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景泰的荒漠上,有这样一座历史悠久的龟城

最后更新 :2023.09.29 01:51

 

事情的起源是这样的。

​有一段时间,去兰州比较多,有一次在飞机上,离兰州机场不远的位置,隐约看到地面有座老城,城墙和几个城门(包括瓮城)都清晰可见。

从飞机上看是这样的

发号台

具体位置呢,是飞过一片沙漠过后,抵达一个山谷之前。那个山谷气势也挺磅礴,就是孤零零的两条山脊,夹着一条河谷。下飞机后,曾在google map上试图去找过它,但是不得要领。

气势磅礴山谷是这样的,其实名字也很霸气,老虎沟

发号台

之后就忘了这事,直到某天听到新闻报道,说甘肃省景泰县寺寺滩乡永泰古城缺水。

景泰...古城...这两个词很敏感。

飞机航线不正是从景泰上方过么。然后我就在地图上找到了这个地方,正和我在飞机上看到的一样。

飞机航线大概是这样的。

发号台

地方终于对上号了,但这事还没完,因为有一天,我蛋疼地开车去看了看这座古城。

古城在景泰县城西南方向。景泰下高速,向南上省道S201,穿城而过10km,便有右转朝西北偏西方向至永泰古城的公路。

从道口望去,路面质量相当糟糕,当时踯躅了半天,曾尝试着另寻道路前往,也有想到过放弃,不过最终还是咬牙上了这条碎石路。路面新铺,倒是平整,只是从棱角分明的碎石碾压过去,还有迎着对面来车崩起小石子,心里终究是不踏实。

前行大概不到5km,碎石路结束,变成了新铺的黑黝黝平展展的柏油路。只是好景不长,再往前又是砂石路。10km出头处有路口左转(紧接着的有两个左转路口,第二个路口才是正道),朝西南方向,上了一条铺装很有历史的泊油路,路尽头就是永泰古城。

墙头应该站着至尊宝和紫霞仙子才对。

发号台

古城修筑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城墙由黄土夯筑而成,周长1717米,墙高12米,城基厚6米。占地面积318亩,平面呈椭圆形,主城门向南开,外筑瓮门,外门“永宁门”,内门“永泰门”,门偏西,形似龟头。另有三门,各筑有瓮城,形似龟爪。城北有5座烽火台渐次远去,形似龟尾。城周有护城河,宽约6米,深约1至2.5米。整个城池形状酷似乌龟,故名“龟城”。龟头附近还有一个池塘,有风水上的讲究,以前终日蓄水,以免这只乌龟“渴死”。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芳城。草不多,意思一下。

发号台

永泰城内的居民大多是明代驻兵的后代。岳飞的后代——岳镇邦、岳升龙、岳钟琪祖孙三代在此守卫疆土,造福百姓,使永泰城名声远扬。岳氏家族有六代人殁后葬在永泰白土梁岳家坟掌。

把车停在城门边,路过一位大爷。他看看我,停了下来。

“你从哪里来?”

“北京。”

“咳,北京多好啊,你怎么跑到我们这穷地方来?”

“过来看看这古城么。”

“哎,那倒也是。”

“您就住古城里?”

“是啊。不过我儿子在北京工作,住通州。我刚上他那儿住了三月。”

“那挺好呀,住的习惯嘛?”

“北京是好啊,就是人太多,出门也不方便。我回来住一段,过会儿还去,得去带孙子呢,孩子们都太忙。”

北京啊。

作别了大爷,向城内进发,先爬到城墙上四望。城内以土夯的建筑为主,树木不多,还有好几颗已经枯死。南面是老虎山,颇有气势,越过此山,就是秦王川盆地,再往下就是兰州了,当年外敌入侵的消息,正是通过烽火,一站接一站地传递到省城。城墙除东南、西北各有一个豁口外,结构还算完整。

荒凉破败如斯。

发号台

然后在城内逛了逛。近几十年来,由于树木减少、生态恶化,水资源匮乏、土地沙化盐渍化,城中的居民持续向外界转移。这和大的气候变化有关,和上世纪50年代的疯狂也不无关系。据载,当时永泰还有30多个姓,1300多人。到目前可能只剩下100人左右。垣屋残了,庭院废了,行走街巷间,只能感到死一样的寂静。偶尔能见到一两个驼背的老人,还有诸如“理发”一类的招牌,才能感到一丝生的气息。

外来流动人口的临时住处。

发号台

找到一个小卖铺,买了点水,顺便打听一下永泰小学的位置。小卖铺还保持着上世纪70年代的水准,站在里面,有时空倒流的感觉。

永泰小学由永泰城居民李善澈于民国九年创建,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好的三所民国小学校址之一,1984年被定为景泰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看之前游记,随着古城人口的大量外迁,现在估计已经没有什么老师和学生了。

学校正在维修,不对外开放,只好附近转了转。看起来古城正在做一些维修,先前在城墙边也看到了脚手架。然而回来也没有查到有什么官方的维护计划,反倒是有些志愿者在做一些建筑调查的工作。

发号台

或许是我们还没有到全力保护古城的阶段吧,特别是对甘肃这样一个经济非常落后的省份。城中居民还在大量放羊山羊,啃食古城周边已日渐稀少的草根,外地来的剧组还在这里修建各种不伦不类的建筑,作为外景场地捞一票就走,只留下一地鸡毛。而历史,即将在日光、风力和水分的作用下,崩塌在黄沙中,然后被埋没。

徘徊,无语。

- EN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