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袁崇焕家族迁徙的风水动机

最后更新 :2023.10.10 00:00

 

曾祥裕岭南人文考察东莞之行

考察民族英雄袁崇焕纪念园 梳理袁氏家族风水变迁史

曾祥裕 曾海亮

曾祥裕风水团队在广东东莞市做风水之余,留意寻找了承载民俗文化的古建筑,弟子刘律师不辞辛苦抽时间从东莞市区到长安镇来接我。

他说,东莞较有名的古迹有两处,一是袁崇焕纪念园,二是可园。

于是,我们按路程的方便先参观了袁崇焕纪念园。

发号台
发号台

袁崇焕纪念园位于石碣镇水南村,依傍东江,遥望榴花塔,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 袁崇焕纪念园是以纪,念明末民族英雄袁崇焕为主题而设计、在袁崇焕故居遗址建设的古典园林,已建牌楼、袁崇焕故居(子山午向兼癸丁)、司马庙(午山子向兼丁癸)、袁崇焕塑像、 袁崇焕“衣冠冢”(乾山巽向大空)、佘义士墓(戍乾山亥巳向小空)、袁老孺人刘氏坟墓(碑上字向为坐乾向巽兼亥巳,但是实测碑向为亥山巳向兼壬丙)、袁崇焕传记浮雕等。

走进园中,江南园林气息扑面而来。 园内曲径回廊、钟亭鼓阁、池馆水榭,错落有致,既有花香荔熟雀噪蝉鸣、湖光潋滟的自然风光,亦有儒雅悲壮的诗赋碑文。我边走边浏览园中风光,不时感叹:“想不到在寸土寸金的东莞,还舍得拿出这样偌大的土地来建一个袁崇焕纪念园!”

袁崇焕生于广西藤县

发号台

我翻阅历史资料后,得知袁宗焕生于广西藤县,是藤县的风水滋养了这位民族英雄的精神世界。

袁崇焕(1584—1630),字元素,号自如,生于广西藤县,祖籍广东东莞,是明末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抗击后金入侵的名将、民族英雄。在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他以一名文士身份请缨抗敌,督师辽东,肩负起保卫国家的重任,屡败强敌于边关,被誉为“辽东长城”,却因阉宦谗言,被生性多疑、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以“通敌叛国是”罪处以惨无人道的“磔刑”,酿成一桩千古冤案,时年仅有四十六岁。

应该说,袁崇焕祖父迁居籍藤县,是仰慕风水胜地,才定居白马,纯为不断拓展风水新局面之举。

藤县地处西江黄金水道的北流河(绣江)河口,是古代“水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官驿商城,中原文化很早就传播到这里,经济文化开发较早,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当地人的风水意识很强,尤其重视培植文风。藤县儒学署是本县最高学府,建在县衙西面的鸡谷山中,这是一条向东下行突起一丘后再向南折下的一列山岭,孔庙在龙脉下行第一个山岭,儒学署居第二个山岭,相隔二百余米。山岭自孔庙岭分出两龙脉,逶迤而下至绣江(北流河)边,左下为县衙所在地,右蜿蜒至水月阁前。

优良的风水环境培育滋养着一代代人才。

藤县长期经受中原文化的熏陶,自古就文风鼎盛,唐朝广西第一名进士李尧臣,宋朝三元及第的状元冯京、明教大师契嵩就出生在县内。科举设立以来,藤县科甲人才辈出,收获颇丰,出了状元1人,进士22名、举人233名,科举蔚然成风。

 转而说说,为何袁崇焕祖父落籍藤县,又青睐白马?

据说,从藤县县城溯江而上40余里的藤江(又称浔江)南岸,有一个叫白马莲塘的村子(今藤县天平镇新马莲塘村),滨江新建的一幢三进青砖灰瓦大宅院格外的引人注目。

宅院左边不远是一座九个丘岭起伏连绵郁郁葱葱的山丘,山丘脱出一条龙脊向大江下跑,龙脊虽不粗壮,但却刚劲有力,几经跌宕之后直奔大江,将滚滚西来的藤江拦腰抱住,扭成一个静如平湖的大湾流,于是滔滔江水便顺着山势向北缓行一千余米,转南二千余米,又经下游的神山(居八卦中辰位,又称辰岭)一拦,再形成一个波澜不兴的大湾流,再转回向东一泻千里滚滚奔腾而去。如此龙势相应,水口紧锁,构成风水宝地。

宅院便坐落在龙脊三面临江的一个小山包的左面,面水而筑,背水翼立。只是门前宅后的大湾,阔如平湖,水流波澜不惊。往来船只,无不以异目仰望这座醒目的新宅。

发号台

这新宅的风水环境是典型的四神位格局。要龙有龙,要砂有砂,要水有水......

新宅主人就是袁崇焕祖父袁西堂,在重视自然环境风水的利用外,还格外用心营造文化环境。如今利用官商勾结,靠掠夺自然资源暴发起来的阔佬们,有的是钱,却缺的是文化。大建面积甚大的别墅和山庄,假山堆砌的又笨又大,亭台建的中不中西不西。走近这种别墅只有铜臭味的展示,高档家俱的显耀,但家中四壁“穷”得没有一本书。

袁家新宅,虽不很大,却错落有致,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从江边拾级而上至新宅大门,门口不宽,门墩是两个雕刻莲花的丹霞石墩,门框是条形青石。门额镏金楷书“任天居”三字,左边门框雕“袁宅”两字。进入大门,两边是雕梁回廊,中间为中堂客厅,中堂后壁悬挂“乐性堂”横匾,匾下是一幅《周公晨读图》:一株苍古松柏劲枝如铁,八蝠或翔或憩,松下芳草鲜美,鹤立鹿鸣,顾盼有情,芝生兰长,相伴成趣,周公宽额突颧,目光如炬,手捧册简侧倚于树下凝思。两边悬挂楠木雕联:“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东壁挂一幅《孔子授课图》:在古朴的亭子旁,横放一几,摆满典籍,孔子右手执《春秋》册卷,左手作挥手状,意气风发,神情激昂,众弟子面向孔子,神情喜悦,注目聆听。图旁也挂一联:“圣人一心怀天下;弟子三千读春秋。”西壁也挂一图,是《墨子出游图》:画面峰岭绵延起伏,重峦叠嶂,万里关山,关隘前5辆古马车停驻,一仙风道骨的老者正在欣赏山光水色,怡然自乐。旁边也挂一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怀济世志有济民心。”

整个厅堂虽是新居,却显得古色古香,弥漫着浓厚的书卷气息。中堂后两边是厢房,后面是正厅和居室。又以左文右武格局在宅外右边又盖一廊马厩,安设栓马石、喂马槽等物(此二物及4个丹霞门墩现存于莲塘村)。

宅主袁西堂自从东莞迁居此地以来,生意顺利,又建起新居,儿子娶得贤妻,连添两个长孙,无不感叹说:“添丁发财,果宝真是风水宝地!果宝真是风水宝地!!我袁西堂不知是几世修来的福气,一下子就有两个孙子。长孙叫崇灿,此孙也应火旁命名。焕,明亮显赫、光彩辉煌也。就叫崇焕吧!”追根溯源,中国人无论走到哪儿,都念念不忘自己的祖地。袁西堂事后对伙计佘诚吩咐道:“你准备好三牲祭品,回东莞老家祭谢祖宗,告晓族宗添双丁之喜。”

经有识之士考证,认为袁崇焕家族,无论是广西的故居,还是东莞的祖地,都是经过祖先精心选址安居的。袁家的风水意识也代表了南方人的价值取向,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安居立命,要天人合一,人地和谐。

袁崇焕祖籍为东莞人,所在的村落叫袁屋墩

发号台

袁崇焕祖籍为东莞人,所在的村落叫袁屋墩,地形酷似一只龟,四面环水,鱼塘十二口,依序排列在这只龟形土墩周围。龟头朝东北方,对准皇马塘,恰是皇恩浩荡,所以能够出诸如袁崇焕这样战功彪炳,擎天一柱的兵部尚书;龟尾座西南方,刚好是白灰塘,清白廉洁,故袁崇焕当文官不爱钱,做武官不怕死,铮铮铁骨,赤胆忠心。

依风水之见,袁公的东莞祖籍居地属于藏风得水之地,而且平地之中突起一土墩,显然是龙钟穴的,生气充足。

袁西堂为何要遣子东莞祭祖呢?

这还得从袁西堂、袁子鹏父子卜居白马莲塘说起。袁西堂祖籍广东东莞县水南乡碣石村,袁氏在东莞颇为出名,因经地师指点将百年之后的父亲袁世祥安葬在在宝安县属一处叫“擎天一柱”的风水宝地,家族颇为兴盛,至仕、经商、武举者,历代有人才,族人也常以地灵人杰为自豪。所以,论袁家的风水源头当属东莞和宝安。

风水之源,不可只死守一处,要见好就开源。

袁西堂十五六岁就跟随父亲袁世祥经商历练,行船跑埠往来于西江上下。从柳州、浔州(今桂平)、平南等地贩运木材返广东东莞等地经销。袁西堂为人慷慨大方,交游广泛,精于风水堪舆之术,觉得东莞袁族虽枝繁叶茂,但人多地窄难以伸展,早有迁居粤西发展之意。他长年经商,穿州过府,对西江上下各处山川名胜多加留意。

却说白马,地扼西江上下之咽喉,自古为英雄用武之地。此地以藤江(梧州至白马段)分隔为南、北两白马,南白马属梧州府藤县辖地,北白马属浔州府平南县辖地。古时岭南地称两粤,广东称粤东,广西称粤西,梧州藤县处于两粤之中,故亦称“粤中”。

此地民风强悍,尚武之风甚炽,洪秀全水师北上经过白马驿,也不敢逗留。故历来有“白马有英雄气”之说,后人莫乃群有诗赞曰:“河山赖有英雄气,长使风光物色新。”

嘉靖(1522—1566)初年,而立之年的袁西堂跟随父亲袁世祥跑埠,先在苍梧绒圩(今苍梧龙圩镇)粤东会馆旁租赁房子住了一段时间后,便移居藤县濛江圩。濛江圩为藤县西北部水陆集市,濛江河与浔江(藤江)交汇于此,北通永安州(今蒙山)、荔浦县,西上浔州(今桂平)、柳州、邕州(今南宁)等地,东下梧州、广州,也是两粤要冲之地。袁西堂看中濛江圩,除了商贾云集、经商便利外,最重要的是濛江地形奇胜,圩后沃野百里,群峰环峙;圩前大江横流,江中水道狭窄,怪石耸立,嶙峋参差;江面经常云封雾锁,惊涛拍岸,浊浪排空。

发号台

相传濛江地面有一处“帅地”(又叫“象棋地”),隔江九十九山来朝拜,乃帝王大地,堪舆家趋之若鹜。袁西堂征得父亲的同意,便在濛江皇帝岭下(今称袁屋坪)买地建屋住下来,并娶了当地一位叶姓女子为妻,生育二子子朋、子腾。

又过了几年,他经过白马驿时,见白马地处西江上游,位于两粤之中,是梧州府与浔州府交界之地,江中急流旋转至白马滩,湾流水缓,广阔如湖,非常适合从上游放流木排(将木材连成排顺水漂流)的停靠,便自谋发展,在白马圩开了个 “西祥”商号,并在圩边购了一块地作为贮运场,作为货物中转站,囤积木材、山货、谷物,让妻子叶氏、次子子腾陪父母留居濛江。

后来袁子腾移居白马圩附近的白沙村,袁世祥过世后,袁西堂与二子扶棂回广东宝安县一处叫“一柱擎天”的地方安葬,为方便打理祖业和扫墓,让袁子腾与长子崇炜搬回广东东莞水南乡碣石村祖宅居住,留其次子崇烨居白沙村。

白马历来有蕴藏“风水大地”之说。

相传唐高祖武德五年(622),李靖以岭南道抚慰大使、检校桂州(今桂林)总管等职率师抵藤州,所到之处皆访问民间疾苦,延见父老,改革旧政,兴利除弊,保境安民,深受民众欢迎。一晚夜起巡营,见一轮明月浮于江面,如漂银盘,遂慨而吟道:“朗朗江月,佑我王师;浩浩南风,伴我北归!”后李靖抚定岭南北归,拜为刑部尚书兼检校中书令、尚书右仆射,封卫国公。

李靖精通天文地理风水历算,用兵如神,为唐初著名军事家,在藤州驻军时曾溯流而上视察各处江防要隘,游到此地,见此处江山险要,为用兵之地,但观两岸并无雄峻伟岸的高山,其山岭起伏平缓,江水波澜不惊,虽群岭秀丽葱笼,灵气钟毓,却非大龙大脉之帝王大地。又见北面一列山岭宛若笔架,旁边一座平顶山似展文榜,而南边却是一列山丘连绵不断,有如帐篷连营百里,便对幕僚说:此处胜迹,山川毓秀,北地可出状元卿相,南地可出王公贵族,应留题点拨世人。于是,便对一船家吟了一道偈语:“南白马,北白马,白马双英甲天下,状元下马,元帅上马。”

白马就坐落在辰岭、状元河和西江的交界处,有圩原名东濠圩,意即该地东边有条深河沟,这是一个古老的小圩。白马里北山南江,中有10余里平原,东濠河蜿蜒其间,周围峰峦起伏,有的如笔架,有的如文榜,有的如龙楼宝殿,姿态秀美,惹人喜爱。

事实也是如此,南汉时期龚州(今平南)鹏化(白马)里当真出了位状元梁嵩。

梁嵩,字子高,又字仲邱,五代十国南汉白龙元年(925)赴广州应乙酉科会试高中,殿试以一首《荔枝诗》高中状元,官至翰林学士,因不满南汉皇帝刘龑的暴虐,辞官回龚州,行前向皇帝请求免除龚州一年丁赋。梁嵩回到东濠河时,适逢山洪暴发,马惊船翻,梁嵩溺水身亡,马则游上岸,长嘶三日三夜,不吃不喝而亡。后人改东濠圩为白马圩,东濠河改为状元河(又称白马河),在圩边建白马庙纪念状元梁嵩,后改称状元庙。

梁嵩溺死于北白马的状元河,这岂不是“状元下马”?按那“白马双英”之说,还应出一位元帅呀!又闻说,江的对面也叫白马,每隔十余年总有白马显迹,故有“白马过莲塘”之说,岸上的村子就叫“白马莲塘”。

事有凑巧。此时广西田州(今田阳、田东县等地)土司岑猛及其子兴兵并吞周边土司垌寨,受到朝廷指责,竟起兵反叛,朝廷派王阳明巡抚广西,赴桂平叛。王阳明至梧州,下令封关禁运木材,征用各处木材督战船以期西进。一日,袁西堂父子从江溯流上白马,遇上王阳明西进战船,躲避不及被拿问,袁西堂见大军征寇,主动捐献大批积贮的木材修造战船。

发号台

纵观历史大凡名门望族,其发迹过程无不伴随风水的传奇故事。王阳明乃一代理学大师,精通天文地理,感于袁西堂急公好义,有心点拨他,便指点说,古人云:“人有善愿,天必佑之。”你忠良体国,造福于民,可谓义薄云天,当有善报。吾观此地,对岸山川形胜奇秀独特,乃风水宝地,可以卜宅安居,待吾平寇归来,再作详谈。于是,袁西堂格外留意白马周围和浔江两岸山川形胜,寻找阴阳旺地。

却说袁西堂长子袁子鹏,此时已二十出头,自幼尚武,为人义气,结朋交友颇多侠客义士,很有孟尝君风范,又受父亲影响,特别喜好堪舆之学,对风水地理之术颇有心得。

一日,风和日丽,袁西堂父子来到江边查看木材,突然风云变色,骤雨疾至,让人仓皇不及躲避。雨中,江中现出一道艳丽彩虹,灿烂夺目,此时,对岸临江还远的岸边,隐隐隐约约看见一匹湿漉漉的高大白马从江中上岸,到一处草地即停下闲游。骤雨消停,白马仰天作长啸状,旋即隐没其踪迹。目睹此白马显迹的奇观异象,他暗暗记住白马出没地址。

翌日,袁西堂与子鹏即过江勘踏,见其地隆起一小山丘,居高临下,形势壮观,令人心旷神怡。隔江远望,平原开阔,笔架山、马鞍山、文榜山都遥遥朝来,近观江水,急流旋转至白马滩顿然平缓,广阔如湖,平静如镜;后面峰峦起伏,如蟠龙盘踞守护,隔江又有一神山将江水去路拦住,不见去水,正合风水诀中“下关收断源头水,儿孙买尽世间田”之说。见其地形胜不凡,确有奇特之处,甚合定居心意。入到村中询问,知是本村富户何自诚家桑园地,袁西堂便来到何家提出购地之意,但何家并无卖地之念。

恰巧何家有一女名唤何竞秀,年已稍长,却不欲远嫁,尚待字闺中。袁西堂闻言喜出望外,以为神旨,此时袁子鹏已合婚龄,遂向何家提亲,并要求何家转让河边园地建房以作千秋基业,何家见袁氏父子经商有成,口碑也好,又愿落籍于此,与上门为婿无异,便欣然应允。

于是,袁西堂父子便在白马显迹之地建筑宅院,命名任天居、乐性堂。一位商客入见中堂名书法,笑道:“此‘乐性堂’写法似是‘乐牲堂’了。”袁西堂含笑答道:“正有此意!”他就是要将白马隐迹之意寓于堂中。之后又选择良辰吉日,迎娶何家女儿过门成亲。此便是《袁氏族谱》载袁西堂、袁子鹏父子“慕白马名胜,卜居于此”落籍“藤县四十三都白马汛”莲塘村的缘由。

这一年冬天,子鹏妻何氏又生下第三子,取名崇煜。年事已高的袁西堂见儿孙满堂,心中充满欢乐,一日,坐在乐性堂的太师椅上浮想前尘往事,料想时日无多,唤来子鹏叮嘱要好好管教子女培育成才,便闭目休憩,安详辞世。

袁子鹏与弟子腾料理完父亲丧事后,便请来了一位叫罗友兰的广东地师(风水先生)来帮寻宝贵大穴。

罗友兰一住就是三年,他有个嗜好,喜欢吃鸡肾下酒。袁家自从请了罗地师来,便隔三差五的不是杀鸡就是宰鸭,殷勤地招待他。但每次上桌却又不见有鸡肾端出来,罗地师脸面不动声色,但内心已怀不满。一日,罗地师乘船回粤东,袁子朋携崇焕去送行,把一包腊干的鸡肾送给他。罗地师见此情形,眼光闪烁,故作真诚地说了一句:“穴地已有眉目,下次来再点给你。”其实他心怀鬼胎,看到此穴非同寻常,便有据为己有用以葬其的父亲。

罗地师走后,袁崇焕虽然只有九岁,却精明异常,他对父亲说:“我知道穴位在那里。”便带父亲径直来到犁头山下,袁崇焕指着一处填满厚厚烟灰的地方说:“就是这里。”

原来,袁崇焕见罗地师每天都出去行山,不知他去干什么,便偷偷跟随后面,地师每次回到这里都坐下抽烟沉思,有时竟然山也不行,在这里一坐就是一个晌午,心里便暗暗记下此处。袁子鹏本来就精通风水堪舆,站在此处一看,果然不同一般:此地后山有如一个大鸟展开翅膀,正龙脉下的穴地却似一颗隆起的宝珠,神似飞凤含珠,左边翅膀将藤江挡,水不冲穴,右边莲塘岭收断下关,不见去水,不禁赞叹道:“左插右关,水聚天心,前朝后拥,龙真穴的,确实是风水宝地!”于是,便将父亲葬在犁头山上。

过了月余,罗友兰带着祖先骨殖来葬,不想已被袁家先葬了,而且正葬在他认为龙真穴的之处。罗友兰不觉仰天长叹了一声,将其父殖骨金瓮葬于岭下,径直来到袁家,将其中因由大略告诉了袁子鹏,说:“其地山形脉象酷似锦鸡啄卵,又颇似蝙蝠含珠。锦鸡者,凤凰也。凤地忌于官,素来有‘鸡地必出王’之说,官府知晓必破其穴,故可喝名为‘蝙蝠含珠’,吉地得佳名旺气始生。”

停了一会,罗地师欲言又止,思索良久才又继续说道:“此地我本欲葬我父亲,不料被你捷足先登,想来是我家福薄,不能享此大地。自古大地,天留福葬!这是你家的福气,天意如此,我那能强求?!但此穴虽大吉之地,亦大劫之地,因东北略见低沉,有穿肩之虞,劫杀亦来自此方,戾气极重。我现有一言忠告你,此地应于葬后三年,正对葬日时辰将墓掘开,取其骸骨,夤夜置之于庭中,暴露三宵,蒸受雾气,然后再葬回去,此后孙子则贵不可言。否则,纵使有旷世人才,终将受杀身之祸。盖因此地杀气过重,必须过三年之后,待骸骨聚集戾气之后,取出骸骨于夜间暴露,以泄其戾,免致子孙遭受惨祸。请好自为之,善自珍重。”并嘱袁子鹏在春秋二祭时请代为祭拜其父。临别吟诗一首:“素来大地也难求,三年寻穴枉费劳。可惜祖宗修不到,无缘无运莫强求。”吟罢即怏怏东去。

袁子鹏自己也通晓堪舆之学,江湖阅历不浅,觉得罗地师之言闻所未闻,太过荒谬怪诞,深觉其危言耸听,料想必是地师暗恨他先葬,故弄玄虚以泄其忿。试想,穴地一经发掘,地气必泄,这是常理,那有重掘吉地,开穴露骨之说?鬼才上当哩。于是,俟至三年之期,自然未按罗地师之言做作,只是春秋祭拜时帮其祭祀而已。这也许正如风水师所说的一样,留下后面的袁家的隐患。

藤江是袁崇焕的福地。万历四十七年(1619)二月,袁崇焕第六次赴京城应己未科会试。此时正是辽东(辽阳以东,泛指山海关外)多事之秋,后金迅速崛起,不断劫掠辽东各地城池要塞,锋芒强劲,所向披靡。辽东经略杨镐统兵24万讨伐后金,溃败而返,朝廷甚为惊恐,亟欲选拔真才以为国用。袁崇焕即在策论中借题发挥,痛陈时弊,这时朝中已由东林党人主政,主考官阅卷,见袁崇焕立意不凡,颇见胆识,有意录取。数日后金榜悬出,“第三甲第四十名:袁崇焕,广西梧州府藤县籍,赐同进士出身。”(见《明进士题名碑录》)循例,进士金榜题名后,名录勒石铭志立于国子监,以激励后学。袁崇焕终于考中进士,时年36岁。

入仕后的袁崇焕十年连升十三级,累官至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使,督师蓟、辽登、莱、天津等处军务。率军勤王保卫京师,崇祯帝又下旨各镇援兵统归袁崇焕指挥,并加封太子太保,服、俸从一品,赫赫战功却被崇祯帝以惨绝人寰的“磔刑”千刀万剐处死。这种人生的大起大落,是否应了当年风水师的话呢?

平心而论,袁崇焕这颗明朝政坛上的耀眼明星,风头太劲。他在仕途上的快速升迁,这在封建时代是极为罕有的,这自然引起了当时朝野的关注和疑惑。既遭奸臣嫉恨,也遭皇帝防备

面对这种疑惑,袁崇焕颇为隐讳。按封建时代,一个人一旦考上进士,以及朝廷任用大员,朝廷都要派出国子临学政、国师到各及第进士或候任官员的家乡去勘踏其家山屋宅风水,看其能否出得如此人才,如无良好的家山屋宅,不仅不被任用,甚至还被作为“天生妖人”而诛杀。袁崇焕威震辽东,屡屡晋升,恩宠奇遇无以复加。他明明是以藤县籍举子应会试,进士榜公布写得清清楚楚,国子监题名碑也刻得明明白白,但他却对自己的生身讳莫甚深,一时对人说“寄居平南,应童子试,受人攻讦,改籍藤县”,一时又说“祖居东莞,飘零二十年”,考中进士后又故意回到东莞去拜祖祭墓,罢官回籍也故意绕道广东才回藤县,尽量小心翼翼,隐瞒其在藤县的家山屋宅。但在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关高度严密,无孔不入的明朝,并非“英雄不问出处”的乱世,袁崇焕此举却欲盖弥彰,弄巧反拙,引起了妒忌的阉党和多疑的崇祯帝的极大狐疑。

袁崇焕死于崇祯帝的猜疑

崇祯帝在其初登大宝诏令起用袁崇焕之时,便令内廷太监与锦衣卫暗随诏使追寻袁崇焕去向,召其回京任职,并阴访其家山风水。寻至白马,只见此地山川奇胜,风光迥异,必是地灵人杰、英才辈出之所,回朝禀报,更令崇祯帝心神惊疑不定。但边事垂危,朝廷正在急需用人之际,心中虽有不解之惑,还是擢升了袁崇焕,疑人重用。崇祯起初对袁崇焕尚是非常信任的,“擅杀毛文龙”后也不加指责,直至率师勤王还授以重权,却在强敌一退去就将袁崇焕系下大狱,虽有“反间计”一说,崇祯也只是怀疑,一时难辨真伪。所以逮捕袁崇焕下狱后,又派出国师到白马莲塘来勘踏,得知其宅乃“飞凤饮水”之格,其祖父袁西堂又葬在凤凰岭“飞凤含珠”之穴,《葬经》有云:“凡鸡地者必出王。”锦鸡者,凤凰也。其祖母又葬在贵能出天子的濛江“帅地(象棋地)”(在今濛江镇袁屋坪塘角,大泥墓尚存),家山屋宅,处处皆风水大地,处处有帝王之气。

崇祯帝本来就笃信风水之学,听后惊恐万状,唯恐江山被夺,又加上温体仁等阉党佞臣罗织袁崇焕“早有谋反之志”,说其诗“横戈原不为封侯”,“封侯”都不要,不是明摆着想当皇帝吗?他的名字“崇焕”,不就是要把“崇祯”换掉?如此这般,袁崇焕阴谋与阳谋都“证据确凿”,他不仅“通敌叛国”而且要颠覆大明江山社稷取而代之,这是“滔天大罪,祸心深不可测”,崇祯帝自然咬牙切齿,恨声不绝,即使将袁崇焕千刀万剐也解恨其心头之恨。真可谓迷信误国,自毁长城,到头来断送了明朝江山,崇祯帝也落了个自缢身亡的下场。

发号台

风水是借天地之灵气,为人类健康生活输入正能量的一种手段。但是,成了风水,败也风水。袁宗焕得先天风水的滋养,走上读书做官的这条人生路,但是风头正盛,锋芒毕露,又下遭小人嫉妒,上受庸帝之猜疑和防范,才导致仕途落马,死的悲惨!

发号台

所以,是风水成就一代名将袁宗焕,又是风水成为皇帝猜疑和防范忠臣及杀死忠臣的导火线。

考察名人的风水,要追根究底,依我之见,袁崇焕风水的根基来自宗祖袁世祥死后安葬在广东宝安县一处叫“一柱擎天”的坟墓,其次多集中在广西藤县白马莲塘周围的阴阳宅。

袁崇焕生于藤县、长于藤县,留下遗迹最多,计有:袁崇焕宅基地遗址、飞凤岭(犁头山)袁崇焕祖父袁西堂墓、袁屋坪袁崇焕母何氏墓、袁崇焕祖母叶氏墓、父亲袁子鹏墓等亲属墓葬10余座。

这些阴阳宅都是影响袁宗焕仕途的风水因素。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