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乾:徽式民居的黑白诗意与水墨风情

最后更新 :2023.10.28

 

前 言

  徽式民居是徽派建筑的精华,也是中华民居的重要代表。白墙黛瓦,青山绿水,构成一幅幅幽远雅致的水墨画,清新爽目又古意斑斓。让我们走入江南古村,走近徽式民居,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雅趣,寻找即将逝去的文化风情。

发号台

江西婺源的秋天

  江南让人难忘的,不只有小桥流水、杏花烟雨,还有掩映于青山绿水之间的白墙黑瓦、天井回廊。徽式民居如一首诗、一幅画,沉醉于一面墙、一片瓦、一扇窗……便与江南山水相融,与千年诗境接轨。

白墙黛瓦马头墙

  提起徽式民居,人们立即会想起“白墙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确,白墙黛瓦是徽式民居最明显的标志,辨识度极高。哪怕没有去过江南,看到类似建筑也会让人立马想到安徽。徽式民居虽然以安徽地区为主,但并不局限于安徽,还包含了新安江沿线、江西婺源等地区,甚至辐射长江沿岸,江南江北都有分布,在四川、贵州等地也有零星分布。

  徽式民居在布局上与北方民居相似,也是三进、四进的合围院落,但又与北方的四合院有极大的不同。当地居民根据气候特征、环境变化,结合生活需求,加以细节化和艺术化改造,形成了以白墙黛瓦、天井围廊、雕梁重檐为主要形式的民居建筑,这就是徽派建筑。徽式民居便是在徽派建筑的基础上形成的。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体系和优秀代表,包含了对人与自然的关照、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以简驭繁的设计理念,这使得徽式民居具有极高的艺术性、观赏性和厚重的文化气息。

发号台

白墙黛瓦马头墙是徽式民居的标志性特征

  烟雨朦胧中的白墙黛瓦是徽派建筑的标志,黑、白、灰的交错极具中式韵味和设计感,与北方的红墙绿瓦相比,多了几分清雅气韵。那么徽派建筑为什么会选择黑、白、灰为主色调呢?一种说法是南方一年四季花红柳绿,环境颜色丰富多彩,民居建筑外墙多用白色,利于反射阳光,房子的颜色素雅一些,夏季给人以清爽宜人的感觉。也有一种说法是,受徽商影响,在古代徽州男子大多外出经商,家中只有妇孺,所以建筑高墙,只开小窗,白墙光滑高耸,可以起到防盗的作用。

  其实,徽式民居的颜色并不像大家看到的那样简单,颜色不是纯粹的黑、白、灰,而是风烟掩映下冷暖相交错的多元色彩。你所看到的黑与白,只是相对的,是气候和环境原因形成的视觉色彩。我们常说白墙黑瓦,实际上江南的瓦片是黛色的,是一种青黑色,如同古代女子画眉毛的颜色,只是因为气候潮湿,常常被雨水打湿浸泡,长了薄薄的苔藓,远看就成了如墨的黑色。而墙之所以是白色,也是因为环境潮湿,一般在外墙用白石灰加以粉刷。白石灰具有防潮吸湿的作用,可以有效地保护墙体不受潮气侵蚀。时间久远的古建筑,墙面会出现斑驳的印痕,如同时间留下的脚印,更像一幅水墨画。

发号台

安徽西递村标志性建筑——胡文光牌坊

  马头墙也是徽式民居的一大特色。所谓马头墙,是指墙与墙之间的墙垣高耸出房屋,形如马头。实际上,马头墙又叫“封火墙”,是一种防盗防火的特殊设计。徽式民居大多连片建筑,一旦起火容易蔓延,因而便在两户之间建起高大的隔墙,着火时可以阻止火势向邻家蔓延,起到防火作用。徽派民居马头墙的设计很讲究,一般为“金印式”或“朝笏式”,以显示主人对读书或做官的追求。在古代,马代表吉祥腾达,因而马头墙也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祈愿。

  徽式民居在居住习惯上也有很多讲究。例如:朝北居—徽州明清时期所建民居,大多是大门朝北,是徽商为了避南方之火,取吉而建;屋套屋——宅院很深,以厅堂、天井、卧室、厢房格局,一进套一进,形成“屋套屋”;重檐——建两重房檐,据说宋太祖赵匡胤征南唐避雨,因檐小而改制,延续至今。此外还有满顶床、压画桌等特色家具。

  黑白相间,黛瓦重檐,造就了徽式民居的特殊气质,也造就了那些历经千百年风雨依旧精彩纷呈的徽式古村落建筑群。其中当以西递、宏村最为著名,因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被誉为“最美乡村”,堪称“乡村文化的活化石”。

雕刻时光的博物馆

  西递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yī)县东南部,距黄山市仅40公里,开车坐车都很方便。西递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原名西溪、西川,四面环山,村中有3条溪流自东向西流过。后因徽州府在村西古驿过道设有“铺递所”而改称西递,是一座有近千年历史的古村落。西递现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素有“明清古民居博物馆”“桃花源里人家”“古民居建筑的艺术宝库”等美誉。2000年11月30日,西递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来西递主要看建筑,这里的民居集中体现了徽派建筑的特色,尤其建筑上的徽式雕刻异常精美,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值得关注。在西递村村口前边溪和后边溪汇聚成的月湖边,可以看见一座高大宏伟的石牌坊,这便是西递村的标志性建筑——胡文光牌坊。

发号台

安徽西递村七哲祠(又名走马楼)与胡文光牌坊遥相辉映

  明万历六年(1578年),朝廷为表彰胶州刺史胡文光为官23年的政绩,恩赐其在自己家乡建立功德型牌坊,即胡文光牌坊,这是西递村唯一一个由皇帝敕建的牌坊。牌坊高12.3米,宽9.95米,通体采用当地的“黟县青”大理石雕筑而成,集成了徽派特色的浮雕、透雕、圆雕等工艺,技艺出众,庄重典雅,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是明代徽派石雕牌坊的代表作。

  胡文光牌坊系三间、四柱、五檐式结构的单体仿木石雕牌坊,共有4层,一层和二层的月梁、额坊为精美的浮雕,三层和四层的饰件为生动的通雕。一层正中的额坊刻有“五狮戏绣球”,两侧月梁分别雕有凤凰、麒麟、仙鹤、梅花鹿,每一处图案都蕴含深刻寓意;梁柱之间以石雕斗拱承托,两侧镶嵌镂空石屏,镂雕精细,花纹枝丫精细得仿佛一碰就会断掉。二层西向正中刻有“胶州刺史”4字,东向则刻有“荆藩首相”4字。三层正中轴线上刻有“恩荣”2字,显示牌坊为皇家敕造的荣耀。西递村自古为胡姓聚居而成,胡文光牌坊也可以看作胡姓繁盛的里程碑。

发号台

安徽宏村的半月形池塘,民居背山面水环绕在池塘周围 安徽宏村的半月形池塘,民居背山面水环绕在池塘周围

  在西递村的西侧有一座七哲祠,与胡文光牌楼遥相辉映。七哲祠又名走马楼,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是胡氏二十四世祖胡贯三为了迎接宰相亲家曹振镛而赶建的。七哲祠是典型的徽式民居院落,门头重檐高耸,在此可以欣赏到雕刻精美的砖雕装饰,以及设计独特的麻石门框。祠内白墙古树,青砖黛瓦,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绝美的徽派建筑风景画。

  除此之外,西递村还有胡贯三之子胡元熙的故居笃谊庭及桃李园,胡贯三晚年的居所惇仁堂,胡氏二十五世祖胡文照的故居西园,等等,都是徽式民居的经典。其中桃李园是西递唯一的住宅与书馆相配的建筑,在后进厅堂两侧有12块雕花木板,依次镶嵌西递风景图,上面还有漆雕书法《醉翁亭记》,出自康熙年间书法家黄元治之手。

  西递村文脉绵远,文风敦厚,如同一个雕刻时光的博物馆。在这里,移步换景,每一步都会与这些充满诗意和文化气息的古建筑相遇,感受到徽文化的魅力。

天人合一的诗画水乡

  由西递向北18公里,便到达与其一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宏村。宏村有“一袭烟雨罩江南,两袖清风论古今”之称,是徽文化的集中发祥地和古徽商的重要聚集地之一。与西递的地理环境不同,宏村的择址体现了背山面水、天人合一的择居理念,北倚雷岗山,东邻东山,西靠鼓山,村南地势开阔,建有大面积的池塘——南湖。村址处于山水环抱的中央,形成“枕山、环水、面屏”的理想风水环境。

  宏村以水景取胜,到过宏村的人一定会对这里的水印象深刻。村里民居坐北朝南,以半月形水塘为中心环形分布,村子被人工水路和花岗石路分割成独特的街巷空间。宏村的庭院多为园林化,结合水的特性加以整治,减少建筑密度,增加公共空间,使水的艺术特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水、民居、环境三大要素融为一体,到这里,你便是到了江南水乡,一砖一瓦都倒影在清澈的水波里。

发号台

安徽宏村承志堂天井集中了前后厅的木雕精华

  碧园设计精妙、朴拙自然,是宏村水榭庭院的特色代表。其设计应用几何原理,使进水水流和出水水流及屋旁水渠呈等边三角形,杂质无法停留,都被水流冲走,因而水塘里不会有漂浮物,水质保持清澈。碧园的厅堂设计也极具文化气息,挂满了传统楹联和书法作品。碧园可以看作宏村水榭庭院的一个缩影,每户人家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布局规划都格外讲究,体现出此地徽商经济的富足,以及人们对宜居文化的追求。

  宏村民居还有一大特色,那就是保留了气势恢宏的“一府六苑”式建筑。“一府六苑”是由徽州古代行政建制“一府六县”演变而来的一种建筑形式,即在一组建筑中设1个府厅和6个县厅。府厅是迎宾开宴之所,县厅则是日常起居之地,类似于正厅和侧厅,两者都配有天井通风采光。宏村南湖书院右首的新屋就是一幢典型的“一府六苑”式建筑,其府厅以文雅的砖雕象征书香门第的品性,高大的花岗岩门坊又显示出官宦之家的威严,而县厅的闺房、绣楼则透着静谧温馨的灵秀之气。“一府六苑”式建筑是研究徽式民居发展演变不可多得的范本。遗憾的是,不少“一府六苑”式建筑已被拆毁,只保留正厅和内厅,这一徽式民居的特殊形式亟待保护。

发号台

安徽宏村承志堂,精美富丽的木雕梁枋

  承志堂是清末盐商汪定贵的住宅,是宏村最典型的单体民居建筑。整幢建筑精雕细刻、朱柱金梁,有“民间故宫”之称。整体设计精美而巧妙,集饮水、烹饪、养鱼、养花、储粮、读书、娱乐于一体,招待宾客有厅堂,雨天行路有长廊,如同一个功能齐全的高级会所。

  天井是徽式民居中重要的建筑形式,承志堂的天井是其装饰的重点部位,极具特色,值得一看。天井既可通风换气,又可排水采光。经过天井的“二次折光”,射到院内的光线温暖柔和,一种静谧之感油然而生。承志堂天井四周集中了前后厅的木雕精华,梁枋、雀替的雕刻都十分精致华美。承志堂全宅木柱和额枋间均有雕刻,题材有“渔樵耕读”“百子闹元宵”“唐肃宗宴官图”等,这些木雕层次繁复,人物众多,表面均涂有金粉,看上去富丽堂皇,精美绝伦。

结 语

  古民居不仅是人居之所,还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近些年,国家对于古村落的保护力度在不断加强,像西递和宏村这样焕发出新生机的古村落将会越来越多。走在古村落的街巷里,看着那些斑驳的历史印迹,黑白交替之间,是时光的流转。那一袭水墨风情,流转千年,依旧充满活力,诗意盎然。

作者简介

王子乾,北京印刷学院硕士研究生。

- EN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