妇人,风烛残年中仍然是满头珠翠,婷婷地站在那里。尽管这些珠翠已经过时,不再亮丽,但一样闪着珠光宝气华丽典雅!置身在这古老的村落中,如同徘徊在悠远的中国文化长廊之中,让人细细品味欣赏!

呈坎古村落保存至今的明代建筑,由于历史的原因遭到大量的破坏,但仍具徽州黄山市的首位,最能让人关注的要数罗东舒祠,又叫宝纶阁。亲眼目睹宝纶阁雄姿是大多数观光旅游的人前来呈坎的目的所在。罗东舒祠原名“贞靖罗东舒先生祠”,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大约在1542年。后殿几层因遇事中辍,七十年后重新修复扩建。古祠占地五亩之多,规模宏大,气势威武,营造精细。其建筑风格融“古、雅、美、伟”于一体,为我省明代彩画及祠堂最完整的家庙建筑。祠堂内那大量的明代彩绘,尤其珍贵,是徽州古建筑的典范之作,被誉为“江南第一名祠”。

罗东舒是罗氏先祖第十三代后裔,为宋末元初著名学者。听导游说:“他年少时就以博学著称,成年后以耕作读书为乐。他积德行善,以仁义之心待人,赢得了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以及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的美誉。当时的学者也都尊敬地称他为“东舒先生”。对于这样一位博学多才的文人雅士,却从不参加科举考试,而是常年隐居在乡下,致力于乡村孩子的教育,一生追求淡泊名利,过着陶渊明南山种菊式的悠闲生活。陶渊明的谥号为“靖节”,而罗东舒自谥为“贞靖”。对这样一位备受人们爱戴的先祖,罗氏族人更是敬重有加,据说对他的祭祀仿照曲阜孔庙的礼仪,这在徽州祠堂中是不多见的。

“罗东舒祠”坐西朝东,包括照壁、棂星门、前天井、左右两座碑亭、仪门、两庑、拜台、厅堂、后天井、后寝以及南侧的女祠和北侧的厨房、杂院等部分组成,共四进四院,依轴线对称分布,层层升高。照壁在祠堂的最前面,是一面呈弯弓弧形的砖墙,上面有丰富的砖雕艺术,主要寓意是“吉祥”“福禄”等吉利辞藻,它的后面是棂星门。棂星门由6柱5间的石牌楼组成,每根石柱的顶部都雕刻有怪兽“朝天吼”,雄伟壮观,气势恢宏,非同一般!棂星门与南北两面留有洞门的围墙构成了“东舒祠”的第一进院落。棂星门的后面是由7个开间构成的仪门,这就是罗东舒祠的第一进,正门左右次间各置边门,两旁有抱鼓石一对。正门上方高悬“贞靖罗东舒先生祠”的匾额,是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的手迹。梢间和尽间为统间,名曰“厅事”,是聚餐待客之处,它与棂星门之间构成了“东舒祠”的第二道院落。仪门后面是一个由两边厢房和享堂合围而成,面积达400多平方米的四合院,这就是“东舒祠”第三进院落。庭院中有宽阔的甬道一色花岗石铺地,建有花圃,花圃两侧为左右丹樨,各占130平方米,两侧丹樨原先品种多样,有金桂、银桂、月月桂,还有和露碧桃、绿梅等古树,由于日月变迁风霜雨浸,现在仅剩下右边丹樨里的一株金桂,看着古树上的标牌,已经有400多年的树龄了。金桂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还是那样枝繁叶茂姿态优美,远远看去,宛如一株天然盆景,美丽至极。每年金秋十月丹桂飘香之际,那十里桂香氤氲,让人沉醉。第二进为大厅,前面一溜排六根方形石柱巍然耸立,在这六根石柱的后面次第竖立有二十四根粗壮的圆木立柱。上面斗拱重叠,横直交错,正中的月梁粗大庄重,厅堂上方挂着一块匾额,上书"彝伦攸叙"四字,是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手迹。大厅高大的板门照壁后又是一个天井,天井后第三进才是宝纶阁。宝纶阁是整个罗东舒祠里的精华。相传主持续建这祠堂的罗应鹤,罗氏家族第二十二代世祖,是明朝万历年间深得明神宗宠信的官员,他在这里供奉圣旨收藏御赐珍品,宝纶阁就因此而得名。后来整座祠堂被约定俗成地称之为宝纶阁。

宝纶阁由四根金丝楠木大梁支撑,三个三开间构成,加上两头的楼梯间,共有十一开间。明末歙县著名孝子吴士鸿手书的匾额“宝纶阁”高挂楼檐。天井与楼宇间由黟县青石板栏杆相隔,石栏板上雕刻有花草鱼虫、几何浮雕图案,三道台阶扶栏的望柱头上均饰以浮雕石狮,台阶上十根凹成弧形的石柱屹立前沿,几十根圆柱拱立其后,架起纵横交错的月梁;圆穹形的屋面和飞扬的檐角,梁柱之间的盘斗云朵雕、镂空的梁头替木和童柱、荷花托木雕,令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横梁上彩绘图案优美色彩绚丽。虽然历经四百多年,其色彩仍历久不凋,鲜艳夺目。(为了求得建筑民居的尽善尽美,展示最美的效果,工匠们在艺术手法上,大胆运用了木雕和彩绘相结合的手法,在雕好的精美作品上,再进行描金绘银,涂彩着色,以增强视觉观赏的美感。皖南徽州地区大多的木雕都是用金箔绘制,为此几百年乃至更长时间还是那样的色彩艳丽,光彩夺目。)构成了皖南民居中独步一方的富丽三雕,及砖雕、石雕、木雕为一体的雕刻艺术,经典雅致!

宝纶阁左右两边为登楼的楼梯,登上三十级木台阶,只见楼上圆木柱排列整齐,屋顶阁栅外露,饰以水磨青砖。此处是呈坎的最高点,在这里凭栏远望,饱览呈坎山光水色、古桥塔影,万千气象尽收眼底。小桥流水碧波如镜,鱼翔湖面,小舟拨浪,恬静安闲;四围青山如黛,绿树成荫;紧邻黄山的天都峰、莲花峰烟云缭绕,仿佛围上了薄薄的白色纱巾安逸缥缈,尤为壮观美丽!宝纶阁以其巧妙的结构,精致的雕刻,绚丽的彩绘,堪称明代古建筑一绝。

从《罗氏族谱》里不难看出,呈坎是罗氏聚居之地,罗氏又是望族名门,徽商崛起,理学盛行,人文荟萃,文风昌盛,人才辈出。朱熹敬仰的宋代龙图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罗汝辑和其子史志学家罗愿,还有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元代国子监祭酒罗绮、明朝都察院右金都御史罗应鹤……当代物理学家罗辽复等等;罗氏家族还在上世纪初创办了安徽省最早的西式学校潨川小学堂……

古匾是家族世代荣耀显贵的标志性物件,而在呈坎,从宋代、元代、明代到清代,现保存完好的历史名人古匾就达三十多块,堪称“中华一绝”。这其中就有我国现今保存最古老的木匾----元代的“大司成”,这古匾是元代高官李孟于一三一一年所题,赠给国子监祭酒罗绮的,距今已有七百年历史;另一块古匾就是“罗东舒祠”大厅上方的“彝伦悠叙”,这块匾长约6米,宽约2.5米,是我国古匾保存中最大的一块木匾,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所题。如此昌盛的古村,文人墨客自然纷纷慕名而来。朱熹、苏轼、欧阳修、董其昌、祝枝山、林则徐、陶行知等等,在呈坎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难怪朱熹在《罗氏族谱》序中赞美道:“以进士发科嗣世家业赫,为歙(歙县)文献称首。”苏东坡也在《罗氏族谱》题写:“文德武功名留简竹,理学真儒后先继续。”而林则徐等三十多位名人为呈坎题写的匾额,更是显现出呈坎厚重的历史文化深蕴,赞扬呈坎钟灵敏秀人杰地灵。

古往今来,呈坎古村落的民风就像一阵掠过田野的一股清风,自然而淳美。在现代化脚步快节奏的今天,呈坎仍以其灿烂的明清文化与“天下奇绝”的人间仙境——黄山,群齿相依,相得益彰,继而深深地吸引每一位旅游者的心。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闲适安详,似乎在这喧嚣浮躁的当下,持续了千百年的生活节奏丝毫没有被打乱,在漫山遍野碧绿的茶园里,在明净如水的白云下,在阵阵吹过的香甜的微风中,他们照样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一种乐天知命、随遇而安的田园牧歌式的日子,这一份闲云野鹤般的惬意,令多少城里人想往。短笛无腔信口吹,在呈坎,在不经意间让您处处感受到一股扑面的古风,仿佛穿透着绵柔的岁月,走向深邃的远古。

夕阳西下,一抹橙红的细细斜阳射进小巷入口的过街廊棚,廊棚长条青石板上,坐着两位闲聊的老人,她们身着大襟褂,下着土布裤子,头顶一块白布巾,脚踏小口平底沿布鞋,一身传统的衣着素净而淡泊。她们谈笑风生,怡然自得,刀刻一样的满脸皱纹,就像朵朵绽开的菊花,显现出生活的恬适。

斑驳的落日挥洒在这窄窄巷口、古民居的墙壁上,影影绰绰,让人捉摸不透,就如同这八卦古村呈坎,神秘、神圣,犹如迷宫一般……

.....................................................................................................

(图片来自网络,与本文内容无关)

——————————————

作者:疏影清浅

责编:百姓奇言

——————————————

发号台

用心推荐的优秀作品,关注我,每天就来读一读,中国文学网欢迊您投稿。

http://www.zgwxbbs.org/

◎◎(中国文学论坛推荐)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