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榕树,庇护和福荫一方的守护神

最后更新 :2023.10.22

 

发号台

榕树在岭南随处可见,是一种显而易见的树种,只要是有人烟的地方,总会有她郁郁苍苍的身影。这些常青树,少的十几年几十年,多的上百年几百年,枝成连理,根如龙爪;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她们越显生机盎然,越老越茂密兴盛,而且越老越有内涵,越老越有韵味,越老越有灵性。

榕树具有寿命长、生长快、好气性、易生根的特性,既不畏盛夏炎日,也耐荫耐寒,更耐干旱,生命力格外顽强且树形独特,干连干、枝攀枝,蓬大如盖的树冠遮天蔽日,一棵古榕就可以演绎出一部生命史,就是一幅生动的生命画卷。

在潮汕农村,人们总是将榕树视作为风水树,有“榕树多者地必兴”的说法。正是基于这种灵性的感悟,人们都把老榕树视为伯公,作为祭祀之树,每一棵老榕树下都有建有一个矮小的土神龛,冠以“榕树伯公”的神名,将之视为掌管一方、庇佑平安的神明,时时烧香祭拜。

将老榕树视为庇护和福荫一方的守护神,这样的想法,虽不算是真知灼见,倒也不无道理。正如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曼纳植物生物科学中心的科学家丹尼尔·查莫维茨在其书《植物知道些什么》中所描述的,尽管大多数人从来都没将植物看做是一种具有感觉的生物,因为它们没有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和皮肤,但事实上,大多数植物也像人类一样,拥有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触觉,并且这些感官功能对它们的生存非常重要。

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环境中,当鸟儿无意间将榕树种子啄食后并排泄到某一个角落,这颗种子便会汲天地之雨露,沐日月之光辉,露出小小嫩芽,然后向下伸根向上伸展。她们无法像动物那样可以四处移动去寻找食物,也无法像动物逃避天敌一样逃避害虫的侵袭。在面对暴风雨的时候,甚至没有一处庇护之地,她们想要在各种无法预知的恶劣环境中生存下去,就需要通过自己独特的感观功能来感觉身边的世界,并对各种环境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

榕树就是在大自然中适者生存的佼佼者。她们不计较环境,不选择条件,无论多么贫瘠的土地,多么险峻的山崖,多么细小的石缝,无论是村头巷尾、山边溪旁、房前屋后,还是墙上墙下,只要种子一落地就生根发芽,只要气须一垂地就入土成枝,一条条粗壮苍劲的枝干,有的弯弯曲曲,有的纵横交错,有的高高拱起,似桥像窗,千奇百怪,好不壮观;从枝干上垂直下来直逼地面的千万条气根,不分枝,不长叶,长短不一,粗细各异,一根又一根,织成了一片片垂帘;插入地下,形成了一根根支柱根,构成了一棵根连着根、枝连着枝的丛林式巨榕;榕树这种特性是世间植物群落中少有的。

倘若我们对榕树的植物功能有深入的了解,就会明白,她们虽然没有眼睛,同样能视而可见,甚至还能看到人类无法看到的波长;她们没有鼻子,灵敏的嗅觉却可与动物可相提并论;她们的味觉能对各种不同的挥发性分子产生反应;她们灵敏的触觉,可以觉察到周围环境的细微变化,并能及时产生不同的反应。从生态适应性的角度来说,音乐与植物毫不相关,然而,她们不仅可以听到其他植物发出的声音,能够自己产生声波,向其他树木发出信号,甚至还会对音乐产生喜好厌恶……她们不像人类那样有一个大脑,可以翻译处理这些自然信息,但却具有某种人类未知的功能,能够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对这些信号作出适当的反应。

目前,我们还没能弄清楚榕树是怎么具有这些功能的,更不能理解它们整个功能系统是如何运作的,倘若弄清楚了,就会理解,在潮汕的民俗中,认为老榕树这种树中王者具有挡煞辟邪的作用,可保一方平安,是有一定道理的。

生活在潮汕一方水土上的先人,长期以来靠耳濡目染和言传身教,对许多自然现象和偶然事件对人们的影响在思想观念上所形成的共识,虽然不是典籍文化,也没有文本,尽管无法理解也无法解释,甚至有时还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然而,毕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这就是文化传承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民俗文化。这种民俗文化不仅是历史的延续,而且还将会继续延续下去。正是基于这一点,一提到榕树的自然灵性,我们自然就会联想到福星高照、福荫百世、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等美好愿景的词语。

发号台
发号台
发号台
发号台

- EN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