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人不造洋中悬浮古戏台的故事

最后更新 :2023.10.24 00:20

 

发号台

说起古戏台宁德本地人几乎都懂几个,可是今天说的你了能不懂。

宁小博来跟你好好说说了!

发号台

【柳州祠古戏台】

发号台

【柳州祠】

发号台

【柳州祠】

柳州祠古戏台,地处宁德市蕉城区洋中镇东山村柳州祠傍,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系“柳州祠”附属建筑之一。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时任京师汉军镶白旗副都统的东山人陈大川 [字华,清道光清道光二十一年辛丑科武状元,入汉军镶白旗。初任京師城門史,遷籃領侍衛,升雲麾使加一等御前带刀侍衞,汉军镶白旗副都统] 上疏朝庭(见《陳山下陈氏族谱》),曰其八世祖陈纪,历史功绩至伟,请求建戏台于柳州祠傍,并获恩准,于同年动工兴建。

柳州祠。柳州祠始建于南宋咸二年(1226),是为曾经任过南宋柳州知府,后官至武功大夫的东山人、南宋爱国将领、民族英雄陈纪而建。陈纪,字仲礼,强敏有大志,少时就读国子监,考第一,备受南宋著名思想家吕祖谦(南宋以来我国最重要的学者之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与张栻、朱熹鼎立,时人并誉为东南三贤,朱熹曾三次送子投其门下。身后人又称吕祖谦与朱熹、陆九渊三分天下。)

发号台

源古戏台设计为外四方内八角斗拱飞檐二层结构,戏台中央藻井以古城墙环绕莲花木刻,寓意纪公镇守边关,保卫宋朝江山的历史史实;戏台周围,有镶嵌木刻《三国演义》历次著名故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做工十分精细,堪称一绝。古戏台两侧,设计为看戏厢房,是妇女儿童专用包厢,男人不得入其内,以保护妇女儿童,体现“男女授受不亲”。古戏台上悬挂“剑光射斗”、“霓祥三叠”、“醉舞”、“欢歌”等大小牌匾。整座戏台,雕梁画栋,古朴典雅,浑然一体,建筑面积约800M2,在当时宁德首屈一指。古戏台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第一次重修,民国三十六年(1947)第二次重修,2006年开始第三次重修,并于2009年2月6日举行重修落成典礼,市、区及有关部门领导、文物专家和来自福州、宁德、罗源、福鼎、古田、霞浦、蕉城1000多人出席典礼。

陈纪文武兼备,淳熙十四年(1187)以武举特奏名中丁末科进士。初任邵阳知县,历腾洲、英德州、柳州三郡知府兼知军事、柳州剌史、武功大夫,赐封忠节大夫。陈纪担任柳州知府兼知军事、柳州刺史其间,威慑“南蛮”,荡靖边关,与南亚邻国友好往来。纪公有善政,重教化,兴学堂,劝农耕,赈灾民,使柳州千里成一方乐土。陈纪因政绩升迁武功大夫,与宋景和出使金国, 使金国不敢南侵。后劳累成疾,卒于仕,柳州百姓得知,如丧考妣,立祠祀之(系宁德在外省唯一被当地百姓立有祠堂的历史人物), 南宋朝庭封一代爱国将领、民族英雄--陈纪为“忠节大夫”(见柳州祠门楼“忠节大夫”牌匾)。据乾隆46年《宁德县志》载:“陈纪………知邵阳,历柳、藤、英德三郡,并有政绩,今柳州立祠祀之”。咸淳二年(1226),南宋度宗赐移柳州祠于东山之阳(至今783年),故《宁德县志》又载:“柳州祠在二十三都东山,祀宋知军陈公纪。纪为柳州刺史(古代郡一级最高军、政长官)有善政,民立祀之。”柳州祠于明成祖永乐九年(1411)由吏部员外郎陈彬主持重修;嘉靖十五年(1536)重修,增建门廊;康熙二十年(1681)和乾隆三十六年(1771)两次重修。有祭田十亩,在吴(梧)洋。宋嘉定十六年 (1223) 在本邑一都县治立有“积善坊”(以上见《宁德县志》和《东山陈氏族谱》)。清光绪十三年在柳州祠傍增建古戏台。

发号台

发号台

发号台

发号台

发号台

【柳州祠门楼】

柳州祠门楼:为双重四角飞檐结构,一重飞檐上方正中为“忠节大夫”牌匾,二重飞檐正中书“柳州祠”三个标志性大字;大门为八字大门,门前10米处正中有旗杆座固定石二对,大门两侧写有楹联一对:“顾西京,辟东山,光前裕后踌岁月;拒北陲,理南疆,辅国匡民谱春秋”;门楼正上方藻井为“八仙图”。大门两侧有两个小门,小门上方正中分别书写“文经”、“武略”二字,苍劲有力。

发号台

【东山八世祖南宋柳州剌史、武功大夫陈纪塑像】

发号台

发号台

柳州祠大厅:大厅中央主殿是陈纪塑像,塑像两侧站立着一文一武两尊塑像。大厅墙上曾有许多文人墨客的字画。如明诗人龚邦卿留题曰:“岁久清驱剑解形,挺生精气尚冥冥。柳州代运犹尸祝,梓里年深亦典型。溪绕空庭千倾白,山迎疏牖万里清。豆边却喜云乃莫,春日秋风黍稷馨。”又一首:“古祠高厂接家林,烟树沿冈翠色深。三百余年绵世泽,六千里外感人心。升堂似见神如往,歆享遥知驾即临。五马后贤思继武,遗经须着案头寻。”明诗人陈琯留诗曰:“胜游曾过柳州祠,瞻眺徘徊感慨纾。宋代人才闽最盛,如公忠烈世无双。英声雷发风云肃,大节霜凝剑戟孤。身与严颜同处所,耿光千古照冰壶。”

发号台

发号台

发号台

【东山一世祖唐都运使、福建盐运使、秘书少监陈叟及夫人赵氏塑像。】

柳州祠后堂:中央主殿端坐纪公先祖,东山开基始祖陈叟公及夫人赵氏塑像。坐像前方中央立有东山一世祖“唐福建盐运使陈公叟及夫人赵氏神主”的神祖牌。主殿右上方悬挂为陈尚志立的“光绪丙戌科钦赐翰林院检讨”牌匾一块。据东山九世孙南宋武平教谕陈绍在《东山陈氏族谱·序》中载:“东山下一族,传之数百余载。闻吾祖都运使勾(叟公字),光州固始人也。其先显宦,世俗相传,立有谱系,各举于前。唐季群盗之乱,濮城王仙之等陷光州,都运使勾挈家而来,先住福州。兄弟有四,季弟监白鹤盐场。更有二兄,长居温州,次居罗源潮格是也。唐文宗太和二年(828),公是岁生。僖宗乾符三年时,公四十有八,因家于西乡东山下,历梁后唐。”这充分表明东山陈氏,于唐乾符三年(876)由都运使(福建盐运使)陈叟公由河南光州固始县迁福建长溪感德场(宁德前身)东山下为开基始祖,至今已1133年了。

▍内容来源:陈永霄 蔡成文

▍图文编辑:宁文策划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