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山革命公墓,神秘一号与八十一号墓主是谁?祭拜最多的又是谁

最后更新 :2023.10.08

 

对于普通人而言,八宝山革命公墓是一个神秘而庄严的地方,这里是革命者的“圣地”,是荣耀与光辉的归属,也是国内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之一。

我国许多革命领导人、开国伟人、建国功勋与军队将领都长眠于八宝山公墓中,而且,它是向公众开放的,每逢清明,都会有数以万计的人前往祭奠。

发号台

相比于天安门广场等,八宝山革命公墓无疑更有价值,在这里,一座座墓碑迎风林立,碑上的碑文以方正的字块寄托人物生平。

八宝山革命公墓见证了无数革命英烈的风雨荣耀,今天,我们且来聊一聊这座革命公墓的前尘与过往,传说中的神秘一号和81号公墓长眠着何人?受到人们祭祀扫墓最多的人又是谁?

发号台

八宝山公墓的神秘面孔

八宝山革命公墓坐落于首都北京沿长安街西行约15公里处,这是一座瞻仰、凭吊革命先辈的特殊景观。

八宝山革命公墓是我国声名最著、规格建制最高的园林式公墓,它既是烈士永久的栖身之地,也是教育后代的场所。

墓园内古树参天、幽静典雅、草木葱郁、山势苍峻、庄严肃穆,很早以前就是人们理想的“葬身之所”。

发号台

其前身是北京城郊一座专供富裕阶层墓葬祭祀的陵园,明清两代的有钱人都因为这里风水好,而迁葬其中。

而且,八宝山过去是北京城建材料的生产之地,盛产修建墓葬所使用的红土、耐火土,以及坚硬的青石,这些材料非常适合墓室的修建与墓碑的篆刻。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为了让战争中牺牲的战友和同志们安息,周恩来总理决定为他们找一块安静的栖身之地。

发号台

周恩来总理对于革命公墓的要求有三点:一是交通方便,因为后续群众要去搞纪念活动;二是环境优美,不能随便找个地方;三是不能占用老百姓农田。

根据中国传统的“风水学说”,八宝山东部的褒忠护国祠,殿堂高大结实,四周苍松掩映,格外僻静清幽,交通也十分便利,绝对是一块难得的宝地。

虽然褒忠护国祠很是气派,地点不错,环境也挺好,但由于寺里还住着不少太监,公墓筹备组成员的工作量将会大大增加。

不过,此地非常符合周恩来总理对公墓的要求,于是,筹备组成员经过一番商讨,很快拿出了一份搬迁安置太监的意见方案。

众太监们见政府把他们安置在一所条件不错的太监庙内,生活方便,不愁吃穿,于是便答应了搬迁。

自此之后,褒忠护国祠就成为了一座神秘庄重的革命公墓。

发号台

为了彰显新中国对革命烈士的态度,我党特地邀请了著名建筑家林徽因参与公墓设计。

总体布局来看,八宝山革命公墓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墓区和骨灰堂,整个公墓都充满了庄严、肃穆的景象。

在陵园建立之初,这里就成为了无数名人、烈士的埋骨地点,而最先被送入此地长眠的英烈,正是十七位革命烈士。

他们曾经是北平地区的地下党,尽管身份地位都处于底层,但都曾在危险重重的敌后地区努力战斗,为国家的革命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发号台

八宝山革命公墓建成以后,为了纪念这十七位烈士对革命胜利做出的贡献,中央决定为这十七名英勇牺牲的烈士举行“安葬仪式”。

安葬仪式庄严肃穆,周恩来、彭真、李立三、刘仁等同志参加,李立三在仪式上介绍了各位烈士的生平和就义经过。

整个过程,大家心情悲痛,神情严肃,仿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再次重现。

发号台

祭拜最多,“一代才女”林徽因

林徽因的一生历经沧桑,拥有过无数个身份,她是原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是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主要设计者,是留下一串优美而独特的脚印的女诗人,是一手拉起八宝山公墓主体建筑的设计师……

作为民国时期的“一代才女”,时至今日,林徽因优美卓绝的诗篇依旧深受喜爱。

但提及林徽因,很少人知道,党和国家对她的贡献给予了极高的荣誉,而她也因为卓越的功勋被批准葬入了八宝山革命公墓。

发号台

作为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的中国科学文化界屈指可数的杰出女性之一,林徽因的墓地也是近些年来被人祭拜最多的。

林徽因墓能够成为整个八宝山公墓里祭奠人数最多的墓地,也足以看出后人对于林徽因才华的肯定和赞赏。

林徽因作为著名建筑艺术学家,在中国建筑史上留下了不朽业绩,很多人以为,林徽因最杰出的成就是她留下的诗作,但其实不然,林徽因最爱的是建筑,最突出的成就也是建筑。

在她文雅娴静的外表下,怀揣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发号台

她不仅应邀设计了国徽、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八宝山公墓、东北大学校徽,而且,还将自己热爱的事业传授给后辈,培育出了无数的建筑人才。

1955年4月,林徽因病入膏肓在同仁医院与世长辞,享年51岁。

由于林徽因生前对党和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后,便将她的遗体安葬在由她亲手所设计的八宝山革命公墓中。

林徽因生前曾与梁思成约定,后死的一人要为先行一步的一方设计墓体,所以,林徽因逝世后,梁思成便主动提出要给她设计墓碑。

由于两人感情甚好,中央经过商议后,还是答应了梁思成的请求。

发号台

梁思成的设计,完全是按照林徽因生前的喜好进行的。

墓碑是一方汉白玉,正是她亲手设计的英雄纪念碑底座纹饰的样品,方方正正的墓碑上面刻满了秀丽的花纹,周围种满了菊花、康乃馨、百合。

整块墓碑的正上方刻着由莫宗江亲笔书写的“建筑师林徽因之墓”八个字。

为表敬意,前来祭奠林徽因的人总会带上各种鲜花铺在她的墓前,每次前往,都能看到“林徽因之墓”被鲜花簇拥着。

1972年1月,梁思成在饱受“文革”的折磨后,在北京与世长辞,而他也长眠于八宝山公墓,并与林徽因的墓地相邻。

发号台

面积最大,“八宝山第一幕”

任弼时是新中国成立后逝世的第一位领导人,也是公墓安葬的第一位中央领导人。

任弼时自16岁起即投身革命,30年如一日,将毕生精力贡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任弼时自幼性格坚毅,在执行任务时,曾被国民党逮捕并关押,但无论经受何种酷刑,他都从未开口,并且还在暗无天日的牢狱里,组织狱友开展合法斗争。

发号台

多年来,他始终怀揣着诚挚的爱国热情,坚守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一直奋力前行。

只可惜,天妒英才,1950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积劳成疾,因病逝世,终年46岁。

他的英年早逝,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悲痛,同时也给正在筹建中的革命公墓一个措手不及。

当时,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期工程还未结束,对于墓区的整体规划安排也没有明确的方向,思量再三,中央决定先在公墓内修建一个临时墓。

发号台

8个月后,八宝山革命公墓的修建正式结束,而任弼时的遗体也正式安葬在公墓东北角的半坡上。

由于任弼时是这里的第一位“住客”,为此,任弼时墓也被称为“八宝山第一墓”。

而且,他的墓也是八宝山占地面积最大的个人墓,总占地面积有三百多平方米,墓前立着汉白玉卧碑和立碑,墓穴四周苍松肃立,翠柏静哀,看起来很气派。

发号台

立碑上还镌刻着毛泽东题写的“任弼时同志之墓”七个字,背面刻着任弼时生平和丰功伟绩。

旁边墓碑的主人是任弼时夫人陈琮英,相比任弼时之墓,这块小小的墓碑虽然不是很显眼,但在无言中却透着一股温情。

发号台

开国功臣,“八十一号墓”

八宝山革命公墓里,最为著名的墓地当属“八十一号墓”,这座墓的主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开国功臣“贺龙元帅”。

贺龙元帅的一生可谓传奇,他既是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同时也是解放军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他的一生始终坚定不移地追随着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脚步。

可以说,他的传奇人生就是解放军从成立到解放新中国的历史缩影,值得大家缅怀敬畏!

发号台

1969年6月9日,贺龙元帅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妻子和3个孩子守在他身旁,悲痛欲绝。

然而,在遗骨火化后,骨灰却不翼而飞,与此同时,一位化名为“王玉”的死者的骨灰盒被悄然无声的放进了老山骨灰堂地下室里。

此时,谁也没想到,骨灰盒里装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贺龙元帅的骨灰。

发号台

1975年5月,在党中央为贺龙元帅恢复名誉后,贺龙夫人薛明上书叶剑英,要求把贺龙元帅的骨灰迁移到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

经政治局研究,决定在1975年6月9日,贺龙逝世六周年纪念日当天,举行内部的骨灰安放仪式。

在6月9日举行的安放仪式上,前来参加仪式的我党的领导人多达300多位,就连患病住院的周恩来总理也拖着憔悴的身躯前来参加。

来到贺龙的骨灰面前,周恩来总理陷入沉思,不知过了多久,才颤抖着说出一句话:“我来晚了,我来晚了……”

接着,又含着泪站在贺龙的骨灰盒前连续鞠了七个躬。

2009年6月,经中央批准,贺龙的骨灰由北京迁葬故乡湖南张家界天子山贺龙公园,贺龙的生前遗愿就此实现。

发号台

结语

青山有幸埋忠骨,八宝山革命公墓埋葬了许多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奉献一生的领导人或革命志士、社会贤达等。

这座公墓安息了他们的灵魂,同时也为我们凭吊和教育下一辈提供了场所,是一部资政育人好教材。

每逢清明,来这里缅怀先辈、祭拜英雄志士者数以万计,这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过丰功伟绩的老一辈革命家或仁人志士,值得所有人崇敬。

- EN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