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西域(一百七十八)

最后更新 :2023.10.17 00:10

 

《元史·太宗本纪》:九年丁酉春,猎于揭揭察哈之泽。冬十月,猎于野马川。

“揭揭察哈”应指今哈密沁城乡“芨芨台子”附近。“野马川”为哈密东“野马泉”,玄奘西行亦经过“野马泉”。

发号台

玄奘出玉门关过第一峰,守军王祥写信给驻守第四峰的族兄王伯陇。玄奘见到王伯陇,过了第四、第五峰,到达野马泉。

成吉思汗早期活动地域多数能与今哈密地理一一对应。尤其是“龙庭”,正是匈奴都城“龙城”。

《元史》“宪宗三年正月,猎于怯蹇叉罕之地。四年春,猎于怯蹇叉罕之地。夏,幸月儿灭怯土之地。”“怯蹇叉罕”即“揭揭察哈”,今哈密沁城乡芨芨台子。

《元史·太宗纪》:“夏四月,筑 扫隣城 ,作 迦坚茶寒殿 。”“ 扫隣城”即李白故乡“碎叶”,玄奘经过的“素叶”。亚历山大大帝所建“疏勒”。应在今哈密射月沟流域。

“射月”,是从亚历山大大帝时期,至成吉思汗时期“扫隣城”,至今2000年以上不变的地名。

最为吊诡的是,突厥时期“色楞格”,成吉思汗时期“萨里川”附近的城池不根据川名叫“素叶/碎叶”,因地位更重要而呼为“龙庭”。“碎叶/素叶”附近的河名本当为“鄂尔浑河”,现代却受城名影响称为“射月沟”。中国地名盘根错节,如九连环般难解,有神鬼莫测之机。

窝阔台降旨,让伊斯兰教工匠在距离哈剌和林一天行程处、名为迦坚察寒之地,建造一座宫殿。春天,他在那裏放鹰。“迦坚察寒”如果在今哈密沁城乡芨芨台子,则哈拉和林离芨芨台子一日程。

哈拉和林东瞰中夏,西控西域,一定在中原到西域的咽喉要道上,今甘肃瓜州到今新疆哈密一带可能性最大。

怎么可能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附近,距离中原和西域中心地带都超过1500公里,万一有什么变故,机动车时代尚不及救,更何况马匹?更何况到西域要翻越阿尔泰山?

违反常识。

今哈密附近地理与元代地理、亚历山大大帝西征地理、《圣经》地理一道道山梁、一条条河川比对,成吉思汗陵必在今中国境内,更进一步说必在今哈密境内。

如果在今哈密境内找到成吉思汗陵和哈拉和林,则古希腊文化、《圣经》文化产生于中国可一槌定音。

《至正析津志辑佚》《河闸桥梁》:“万岁山土乃是畏吾儿之天山,又名金山。山之中有泉若乳,彼中名孙脑儿。金章宗与畏吾儿结姻,移北山并泉来燕成此山,厌其王气也”。

金山是“畏吾儿之天山”,也就是《圣经》摩西带领族人出埃及领受十诫的西奈山。《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中的“众宝之山”。金章宗曾经“厌其王气”。

《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巴达哈伤“锡基南”山盛产巴拉斯红宝石,“锡基南山”通假《圣经》“西奈山”,在西域都是《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众宝之山”的意思,也是波斯《列王纪》中“中国山”,由“Chin”翻译而成。

《圣经》西奈山应在今哈密境内,《马可波罗游记》结合《大唐西域记》推演巴达哈伤应在今塔里木盆地西缘,幸运的话,还可以在“锡基南山”发现宝石矿脉。

这涉及到中国历史地理上一个大关节。现在为什么难以确定夏、商的位置。

中国有很多与“河”有关的地理概念,如河南、河北、河东、河朔、河间等等。这些现在都是根据“黄河”确定位置。

这需要一个假设前提:中国最主要的“河”的地理概念自古至今完整、准确地流传下来,从未被人为篡改过。

但是元朝为压制中原王气,应该是改了“河川”的名字,也就是《清明上河图》里那条“河”,“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流经周国的那条“河”。

发号台

元代除了对“河川”改名,应该还有一系列针对“河川”的厭胜祭祀活动。包括修建京杭大运河,将经济中心从中原地区转向北京,以当时人的观念看来,彻底改变中原的风水,造成三代中国历史地理大混乱,根据元代以后地理推演河洛文化、三代文化都是不可信的。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