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破“龙脉”毁了旧城,却给金军打开北大门,葬送北宋江山

最后更新 :2023.10.24 05:16

 

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九月,金军攻破太原城,打开南下大门,长驱直入北宋都城汴京,活捉徽、钦二帝,北宋王朝灭亡。然而拆毁太原防线的不是别人,正是北宋第二个皇帝太宗赵光义,他为镇压“真龙”,干了一件蠢事,为金军开了方便之门。

发号台

宋太宗亲率大军拔“钉子”

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亲率宋军来到晋阳(太原)城下,来拔五代十国最后一个钉子——北汉。

宋太宗以为小小晋阳孤城唾手可得,他可以顺利的雄霸天下。没想到晋阳城西依悬瓮山、东临汾河水,墙高城坚,易守难攻。宋军多次攻城,屡被击溃,损失惨重,内外马步军都军头王廷义、殿前指挥使部虞侯石汉卿阵亡,大将李汉琼、呼延赞、荆嗣、韩起受重伤,士兵伤亡更是不计其数。赵光义再调集精锐部队猛攻晋阳,北汉主刘继元看到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孤掌难鸣,被迫奉书请降,五代十国时期最后一个小王朝被消灭了。

发号台

参商不相见?

晋阳城被攻破之后,宋太宗赵光义却高兴不起来,一是宋军强攻晋阳损兵折将让他痛心。二是晋阳城城池坚固,易守难攻,万一被奸人占领很难攻取。三是民间传说晋阳自古有帝王之气,是出“真龙”的地方,称之为龙城。李渊就是从晋阳起兵打下大唐江山,到后来又建立过后唐、后晋、后汉、北汉等几个王朝。四是道教大师依照天象、地理指出:宋起之地为归德 (今河南商丘市)属于“商星分野”,而晋阳(太原)则属于“参星分野”,自古“参商不相见”,如果中央政权衰微,太原则必然先乱。

发号台

宋太宗火烧水灌钉龙脉

晋阳城周长四十二里,分为东、西、中三城,共开二十四道城门,东西两城并列汾河两岸,中城跨汾河居中,西城内囊括大明城、新城、仓城三座内城,以里三城,外三城的宏大规模,形成一个繁荣的城市集群,是当年一座繁华的都市。

宋太宗决定毁掉祸患之地——龙城太原,他把居民赶出晋阳城。下旨放火焚城,

“万炬皆发,宫寺民舍,一日俱尽”。

宋太宗还不放心,第二年四月再次下令封堵汾水、晋祠水,灌入太原,晋阳城经火烧、水灌,“真龙”彻底失去了繁衍之源。

宋太宗毁了太原城后,在晋阳故城东北三十里汾河对岸的唐明镇新建新太原城。城池比原来的晋阳城大大缩水,周长只有过去的四分之一,还不到十一里,只建了四座城门,城墙也变成没有包砖的土墙,驻军、城防、军需物资储备都大大减少,以往的锦绣大太原变成了小土城。

就是这样,宋太宗还不放心,在建新城时街道都修成丁字街,取其谐音,“钉”破“龙脉”,使太原不再出现“真龙天子”。

发号台

金兵很容易围困了太原城

金军起兵攻打北宋都城汴梁时,把太原是必经之地。由于失去了悬瓮山险势,没有了汾河的阻挡,城池很小,金兵很轻松的将太原城围成铁桶,粮草断绝。此时的太原城已经不是当年兵强马壮,物资充沛的晋阳城,城里守军只有几千人,粮食储备严重不足。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太原军民抵制宋朝皇帝割让土地的诏书,坚守九个月,城内粮食吃光了,糠秕干草吃光了,就吃弓弩皮甲,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太原军民依然拒绝完颜宗瀚的招降。

宋朝都城汴梁也不妙,金军东路军已经攻至汴梁城下,宋钦宗是个软蛋,派大臣与金国议和,同意其赔款和割让太原、中山、河间的条件,但割让三镇的诏书遭到三镇官员的强烈抵制。宋钦宗看到三镇誓死不降金,又觉得自己太没骨气,就加封三镇官员,褒奖守城之功,并派部队救援。但救援的宋军也是惨不忍睹。

发号台

为了阻止金国的西路军,宋军重点的救援对象是太原。但宋朝中央机关已经陷入半瘫痪状态,各路援军只接到指令,没有统一指挥,更没有一个作战部署,各自为战,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乱打一气,结果被以逸待劳、围城打援的金军个个击破,打得溃不成军,损失了十万兵力。使得本来军力贫乏的宋朝丧失了生力军,士气涣散,从实力上,财力上,心理上,都失去了抵抗的动力和能力,最终二帝议和被掳,北宋灭亡。

从战略位置上看,太原是宋都汴梁的北方门户,极其重要,不容有半点闪失,但赵光义当时过于膨胀,又过于迷信,只听信“真龙”、星相相犯之说,忽略了北方藩国的威胁,亲手毁掉了坚固的防线。

天象中所说的“如果中央政权衰弱,太原必然先乱”,是老天注定,还是皇帝昏庸?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