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风水文化的最高原则,全都体现在了城市建造上

最后更新 :2023.10.22 06:11

 

#头条创作挑战赛#

城市是人类利用地理环境的集中地区。从外观上看,城市是高大建筑集中、街道集中的建筑文化景观,是运转不息的经济文化空间。城市比周围农村集中了更多的学校、艺术文化机构和人才,集中了更多的生产设施与生活设施,聚集着更多的公共设施,其中包括供排水、教育、治安、商业网点、文化娱乐等公共设施。

城市是密度高、能量大、浩劫频繁、成分构造复杂的物质体系,它是人们从事生产、生活活动的基本空间,经济、科学、文化、艺术、商业、金融活动的集中地。城市是一个生命的机体,它的诞生和发展,一时一刻也不能脱离它周围的环境,每天每时都在川流不息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与文化的交换。

发号台

城市既然是一个有机的活体,它就会有自己的个性,尤其灵魂。城市的灵魂是它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城市文化包括三个部分,其核心部分是精神的内容,即精神、文学、艺术和意识形态的层次。第二部分是生活方式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特色,风俗、衣饰、饮食、节日、礼仪等。第三部分即城市的外部形态、城市的平面布局、主体建筑、街道的文化风貌等。城市的这三个文化层次互相制约,形成了一个文化整体。第三部分则是城市的主体,也是城市风水建筑学的主要内容。

不同大小等级的城市之间,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许多原因,往往形成一定的城市体系,通过交通体系形成城市网络。在一个城市系统中,总有那么一个或几个为首的大城市,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水平最高,信息最灵通,新消息、新花样、新时尚,往往首先在那里出现和流行,然后才向其他次一级的城市或农村流行开来。这样为首的大城市也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国家的社会习俗和方言中心,它的规划、建筑形式影响,涉及到其文化圈辐射范围的圈层之内。

中国古代城址的选择十分慎重,它关系到未来的事业是否兴旺发达,关系到族人与国家未来的前途与命运。古都选址也充满了礼仪规范和天人相应的文化意识。

记录城址选择过程和原理的文献起源很早,《大雅·公刘》篇就记述了周文王之前的12世祖先公刘,约在公元前15世纪带领周人迁居,选择城址的经过。原诗大意为:温良忠厚的公刘先登山查看地形,只见山岗之南有百泉流过,广阔的平原适合居住,于是他进一步设立圭表、景尺,进行测量,查看日影,相其阴阳,观其泉流。之后,他又下到平地,选择水源充足、地形宽敞的地方。这里逝彼百泉,瞻彼博原,百泉由此涌出,小河弯曲流淌,北有高大的山阻挡北风的侵袭,东西两侧耳山蜿蜒起伏;这里山环水绕,南面开阔,两侧泉流萦绕,可以避水灾、御干旱、防战乱,内可开垦种植,外可凭险扼守,是营立都邑的好地方。公刘还进一步做了规划,何处作为居民区,何处辟为良田,何处建立码头,用以渡涉渭河运去矿石铸制工具。

发号台

由于有了良好的地址选择和环境布局,不久,在皇溪两岸,过溪之源,迁居归附的百姓越来越多,为子孙的繁荣和都邑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国都选址要在平坦而肥沃的土地之上,背有大山左右,有河流、泉水或湖泊,城内有通畅的排水系统。选择城址,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农产品来保障城内人口的衣食所需,发展经济,吸引更多的人口集中。

选择这些地利,内筑城,外立廓,廓外挖城壕,低地筑堤防,高地挖沟渠。这样的城命名它为金城。

在中国古代传统的风水文化观念里,自然与人是相互感应并相通的。天地人这三大系统叫做三才,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机体。都城与国家是这个机体的反映,所以城市的选址与规划布局与天文气象相互联系,组成一个有机的景观生态系统,这就是中国古代风水文化的最高原则。

来源:纪录片《中国风水文化》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