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青龙白虎——蚌塑龙虎墓(国家博物馆)

最后更新 :2023.10.14 04:49

 

走进国家博物馆的古代中国陈展厅,会发现一个特殊的展品,它是仰韶时期的一个墓葬——蚌塑龙虎墓。这个墓可以说在被发现以后,引起了很大的震惊,因为这个6000年前的墓主人的两侧分别用蚌壳摆成了一只龙和一头虎的形象。让我们从头介绍一下这个展品。

发号台

濮阳蚌塑龙虎墓(现存于国家博物馆)

1987年5月,在河南省濮阳县西水坡发现了三组蚌塑图案。其中第一组图案在一个被定名为M45的墓中。墓中一男子骨架,头南脚北,左侧为蚌壳摆成的虎,头北面西,背对男子;右侧为蚌壳摆成的龙,头北面东,同样背对男子。

第二组图案在第一组南部20米处,蚌壳砌成龙、虎、鹿和蜘蛛图案。

发号台

第二组图案(发掘简报)

第三组图案在第二组南25米,有人骑龙、人骑虎图案。

发号台

第三组图案(发掘简报)

最出名的要数第一组了,龙长1.78米、高0.67米,虎长1.39米、高0.67米。这个图案特别出名其一是因为这条龙是被发现的最早的龙,所处时代要早于4000年前的山西襄汾陶寺彩绘龙盘和5000多年前的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玉龙,很快就被称为“中华第一龙”(当然也有称他拉玉龙为“中华第一龙”的),后来又命名濮阳为“龙乡”;

发号台

陶寺彩绘龙盘

发号台

他拉玉龙

其二是因为我国古代习惯将四个方位与四种动物相对应,即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或称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这其实是人坐北面南时得到的方位)。而我国古代天文亦是将天空中的恒星分成二十八星宿,即可以简单理解为二十八个星座,每七个星宿又组成一个组对应一个兽,这样就产生了四象,同样是上面提到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就是说第一组图案里的龙和虎可能与方位或者天象相关,这就让人们开始考虑这些概念是从何时产生的,难道在6000年前已经有了?

发号台

二十八星宿及四象示意图

更有趣的是,这个图案与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漆箱盖面星象图的龙和虎的位置极其相似。曾侯乙墓漆箱盖天文图中,中心大书“斗”字代表北斗,东西两侧绘以青龙、白虎,那么在蚌塑龙虎墓中有没有北斗的图案呢?在现场发现墓主的脚端有一堆蚌壳,另有两根人的胫骨,三角形蚌壳堆和两根胫骨所构成的就是北斗的形象。这似乎也印证了这个用蚌壳摆成的图案与星象有关。有人据此认为蚌塑龙虎墓的蚌壳图案就是原始星象图,仰韶文化时期的先人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天文知识,而之前认为在战国时期甚至汉朝才产生的四象中的至少两个,其实在距今6000多年前就已经产生了。

发号台

曾侯乙墓二十八宿漆箱

发号台

曾侯乙墓二十八宿漆箱临摹图

发号台

M45号墓的平面剖面图及北斗形象

关于墓主人的身份,也有很多的猜测,结合蚌塑龙虎墓的图案以及另外两组图案,一般认为是一名巫师。也有因为濮阳是颛顼之墟而认为墓主人是颛顼,还有人根据一些推测认为是伏羲、蚩尤等等。

经测量墓主人从头到脚的测量身高为184cm,而实际上由于骨架在几千年的时间中会有错位,修正后的身高在170-176cm,这在6000多年前的条件下,依然是个大个子了。

最近蚌塑龙虎墓在网络上遭到了一些质疑,认为这个龙的形象,尤其是龙尾,与古代龙的形象相差太远,而与清代龙的形象接近。认为当年的考古人为了迎合大众对于龙的推崇而故意伪造的。学术界好像对于这座墓的真实性没有争议,然而发掘时确实存在缺乏经验而未能保护好墓葬、简报中的平面图剖面图不规范、疑似后补等情况,这些问题在当时发掘现场会上就已经暴露了出来。

虽然存在一些缺憾,这一蚌塑龙虎墓仍然为我国史前文明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1989年在当时中国历史博物馆(今国家博物馆)修改中国通史陈列时,濮阳龙虎蚌塑连同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和贾湖骨笛都被征调过来,濮阳龙虎蚌塑成为了当时仰韶文化的中心展品。从那以后蚌塑龙虎墓一直在国博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