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都城,北京 南京的风水好在哪里?

最后更新 :2023.10.07 04:09

 

风水术认为,一个政权的兴衰与一定的地气有关,这就是所谓的王气说。某个人要当上君王了,他的住宅及其祖坟上会出现异象王气,预示着他的爆发。如果有人破坏王气,他也就当不成君王了。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很相信这一套。秦始皇当政时,赋役繁重,民不聊生,他自感政权不稳,害怕有人会颠覆秦帝国。传说秦始皇东游到了江苏龙目湖,发现湖中有天子气,勃然大怒,命令赭衣徒凿湖中的长土冈,掘断其气。从此龙目湖一带就被人称为丹徒。这就是江苏丹徒县名称的由来。

《坪尘后录》记载,唐朝有个字号太白山人的院士,向金州刺史崔尧封报告说,金州北牛山有王气。当时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已经建立了大齐政权,年号金统。太白山人说,只要掘破牛山,黄巢就会自败。

发号台

崔尧封大喜,与州县主官商量,派遣几个县的上万民工挖牛山,挖了一个多月,挖出了一个石桶,桶中有一头黄兽和一把剑。崔尧封将此事报告给唐僖宗,僖宗封他为检校司徒,柏林侯。在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例子说明风水师是如何极力讨好封建统治者的。

由于风水把王朝的兴衰与地气的好坏联系在一起,以致历代统治者在兴都立国时,无不重视风水的作用。

北京城原始聚落的形成,纯粹是出于地理位置上的原因,当时并没有考虑风水的作用,是个在自然优选的基础上生成的枢纽型城市。虽然它的某些选址特征与风水聚落的选址有一定的貌然暗合之处,然而后世文人为了封建统治的需要,对北京城的风水大加赞赏。

元代蒙古族巴图南为了劝忽必烈南下,极力赞誉北京的地势:幽燕之地,龙盘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觐。忽必烈果然迁都北京。元代士人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对北京的宏观形势做有类似的描述:右拥太行,左注沧海,抚中原,正南面,枕居庸,奠朔方。

发号台

明初,朱元璋攻下北平,问大臣可否在此建都。翰林修撰鲍频及臣僚们说:胡主起自大漠,立国在燕,及是百年,地气已尽,南京兴王之地,不必改图。

明成祖在靖难之役取得皇位后,臣僚们知他有意留在北京,于是又上疏说:伏惟北京,圣上龙兴之地,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山海,俯视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形势,足以控制四夷,治天下,成帝王万世之都也。

今天,明万历年间编修的《顺天府志》也肯定了北京作为首都的形势:燕环沧海以为池,拥太行以为险。枕居庸面居中以制外,襟河济而举重以驭轻,东西贡道来万国之朝宗,西北诸关壮九边之雉堞,万年强遇,百事治安。

南京城的形势在历史上也颇受推崇。朱元璋定都南京,很重视风水,有刘基等人相地,精心营建而成:上乃命刘基等卜地定,作新宫于钟山之阳;在旧城东白下门之外二里许,故不增筑新城;东北尽钟山之趾,延亘周回凡50余里,规制雄壮,尽据山川胜焉。

发号台

清代顾炎武等名士认为,天下为都者,莫过于北京、南京二地。其著作《日下旧闻考》引《杨文敏集》说:天下山川形势,雄伟壮丽,可为京都者,莫逾金陵。至若地势宽厚,关塞险固,总扼中原之夷旷者,又莫过燕蓟。虽云长安崤函之固,洛邑为天下之中,要之帝王都会,为亿万年太平悠久之基,莫金陵,燕蓟若也。

风水理论有个主要观点,就是天人合一。自从注入了天人合一思想后,风水就围绕着王朝统治进行。五行中央的土代表了君主,黄色也成了御用之色。为了说明上天垂象,把天象也套了下来:中央当然是紫微宫,中心就是紫微星,而皇帝当然就是紫微星下凡的地上代表,天上的星斗都围着紫薇星转。也正是因为封建统治者的参与,风水学说在中国流行千年而不衰。

来源:纪录片《中国风水文化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