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南宁八景今何在?还有你不知道的宾阳八景武鸣八景

最后更新 :2023.10.27 03:58

 

大桂网新媒体讯 很多人来到绿城南宁,常常会觉得虽让风光很美,但是却没有去处。事实上,南宁的八景,是颇值得一游的。

1.望仙怀古

地点:今人民公园镇宁炮台处

典故:望仙坡与市西北郊心圩乡罗秀山遥遥相望。传说罗山是晋朝人罗秀修行得道的地方,他在此结炉炼丹成仙,因而与罗山相对的望仙坡遂得其名。望仙坡建有“六公祠”。1917年,旧桂系军阀陆荣廷以整建“省防”为名,将它拆除,筑起“镇宁炮台”。

现状:镇宁炮台仍保留至今,吸引着不少人前往参观、寻古。

2.象岭烟岚

地点:今亭子圩外

典故:五象岭原名武号山,《南宁府志》载:“武号山,在城南十里,山势雄峻,拱向城廓,为邕之砥障,五峰相倚,如五象饮江,故名五象岭,为八景之一。”五象岭以前曾是南宁外围的高山,如五只大象逶迤而行,成为南宁南面屏障。春夏雨季,常有烟雾环绕山峰,远远望去,景致甚为壮观,故地方知名人士周培懋进士公有“十里烟岗浮象岭”之句。

现状:此景今天已不存在。

3.罗峰晓霞

地点:今市西北郊20里地心圩乡内

典故:罗山又称罗秀山,宋已盛名。此山高峻,上有龙潭,还有飞来钟、“仙迹亭”。《古今图书集成》载:“峰在望仙坡之西,与青山拱揖,旭日凝烟,霞光散彩,亦邕州胜景也。”据载,罗山上有一寺,叫罗山寺,早晨在寺门口观旭日初升,霞光万道,喷薄而出,蔚为奇观。

现状:罗山仍在,但已非风景区,知者甚少。

4.青山松涛

地点:今青秀山风景区

典故:青山横亘在南宁市郊东南十里,南临滚滚邕江,山势雄奇秀拔,四季青翠欲滴,因而得名。据《南宁府志》载,宋代曾在山顶建白云寺,山腹建万寿寺,临江建独孤寺。明代嘉靖末年,刑部主事董传策被贬南宁,常游青山,流连忘返,自命为青山之主,后陆续筑“洞虚亭”“董泉亭”。明代万历年间,南宁人肖云举于山顶建“龙象塔”(即青山塔)。该塔于1937年以“减少敌机轰炸目标”为由被当局拆除。

现状:为南宁市著名风景游览区。

5.马退远眺

地点:今邕武路、邕宾路间的四厦岭

典故:马退山坐落在市北郊15里地,山势如一匹骏马昂首回顾邕垣。《方舆纪要》载:“山势趋而复返,如马之退得名。”登山顶,可远眺周围几十里地方。传说唐朝邕州刺史柳宽(文学家柳宗元族兄)曾在山上建一茅亭,常与友人登山远眺。柳宗元曾代作《马退山茅亭记》一文,山便因人成名,为文人墨客士子游览胜地。

现状:四厦岭已成公墓区,该景亦不复存在。

6.弘仁晚钟

地点:今江南路区体育馆附近

典故:在邕江大桥南端,今区体育馆附近,从前曾有两疃寺庙相邻,一为伏波庙,一为弘仁寺。据说弘仁寺为明万历年间肖云举所建。寺近河边,每当夕阳西下,皓月初升,寺僧敲钟,钟声宏亮悦耳,因受河水振波影响,发出的回音拖得很长,钟声余响令人遐思。

现状:弘仁寺早已被毁,该景已不存在。

7.邕江春泛

地点:邕江

典故:此景是指春季水位提高,邕江出现的景色。该景另一版本为“三元灯照”。三元阁旧址在今邕江大桥头冬泳亭处,很久以前该阁建有“奎星楼”,人们每晚在奎星楼点上长明灯,祈求科考时“奎星”赐给南宁“三元”(解元、会元、状元),楼上灯影照至对平西江中;另外,三元阁河边一带旧社会是“花艇”(即妓女居住的船只)停泊的地方,夜晚灯红酒绿,弦管歌声喧嚣不绝,歌声灯影直传至对岸,故有“三元灯影平西河”句。但不管是哪个版本,该景都与邕江有关。

现状:虽然“三元阁”“奎星楼”已消失,但邕江仍是南宁弥足珍贵的水景之一。在“136”目标建设中,邕江两岸新添堤路园、民生广场、江滨休闲公园等新景点。

8.花洲夜月

地点:今民族大道区电信大楼附近

典故:据说在民权路与民族路交界之城内处,有两口大水塘,旧称“花洲汛”。塘水长期清碧,塘边垂柳绿蕉,是市民散步游憩的好去处。尤其月夜良辰,月影、树影、人影,影影印入碧水中,极富诗情画意,故有“十五花洲寻夜月”一句。

现状:水塘早已被填,此处现已建成住宅区,“花洲夜月”仅留下美好的诗句供后人遐思。

“罗峰晓霞,青秀松涛,马退远眺,象岭烟岚,邕江春泛,望仙怀古,花洲月夜,宏仁晚钟,兹数者今皆无有”。这应是邕州古八景最准确、最经典的描述。

发号台

武缘灵水碑刻

发号台

横州海棠桥

发号台

青山龙象塔

古城邕州,通邑大都。

有水成邕,邕州泉井。滋养邕州千百年,流芳百世千万家。

千百年的历史沉淀,使邕州泉井有了深远的文化内涵。

每口泉井,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每邑胜景,都有文人墨客的美妙诗篇。

邕州泉井,荟萃邕江文化、稻作文化、农耕文化、岭南文化、壮族文化、村落文化的诸多元素,构成了体现邕州古城人文特色的精髓。

检阅南宁古籍,我们发现一个奇异和有趣的现象。

古代邕州城邑诸胜和“八景”,皆和泉井有关。

有江河处皆有繁华,有泉井处便有人家。

市井不可无井,井中不可无市。

只有读懂邕州泉井,才能读懂古老邕州。

邕州八景 泉井相涌

邕州八景

罗峰晓霞:罗山,在南宁西北部心圩,为古邕州之脉。

“山有罗山寺,晨观日出,旭日喷薄,霞光万道,蔚为奇观,遂为邕州胜景。”

“罗山,县北二十里,其山高峻,与青秀山相峙,高拥南城,俯瞰北湖,上有北寺龙潭,遇旱祈祷辄应。飞瀑从山巅来,寺之前有涧,石畔有泉有亭,有飞来钟,石上有罗大仙足迹。”

青山松涛:县东二十里,一名泰青峰,与望仙坡相拱揖者,青秀山也。距城东南十里,雄奇秀拔,为邕江之砥障,崖洞相因,出泉甘洌,今名青山为八景之一,题曰青岫松涛。山有崖有洞,有石有泉,志载之详矣。

马退远眺:马退山在四厦岭,形状奇特,如骏马垂首,回顾邕州。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有《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马退远眺”遂为邕州八景之一。

象岭烟岚:五象岭,在邕江亭子圩外,《古今图书集成》载:五象岭高百千丈,武号山,在城南七里,山势雄峻,拱向城郭,五峰相倚,为邕之砥障,如五象饮江,一名五象岭,为八景之一,题曰象岭烟岚。。

邕江春泛:“县之水,以郁江为经,而其上源为左右两江。郁江,邕州宣化县,有郁江水,经县南,去县二十步,宣化郁林江,古骆越之水也”。

望仙怀古:宣化县东,有望仙坡,与青罗二山相对,在城北,与罗秀山相对,故名望仙坡。明崇祯初,同知刘光宇,又建玉皇阁,魁星楼,为八景之一,邕之主山也。题曰“望仙怀古”。

花洲月夜:在城东北湖中,宋聂安抚筑亭于江,额曰“南州壮观”。又有繁阴亭、梅亭、爱莲亭、照春台诸胜。安抚使颜敏德,于湖上作亭曰绣衣,题曰机宜,今废。为八景之一,题为花洲月夜。又洲在城东二里,一带春水泽陂田,翠竹苍梧,郁葱环绕。每至月夕,千溪辉映,四顾茫然。

宏仁晚钟:宏仁寺为明嘉靖年间,宣化淡村人萧云举所建,在邕江河畔,由七莲庵改建,旁有伏波庙。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由左江镇总兵唐兴尧重建。

武鸣八景

鸣山叠翠:大明山是广西中部弧形山脉西翼的一组大山,旧志书以“鸣山叠翠”列为武鸣八景之一。清末武缘诗人韦丰华在《增修武缘县志草》中载:“于晴明之际,陟其巅,能见柳州、南宁及广东钦州府钦州。”大明山经过几亿年风化和降水暴流侵蚀,形成悬崖峭壁,峡谷深壑,怪石嶙峋,山峰挺拔的景色,以“春岚、夏瀑、秋霁、冬雪”闻名于世。

灵水澄清:据《武缘县志》记载,灵水,又名灵泉、惠泉、思恩惠泉。灵犀水,“灵水,武邑第一境也”。为武鸣八景之一。此泉形如葫芦,有泉眼十余处,水清见底,泉水冒出,冬暖夏凉,泉水与江流相通,泉江交汇,清浊分明。灵水奇石,形如螃蟹,俗称螃蟹山,有石刻“灵源”,又有东南面一石刻“龙津吐碧”。《大清一统志》载:“武缘灵水,昔有灵犀出岸,顶有光彩,故以灵名。”伊岭丹炉:据《武缘县图经》载,伊岭之南有仙山,石峰兀立,树木葱茏。“伊岭丹炉”为武鸣八景之一。

《武缘县图经》载:伊岭山,山岩深邃,夏日游憩其中,火云不烁,清气自来。宋嘉祐年间,周师庆结庵修炼于此,坐化岩中,后人名为“望仙岩”。

伊岭之西,有“甲泉”,不涨不溢,晶莹透澈,冬暖夏凉,为清末民初游览胜地。

凤山太极:起凤山,又名凤凰山,城东夏黄村香山河畔,东西双峰并峙,平地突起,如双凤展翼腾空而得名。山上古木挺拔,山下榛莽丛深。

藤萝攀缘,蓊蓊郁郁;修篁横斜,飒飒爽爽。旧志列“凤山太极”为八景之一,赞之“奇莫与赏,美莫与传”。起凤山岩洞绝壁刻“朝阳鸣凤”大字,峰北麓有太极洞,状如满月,洞内独体“凤”字,出神入化,奋然如飞,为清代王元仁题写,有“太极洞中藏大凤”之称。

罗波龙窟:罗波潭,县城东二十里,深不可测,无底深潭,龙驻潭中,旧志名“罗波龙窟”,为八景之一。乾隆六年《武缘县志》对其作如下描述:潭水四时常清,深不可测,穴幽邃,烟霞时蒸,若日影倒垂,溶瀑浮定,韬涵万类。

黄道仙岩:据《武缘县志》载,黄道山,城东北十里,峰峦连绵,跌宕起伏,数山环合中,忽有一峰向东而起,高削峻拔,直插云霄。

黄道山原名荫山。山东北高峰有一岩洞,五代时期,黄姓道人浪迹于此,弃绝尘俗,踞岩而居,潜心修炼,丹成羽化,得道升天。山岩始得“黄道仙岩”之名,山名改“黄道山”。文人墨客,吟咏留题。为八景之一。

狮岩古迹:据《武缘县志》载,位于府城圩南三里,因“山势蹲踞,俨如狮子”而得名,旧志以“狮岩古迹”为八景之一。狮岩峰峦高耸秀丽,岩洞玲珑幽邃,“物象不可名状”。绝壁刻有“烟霞深处”“别一洞天”“阳明先生过化之地”。为明代崖刻。

玉印临泉:据武鸣史料记载,玉印山,位于陆斡覃李村。该山在平坦水田中突起,石笋森列攒聚,有一方石形如象印,故名。山下有泉,山泉相衬,玉印临泉,旧志为八景之一。明朝出名人李璧,建书斋“琢玉斋”,山上古刻“砥柱”两字,清康熙七年思恩知府吴鼎镔题“玉印堆”三字,及李彦章“思恩府郡守李彦章到此一游石刻”。山下泉边有李璧题刻“达泉”,达泉为村民汲水之处,今圯。

横州八景

钵岭春游:娘山,古称钵岭,因山顶似复钵得名,为横州、莲塘交界山。《横县志》记载:“娘山在城西北,距城七里,万峰俯伏,巅有慈感庙,半山有亭,建自唐贞观年间,每于春秋佳日,往游者络绎不绝,重阳登高尤众,钵岭春游为邑中八景之一。”

槎亭秋眺:槎亭位于横州城内登高岭,明嘉靖十年将槎亭改为魅星楼,为城内最高处,云蒸霞蔚,心旷神怡,秋和日丽,槎亭远眺,群山葱茏,碧水映天,横州胜景,尽收眼底。

宝华朝烟:南山,距城南二十里,在那阳、南山风景秀丽、土沃物丰,故称“宝华山”。宝华山竹林扶疏,峰横翠微,泓清泉洌,妖娆多姿。古树奇峰,寺庙亭阁,观南山之景,犹如仙境。

海棠暮雨:海棠位于横州城之南,香稻溪一带,溪之出口,有石拱桥,名曰“海棠桥”。桥铺三尺土,绿草如茵。宋淳熙年间,建桥以来,郁江洪水,浸没桥身,然桥身无拦,绿草如茵。夜幕垂空,云雾蒸腾,瞬雨即逝,曰“海棠暮雨”。

月光澄炼:在郁江之南,形如环月。明月高照,水色如翠,晶莹似玉。清辉洒江,直泻而下,奇丽奇幻,波光粼粼,形似项链。故称“月光澄炼”。古时,横州古城墙小南门有月光楼一座,专为观赏美景而建,今圯。

紫水呈祥:又名紫水回澜,紫水源出海棠桥下大岩石,石下有一洞穴,紫水洞中流出,近郁江北岸,沿江而下。每出紫水,是年五谷丰登,故称“紫水呈祥”。

天窟归云:县东北三十里,在谢圩月林山上。月林山有两大岩洞,一曰“白面岩”,一曰“双蟠岩”。据《横州志》载:“此山有二岩,多钟乳怪石,顶有穴通日光,其旁翼如画,高覆如盖,石笋尖起,嶙峋万状,洞口有潭,秋暮初冬出嘉鱼”。

乌蛮积翠:在县南六十里大王山上。连绵起伏,伏波庙坐落于大王山脚下,郁江北岸。庙门牌坊有“肃然起敬”“狂澜保障”巨匾,庙下为乌蛮滩。石丛河窄,浪溅水飞,古木婆娑,山水一色,构成“乌蛮积翠”美景。

宾州八景

鹤观胜地:宾阳八景之一,位于武陵镇沙井村后白鹤山,离马王圩五里,层峦叠嶂,群峰耸立,峡谷洞天,雾霭烟云,飞泉银练,百尺直落,林翳风馨。从宋代起,为宾州民士凭今吊古,骚人墨客涉足留踪之地。

朝霞石壁:朝霞石壁为八景之一,指廖平灿景岩一景,在大指镇东北,丘陵起伏,怪石嶙峋。明知州梁鱼题“朝霞石壁产英豪”,明代进士蒙大赉嘉靖年间著《廖琳公墓志铭》载,廖氏远祖廖监元剿平宾州灿景岩民匪史实。

镜湖秋月:明镜湖为八景之一,位于新宾镇良范村南。《宾州志》载:州东三里许,有塘明镜,其水明澄可鉴,又士人相传,杨文广之夫人,沉镜之中,因以名“明镜塘”。

消暑葛翁:葛翁岩,宾阳八景之一,在新桥镇白岩村山上,岩洞幽邃,怪石嵯峨,泉水清澈,饮之而凉,沁人心脾。

葛翁岩为亿万年地下水溶蚀而成,宋乾道年间,知州葛翁柏构亭岩上,刻“葛翁岩”,历历在目。

回风古塔:回风塔,又名大模塔,合岭塔,位于新宾镇新模村合岭山巅。塔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由知州叶茂松筹建,高七丈,宽一丈,有叶茂松题联:“秀气凌云天上星辰俱动,祥光耀日人间将相迭兴”。

迎晴仙女:宾阳有两座仙女山,一是位于河田乡仙佑境内的仙女山,一是思陇镇柳洞境内的仙女山,两山均有仙女般的容貌和仙女般的传说。故宾阳八景有“迎晴仙女留仙迹”的诗句。

宝水南桥:宾阳最古老的石桥南桥,横跨宝水江,在宾州镇城北南街三联街交会处。据《宾州志》记载,桥建于明代洪武六年,由知州周乐集资筹建。有“宾阳宝水绕城东”之句,南桥即为邕桂往来孔道。

古漏险隘:宾邕公路上的古漏隘,又名高井隘,位于思陇镇南关村古漏山,是宾阳通往南宁必经之地,峦峰突起。宋代知州王举,派令县民,凿山劈崖,并在隘旁开出古漏圳,引出泉水,灌溉太守以下良田。

上林八景

澄江旭日:澄江源于大明山脉岜六,江水绕县城而过,雾霭袅袅,旭日东升,五彩缤纷。

古渌浮岚:县城南十五里,相传宋雍熙中庐代采药遇仙于此。位于明亮镇江林村光郎庄后山,距大丰十公里,建有庙。

马浦奔雷:在大明山北麓,此景为今清江鼓江桥,古称马浦桥,有泉,水质甘美,声如洪钟,似万马奔腾。此桥为石桥,每逢雨季,山洪暴发,波涛汹涌,有如万马奔腾,雷声震地。今建清光坝,平湖如镜,波澜不惊。

龙潭骤雨:大明山北麓,遗址在大丰高秋庄后山,高秋河流经此处后不远就注入清水河。400多年前,这一带河面宽200米,有一大潭“龙潭”,每逢大明山山洪暴发,浊浪滔天,蔚为壮观。

白云隐迹:距县城21公里,有山洞,闲云片片,自洞而过,为观大明山云海最佳处。

山底灵潭:白圩镇山底村旁,龙潭满而不溢,蒸烟腾升,万千气象。

镆铘剑光:镆铘山,县城南15公里,地势险要,山形盘陀,万夫莫开,宋兵与侬智高争兵于此。位于大明山中部,明亮镇以西,山下为罗堪村及甘六村。相传,古时有人得剑于此,故名。山上有镆铘关,扼守上林至武鸣要冲,四百多年前,镆铘山有一瀑布似剑光冲天而下,亮光闪闪。

明山仙境:在大明山东北侧,朝阳、夕阳反射有佛光,在大明山主峰仙人台。五代十国,曾有僧道隐伏大明山修炼,道行高深,升仙。

隆安八景

鹤鸣九皋:岩于县西四里,岩前有访鹤亭,系今年春间所建。抵山麓,憩息亭中,俄而进洞游览,洞深约二十丈,广约二丈,高亦如之。四旁石乳结成楹格、钟、鼓等形,中立一石,形略似鹤,岩即以此得名。稍进,上有一窍通天,作椭圆形,再进即达后洞,由此纡陟数十武,便达山顶,有楼建其上,名白鹤楼。洞内一钟乳石形似白鹤,用石击之,戛然有声,古人谓之“鹤鸣九皋”。

阳明洞天:先至河雇舟渡江,中渡,抵洞前,合舟入洞,洞在右江南岸之河墈上,地属隆安,原可容数百人,但因历年江水盛涨,被泥沙冲刷过半。余等由洞口直进,须爬泥沙,始克抵洞内,但仅十余武,不能再进,略事观赏,即行退出。洞口上刻有“阳明洞天”四字,相传为明嘉靖年间,王宋仁征抚思田时,曾泊舟于此所刻。

贵人看榜:挂榜山。一名金榜山,俗名曰“岜雅”。在城东南二十里,山势横列如榜,四面皆然,故名。峭壁耸拔,有三层崖,可容千人,顶有天然石池,其南麓一谷,尤奇绝。从麓拾级而上,中有玉女井,上有明和洞,三层极幽邃,再上为雷坛,雷坛深处为飞云谷、白袁崖、横烟峰、香炉峰诸名胜,崖石四塞如城,内有莲花塔,座踞一石人,俗呼为“希夷先生”。

岜岑喷珠:在县西四十五里峺达隘旁,壁立十余丈。春夏洪水自崖东而下,形如瀑布,远处视之,则如喷珠。明嘉靖间,县令姚南涯镌“喷珠崖”三字于其石壁上。旧志称“喷珠崖”,杨湾乡联造村岜岑屯,夏秋雨季,清流从百米山崖飞泻直下,宛若银河落九天,银邑水花,阳光辉映,五彩斑斓,绚丽夺目,飞瀑轰鸣,繁弦紧管,雄浑激越,震撼人心。置身瀑前,耳目一新。

楞怀古潭:“楞怀”为壮语方言,意即水牛潭。城西北二十里西秀山南,形如满月,潭深数丈,长年碧清,夕阳西下,山荫遮日,鱼翔浅底,波平水静,流连忘返。

布派灵泉:本县布泉,清泉从发达山脚涌出,终年不竭,冬暖夏凉,泉成平湖,登高俯瞰,碧水荡漾,心旷神怡,灌溉农田数百亩。

更望湖光:县城西南六十里,为地壳运动所致,浅水通道受阻,消水不畅,地表水和地下水汇集,碧波荡漾,水转山环,群山叠翠,湖光山色。

榜山文塔:在城东六里东独秀山之顶,系光绪二十年建。孤塔矗立,高梯入云,远近望之,势极雄伟,有横扫千军之慨。俗称宝塔,塔呈八角,高23.8米,塔门朝西,塔身外形分三节。塔分六层,蚬木装修。宝塔屹立独秀之巅,榜山文塔,寓意隆安蝶城。

马山八景

秀峰挹翠:县南里许(福禄林独秀山),峰不甚高大,矗然特立,绝无依倚,北登中山亭基址,游目远瞭,石崇山峙于北,龙岩山峙于南,六部山峙于西,遥争献秀,北辰溪水萦带于前,阡陌纵横,散步到此,飘飘欲仙。

玉印待呈:万元潭,县北里许,系由北辰溪流经巴浩山脚汇成一潭,潭圆如镜,水色清碧,潭中突起一石,平广丈余,冬日水落石现水面,夏日水涨石伏水中,故俗谣为玉印待呈云。

金鸡向日:县南七八里,巴匿山村后,石壁隆起,高十余丈,形似金鸡伸颈向日愤啼,前面土坡,四周静中隔一窝,自古至今无人挖浚,其窝不满不平,形似谷箩,故时人称为金鸡啄谷箩。

龙岩天矫:龙岩,县南十余里,高圩乡廖添村右侧,山形天矫,毕肖生龙,山半开岩,山下溪水环抱,登岩俯视,俗虑倾消。纵目远观,第岭云部诸山,各争献秀,洵县中之一景。现高圩乡立庙于岩内,今尚存。

泛池莲溢:莲池,县南二十余里,高圩乡乔巴村前,四围土坡,不通溪流,春夏水溢,冬季水干,每年春水一生,从不蓄放鱼苗,鲤、鲫、鲮、鲋、花沙等鱼无不产有。池内红莲不种自生,六七月间泛池莲溢,莲花鲜艳可人,追踪廉溪者,每临池而有翘企之思。

龙口山岩:县五十里,即在龙口老圩后,形如青龙开口,周围约八九十丈,深约二十余丈,岩石滑泽,光线充足,岩内右石壁有天然水井,如小锅样,井水不涸不溢,可供数人饮,岩口上左右生二石笋,垂下宛如龙牙,岩最内伸出一石,却似龙舌,岩前生一小石坡,恰如龙珠,龙口乡立关岳庙于内。右有天堂岭,左有黄道山,两相对峙既出,山石如禽如兽,或蹲或踞,洵是无限奇观。

书官之岩:读书岩,县西八十里州圩乡附近,岩内宽平,溪水环抱,清中叶定罗士官徐士贤教其子十五人读书皆成名,清苏官保元春,思恩府知事彭舒萼,各皆有镌诗在石壁上,故称读书岩。

双燕栖梁:传侬智高祖坟地。县南二十里,在高圩乡方遥村左,墓在半山,形如双燕栖梁。相传侬智高未据古邕之先,其祖已卜葬于此,后山灵所钟,故生此惊天动地之人。朝廷查明,将其龙控断,智高因而失败,被宋将狄青征剿,擒之于宾阳昆仑山。今其墓已崩圯,惟有旧痕可辨。

泉井历史 市井印记

“井”,未经变形,不经修理、整饬,甚至无所谓繁体、简体,一成不变。

“井”是最具初期象形原汁原味的字形之一。

写了几千年的“井”字,始终是这样的四笔结构:两横两竖,四个叠合点的交叉。

初期水井造型特点,正是一个“井”字。

考古发掘古水井,取形为方,这对于“井”,真是绝妙的诠释。

邕州泉井是时代的印记,历史的铭文。

如今在更方便、清洁的水源诞生后,在人们环保意识增强的今天,古井的远去和消失,也是社会生产、生活转型升级的体现。

如今的南宁,朴实、厚重的历史积淀犹存,洋溢在大街小巷,深入市井巷陌。邕州有了泉井,邕州古老的大地就有了历史,也就有了一种城邑精神和风骨。

泉井是历史,她们已经或者正在走进历史,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们在人们的记忆中被强行驱逐。

邕州泉井,为世世代代的邕州先民的生存繁衍、生活质量的提高付出了一切。如今她们还保留着古老的习俗:默默地润泽大地,为滋养后人尽力。然而,她们总有一天会消失,但却期待着人们的宽容,让她们在时代的变迁,人们的选择和遗忘中慢慢消失。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