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葬坟“老规矩”?不懂也要谨记

最后更新 :2023.10.30 00:20

 

(文/王澍增)最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事件,应当是常言说的“红白事儿”。

摊上“白事儿”,老黄历也好,看风水也好,选日子也罢,总之,其“规矩”林林总总,上到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再“牛”的家族和人,或多或少是要遵守的。这些个老祖宗的“规矩”是执拗不过的,什么“张王李赵腊月为号”,披麻戴孝,三拜九叩,风水朝向了等等。

发号台

尽管时代发展了,卫星早上天了,但孝道文化,大爱无疆等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始终坚守着敬天法祖、神明护佑的美好传统和信念。这也印证了中华传统文化(文明)成为经久不衰、赓续不断的原因之一。

今天,笔者仅仅以旧时的白事为例,试着揭示一下个中细节所能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和外延,与读者商榷。

发号台

“白事儿”也叫“埋人”“丧事”,是家家户户,人人都不想要的东西,但也是家家户户,人人都躲不过的,这是唯物主义辩证法。以中原地区为例,白事儿的规矩尤其多。尽管时代发展了,简办了,但一些动作是必须要做的。即使国家大力推行了火化制度,可广大农村的殡葬习俗和程序,一样都不少,只是老百姓平白无故又多花了钱和麻烦而已。小时候,笔者对这些做法和规矩根本不知道其中到底是什么意思,仅仅是多了几层神秘而已,更联想不到蕴含的什么什么文化之类。随着阅历的增长,现在细细品味儿时的记忆,为什么那么做,还真就是蕴含着深刻道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办“白事儿”时,孝子贤孙,披麻戴孝,亲朋好友,吹吹打打等一应事项不再冗述,恐各地一律。笔者在此仅说棺材入土时、入土后的一些做法是为什么,其体现的传统文化意义何在。

发号台

是日,办白事的一干人等把棺材放入墓坑后,埋土之前,第一件事是长子(孝子),要手拿烧纸(纸钱),到墓室正前方百米开外烧纸钱买路,以示小鬼小炮不要为难死者,至埋土前,该长子孝子不能回头看,意思是最后一眼棺材不要看了,以免过度悲伤而悲剧复演。

然后是一干人等动铁锹埋土之前,必须先由孝子贤孙亲朋好友带头转墓,正三圈倒三圈,沿着墓坑周围一边转,一边用手捧(抓)土,撒到墓坑和棺材上,目的是孝子贤孙(主家)要带头(示意)埋人,其他帮忙的一干人等是不敢擅作主张,主动动锹埋人的(怕担责任)。

转墓完毕,孝子、亲朋撤离,开始动土填墓坑封棺。此时,会在棺材前方一侧墓坑一角,插入碗口粗的柳树枝做标记(当地叫大方),后期柳树一般都非常容易成活,有的长成合抱粗的大树(如果到平原地区旅游,看到田野上小范围的高大树丛和土堆,一般铁定都是祖坟)。

发号台

最耐人寻味的是,当天的封土比较薄,一般仅有三四十公分厚,而且土里还要撒许多事先准备好的小馒头,意思是希望棺材里先人又活了、爬出来了,能在拔土时摸到馒头,好赖先吃几口,必经挺尸几天了。现在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却实实在在、时时处处体现了晚辈们的孝心,千百年来传承如此,人情味十足啊。

封土完毕,燃放鞭炮。坟前焚烧所有的童男童女等神祇纸货,烧纸钱,所有孝子亲朋叩头祭拜送别。入祖坟的,孝子们还要挨个坟头烧纸送钱磕头,意即告慰列祖列宗,不肖子孙新人“回家”,请多多关照,别太难为晚辈。

事毕返回,吃饭送客,清扫庭院。

发号台

第二天一早,所有族人孝子带上铁锹、吃的、纸钱、供香等,到新坟燃放鞭炮,烧纸祭拜,这才完全封土。照样撒些小馒头、素饺子、馍干儿之类(意思同上)。最后在坟前新土里插满哀杖(一般为一米长柳枝、竹竿或高粱秆之类,分层绕周粘贴以白纸条穗,孝子之杖曰哀杖,为哭灵扶哀痛之躯用),坟前哀杖越多说明人丁越旺。至此,坟前白事办理完毕。

当天,在族人的来领下,带上礼物等,还要到女长辈娘家专门“卸孝”或“谢孝”,由娘家族长挨个把孝子们头上的孝帽(布)去掉,意思是丧事已过,节哀顺变,今后还要继续耕读传家,养育后人。同时,也有感谢娘家人法外开恩,不找麻烦,让白事办的顺利排场(有面子)的意思。长辈虽然不在了,但今后亲戚更要亲上加亲,密切往来,长长久久。

老祖宗的东西,越品越有滋味,越琢磨越有道理。正是,不以善小而不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赓续中华传统美德,才能道行天下啊。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