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五峰山古官道、龙泉寺记行

最后更新 :2023.09.28 02:02

 

武 江 波

春阳熈熈,春花灼灼。阳春三月,好友李彦乔先生约寿阳五峰山古官道、龙泉寺一游,同行者为太原杏花诗社、唐风诗社,榆次紫云诗社、寿阳诗词学会的一些诗友们,因此倍感高兴。从榆次走王湖、绕什贴,沿古官道去寿阳五峰山走走,古道踏青、古寺登临、怀古思今、诗意浓浓。

五峰山地处榆次、寿阳交界,是石龙山、要罗山、风神山、庙圪顶山、龙池山的合称。这五座山并不那么迭荡险要,但山势像莲花盛开,山中古道漫漫、古寺苍苍,有着幽深的古原韵味。

这里的古道曾是晋京古官道要地,旁边的太安驿村是著名的古驿站,古道上行走的客商多在那里歇息,那个村还遗留着古驿站之名。

山野古道不十分平整,路面是砂土和青石层,路边石壁上遗留着人工开凿留下的印迹,路面裸露的青石上,也有着曾经木车轮经年累月辗压出的辙痕。这些古老的痕迹可以让你的思绪穿越时空,去想像那时的人们从这里赶着车、骑着马,走向遥远的幽燕京畿之地。

此处名为要罗山,山路弯弯,芳草青青,绿树葱笼,古时却是官道上的艰难凶险之地。这里过去曾叫杀熊岭,常有强盗响马出没,过往的行人车辆在这一带人烟稀少处极容易受到攻击。

面对土匪,过去商旅出行时需有镖师护卫。土匪不抢进京赶考的书生,他们内部有约定,也算君子之约,所以道上常有赶考的学子走过。为方便他们赴考,官道上每隔三五十里,会建一个魁星阁,让考子们进去参拜,官匪都对学生眷顾。

古道边有着古烽火台遗址,黄土堆积而成,虽历尽沧桑,但其面还可看出较规整,是人工所为。这烽火台有圆型和方型之分,圆型为墩、方型为台。有的中间有孔,古时不仅仅是敌人来临时燃放狼烟,报知远处,有的晚上会点灯,为道上夜行者引路,尤如陆路之灯塔。

山中茫茫古道边有着一座古朴清静的所在——龙泉寺。离寺还很远就可以望见山岭上耸立着的一座风水宝塔,非常的挺拔俊秀,那是龙泉寺的寺塔。从哪个方向看,这座塔都是一道风景,衬托着这幽静的山林,使山林飘溢着悠悠的中国文化古韵。人们拍照,总会把它作为优美的背景。

龙泉古寺的山门座落于浓荫覆盖的松柏林中,寺门前广场对面有座精干漂亮的古戏台,和其它神庙的戏台一样,是为寺庙供奉的神仙和周边百姓唱戏所用。由于能唱戏,台下广场每年都有庙会,戏台还可作为寺内布道者为弟子们讲经的场所。

依山而建的寺庙坐北朝南,七层架构,错落有致,为北方檐窑式建筑。寺门上的楹联是近代书法大家傅山先生所题:“地占万空皆是水,亭无一面不当山”。寥寥几字,体现道家精妙玄语。

踏进山门,有哼哈二护法神将威列两旁,镇寺门、挡邪气。

寺庙以中殿为核心,旁边有碑亭、钟鼓楼。寺内分别供着雨神、葯仙孙思邈、游仙吕洞宾、镇守北方的真武大帝、道家祖师老子、玉皇大帝等道家诸仙。

寺内最有名的道长是郭还阳,据说他厌倦了官场并弃家出行为道士,游历到此住入此寺。他识得一些天文地理,在干旱的黄土高原上善于看水,找水源,旱年曾在此为百姓祈雨。二层上有座玲珑小巧的八卦式砖亭是他的祈雨亭,此地流传着他的一些驱龙祈雨之神化了的趣闻佳谈。

明天启年间,三晋名士傅山先生游历于此,和郭还阳相谈甚欢,便拜他为师,由此入道,真山是他的法名。

傅山先生是明末清初之思想家,文化名人,身怀数艺,在诗书画印,医学、武术、美食方面均有建树。他依托此地讲学,还为乡人疗疾看病。他在寺中住了五年,直至郭还阳去世归真后才离开。寺内留下了他的很多墨宝,碑亭里那块姿肆自如的狂草石刻碑文,就是他书写,成为镇寺之宝。龙泉寺也因傅山先生曾在此入道而底蕴增厚,声名远播。

据碑载,这座龙泉寺初建于唐代,因寺内有天然清泉而得名, 后经历代重修,特别是明万历年间修后成现在规模,那次重修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据说这里的龙池清泉曾经年不竭,钟楼里的大钟,每一个撞点都能撞击出不同的音阶。

庭院中有两棵巍巍挺立的柏树,树冠一棵像龙头,一棵似凤尾,人称龙凤柏,象征着龙飞凤舞,吉祥如意。

历代文人学士到此赋诗者络绎不绝,其中有著名学者元好问、石芥、萧启文等。寺内輯诗100首多首,中殿旁一块碑上还刻有唐代诗人韩愈离别长安途经寿阳时留下的《夕次寿阳驿》。

龙泉寺的最高层为晶月亭,供奉着中华民族神话传说中最高地位的玉皇大帝。站在这里极目四望:山野风光尽收眼底,远处太安古驿、龙栖湖、龙泉寺的前身——神福寺,蓝天白云,绿树成海,山风猎猎……最后目光不由得又集中到了旁边那座挺拔俊秀的寺塔上。

下寺中一层向左东行,便到了塔院。这座寺塔名为凌泾塔,凌为高耸之意,泾指清泉。寺内曾经泉水荡漾,寺外还有过龙潭。那塔院坊门上书四字“嫦娥寓宫”,意为高高的塔可邀嫦娥仙子光临作客。“凌泾塔”那几个刻在石上飘逸洒脱的字为傅山先生所写。

凌泾塔复建于民国二十三年,塔高为十三层,八面八角、八面有窗、内空外孔、八面来风。塔身由青砖所砌,上下宽窄落差不大,因此近看很是雄浑挺拔,从远处望去,又觉得秀美动人,确是建筑珍品,成为龙泉寺醒目的标志,也是寺内景观之一绝。

这座龙泉古寺是道家场所,供奉着道界诸仙。将它叫寺便有了佛家之意,因寺本身是佛家之田园,道家场所一般称庙、观、宫、洞。这里寺庙有着诸多的佛家元素。如七层建筑,暗合佛经七级浮屠之意。凌泾塔顶端八个塔角上装饰石刻法轮,喻法轮迎风常转。塔顶还有莲花基座和黑色琉璃瓶塔刹。塔刹是佛塔专用梵语,因此凌泾塔有着浓浓的佛塔韵味。那塔下的坊门由于建于民国年间,形状更有一些伊斯兰或西式建筑之风格,坊门上的“嫦娥寓宫”四字也从左向右读了,合了现代规范,所以有人认为寺庙和合了道释儒以及现代文化。

古道漫漫,古寺苍苍,这里过去的一切,都已成为黄土高原上三晋古道中的厚重历史。怀古思今,古道古寺,又迎来新时代的生机。这里迎接着一批又一批热情洋溢的游人,古老的高原焕发着全新的活力。

阳春踏青活动的主持人张玉虎先生,手持导游旗,耳上挂着话筒,热情地给大家讲解。他作足了功课,简洁地讲了五峰山古官道和龙泉寺地理概貌,讲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文化内涵。他能背诵唐代文学家韩愈到此写的诗,激情满怀地高声朗诵宋代抗金名将岳飞豪壮的词《满江红》,讲述出宋代抗金时杀熊岭上曾经发生过的惨烈战役。

我在网上拜读了他的文章《说走就走访要罗》。他说这古道边的要罗村因古道而兴,现在才200多人的小村,在官道畅通的年代里,竟有十三家车马店,都有着马车可出入的宽大门,其中有十一家是圆形的券拱门,两家是方形的平搭门,而这两家的地位最高,其他十一家都得听命于这两家。这些车马店主,往往都与“杀熊岭”上的响马山大王们暗通款曲。如果有人被绑票,可以通过他们与山大王们协商赎人事宜,可以让在自己店里住宿的客商安全过境。

他还赠送我几本厚厚的书,是《汾东文苑丛书》,分别有汾东土语、丛话、乡韵、夜话,集輯了汾河以东一带的乡村俚语、风俗人情,还有自己的散文诗歌,讲述着自己在这块乡土上成长的心路。丛书里洋溢着他对这片土地热爱的浓浓的乡梓之情。

参加踏青的诗人们在官道巷里参加了今年的谷雨诗会。诗会上大家争先踊跃地朗诵着自己从内心深处锤炼出的诗句,抒发着每个人对这片土地深沉热爱的情怀。

诗人群里有不少年轻诗友,让人看到了令人欣喜的“后起之秀”,而且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切实地感到“后生可畏”!但老一辈人更令人敬重,那山西省诗词学会名誉会长武正国先生,已年过八旬,仍精神矍铄。他兴致盎然,和大家一起漫步登临,慷慨高歌。他是交城人,在诗会上为大家清歌一曲:“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不浇那个交城浇文水”……唱得那么自如潇洒,对故乡的拳拳心意融入了歌中。他工作之余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大家都记得他情真意切的那首《八十抒怀》: “少小朦胧诗梦寻,老来一任放怀吟。欣逢盛世情澎湃,八十年华十八心”。好一个“八十年华十八心”,道出了一种年轻的精神,显示着生命的张力,不老的情怀和奋勇攀登的境界!引发了国内各地赞美生命、抒发情志的“和诗以歌”者七、八百众。

哦,又是一年的春天。五峰山,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2019.4.26日

看更多