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间连着厨房的无锡乡野饭店,但是我喜欢

最后更新 :2023.10.26 06:27

 

发号台

发号台

发号台

来到这家古镇僻静处的小酒店,既感到有些凌乱,又十分的惊喜。

小店就是一处普通的农家民房,大约三开间,门头用原木进行了一些简单装饰。四只红红的大灯笼格外抢眼,年底年初,喜庆迎春。大门两旁一副对联:南北小菜皆有味,东西来客成旧知——看来这家店的老板还是颇有些书香底蕴的。

邀请我来的张敏伟,是华庄本地的一位名人,年纪不大,已是无锡市“宣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敏伟一直跟我说,这一家店很有特色,值得一吃,于是约了中午。我说你就不要来车接我了,我坐公交去,公交很方便。

华庄,是无锡周边乡镇我最熟悉的一个镇子,因为我20年的好友川上贞夫先生以前的厂就在华庄。曾经有好几年,我三天两头地去华庄喝小酒。我这里坐公交113和23都能到,车程近一小时,没什么急事的话,晃晃悠悠沿途观景,也是生活中一大享受。何况,我每次都想起,香港有部“巴士奇遇结良缘”的电影呢!

11点50分公交到达华庄,敏伟在车站接我,我们边走边聊,边聊边看,从镇上的热闹街道,一直走到人少路静的小酒馆。

发号台

途经华庄农贸市场,“华庄市场”四字由费孝通题

我历来认为,大饭店吃面子,小酒馆品味道。像面前的这种小店我去的也多,东西堆放无序,装修和档次仅仅是农村人的眼光。然而这种小店很接地气,食材新鲜,以家常菜居多,往往生意非常好。华庄又紧邻太湖,这里主要是湖鲜,偶尔会有一些野味。

敏伟盛情,又请了几位当地的“乡贤”来陪我,也就是当地有头有脸的名人,有画家、风水师、律师、企业家。我想起了咸亨酒店的名联:“小店名气大,老酒醉人多”,这家小店在当地,也算名气大了啊。

发号台

发号台

发号台

发号台

没有凉盘,直接热炒,菜一端上,农家的清新气就扑面而来。

先上的是“飘香蚕豆”和“清炒荠菜”。这一盘蚕豆烧的香、糯、面,非常入味,大料用得足,恐怕是我吃到的最好吃的蚕豆了。荠菜吃得比较多,一般包饺子吃,一大盘荠菜清炒不放其他辅料,实不多见。

“清蒸咸肉”,货真价实,咸香有嚼劲;“红烧同肠”、“红烧梅鲚鱼”,完全是农家烧法,色重味浓。“清蒸白鱼”、 “翁公鱼明炉” 则占尽了天时地利,小店离太湖近,白鱼的新鲜自不必说。“汽锅鸡”用紫砂锅烹煮,砂锅油滋锃亮,锅壁上的老垢好似经过了一个世纪,用收藏文物的话讲,包浆老道。

发号台

端菜的是位50多的眼镜大叔,而不是通常饭店里的美女——这也算农家小店的特色之一吧……

农家人起菜名另辟蹊径。比如有一道雪菜冬笋,他们非要起个“妈妈头雪菜”的名字。无锡土话把乳头称为妈妈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问了几遍,也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乡镇人热情,按每人两瓶半黄酒的量相劝,不知不觉之中,已是头脑发晕。突然内急,便摇摇晃晃去寻洗手间。

“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如释重负后,醉意也醒了一半,抬头一看,差点笑出声来:洗手间正对门两米远处,上面分明写着“冷菜间”三个字,赶紧掏出手机拍张照片留念。只是冷菜间大门紧闭,看样子也废弃不用了。

发号台

发号台

洗手间东侧,蒸汽缭绕,似入混堂,原来是厨房。这张照片正是站在洗手间门口所拍。这样的格局换作城市绝对不敢想,在乡村似乎顺理成章,客人们也习以为常了。

写到这儿,我想文章如果这样发出去,我的朋友敏伟和饭店老板一定要骂我了:你个没良心的一怪,请你好酒好菜,反倒揭我伤疤。暂请两位兄弟息怒,文章的生命正在于真实——

无锡乡镇的饭店,可以分成两类:热闹的商业街道上,饭店的装潢、档次大体和市区差不多,菜肴的水平和风格也依葫芦画瓢比较近似;而小镇的外围、和一些偏僻道路上,总会有些独具特色的小店,他们在市场的大浪淘沙下存活了下来,后者只有当地人才会知道。

恰是这些店,更值得去体验和品尝。

发号台

笑眯眯的眼镜老板

纯粹的美食体验,没有推荐之意,恕不回答读者们诸如“在什么地方”、“店名叫什么”之类的提问,敬请谅解啦。

发号台

发号台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