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尾市(海丰)沙港曾氏的村落风水格局!

最后更新 :2023.10.29 06:16

 

发号台

开基沙港 枝粗叶茂

沙港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四季如春,一年三熟,是鱼米之乡。自通古公后裔在此开基以来,曾姓人在这块沃土上薪火不断,世代繁衍。沙港不但成为曾姓人一个新的繁衍播迁中心,也成为了通古公后代子孙万世的美好家园。

发号台

风水宝地 得天独厚

海丰在古代是人口稀少不发达的百越地区之一。随着战乱,中原百姓向南迁徙,福建的人口也陆续迁往海丰定居。

沙港,是古代海丰县的沙滩海港,她坐西向东,三面环海,东边有高螺山、大德山、东山、苦鸡山、苦面山,海中还有一座独立的小山,山内空洞,人们称它为“空壳山”。金锡都的大德山属狮,坊廓都的观音山属象,狮象把水口,空壳山作印斗,象征沙港是个好地方。沙港后山与坊廓都的崎头山隔海相望。海丰县自雍正九年即公元 1731年析坊廓、石帆、吉康三都为陆丰县以后,沙港成为海丰县的东南隅,东溪的中、下游成为海丰与陆丰两县的分界。沙港后山的东北面还有一座岛的。人们为图吉祥幸运,把这座岛屿叫“吉屿”。人们还把经常晒虾脯的大幅平埔叫“霞埔”,因“霞”与“下”在当时北方人徙来时读字同音,以后人们图简便把她叫成“下埔”了;把石块较多的地方叫“石头”把经常晒鱼网的茅屋叫“网寮”。后来,为方便耕作、捕鱼,兄弟迁往附近居住。由于曾姓人口繁衍较快,这几处后来形成为村庄,人们就把“石头”“下埔”“吉屿”变成村名了,并把先祖通古公后裔定居的地方叫“大乡”。这样,沙港就包括“大乡”、“石头”“网寮”、“下埔”、“吉屿”。沙港大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简称为“沙大”,石头村与网寮合为一村,“网”与“望”普通话同音,就叫成“石望”。沙港实际上是四个自然村的总称。

沙港周围有很多自然奇景,有诗为证:

马鞍石

救苦观音石妙堂, 神仙来往驻游边。 至今云马归何处, 只存仙人一马鞍。

沙港奇景

沙港圩名叫马鞍, 大埔石上摆棋盘。 苦鸡山畔遗银柜, 虎仔洞中设碓磨。 狮牛连下双观月, 更有王冠和斧钺。 锣鼓榕荫排两旁, 十般风景尽奇别。 沙港南侧有一处相叠的大石头,在石缝中,先民建一佛祖庙,名为“石妙堂”,供祀佛祖、观音菩萨,旁边有一块形似马鞍的大石头,人们称“马鞍石”。沙港圩座落于马鞍石附近,人叫“马鞍圩”。下埔村前有一大块荒埔叫“大埔”,埔上有一块平坦的大石,石上的花纹象围棋盘,人们叫为“棋盘石”。苦鸡山腰南边有一块四面见方的大石,人们称为“金银柜”下埔村前东面二里处有一大堆相叠的大石块,每块周长多则十几丈,少则有几丈,中间有空地,因有老虎出没,故叫“虎空”(虎洞),这些石块有一块会动象碓,称石碓;又有一块大石象磨盘,故称石磨。还有一块大石头拿小石块敲打发出铜锣声音,另一块大石,用小石块敲打发出鼓的声音,人们称这两块大石头为“铜鼓石”。另外还有一独立的大石块,上面留下一行较大的相仿人的脚跡,人们称为“仙脚跡”。苦鸡(山形似卧狮,头西尾东。东山形似一头牛,头东尾西。这两座山相距一里,四周是海,晴朗天气晚上在山上观望,海面碧波荡漾,天上、水下各有一个月亮,加上红树林(胶町树)、水草衬托,真是一幅美境。沙港后山东南坡有处大石堆,有一块象古代的官冠,一处象斧头。人称“王冠”“斧头”石。

发号台

从沙港大乡通往东面的道路上,左边有一个狭小的长水池,池边有九棵榕树成行,中间是通往坊廓都和出海的大路。右边是荒垄,垄上也有一行榕树,夏天炎阳炙人,下海捕鱼虾和来往客人,都在这里歇息乘凉。海边红树林成片,水芙蓉花开红蓝相映,“捞投”枝干粗如小桶,花开飘香四方。果实大如蓝球,成熟时果球橙红,细果好似孔雀开屏,各自分开。人们采果吸汁品尝,香甜可口。风吹树木婆娑,海面白浪滔滔,波涛击岸声音连成一遍,退潮时小鱼欢欣跳跃,真是一幅美丽的景象。可惜的这些美丽景象在围海造田,特别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建沙港堤围护坡、水闸及东闸时被毁;东山已被搬掉,榕荫已变为楼房。现在安然存在的是石头村东的“牛舌”和村中南面一口水井,这口水井泉涌如喷,在冬天,几千人的村庄吃用这口井水,而井水与春夏一样满足,人们称这口井为“牛浪蓑”。村西的“牛浪佛”(睾丸)一块大石也在近期被毁掉了。沙港北面有南堡山,山北有一河流叫东溪,是黄江的一大分流。宋景炎元年(1276 年)凿通新沟至港口后,东溪成为主流,出海口是现在可塘镇的东溪口。

曾氏族人在这幅辽阔的沃土上,经过几百年的努力,己把沙港从原来的荒芜海滩改变成为全县闻名的鱼米之乡。

创作不易,你的举手之劳为作者点个赞,关注小编,小编将不定期为你继续分享类似的文章!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