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门前这条路,为山里人铺出振兴致富路

最后更新 :2023.10.04 05:05

 

新华社成都3月30日电 题:特写:门前这条路,为山里人铺出振兴致富路

新华社记者叶昊鸣

春分已过,天暖气清,四川荥经县龙苍沟镇已是一片翠绿。层峦叠嶂的山峰、郁郁苍苍的竹林、含苞待放的珙桐花,装点着一条条蜿蜒曲折的乡村公路,更显风景秀丽。

村民郭红梅正在监督工人给自己的“农家乐”安装电梯,进行升级改造。再过一个月,正是龙苍沟镇景色最好的时节,大量来自成都的游客将驱车来到这里,享受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多亏了门前的公路,让我这个山里的孩子也能走上致富之路。”郭红梅笑着说。

背靠风光宜人的青山绿水,像郭红梅这样发展“农家乐”的村民早已实现了脱贫致富。然而回忆起十几年前,郭红梅说,这里的旖旎风景不为外人所知,身居大山深处的乡亲们日子也并不好过。

东靠瓦屋山、南依大相岭,地处深山的龙苍沟镇地形破碎、山高坡陡。当地村民介绍,彼时连接镇子与县城的,只有一条4米宽的沙土路。碎石丛生,山路艰险,村民们要走出大山运送货物,要么靠步行挑担子,要么靠牲口拉车一路颠簸,再加上当地频繁的雨季,村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出门,回家时还是一身泥沙。

深山孕育了鲜笋、蜂糖、天麻、茶叶、猕猴桃等特产,深山也阻隔了村民与外界的接触。早日通上硬化路,更好发展山区经济,成了郭红梅等当地村民期盼已久的心愿。

2013年,“4·20”芦山地震损坏了当地乡路。2014年进行震后恢复重建时,当地政府下定决心通过了龙苍沟快速通道项目,对原有的乡路进行改建提升。一台台大型推土机开进了镇子里,经过一年的努力,昔日的沙土路变成了坚硬的混凝土路,乡亲们再也不用沿着山间小道艰难跋涉,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山外的采购商也能很方便地开着大货车进到山里。“山里的‘宝贝’运了出去,我们的腰包也鼓了起来。”郭红梅说。

硬化路通了,镇子发展的瓶颈打通了,村民们的思路也进一步开拓了。2020年,龙苍沟镇将原先的混凝土路升级改造为更为美观的沥青路,铺建了长16公里、宽6.5米的“熊猫翠竹长廊”,不仅缩短了荥经县到龙苍沟景区的时间,让原本“养在深山”的翡翠湖、仙女瀑布等景点被游客所熟知,更建立了大熊猫森林探秘学校、大熊猫野化放归基地等项目,让游客更好了解大熊猫保护的知识。

“每修一次路,我的生活就更好一点。”郭红梅说,依靠“熊猫翠竹长廊”,她的收入比以前更多了,而这条路也成为践行“两山”理念、推进绿色发展、路旅路产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成功示范点之一。

乡村振兴,交通先行。如今在荥经县,已经建立起了更多像龙苍沟镇“熊猫翠竹长廊”的“交通+”路线:“悠然森林绿道”带动林竹、旅游、猕猴桃等产业蓬勃发展;“天宝产业环线”改善彝族同胞出行难、茶叶销售难的问题……“四好农村路”的建设稳步推进,日渐完善的公路网为当地发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了更多助力。

“在建设农村公路的过程中,我们始终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依托大熊猫国家公园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牢固培育‘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主人翁’的意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与当地生态环境有机联系为一体。我们要让更多人看得见绿水青山,记得住美丽乡愁。”龙苍沟镇党委书记高小松说。

截至目前,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超过446万公里,实现了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历史性地解决了农村地区行路难的问题。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不断延伸拓展的农村公路,必将让乡亲们的振兴致富路越走越宽广。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