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韶关的历史变迁

最后更新 :2023.09.28 06:42

 

广东韶关的历史变迁

李灶生(自己改名)

2023年7月1日写于2021年3月31日

韶关,地处粤北,西北面、北面和东北面与湖南郴州市、江西赣州市交界,东接河源市,西连清远市,南邻广州市、惠州市。被称为广东的北大门,是中国北方及长江流域与华南沿海之间最重要的陆路通道,战略地位重要。

韶关市是广东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岭南有名重镇,全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辖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仁化县、始兴县、翁源县、新丰县和乳源瑶族自治县,代管乐昌市、南雄市两个县级市。面积1.86万平方公里,人口332万余人。

韶奏斯地当为山水含元韵,关位隘径派衍人文始岭南。韶关历史上称为韶州。相传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帝南巡,经此奏“韶乐”而得名。即是在城北30公里处丹霞山群峦中的韶石山。舜帝此次南巡被学者认为,是第一次开发珠江流域并将其纳入中国版图的帝王抚疆之旅。岭南文化也从此孕育。

从隋朝开皇九年即公元589年开始,作为地名中的“韶”就沿用至今,现已有1426年。因韶关地处广东省最北处,别称粤北。

因历史上曾在境内开设水旱税关,韶关之名即由此而来。韶关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城市。不但历史悠久,而且璀璨流金。在这片岭南文化版图北面的标志地上,闪烁着系列的历史文化印记和景观:“舜帝南巡奏韶乐”的殊事圣迹、中原文化的初达嬗变、岭南文化的雏始渐式、禅宗六祖惠能驻锡三十七年以及《六祖坛经》的面世,诞生张九龄、余靖、侯安都、麦铁杖、陈璘、谭大初等人物而被誉为“将相之乡”;曾留下舜帝圣迹以及任嚣、马援、梅鋗、康容、葛洪、惠能、许浑、苏东坡、韩愈、文天祥、周敦颐、利玛窦、孙中山、毛泽东、朱德、陈毅、胡耀邦、虚云、本焕等或伟人或文豪或武将或名家或高僧的身影和足迹。形成了韶舜、禅宗、珠玑、九龄、瑶族为主要元素的韶文化。

粤北的人类历史可以远溯到距今十万年前。在曲江县马坝乡狮子岩洞穴里发现的“马坝人”头骨化石,是目前广东境内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揭示了旧石器时代广东地区人类的历史。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遗址遍布全境,数以百计,其中以曲江石峡,鲶鱼转和韶关走马岗遗址为代表。

青铜文化的遗址在本市亦有发现。表明粤北地区从周代起已经步入青铜时代。春秋时期,韶关地理方位上分属荆州和扬州地域。

秦始皇吞并六国后,于公元前214年平定两广,在今广东境内设置南海郡。今市属各县皆属南海郡管辖,当时虽没有县的建制,但南海尉任嚣在今市区南郊莲花山下修筑了一座城堡,后人称之为“任嚣城”。

西汉初年,赵佗割据两广,建立南越国。赵佗将前南海郡管辖的粤北地区并入南越国版图。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灭南越国,设置地跨骑田岭南北的桂阳郡(郡治在今湖南郴州市)。桂阳郡共辖十一个县,其中桂阳、阳山、阴山、含诓、浈阳、曲江等六县,曲江县在今市区。东汉时期仍相沿袭。

三国末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始分桂阳郡南部地区置始兴郡,治所在曲江(今市区),是为韶关立郡之始,将今市属各县第一次统一在一个行政区(郡)内。二晋因之。其时,始兴郡辖区相当于1983年地、市合并前的原韶关地区和原韶关市所辖区域的总和,为古代史上以韶关为政治中心所辖区域最大的时期,曾辖桂阳、阳山、含诓、曲江、始兴、斜阶等县。斜阶县,即今南雄市。

南朝170年间(公元420-589年),朝代更替频繁,沿革复杂。翁源县于梁承后末年新置,其时属清远郡。

隋代粤北分属南海郡(治所在今广州)和熙平郡(治所在今连县)。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曾改东衡州为韶州,取州北韶石山的“韶”字为名,始以“韶”字为州。唐代粤北全境基本上属岭南道管辖,并在粤北境内分置韶州(唐贞观年置,治曲江)和连州。韶州辖曲江、仁化、乐昌、始兴、浈昌(今南雄)等县。南汉在北江领域增设英州(治所在今英德县城)和雄州(州治在今南雄城)。加上原有的韶州和连州,粤北共置四州。

宋代粤北属广南东路。境内仍置四州(雄州改为南雄州)。元代改州为路,元初在粤北地区置南、韶、连、英四路,俱属江西行省广东道。韶州路领乐昌、曲江、仁化、乳源四县,这是历史上韶关作为行政中心辖区最小的时期。明代粤北属广东布政使司,境内分置二府(南雄府、韶州府)一州(连州)。

清代粤北属广东省,清初时,境内州府的设置与明同。

辛亥革命后,废府留县。1914年至1920年间,在省之下曾一度改道,把前清的南雄府、韶州府和连州府合并,称为南韶连道,后改称岭南道(道治在韶关)。1936年,广东省曾一度设行政督察区,粤北为第一督察区,专署设在韶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东省先后设北行署(后改粤北行署)、韶关专署、韶关行署于韶关市。北江行署辖于21个县一市(现市区,市辖县和清远、佛岗、新丰、花县、从化、河源、龙川、和平)。

韶关专署辖19县1市;韶关行署辖15县一市(现市区和市辖县及清远、佛岗、新丰),后新丰划归广州。1977年1月,韶关市升格为省辖市,辖曲江为市郊县,韶关地区则辖十三县。1983年6月,实行地、市合并,原地区所属的清远、佛岗划归广州,合并后辖12个县和三个市辖区。2004年5月,进行区划撤整,韶关市现辖三个市辖区和七个县至今。即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南雄市、乐昌市、仁化县、始兴县、翁源县、新丰县、乳源县

韶关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为18.8-21.6度;雨量充沛,年降雨为1300-2400毫米;全年无霜冻期为310天左右,温暖的亚热带气候,使韶关大地四季分明,绿驻终年。201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90.89万人。韶关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大部分是汉族,此外还有瑶、壮、回、满、蒙、京、苗、白、侗、土家等三十多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乳源瑶族自治县境内及周围。

粤北广大地区主要使用三种汉语方言:普通话、广州话、客家话;地方民间艺术工艺类有:韶风陶瓷、瑶族饰服、仿古农具、木石铜雕、刺绣剪纸等;表演类有:采茶戏、瑶歌舞、花灯戏、山歌、粤曲、龙狮舞、舞春牛等。

由于韶州古城地处关隘、通道熙攘的地位优势,历史上还是山水抱城、楼台遥应、韶韵遗流、人文辉耀、有着“二十四景”的“虞城”。分别是芙蓉丹灶、笔峰写云、九成遗响、皇冈夕照、莲花樵唱、白沙烟艇、迥龙鱼笛、貂蝉秋月、中流塔影、南华晚钟、书堂夜雨、韶石生云、薇岩积雪、双江环渡、仙桥古渡、榕泉晚眺、狮岩招隐、曹溪香水、西河竹簌、塔影松涛、湧泉流觞、迥澜夜月、罗岩仙树、诗石留题。这些景观使人联想到山水惬意、风物畅怀、天人合一。

今观韶关大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样,异彩纷呈,有名山名刹、温泉激流、森林溶洞、历史遗迹、名人足印、摩崖石刻、珍贵文物、瑶族风情,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主要有: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全国重点寺庙南华禅寺和云门山大觉禅寺、“粤人故里”南雄珠玑巷、有广东第一峰的南岭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乳源瑶族自治县境内的“广东大峡谷”、新开放的经律论文化小镇等近50家景区,还有近年迅猛发展、星罗棋布的乡村乐旅游点,境内可谓山水惬意,人文厚积,游兴益发,悟禅佳境。

韶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10万年前,人类祖先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息,躬耕劳作。举世闻名的“马坝人”,便是因其在韶关马坝发现而得名。韶关是历史上岭南有名的重镇,三国时吴主孙皓于甘露元年(公元265年)设始兴郡,治所在曲江(今韶关市区),为韶关立郡之始。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取韶石山的“韶”字改设韶州府。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曾在曲江县武水边开设税关。清康熙九年(1870年),将原设在南雄的太平关移至曲江县。以后又在曲江城北门增设旱关,往来商贾必经韶州,人称之为“过关”。“韶关”之名由此而得,并沿用至今。

韶关市是广东北部重镇,“据五岭之口,当百越之冲”,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

根据考古发现,韶关的人类历史可以远溯到距今十多万年前。1958年在曲江县马坝狮子岩洞穴发现的“马坝人”头骨化石,是目前广东省境内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揭示了旧石器时代岭南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

始兴玲珑岩、曲江石峡、鲶鱼转和市区走马岗等地出土的石质 工具、骨制装饰品、炭化人工栽培稻粒等表明,四五千年以前,粤北先民已在这里劳动生息。

韶关称谓的由来

今韶关市的地名称谓,历史上共经历过四次变更。其一:在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粤北最初建县时,本地为曲江县治所,故叫曲江(以溱水,即今武江“江流回曲”而得名)。

其二 至三国东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粤北始设始兴郡,本境为始兴郡治,遂称为始兴。其命名与公元263年新置始兴县一样,因有始兴江入今浈江,并流经本境。取其加快开发、开始兴盛的兆头。

其三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称为韶州,始为韶字之始,因北韶石山命名。(韶石山在今东北郊茨菇塘至仁化县大桥镇“五马归槽”一带的地段,相传虞舜南巡时曾登临此山,奏韶乐而得名)。

其四 到明朝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韶州开始设关征榷征收南来北往商税。嘉靖二十六年(1574年)于西河开设税关,名遇仙桥关,俗称西关。至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移南雄太平关桥税关于韶州府城相江门外,仍称太平桥关,简称太平关,又称东关,不久又在韶州府城北门增置陆阙一处,称旱关,又称北关。

加上原已设于韶州府属英德县洸口的浛洸(税)厂,至此,韶州府已共辖4个税口,成为清代广东重要的两大税关之一(仅次于广州)。北上南下之商民,皆称经过韶州为过关。久而久之,约定俗成,民间就特定的税关称谓“韶关”替代“韶州”的大名。1943年,民国广东省政府正式批准设立韶关市,韶关这个地名从此就由官方确定,沿用至今。

浈、武两江一浊一清,交汇之初形成一条清晰的分割线,“双江环碧”一景,其实就处在“中流塔影”一景的附近,或者说是二景紧密相连。

流经韶州城内的浈江、武江,因其江水的一浊一清,从而在交汇之初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分割线。再往南去,就是汇入珠江的北江了。

武江河发源于湖南,流域建有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靖村溢州水电站等大坝,加之它是韶关市区的水源保护地,所以除了下大到暴雨,其它时间水面都很清澈 。浈江河发源于江西,清初以前,即300年前,浈江水流深广,舟楫通航,绿波荡漾,景色宜人。可是自近300年来,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详见浈江简介),虽经历代治理,但时至今日,浈江河水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还是比较混浊。因而从河流高处俯瞰仍清晰可见,浈、武两江于交汇处一浊一清,形成一条明晰的分割线。

韶关作为一座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古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也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山水名城,“曲江二十四景”正是荟萃了古韶州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和风光秀丽的山水景色,因而被誉为岭南名胜。通天塔与韶阳楼连成一线、遥相呼应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