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许世友逝世,田普跪在坟前泣不成声:娘,我把世友还给您了

最后更新 :2023.10.23 03:08

 

发号台

许世友和妻子田普

前言

自古忠孝两难全,对于许世友来说,在他一生中最遗憾的事,就是没能陪在母亲去世的时候给她老人家送终。

因此,在中央发布领导干部死后火葬的《倡议书》的时候,许世友向毛主席提出了“活着尽忠死后尽孝”的恳求。而在之后,党中央也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亲自为他挑选了上好的楠木棺材。

悠悠母子情,许世友为母下跪

1905年2月28日,许世友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县的一个农民家庭,那个时候正是军阀混战的动乱时期,因此百姓们的生活很是艰难。

许世友的父亲是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而母亲则是一位朴素的家庭主妇,在家照看着四个儿子和三个女儿。

而许世友则排行老三。其实那个时候,父亲给他取名为许仕友,是希望他能够多结交一些做官的朋友,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过在后来毛泽东便给其改名“世友”

发号台

许世友母亲

在几个孩子中,母亲最疼爱的便是许世友,小时候的他骨瘦如柴,因此身体也不是很好。所以每当家中有什么稀罕物,都会首先给世友。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家中只有三分薄地,再加上连年的灾荒,家中缺少粮食,母亲和父亲都饿得站不起来,再这样下去,他们想到自己的孩子只有死路一条。

于是,他们便商议将世友送给有钱人家,可能还会捡回一条命。然而,每个孩子都是母亲身上掉下的一块宝,怎么可能不心痛呢,但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决定将世友送出去,只为让他有一条活路。

一天,一个从武汉来的人贩子来到了许家的门口,父母看着怀抱中的孩子依依不舍,父亲狠了狠心准备要将世友交出去的时候,母亲却飞奔过来不顾一切从人贩子的手上抢下了世友,死活不放手。

对于这个孩子,母亲割舍不下,想着就算是讨饭也要把自己的孩子带在身边。

发号台

年轻时的许世友

就这样,为了活命,许世友从幼年开始就跟着母亲一起讨饭,有什么吃的总是首先给他吃。

而在母亲后来的回忆中也说道:

三伢子小时候就死过好多次了,只是阎王爷没收他,每次喂点凉水便又活了过来。

因此,童年时期的许世友相比其他人的生活更为艰辛,小小年纪的他就开始遭受了生活的苦难,但同时,那个时候的他也是最幸福的,纵使尝遍了人间的苦难,但自己身边却有着最爱他的母亲。

不久之后,终日劳苦的父亲得了痨病,在临终前,父亲语重心长地叮嘱孩子们:“你们的娘为了养活你们吃尽了苦头,你们长大以后一定要好好孝敬她。”

年幼的许世友便将父亲的嘱托记在心中,想着有朝一日定会报答母亲。

在许世友八岁那年,为了让孩子有口饭吃,母亲便将许世友送到了嵩山少林寺。

离开家的那天,母亲将家中的仅有的山薯塞到了许世友的包裹里,他知道母亲这是害怕自己吃不饱才将食物都拿给了他,临走前,许世友一步一回头,依依不舍地望着母亲大声地喊道:“我学会了本事就回来养娘!”

发号台

少林寺

一转眼八年的时间就过去了,许世友已经在少林寺中学有所成,此时的他 想要见到母亲的心情越来越急切,而看到昔日的骨瘦如柴的儿子已经长成壮实的男子汉,母亲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然而,世事无常,许世友刚刚回到家乡,就遇到了恶霸欺负母亲,许世友得知后气冲冲地教训了恶霸一顿,而这恶霸却没经得起许世友的这两拳,不巧摔倒在地上碰到石头气绝身亡。从那以后,为了躲避抓捕许世友过上了亡命天涯的日子。

然而,在后来,许世友走上革命也正是得益于母亲的指引。在一次回乡之后,许世友蹑手蹑脚地走进了家中,希望母亲能够给自己指一条路。

这个时候,共产党带领农民闹起了革命,而大哥和三哥也都参加了乡农会,当上了会长,许世友在一旁听着热血沸腾,这就是自己一直想要做的事。因此,在母亲的指引之下,许世友便走上了和大哥一起闹革命的道路。

发号台

黄麻起义

1927年,许世友参加了黄麻起义,与战友们一起拿下了这场战斗的胜利。在外革命的那些年,许世友不常回家,但却在心中时常惦记着母亲,多年来的征战生涯使得许世友更为想念母亲,经常会在睡梦中梦到他,每次醒来后枕头都是湿的。

1949年,新中国解放在即,此时的许世友已经是华野山东兵团的司令,而在开国大典进行之时,组织上为他派出了新的任务。但在途中计划有变,于是许世友便决定让自己的儿子将母亲接到北京来。

在确定母亲到来的那一天,许世友早早地收拾好自己等待着母亲,而在看到母亲之后,一向威严的许世友像个孩子一样当着几百名部下的面跪了下来。

母亲见此,连忙将他扶了起来,说道,你都是大将军了,怎么可以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给我下跪呢?而许世友却并不在意旁人的目光。

发号台

许世友一家

认真地说道:“不管我是多高的官儿,我都是您的儿子!”而在场的所有人无不为这样的母子情深而感动。然而,在后来,由于母亲不习惯城市中的生活,许世友便差人将母亲送回了老家。

1965年,许世友在百忙中接到了母亲去世的消息,得知母亲逝世,许世友心痛不已,自顾自地在母亲的坟前说道:“我生前未能尽孝道,将来在百年之后,一定回来陪你。”而在这之后,许世友果然履行了自己的这一承诺。

子弹定情,愿下辈子还是你

1939年,八路军来到田普的家乡,当时的年仅15岁的她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军,曾在五支队被服厂当工人,偶尔还会去宣传队演出。

1941年春,许世友率领清河军区独立团进军胶东,在大家的眼中,许世友是一位威风凛凛的大将,但同时大家也想到许世友一生四处征战,整天带兵打仗,从来不关心自己的个人生活。

为了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后勤部长高大山也在私下里为其寻找了几位合适的姑娘。

发号台

田普

而高大山为许世友选定的姑娘就是田普。那天进门以后,许世友在高大山的指引下,看到一位俊俏模样的姑娘正在认真仔细地干活。许世友问道,就是这个姑娘吧?这一句话看起来是询问,但也是一种赞同。

而许世友作为一员大将但见到田普却有些不好意思,于是便骑马逃跑了。

后来在高大山的介绍下,许世友和田普相识,虽然当时的两人并不认识也没有什么了解,但却 一见如故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在恋爱期间,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意,田普为许世友送上了一份礼物,而这份礼物就是一双拥军鞋,这双鞋都是她亲手缝制的。许世友拿到鞋子之后很是感动,便想着自己要送田普什么东西比较好?

百般思量之后,许世友决定给自己心爱的姑娘送去一颗子弹头。可能很多人会疑惑,许世友为何会将子弹头送给田普呢?

而对于许世友来说,这颗子弹对于他有着特殊的意义。

这颗子弹是在万源保卫战的时候,敌人打进了他的肩膀中,当时的他用刀尖划破皮肉将它扣了出来。而这颗子弹也一直被他带在身上。在送给田普时,许世友说道:“我一无所有,只有这颗小小的子弹,送给你做纪念。”

发号台

许世友和田普

而当田普得知这颗子弹的来历之后很是感动,一直都在细细地珍藏着。

在两年的交往过程中,田普深刻地了解到许世友的经历,也从周围人的口中了解到了许多关于他的传奇故事。而他的这些经历也令田普越来越崇拜他,从心底确定他就是自己要找的革命伴侣。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虽然没有鲜花和太多浪漫的情节,但简简单单的一双军鞋和一颗子弹头便将彼此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1943年春天,两人经过商量后决定正式结婚。当天的婚礼上,为了助兴,许世友当场为他们表演了一套少林拳,同时还表演了他的特技枪法。

在多年的征战生涯中,许世友的枪法精湛无比,枪法堪称出神入化。

那天许世友走到田普的面前让她给自己当个助手,随后便把婚礼的场所转移到了室外,将来宾的鲜花分为三束,分别放在了新娘两边的肩膀上和头顶上,为了消除新娘的紧张,许世友轻声地安慰道:“你不要怕,千万不要动,咱们为来宾们开开眼,助助兴。”

发号台

许世友一家

田普温柔地点了点头,面带笑容将花插在了自己的肩头和头顶上。对于许世友,田普是非常信任的,她相信许世友定不会拿自己来开玩笑。

而这个时候许世友站在离新娘五六米远的地方,掏出了枪准备射击花束,只见三声枪响,新娘身上的花束坠落了下来,在场的所有人无不为许世友精准的枪法而拍手叫好。

许世友满意地笑了笑,将枪收了起来。而这样的场景也令在场的所有人记忆深刻,多年以后,当他们回忆道许世友的婚礼时非常激动。

然而,世事无常,就在两人婚礼没几天之后,有人给田普捎来口信,说她的母亲病重,要她赶紧回去。

而许世友得知后,并不能阻拦妻子去见母亲,为了以防万一,许世友便将自己的一支枪交给了她,认真叮嘱她一定要小心。

然而,没几天之后,田普真的遇到了状况,此时田普的一位亲戚向许世友报告,田普被外地反革命派人绑架了。

发号台

右为许世友

担心妻子的许世友一时间没能压制住自己的脾气,一拳砸在桌子上,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妻子带回来。紧接着,许世友便立即派人赶去营救田普,幸运的是田普终于被救了回来,但不幸的是却留下了脑震荡的后遗症。

田普与许世友相伴四十余年,为其生育7个子女。而在1953年,就在田普分娩之时,许世友被点将奔赴朝鲜作战,作为妻子的田普没有丝毫的怨言。

但是在丈夫出征之前,却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要他为即将出生的孩子取个名字。许世友便说道,如果生女孩就叫抗美,生男孩就叫援朝。

而在后来,田普生下了一个男孩便给其起名为援朝。就在许世友从朝鲜回来之时,援朝也已经三岁了。

发号台

许世友一家

这些年,许世友很清楚,妻子田普不仅是自己最忠实的伴侣,同时也为他分忧解难。因此,在生前,许世友曾感慨:“田普是我终生的忠实伴侣,愿来世还是她”。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最考验人的真心,同时也最容易发现彼此的真心,在两人几十年的婚姻生活中,他们不仅经受了残酷的考验,建立了深厚的亲情越来越离不开对方。

田普深情呼唤:我把世友还给您了

在当时,大家都知道许世友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够和母亲葬在一起给她尽孝。而许世友的愿望也已经得到了中国最高当局的确定,就这样,许世友成为了我国倡导国葬以来的第一位被准予土葬的将军。

对于许世友来说,人死如灯灭,入土方为安。因此,对于棺葬许世友表现出一生的执着。而在很久之前,许世友就开始准备自己的棺材。

在他的老家,就有一种人在壮年做百年之后准备的风俗,因此在1975年冬季,许世友利用勘察大别山后方战线的机会,回到了家乡看望母亲,而在临走之前,他特意交代自己的妹妹,给他做一口棺材放在偏厦里,每年刷一次油漆。妹妹按照许世友的嘱咐一一照办。

发号台

许世友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后,许世友开始不断地提到自己的身后事。那个时候的他正在广州,专门给自己的儿子写去了一封信并寄去50元,叫儿子许光给他在家乡定做一口普通的棺材。

而许光按照父亲的意见,选择了家乡不同的树木定做了一口棺材,寓意多子多孙。

然而,许世友在生前为自己准备的棺材太小了,已经放不下后来因病而水肿的身体,最后只能赶制新的棺材。但那个时候早就实行了火葬,棺材已经退出城市生活,很难再找到会做棺材的师傅。

在众人的商议之下,突然想到何香凝的棺材也是在南京定做的。因此,当他们找到那位老师傅之后,治丧委员会下达命令:严格按照何香凝的棺材样式做。

发号台

何香凝

几天下来,在老师傅的认真钻研下,终于做出了一具像模像样的棺材。而当大家看到这副棺材都很是满意,称赞着老师傅的手艺。而老师傅也得意地说道:“许世友是孝子忠将,给他做的这口棺材是我一生中做的最好的棺材,也是我做的最后一口棺材了。”

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逝世,大家向遗体告别仪式结束之后,举行了入殓仪式。

按照大别山的风俗,在和田普商议之后,便在灵柩里摆放了几件东西,除了许世友戴了多年的手表和一台收音机以外,还有三件随葬品。

一瓶茅台酒,一叠人民币和一支猎枪。民间有人戏称,这三样随葬品有着特殊的含义,酒是为了壮胆,枪是为了打鬼,而钱可以买路,这也就是说不管许世友走到哪里都能畅通无阻。

入殓仪式结束之后,11月8日,参加护送灵柩的战士们直奔河南新县。11月9日凌晨,车队按照预定路线准时到达目的地,河南新县许家洼。

发号台

许世友之墓

因为许世友在生前嘱咐自己要和父母葬在一起,因此护送队伍来到墓前的时候发现,许世友父母的墓地是合葬,很难再插进新的墓葬。

在后来,勘察人员发现,在山坡的稍高处有一块地皮,这块墓地居高临下视野开阔,许世友为他的母亲看坟,真是再好不过的一块风水宝地。

就这样,确定许世友墓地之后,在1985年11月9日凌晨六点,在许家洼为许世友举行了葬礼。

所有人绕着墓穴走了一遍之后,许世友的夫人田普泪流满面地跪在坟前,将手放在丈夫的前额上,依依不舍地抚摸着他,嘴里呢喃着:“娘,我把世友交还给您了。”

许世友的葬礼结束后,这座新坟墓安然地躺在绿色山野中,藏青色的花岗岩墓碑上,镌刻着七个金漆大字:许世友同志之墓。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熠熠光芒。许世友终于如愿躺在了母亲的怀抱,躺在大别山,幸福地睡着了……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