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白罕见超级豪宅,茂名独一无二

最后更新 :2023.10.23 02:43

 

电白小良镇有一栋西洋风格的建筑,这座建筑出自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之手,是电白难得一见的西洋风格建筑,下面请跟着我们的镜头,一同进入观赏!

发号台

前天,在小良宗亲兄弟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几人冒雨参观了电白小良的一栋洋楼。

发号台

从外面远远看过去,红墙灰瓦未见全貌。但听说该楼的建筑材料几乎都是从英国运回的,十分珍贵。

发号台

楼顶一角长着一丛茂盛的细叶榕,昂然青葱,似是告诉我此间的非同凡响。

发号台

近看墙角的砖已有些破烂和岁月形成的水流㾗迹。

发号台

雨中探步泥泞,穿越了一片近米高的野滕蔓草来到了小洋楼的正门。

发号台

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荒凉,洋楼已不再洁白。

发号台

野树横生,杂物垃圾满地。

发号台

当地朋友好不容易弄开了一付防“君子”的大门铁锁,我们便步入了洋楼。映入眼帘的是长满青苔的天井和零散着风雨飘摇的落叶满地。

发号台

洋楼的上进,数间厢房已破烂不堪,几根芳华正茂的榕树根径贴墙而立,以主人的身份向我们发出欢迎的微笑。

发号台

这厢败瓦残垣,墙头上空悬着的梁木,似是向我们倾诉着沧桑的无情以及自身受到不应有的过早冷落。

发号台

而这上进大厅充满着西洋味的罗马大柱,以及中西合璧的大柱依然昂首傲立,向我们展示着宏伟的气派!

发号台

两边厢房连通处的圆拱门似是在询问来客:请问,不管从前或者现在,你步过自家或者其他的建筑物的门,有我这么高大豪华吗?

发号台

三门连通,宽敞宏高,圆圆拱立,你是否感觉到自己有一种从未有过的高大宽松的自豪感?

发号台

请不要忘记,当年在我粤西大地都是些“一踏两臂”或“四檐齐”,只有少数土豪住着三进四进(或天井)的传统大屋。大屋虽宽敞,但由于迷信,怕从墙上开窗泄了风水,只能在高高瓦面上开一小块玻璃天窗以解决釆光的问题。可以说,洋楼之前的历史,我们这方水土都是以无知的闷热和阴暗的“豪华”陪伴着一代一代人的生活过来。

发号台

尽管青春的新主人细叶榕根妸娜多姿

发号台

尽管庭院深深落红满地,却也阻不断笔者浮想连蹁、思绪飞翔!

发号台

浮想之一:

当年,崭新的洋楼落成典礼,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以及乡贤亲友济济一堂,拱手相庆。在欣赏着万里重洋彼岸的另一种风情与豪华。

这时一位万人仰慕的“国花“”、“民国第一才女”林徽因小姐一袭旗袍,修长的玉手挽着她的丈夫——风度翩翩的该洋楼的设计者梁思成先生,缓缓的迈着从容大步从红地毯上走了进来。历史此一刻:洋楼添彩,南国生辉!

发号台

浮想之二:

崭新洋楼庆典中,由当时的电白最高行政长官,高声宣读梁思成、林徽因的贺电。贺电祝洋楼主人合家幸福、家大业大、事业辉煌!同时,向宗亲、公叔兄弟、婶嫂姐妹致以亲切的问候。宣读完毕,掌声雷动,亲情和自豪感满堂飞扬!

发号台

而洋楼的设计者梁思成成呢,学富五车,学者风度,稳重泰然。是中国建筑学的奠基人和创始人,中国古建筑学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多间大学建筑糸主任,在我国开建筑学教学之先河的建筑学学者。为抢救、保护我国古建筑做出巨大的历史性贡献。

发号台

现在梁思成的作品,小良小洋楼也随着岁月流逝成了古建筑。而近日我翻阅了大批资料,发现我们伟大的建筑学家、中国建筑学、中国古建筑学创始人梁思成先生,他一生的贡献主要是在建筑学方面著书立说,身体力行于建筑学的教育和对人类极其珍贵的中国古建筑的研究、保护、抢救方面。而梁思成一生亲自设计的建筑作品不超过十个。

值得骄傲的是,我们祖国南疆,边陲小镇的小良村竟然圪立着他的一个作品——白楼!白楼是梁思成的的心血结晶,也是他与林徽因的爱情和才华的光芒之塔。更是我们粤西大地开先河的一座西式洋楼,我们粤西人乃至广东人透过小洋楼认识西方文化,促使中西文化交融的一的一个极其珍贵的古建筑。白楼,如能修茸补烂一下,难道不是电白的一张文化金名片吗?

发号台

梁思成一生建筑作品这么少,为何会给中国南端边陲小镇设计一栋西洋楼呢?

发号台

笔者来到文化广场找到朋友梁医生。梁医生说:“这洋楼就是我家的楼……”。

梁医生坦然的告诉我,他是小洋楼的第三代后人。小洋楼的第一代主人 ——梁诞初先生是他的爷爷。现已子孙满堂的梁医生叫梁培金。培金叔说,我在美篇中提出的疑问,问得很好。当年梁思成为他家设计小洋楼不仅仅是因为大家都姓梁,是宗亲。梁思成这位中国建筑学、中国古建筑学的奠基者、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倾心注力的是建筑理论学术和对古建筑艺术的抢救等重大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为私人的建筑设计。而他破例设计小洋楼的原因,是梁思成与他的七叔梁鹿馀先生是互相仰慕、情投意合的好朋友。

发号台

梁鹿馀先生是当年一位知名度很高的画家。他自小聪慧过人,父亲花了不少钱送他向当时一位国画大师学画,并拜在这位大师门下。梁鹿馀先生学有所成后,常到各大城市开画展。梁思成因欣赏崇拜他的画,一来二往便与这位天才的画家、也是同姓的宗亲兄弟结为深交知已。

发号台

梁鹿馀善画鸟兽鱼虫山水人物。尤其是画虎,他笔下的猛虎,虎神虎态,虎虎生威,非常传神。培金叔的记忆中小洋楼一楼大厅挂着一副对联,两幅国画,其中一幅便是虎。培金叔小时听大人说他七叔送了不少画给梁思成,梁思成与林徽因家大厅悬挂的也是鹿馀先生的虎。

发号台

此外,培金叔还说起两件有关小洋楼的事。一是,小洋楼的建筑材料,包括红毛泥(水泥)基本是从英国运回。是由小火轮(蒸汽机的轮船)从英国航运经香港到水东码头。然后再请来牛车队运到小良。而牛车队运输的一路,在当时也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引来不少好奇的人们过来大开眼界。

发号台

二是解放初,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曾到过洋楼,并问起鹿馀叔,此时鹿馀叔已不知所踪。培金叔说他七叔,曾一腔热血投笔从戎,在许世友部下当过文书。许世友到过小洋楼,笔者从我市一位八十多岁高龄的退休人民教师,德高望重的梁璧茂老师口中也得到证实。许世友是到电白视察晏镜岭军事基地时,借机会到当时小良区府所在地小洋楼来的。

发号台

最后,培金叔补充了一点。即梁思成不仅为他们家设计了小洋楼,还为他们村设计了一座祠堂 ——赞卿公祠堂(十二世的)。小洋楼在建时,鹿馀叔又向梁思成提出要他设计祠堂。受到梁思成的婉拒。

发号台

当时梁思成与林徽因以高才生毕业于美国某大学建筑糸,放弃美国多家建筑企业优厚的条件高聘,选择海归回国。原因是看到中国的现代建筑太落后了,而大量的古建筑乃人类智慧的绝笔精华,正在日渐消失。这样,他夫妇回国后便日以继夜的投入了中国建筑学和中国古建筑学的创建和教学工作。更具体而耗费精力的是他们马不停蹄,爬山涉水到深山老林的千年古刹去抢救保存珍贵的古建筑资料。因此,没有时间花在一般的小建筑设计上。

发号台

  鹿馀叔待他讲完大道理后,先表示赞同理解,然后慢慢的将话题绕到了思成家新会的始祖与小良的始祖是同胞兄弟,分别于两地定居拓展,繁衍生息俱成为望族。突然发问“你家世代祖先都有豪华居所,我祖先却无宜居之所,作为宗亲兄弟,你能不管吗”?梁思成先是一愣,后哈哈大笑,说“真拿你没办法,谁叫我有这样一位会绕舌的画家兄弟呢”!果然,梁思成挤出了宝贵的时间设计了赞卿公的祠堂。祠堂为国字型的建制,非常豪华有特色。

发号台

写到这里,笔者心中有一个强烈的念想。小良村洋楼,虽历沧桑,但从美学角度来说,现在还不失为一栋中西合璧极有特色的洋楼。该楼为我粤西地区最早与西洋文化交融的窗口。更重要的是伟大的建筑学家、中国建筑学、中国古建筑学的奠基者、创始人,梁思成的作品。从这些因素来说,小良村洋楼作为我茂名文化的一张金名片,绝不为过。

发号台

希望社会有识之士和政府有关部门能引起重视,早日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修复(补旧如旧),抹开尘封,擦新这张金名片,让小良洋楼的光华重新闪耀于世上!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