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六祖遗迹及建筑传承

最后更新 :2023.10.10 00:10

 

广西六祖遗迹及建筑传承

吴孝斌

当年五祖弘忍在湖北黄梅半夜给慧能(也称惠能)传授衣钵,并嘱咐“恐人害之,速南去暂作隐晦”,慧能于是连夜远走,并于岭南地区隐匿修行约十五至十六年。王维在《六祖能禅师碑铭并序》中称“怀宝迷邦,销声异域。众生为净土,杂居止于编人。世事是度门,混农商于劳侣。如此积十六载。”柳宗元作《曹溪大鉴禅师碑》时称“遁南海上,人无闻知。又十六年,度其可行,乃居曹溪为人师。”因此慧能在岭南隐修地点广为后人所关注。今广西辖境在唐代与广东同属岭南道,已经得到公认的有两处六祖隐修圣迹(即在象州县及永福县境内),此外在藤县、北流、桂平(浔州)、柳州、荔浦等县(市)也有与六祖有关的传闻及建筑。

象州六祖岩与西山寺

象州县六祖圣迹在县城对面西山半山处的六祖岩。现存的十多处古代石刻文物绝大部分反映了六祖慧能在象州的活动,其中最重要的石刻有两处。

发号台

象州六祖岩

一处为六祖岩前左上方的北宋篆书“六祖岩”三字题刻,字高约0.8米,宽约0.48米;石刻有落款,右侧小字为题刻者:“曲江谭掞文初书”(谭掞,字文初,广东曲江人,北宋文人,系王安石的同窗,曾任广西提举常平和广西转运副使);左侧小字为时间:“元丰甲子岁”;此石刻时间为北宋元丰年间(公元1084年),是国内迄今发现以“六祖”命名的年代最早的岩洞。

另一处是岩洞中明代的“重塑六祖圣像碑记”,石刻高0.67米,宽0.95米;其标题自右至左横书,碑文则为竖书;落款为“大明正德癸酉(1513)正月”;碑刻字迹虽然模糊,但大部分可以辨读;碑记开头说:“象州有岩,曰六祖岩。中有圣像,昔人所塑也。郡人云:昔六祖南行藏于此。信祀之也。宋元丰时,郡守张公唐辅勒诗于石,明我祖秉佛之旌旄,传之心印,详且尽也。”“正德癸酉春,赵……同逰此岩。观祖像倾废,遂募众”重塑,复“歩张公之韵”,作诗“镌诸碑,诗曰:灯傅六世胤黄梅,五叶舒花有自来。释部藩篱蒙祖辟,空门锁钥赖师开。山头慈雨濡萌蘖,岩底穹碑翳藓苔。景仰遗形闲遣兴,尘襟尽洗净无埃。”此碑刻讲明了此岩洞历史悠久,至少在北宋元丰年间之前,“六祖岩”就已存在,岩中的六祖圣像就已存在;当地一直在流传,六祖南遁期间,曾在此岩洞藏身,民众信而祀之,遂塑六祖圣像于洞中。

此外,在象州六祖岩的左上方,还有另一岩,岩壁上刻有高约1.4米、宽约0.4米的两行字,分别直书“真隐喦”和“东海释隐迹处记”,可作为慧能在此活动的另一辅证,此外在历代志书中对象州六祖岩也是多有记载。清乾隆《象州志载:“六祖岩在西山,有石刻六祖岩三字。”宋代《舆地纪胜》卷一百五《岭南西路·象州》载:“六祖岩,在西山寺后,蹬道盘纡,石穴空嵌,可容数人,塑六祖圣像其中”;“卢道者,隐居阳寿之青金山,去城八十里。其山甚广,虎狼甚多。卢在山中卓庵,修行勤苦,虎常蹲伏庵下。每出入,虎为之守庵”;据研究,文中之“卢道者”应当就是六祖。六祖俗姓卢,广东新州(今新兴县)夏卢村人。明代高僧“憨山大师”(其圆寂后肉身与六祖一同供奉于韶关南华寺)流传下来的著作《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五十)也有这样的记载:“有新州卢道者,得黄梅衣钵,号为六祖,回至曹溪……”。

六祖岩下古代建有西山禅寺。志载,古时的西山禅寺有多处亭榭,如园光亭、超然亭、退思轩等。《舆地纪胜》载:“西山寺在城西五里,其寺半山有一槛亭,大江横前,飞湍千里,郡城枕股,万瓦鳞闪,山川景物尽在其中,骚人题咏为多”;“圆光亭在西山寺。”清乾隆《象州志》载:“西山在州西,隔江二里,旧有西山寺,今圮”;“退思轩,在隔江三里许,西山寺超然亭之右,明秦进建,为训子肄业之所,俯长江,瞰平原,豁人心目,久圮。”(秦进,象州人,明正统三年戊午科举人。)

清代象州知州郭步瀛(字安澜)等人有《游饮西山寺题壁》诗作三首,即为:

游饮西山寺题壁安澜氏元韵

劈开古洞几千春,忝涖此邦作主人,

花拂层轩香绕座,酒斟满斚净无尘。

留题有侣非孤调,邀赏乐群属上宾,

埽石观诗经剥蚀,后贤云集焕然新。

晋卿石鸿韶甫藁

双凫涖处即阳春,为政风流见几人?

山水有缘探窟奥,楼台何处着埃尘。

一龛宝月仍供佛,数盏香醪可醉宾。

峭壁首题冰雪句,愧无才调斗清新。

念典李文雄谨和

楼卷珠帘酒泛春,诗笺飞下语惊人。

芳樽恨未陪高座,芝葢徒令望后尘。

此地结缘贤有主,群仙聚会喜来宾。

江山遥见都生色,只为留题雅调新。

2015年7月14日,由广西历史学会组织的实地观察活动中,蒋廷瑜、郑超雄、林强、李珍等考古专家认真踏勘了古西山寺遗址,在其地表发现了一批青砖、瓦、瓦当、石构件等古代建筑材料,其中尤以宋代与明代的为多,专家们当即断定至少宋代时已有西山寺,明代又进行过重建和修复。

2017年12月,“六祖岩摩崖石刻”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永福双瑞岩与太和寺

永福县的六祖圣迹为永安乡太和村狮子山上的双瑞岩。岩内原有碑刻多处,包括南宋县令黄昌世所撰双瑞岩碑记,宋代重修报身寺碑、清嘉庆年间邑人刘迁京撰文并附其祖父刘新翰咏六祖诗碑、清道光年间永宁州知州李崇发“宿双瑞岩太和寺”诗碑、道光年间当地解元余绍先所作“六祖禅踪”词碑、清代重修太和寺碑。虽然现在文物多数已残失,仅剩个别残碑,但其在历代志书中多见记载。

发号台

永福双瑞岩

据清雍正十一年(1733)刊刻的《广西通志》(清代金鉷等监修)卷十三“山川”记载:“双瑞岩在(永宁)州南八十里,形如伏狮,而岩在其口,乃六祖修炼之所。环山拱伏,岩内直入深数十丈,有石佛像为石乳凝结。”光绪八年《永宁州志》中“双瑞岩”之载有:“岩内有石昂起首者,宛然如龟;其叩之则鸣者,镗然如鼓。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县令黄昌世始闻之,撰文立石,题曰双瑞岩,谓龟与鼓也。龟鼓之间石乳凝结,若人箕踞状,后人因镂石于旁,榜曰六祖法身。”

《永宁州志》所记“古田八景”,双瑞岩以“六祖禅踪”入选,并录有解元余绍先《六祖禅踪》一词,词曰:“独占此山秋,石洞清幽,灵龟听法喜抬头。石鼓传声同献瑞,必有缘由。宝刹俯平畴,滴翠香浮,千峰环抱水悠悠。祖意西来谁领取,衣钵虚留。”志书中还记载有当年永福知县王宁在双瑞岩叩问慧能之记。

永福县文物管理所收藏有一块清嘉庆年间的残碑,其碑文仅见末尾部分若干文字,最后一句中有“无负祖师度世之宏愿,不亦洞天福地”,可以推断这则碑记写了六祖与双瑞岩的关系。碑文后附刻有本州清代举人、乾隆年间任江阴县令的刘新翰作的《题六祖禅踪》诗,诗中可见双瑞岩是六祖驻锡之地,六祖曾在此修行、说法。

在双瑞岩前古时建有太和寺。双瑞岩前现尚有缺角碑刻一方,为清代《重修太和寺碑记》,碑文字迹模糊,但能够辨认出其中有这样的文字:“六祖飞身于此,因营置寺而栖焉,闻六祖衣钵得之五祖……”,也反映了此地曾是六祖驻锡之处。

清道光五年(1825)任永宁知州的李重发,亦曾作《宿双瑞岩太和寺二首》,其一写道:“薄暮投萧寺,遥闻玉磬音。寒潭沉月影,远岫隐云阴。古洞青萝没,残碑碧藓侵。西来衣钵在,往绩慢追寻。”作者在诗末还特别标注出“六祖修道于此”

藤县六祖祠

今藤县新庆镇新庆村民委饶古村(古称腰古村)有宝林寺,古称“六祖祠”。其最早见于清嘉庆二十一年所辑的《藤县志》卷之五“坛庙”中,其载为:“六祖祠在腰古村,祀唐慧能禅师,今名宝林寺。”清同治年间《藤县志》(光绪三十四年铅印本)卷之六“建置志”亦载:“六祖祠在腰古村,祀唐慧能禅师,今名宝林寺。”

发号台

经笔者实地走访调查而知,村民世代相传六祖慧能曾于此居住生活过,因而村民建有“六祖祠”以祀之,其后有出家僧人在此驻锡,并将“六祖祠”改名为“宝林寺”。至近代,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宝林寺”被毁,各种古文物荡然无存,人们对六祖慧能的印象和传闻也日渐淡忘。今“宝林寺”是周边村民于2015年集资重建而成。遗憾的是现在寺内主要供奉对象是关公、观音、孔子等神像。

北流六祖阁

在北流市(北流县)有一建筑,名六祖阁,明万历年间始建,原名镇水阁。

地方的民间传说为:当年六祖慧能乘船溯圭江(北流河)而上,在今北流城东印塘村圭江边上岸,上岸处地名石子岭(今城东初中)。当时印塘村常有水患,许多田地、房屋被淹。惠能在印塘村逗留了些时日,为村民讲经说法。后来屡遭洪水肆虐的印塘村,竟连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村民后来在慧能上岸的石子岭处建了一间小屋,立了香炉,每逢初一、十五及冬年时节,都来点烛装香,把慧能当作神来敬奉。到了明万历年间,印塘村民在石子岭处修建一阁楼,用以祭祀慧能,取名镇水阁,清代初期直接改名为六祖阁。

清雍正十一年(1733)刊刻的《广西通志》卷四十三“寺观·北流县”之载中有:“六祖阁在东城外一里,康熈四十二年邑人曹振宸倡率重建。”

发号台

《广西通志》之载

淸乾隆刻本《重修北流县志》(张元观纂修)载:“六祖阁,城东里许,万历年间建,康熙四年僧一贯修,三十四年僧寂泰募资不足,邑人曹振宸踵改修之。”

清光绪六年刻本《北流县志》载:“六祖阁,在城东一里,明万历年间建,名镇水阁。国朝康熙三十四年,僧寂泰、邑人曹振宸等重修,改名六祖阁。乾隆五十九年水圮,僧能坚偕曹氏裔迁建于大安社前,咸丰七年容匪毁坏,光绪元年重修。”

发号台

清光绪《北流县志》之载

县志还记载了北流地方人士何文中写的《六祖阁题壁诗》:

凌空杰阁仰庄严,水带山屏万象兼。

方丈客谈春煮茗,禅房僧定画垂簾。

搱闻鼻孔香无隐,芋熟炉边火懒添。

他日浦团容我放,当年茎草谢君拈。

改革开放后,当地民众重建了六祖阁,因原址已作中学校舍,而迁址于印塘金龟岭公园内。

浔州六祖院

今桂平市,昔为浔州府,在宋代之时即已建有六祖院。

《桂平县志》(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1版)载:“宋初,县内已有僧人。......又据民国 《桂平县志》记载,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浔州城有六祖堂院。”

据《宋史》卷六十三载:“(大中祥符)五年六月,浔州六祖院法堂紫芝双秀,知州高志宁以闻。”《御定骈字类编》《广西通志》(清金鉷修)《桂平县志》(民国九年版)等古籍中亦有此载。

发号台

《广西通志》之载

由上可知,至少在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之前,桂平就已经建设了六祖院。

柳州六祖庵

在今柳州市雅儒小学之地,古代之时建有六祖庵。

《柳州市志》第六卷《文物古迹志》第二节<祠 庙 寺>中有“六祖庵”之记:“唐代,柳州已有寺院建筑。......清康熙初重修西来寺,康熙二十年(1681年)创建华荣寺,二十一年重修吉祥寺。另有鱼峰寺、寿佛寺、百雀寺、水月庵、四得庵、准提庵、慈云庵、六祖庵等。”

《柳州市郊区志》<第五节 扫盲>中也提到“六祖庵”:“同年(即民国16年),国民党柳庆党务整理处农民部在雅儒村六祖庵开办农民夜校。”

《广西柳州市柳北区历史名人介绍》之“陈培椿”中有:“(民国)15年(1926)在雅儒村六祖庵创办马平县第四初级小学,自任校长。”

荔浦鹅翎禅寺

荔浦县鹅翎禅寺,原名福寿寺,位于荔浦县城南二公里处,座落在马蹄塘村背山鹅翎岩,始建于唐代,为荔浦古八景之一“鹅翎应祷”。

鹅翎禅寺民国三年(1914)《荔浦县志》载:“岩有二层,高百丈,第一层有石状如鹅,孔中滴水如乳。石刻题咏甚多。旁有小洞名龙岩。每遇荒旱,祷雨辄应,八景中曰‘鹅翎应祷’。”

龙洞的两旁石壁上刻有一幅对联:“石骨开张含有珠,松鳞变化身成玉。”龙洞内塑有达摩、慧能等三尊祖师圣像,当地民众相传六祖慧能大师曾经在寺内的龙洞内隐身潜修。

现寺内的石碑上刻有“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等《六祖坛经》中的偈语。

发号台

鹅翎禅寺供奉的慧能像

综上,广西的六祖遗迹及建筑传承基本上都分布在西江流域之上,此与当年六祖慧能广西隐修期间的行走线路应该是多有关联,也是古代六祖禅文化在广西流布的重要体现,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

(成稿于2020年10月23日,提交为2020年11月25—26日召开的“东盟广西佛教论坛——广西佛教中国化与海上丝绸之路研讨会”论文)

特别提示:未经本人同意,媒体、网络等不得转载!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