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道教名山之民间传说

最后更新 :2023.10.23 04:46

 

湖北武当山

[简介]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武当山不仅拥有奇特绚丽的自然景观,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可以说,武当山无与伦比的美,是自然美与人文美高度和谐的统一,因此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中国中部湖北省丹江口市的西南部。明代(公元1368~1644年)时,武当山被皇帝敕封为“大岳”、“玄岳”,地位在“五岳”诸山之上。

  武当地名源于先秦,汉袭秦制设武当县。武当山是真武大帝的道场,武当山上的武当派也是中国古代有名的教派之一。

武当山历史地位的变迁:"武当"之名最早出现在《汉书》中,汉末至魏晋隋唐时期,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至宋代,道经始将传说中的真武神与武当山联系起来,将武当山附会成真武的出生地和飞升处,为它以后的显荣尊贵打下了基础,入明以后,由于统治者对真武的尊崇,武当山被封为"太岳"、"玄岳",成为"天下第一名山".清以后,武当山的地位大为下降,它对周边地区和区域社会的影响,主要通过朝山进香等民俗活动来体现。

武当山被世人尊称为“仙山”、“道山”。《太和山志》记载“武当”的含义源于“非真武不足当之”,意谓武当乃中国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亦称真武帝)的发迹圣地。因此,千百年来,武当山作为道教福地、神仙居所而名扬天下。历朝历代慕名朝山进香、隐居修道者不计其数,相传东周尹喜,汉时马明生、阴长生,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谢允,唐朝姚简、孙思邈、吕洞宾,五代时陈抟,宋时胡道玄,元时叶希真、刘道明、张守清均在此修炼。

发号台

[武当神话]

传说,明朝时候,辽东有个道士,叫张三丰,到河南方城炼真宫出家。张三丰又穷又脏,早晨不洗脸,晚上不洗脚;一年到头不换衣裳,两年到尾不晒被子,人们叫他邋遢张。别看邋遢张邋遢,他却有一身好武艺,会玩大把戏(杂技),也会玩小把戏(魔术)。说话、做事,疯疯癫癫的,似真非真,似假非假,叫人琢磨不透。所以有人称张三丰为张三疯,也有人说邋遢张是半仙之体。

  那年冬天,炼真宫当家的病了,大小道士都到师傅床前问安,邋遢张也来了。师傅瞧不起他,翻身把脸扭向床里,邋遢张问:“师傅,师傅,病好些吗?”

  师傅只装睡着了,邋遢张又大声喊:“师傅,师傅,病好些吗?”他喊了一遍又一遍,喊得师傅不耐烦了,用嘴“哼”一声,意思是:快走开!

  “好哇,师傅想吃‘哼(杏)’(均州土语,“哼”与“杏”同音)我上山给你摘。”邋遢张一边说一边走出庙门。这时,大雪纷纷下,北风呼呼吹,满山遍野什么也看不清,他在雪地里鬼混了一会,真的摘回两个黄杏子,杏把上还带着两片青丝丝的叶子。当家的一看见杏子,病好了一半,一吃杏子,病全好了。从这以后,大家才佩服张三丰的道行。

  过些天,邋遢张对师傅说:“永乐皇帝正修武当山,我要去给真武祖师帮把力。”

  师傅说:“你医好了我的病,我舍不得你走。”

  “我给你脱双草鞋,你想我的时候,穿着草鞋就到我面前了。”邋遢张说罢,将草鞋放在神桌上的香炉里。

  第二天,道士娃来上香,见香炉里放着一双又脏又臭的烂草鞋,就对师傅说了。当家的跑来一看,臭气难闻,伸手拽出朝院子里一摔,烂草鞋变成一对雪白的鸽子,“扑楞楞”飞上天空,落在云彩上。

  当家的后悔极了,失声叫喊:“邋遢张又玩把戏了,这原来是一双‘踏云靴’呀!”

发号台

江西龙虎山

[简介]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

龙虎山山之得名有二说,《广信府志·山川篇》谓其为象山山脉之一支,历台山西行数十里,折而南,分两支,环抱状若龙盘虎踞,故名;《龙虎山志》载云:“山本名云锦山,第一代天师于此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因以山名。”。

龙虎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在鹰潭贵溪县(今贵溪市),仙人张巨君主之。龙虎山为道教正一道天师派“祖庭”,张道陵于龙虎山修道炼丹大成后,从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始,历代天师华居此地,守龙虎山寻仙觅术,坐上清宫演教布化,居天师府修身养性,世袭道统63代,奕世沿守1800余年,他们均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册封,官至一品,位极人臣,形成中国文化史上传承世袭“南张北孔(夫子)”两大世家。

龙虎山202座悬棺群引发热议。专家考证认为,龙虎山的崖墓悬棺群,距今有2600余年的历史,是古越人所葬。

发号台

[民间传说]

北宋崇宁某年的阳春三月,天师府内百花吐艳,千树竞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三十代天师虚靖公起了个大早,按照日常惯例,每天必在“三省堂”打坐运气,然后漱洗用膳。今天,他刚运气结束,突然听到一声巨雷掠过天空,接着电光闪闪,雷声阵阵,顿时升起一片乌云,颇有雷雨来临之势。虚靖天师步出“三省堂”,仰望天空,觉得今天有点异常,便掐指一算:唔,必有妖魔出现。正在思忖时,忽见一身穿黄衫的青年美女气喘吁吁地跑到天师面前,叩头跪拜说:“天师真人,请救救我”,边说边流着眼泪。

“你是什么人?老老实实交代!”虚靖天师板着脸问。

黄衫美女哆哆嗦嗦地向天师禀告:“我,我是狐狸精,已修炼了两千年,即将修成正果,所以历此大劫。天庭命雷公、雷婆要劈死我,请天师慈悲为怀,救我一命。”狐狸精一边说二边不停地叩头。

“凡是妖魔,一律要斩除,我救你,不是养痈遗患吗?”虚靖天师严词斥责。

“天师真人,我死不足惜,但我有孕在身,很快就要分娩。天庭劈死我,可我胎内的婴儿是无辜的啊”……狐狸精泣不成声地哭诉。

听完狐狸精的哭诉,虚靖天师颇有怜悯之意。心想:“天生万物,都有生灵。尽管狐狸精令人厌恶,但她腹中狐婴不能受到株连。如果狐狸精能改恶从善,不也是一件善举吗?”于是,指着狐狸精说道:“你要本天师搭救可以,但要依从三件事。”狐狸精叩头请向哪三件事?虚靖天师答曰:“第一要持斋,不许残害其它动物;第二要择地隐居,不得騷扰百姓;第三要受戒人道,早晚诵经,改恶从善,为民做好事。”狐狸精听后拱手立誓说:“一定做到,决不违犯。如有违犯,甘愿受死。”

虚靖天师见她有悔改之心,便叫起立受戒。然后带领几名道徒前往祖天师殿焚香点烛,向天庭发文申奏,奏明赦免狐狸精的原委。玉皇大帝接到天师的《禀告之书》便命令雷公、雷婆收兵回府,不必寻找狐狸精了。不一会,天穹又恢复晴朗。呈现出一派碧空万里,春意盎然的景象。

狐狸精千恩万谢地辞别天师,从此隐居在耳口的云台山中,以山果为食,潜心修道。不久,生下一个白白胖的小女孩,取名“小白仙”。

转眼一百多年过去,虚靖天师救狐狸精的事已被世人淡忘。南宋绍定年间,江西发大水,水患之后又起瘟疫,资溪、黎川、安仁(今余江)三县很多人得瘟疫死去,闹得人心惶惶。有很多老百姓便成群结队来到天师府,请张天师“辟邪”。当时,第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在位。这位天师道行髙深,曾以雷霆殛死大蛇。他带着几位法师四处察看,发现并非妖魔作怪,而是“山疹之气”(又名瘴气)扩散而引起的。如不及时治疗,很快会蔓延开来,更不知要死多少人。张可大天师深谙医道,知道治疗此病的最佳妙药就是“吊兰”。然而“吊兰”生长在悬崖绝壁洞穴,很难攀登采摘。尽管派了很多人去摘“吊兰”,一天也摘不了几斤,远远扑灭不了瘟疫。张天师也无计可施。

第二天,当众人还在继续摘“吊兰”时,忽见一大群狐狸纵跳如飞,口悬“吊兰”送到天师脚下,不一会儿就送来了几麻袋“吊兰”。当地的老百姓都认为是天师显灵。其实,张可大天师也感到很困惑。后来仔细一想:听祖上说过,虚靖天师曾经救过一个狐狸精,.猜想可能是狐仙报恩吧。他立即派人将“吊兰”煎成汤水,送给病人服用,果然药到病除。后来有人题诗赞曰:“天师显灵有奇功,一剂丹方病疴除。赈济为民发银钱,真人功德永世存。”其实,狐狸报恩的事只有张可大天师及少数几个法师知道。据说后来张可大天师还亲自到云台山寻找狐仙表示感谢,也不知是否找到。’

发号台

安徽齐云山

[简介]

齐云山,古称白岳,因遥观山顶与云平齐得名。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城西十五公里处,与武当山、龙虎山、青城山并称中国道教四大名山,是中国五大仙山之一,历史上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美誉。 齐云山素有“黄山白岳相对峙,绿水丹崖甲江南”之称。清乾隆皇帝赞誉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

齐云山是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供奉真武大帝。齐云山与武当山均供奉真武大帝,故有“江南小武当”之美称。唐代元和年间,道教传入齐云山,宋、元元两朝,基业初奠,明代嘉靖和万历间,江西龙虎山嗣天师正一派张真人祖师三代奉旨驻留齐云山,建醮祈祷、完善道规、修建道院,香火日盛,渐渐成为江南道教活动中心。以嘉靖皇帝敕建的“玄天太素宫”为主体的月华街一带是道士和香客向往圣地。

唐乾元年间( 758—760 ),道士龚栖霞云游至此,隐居山中天门岩。南宋宝庆年间( 1225—1227 ),道士余道元入山修炼,并于齐云岩创建佑圣真武祠,此后云游道士纷纷而来,道教建筑规模日益。

齐云山的耐看,还与一位英雄有关,这英雄就是方腊。宋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秋天,方腊发动起义,杀富济贫。义军声势浩大,不到半年时间,就攻占了歙县等六州五十二县,威震东南。宋徽宗曾下令童贯率军十五万镇压,没有取胜。朝廷又三次下诏“招抚”,均遭方腊严词拒绝。方腊义军在齐云山的独耸峰上屯兵,抗击宋王朝官兵的围剿。在齐云山上,方腊义军凭借险要的崖涧和天生的云雾,把守要隘,居高临下,用刀剑和滚石把宋朝官兵打得落花流水。齐云山上,粮草丰盈,池塘满溢,方腊依岩洞建寨,本来可以固守,但义军中出了叛徒,一夜之中,决了池水,烧了粮库,义军陷于绝境。方腊设计退了官兵,下了齐云山后,在浙江帮源洞被捕。公元1121年秋,方腊在汴京遇害。

齐云山道教以正一派为主,尊老子为始祖,以《道德真经》为依据,供奉的是真武大帝。这是两宋时代玄神地位提高和信仰兴盛的一个表现。南宋宝庆年间(1225-1227),有方士余道元,号天谷子,游至齐云山石门岩,斩草结庵以居,得到当地好道居士的赞助,创建佑圣真武祠,塑真武大帝神像供奉——民间传说该神像为百鸟衔泥共塑而成的,于是香火始盛,道士日增,从此奠定了齐云山的道教基业。

嘉靖十一年(1532),正一派第四十八代嗣汉天师张彦率众往齐云山为皇帝求子,得顺签,后生一子。嘉靖皇帝大喜,遂降旨在原真武祠旧址上敕建太素宫,并亲撰《御碑记》。此后第四十九代天师张永绪、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先后授命再谒齐云,建醮祈祀,宣扬秘典。于是齐云山更加声名大振,成为江南正一派的著名道场。

正一派的组织比较松散,戒律也不甚严格,可以有家室妻小,非斋也不忌酒肉,俗称“火居道士”或“俗家道士”。齐云山的道徒亦是如此,他们不仅有妻室儿女,甚至连妻室儿女也随同住在道院宫房中。平时则从事生产,与普遍人无异。只有事主来邀求或有关道教节日时,他们才脱下俗衣换上道士打扮,做起传统科仪。这类似于当地的手艺人,与其说是学道、修道,不如说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发号台

[民间传说]

据说,玄天上帝本来一直住在武当山,有一次,他离山云游,遍访海内名山。

这一天来到齐云山上空,俯瞰全山,群峰峻峭,怪崖纷呈,云雾缭绕。横江两岸古木苍郁,虬枝蟠卷,茅屋村舍点缀其间。“好一个人间仙境!”玄帝大喜,忙降下云头,来到山上。

他游了洞天福地,越过桃花涧,来到真仙洞府前,却见天门掩蔽,无路可通。玄帝游山心切,运足神力,一脚蹬去,只听一声巨响,石穿洞开,豁然开朗。但见天门那边,巨岩如围,石洞藏幽,珠泉飞洒,天池澄碧。玄帝穿门而入,回首一看,原来是一匹石象挡道。

玄帝一路游玩,不觉到了月华街一带,山势越发峻美。那玉屏峰,耸立正中,钟峰、鼓峰拱卫左右,五股山泉自壑中卓然挺立,俨然天造地设的一只香炉,远处尚有黄山36峰遥遥相望。

玄帝见到如此绝佳的风水宝地,喜出望外,留恋难舍。心想在武当山苦修了两千余年,如今道已成,何必再孤守一山?不妨就在此建座行宫,占着香火,日在武当修行,夜至齐云显灵。只是若在此山定鼎,还须有座偶像寄托,才好招徕八方香火。

玄帝正在冥想,忽见一朵祥云飘来,化作白鹤仙子作揖参拜:“仙长驾临此山,乃草木有幸,妙乐天尊揣知仙长心事,命我前来相助。”说罢,即发布诏令。刹时间,百鸟云集,羽翼蔽日,纷纷衔泥以塑,不一会儿,便立起一尊玄帝神像。

光阴如梭,不知过了多少年,到了南宋宝庆年间,有位云游道士夜宿于齐云山下,忽然梦见一位神人披发跣足,立于身前,说:“我居住齐云岩,已等候多时了。”

道士梦醒,寻至玉屏峰齐云岩下,见一泥像正与梦中所见无异,又惊又喜,遂栖居山上,募捐装饰金身。并创立“佑圣真武祠”,燃起香火,日夜供奉。

自此,四乡士民有前来祈福求嗣的,有求必应。齐云山香火日趋兴盛,渐成为道教圣地。

发号台

四川青城山

[简介]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西北部,东距成都68公里,距都江堰仅10多公里。主峰老霄顶海拔1600米。青城山因其四季常青,满目青翠,诸峰环峙,状若城廓而得名,素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与剑门之险、峨嵋之秀、夔门之雄齐名。

公元143年,“天师”张陵选中 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珍藏着大量古迹文物和近代名家手迹。

发号台

[民间传说]

青城山最早为妖魔鬼怪霸占着,山水林木被他们长期污染破坏,以至瘟疫流行。山民们深受其害,山外人们称这里为“鬼城山。”

青城山最早为妖魔鬼怪霸占着,山水林木被他们长期污染破坏,以至瘟疫流行。山民们深受其害,山外人们称这里为“鬼城山。”

后山有个白云洞,洞中住着一位佛法精深的高僧,他身边有金犬银猫护卫,自称为“白云祖师”。不知是在好多好多年前,他出洞去云游四方时,经山下的神仙洞,见洞中有青白二蛇在修炼,一看就晓得己炼了一千多年了。祖师见二蛇勤修苦练心诚志坚,有心收为身边的徒儿,便点化二蛇,将原一公一母的蛇身使其脱胎换骨成两个女童。临走时对她们说:“你们在此洞继续修炼吧,十年后再来接你们到白云洞府。”

十年后,白云祖师云游归来到这里,看见两个女孩正和一妖魔苦战,二女终因武艺欠佳,败下阵来,被妖魔击倒在地,现了原形。这时祖师忙将手中拂尘一扫,立刻就狂风大作,雷轰电击,妖魔一惊,就遁得无影无踪了。

祖师将青白二蛇装入袖中带回白云洞府,将二蛇重新恢复成人。二人感激祖师救命之恩,双双跪在地上,请求祖师收为徒弟,传授佛法,消灭魔怪,为民除害。祖师高兴地答应,收了二人为徒,白蛇为长取名为白素贞,青蛇为小就叫青儿,俩人就以姐妹相称。从此二人就在洞中每天听祖师讲习经文和苦练佛法功夫。在洞中勤修苦练,不觉又是五百年了,两姐妹练成了能呼风唤雨、上天入地、武艺高强的女仙人了。

一天,白云祖师对两个徒儿说:“为师又要下山云游去了,你们可以回到神仙洞去,十年后再会。”祖师离开洞府,辞别徒儿,还在洞壁上题诗一首(后刻于石壁,至今犹存):

忙忙收拾破袈裟,整顿行装日已斜。袖拂白云离洞府,肩挑明月过天涯。

可怜枝上新啼鸟,难舍篱边旧种花。吩咐犬猫随我去,不须流落俗人家。

祖师离开白云洞后,姐妹二人就在神仙洞和白云洞轮流住下来,除了继续练功外,就在前山后山栽树种竹,修桥铺路。不久,山又青了,水又绿了,人们就把鬼城山改为青城山了。可是山民们的病痛疾苦和瘟疫流行,俩姐妹也没有办法,也非常着急。

话说天宫中的王母娘娘一年一度的寿诞快要到了,又要举办蟠桃会了。到时各路神仙和天上的高官们,都要去赴宴拜寿。请客就要送礼,住在兜率宫的太上老君,今年便决定送王母几朵灵芝仙草,早闻下界仙山青城山多生灵芝,便派他的弟子李仙下凡到青城山去采集。李仙来到青城山,一见山前山后山青水秀,被秀丽风光迷住不想走了,又看见许多山民被疾病折磨,很是心痛。幸好在太上老君那里炼丹时学会了许多的医病手艺,李仙便在山里采了许多草药,住在了村子里,日夜为山民看病带采药,把为老君采灵芝的事忘干净了。奇怪的是李仙为山民治病总是医不断根,治好没几天就又发病了。李仙觉得一定是这里的瘟疫病魔没有驱走的原因。突然想起了太上老君那里有一个法宝,叫做“金娃娃”的宝贝,有了它,不但能驱走瘟魔,还能带来财富。李仙便上山采了几朵灵芝,上天回到兜率宫交了差,等到老君去赴蟠桃会的时候,悄悄的来到老君的丹房里,抱起了“金娃娃”便下凡青城山,回到了山民的村子里,拿出了金光闪闪的法宝,立刻村子里的瘟魔便不见了。山民们围着李仙,感激不尽,一个个都称他是活神仙,留他不要走。李仙也舍不得离开这里善良热情好客的山民和仙山的风光,决定不回天宫了,便在小镇上开了家药房,取名叫“泰安药店”,专为山民和来朝山的游人治病,隔天还要上山采药。

李仙每次上山采药,总要看见有两个漂亮的姑娘在山中栽花植竹,修桥补路,有说有笑,忙个不停。有一天,李仙决定到白云洞外的茅庵去住宿一夜,到了那里一访,才知道是白云洞里白云祖师的两个女徒弟,便有心冒闯洞府拜会祖师,好与美女相识。还未到达洞府,就听见远远的密林深处传来姑娘们的嘻哈打闹声。李仙顺着声音钻进密林,见一大水池,岩壁刻有梳妆池三个字。只见这两个姑娘赤裸全身,正在池中打打玩玩,闹得起劲。李仙看神了,踩滑了池边的青苔,哎呀一声滑下了水池中,背篼里的草药也洒满了水池。两个姑娘惊得叫了起来,赶紧上岸穿好衣服,青儿便骂了起来。李仙也忙爬上岸作揖赔礼,说道:“姑娘对不起,我是山下小镇上的医生,今日上山来采药,顺便拜访白云祖师,不想在这里相遇二位仙女,失礼了。”两位姑娘早就得知山下的李仙是山民们尊敬的名医,并给山民们抱来了“金娃娃”,驱走了疫魔又使他们发财致富。白姑娘告诉他祖师云游还没归来,非常高兴的邀请他到洞中作客。李仙和两个姑娘进了洞府,白姑娘盛情款待,含情脉脉的了解山下小镇上的民情,问这问那,更是感激他给山民们抱来了“金娃娃”。一旁的青儿见他们那么谈笑风生,知道姐姐的心思,便知趣的说要到神仙洞去了。留下了白姑娘和李仙二人,他们一见钟情,还都各自说了自己的身世。在洞里,他们说不完的互相爱慕,道不尽的相思真情,二人订下了终身,紧紧的抱在了一起……不久,两人在山下小镇上正式成了亲,青儿也住在了这里,小镇百姓都来庆贺,到处张灯结彩,又恰逢镇上元宵灯会,硬是热热闹闹了十多天!成亲后,李仙除了在药店里坐堂或出诊看病外,还和白姑娘一起上山采药,夫妻恩爱,形影不离。

却说兜率宫中的太上老君赴蟠桃会回宫后,几天不见徒弟李仙的面,掐指一算,才知李仙私奔人间和蛇妖成亲,违犯天条,一怒之下,启奏了玉皇大帝点了天将下凡,将正在山上采药的李仙逮走,囚在了天牢里。那天恰好白姑娘和青儿一起到神仙洞去了,没有和李仙一起上山采药,几天了还未见李仙采药归来,她和青儿一起,寻遍了青城前山后山,上天入地下海也寻不着李仙。幸好“金娃娃”还在身边,老君还设发觉宝物被盗,便将“金娃娃”藏在了山沟中的深潭里(即今五龙沟金娃娃沱),并命沟中的五条龙团转围着镇守(即今龙宝岩和“五龙护宝”景点)。白素贞和青儿只好回到白云洞中,每天以泪洗面,盼着白云祖师云游归来。

再说白云祖师在云游四方期间,就已知道青城山所发生的一切。祖师被李仙和白蛇在青城山的善行和他们坚贞的爱情故事感动,叹惜几声后便大发慈悲之心,决定要成全他们,亲自来到兜率宫向太上老君求情。最后老君才将李仙打下凡尘,在杭州的世代名医许家转世投胎,取名许仙,长大后也成了杭州城里的著名中医。

白云祖师云游回到洞中,扶起了徒儿,便将李仙被上天捉拿后贬入凡间投胎人世的地点告诉了她们,感概地说:“广种福田,善恶有报。我佛慈悲,无量寿佛!徒儿们,你们去吧!”白素贞和青儿跪拜了祖师,起身告别,下山摘了一片荷叶化作一叶轻舟,顺流味江、岷江,长江……到杭州去寻她最心爱的许仙去了。留下了青城山的白云洞、神仙洞、圣母洞、梳妆池、金娃娃沱、玉女潭、五龙沟、飞泉沟、通灵沟等等景点和一个个美丽的风物传说。以后便有了《白蛇传》、《新白娘子传奇》和《白蛇后传》的故事了。

发号台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